第五节 中原油气区油气田(局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4&rec=32&run=13

中原油田东濮油区在山东省西南部和河南省东北部的交界处。1982-2005年,东
濮油区在山东省境内和部分在山东省境内的7个油田和3个气田先后投入开发,累计生
产原油2152.37万吨、天然气20.38亿立方米。1996-2005年,新建原油生产能力73.0
5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3.92亿立方米;累计产油819.34万吨、产气19.17亿立方米,
分别占中原油气区同期产量的22.06%和11.28%。

一、文明寨油田
位于山东省莘县大张家镇、古云镇和河南省清丰县瓦屋头镇境内,是以断层为主
要圈闭的极复杂断块油田。1982年投入开发,至1995年底,累计产油556.3万吨,累
计注水2175.5万立方米。
1996-2000年,文明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综合含水达到89.1%。由于认识局
限,加之井况恶化和非均质矛盾加剧,油田水驱储量降低、地层压力下降,含水上升
加快,递减加大,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加强监测,重新研究断层、断块结构和注采对
应关系;应用油藏工程分析法研究断块及井组分层动用和水淹、水洗状况,强化了油
藏注水-产液结构调整,增加动用储量和注采连通厚度,实现能量和产量的双稳定、
含水和递减的双控制。截至2000年,年产油量稳定在22万吨左右,含水降至85.5%,
自然递减率由1995年的24.96%减缓至20.1%。
2001-2005年,对明1块进行以井网重组细分为主的整体技术改造,对明6块、卫
7块进行滚动扩边综合治理。在技术改造和综合治理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断
层边角剩余油富集的规律,反复落实断层的精确位置,紧靠断层处部署小位移双靶井
。2003-2005年,新钻井13口、返层补孔57口,动用新落实含油小断块18个、地质储
量170.7万吨,新建产能7.8万吨,日增产油能力178吨。二是采用调整、更新、侧钻
、大修和转注等技术,优化目的层井段,完善注采井网。2003-2005年,新钻注水井
26口,实施转注93井次(其中差层井21口),油水井大修75井次、补孔435井次;增加
注采连通634层1248.5米,增加水驱控制储量638.9万吨,增加水驱动用储量428.7万
吨。注采比由1996年的0.48提高到2005年的0.54,年注水见效增油由2002年的3500吨
提高到2005年的9500吨。三是调整注水结构,对Ⅰ、Ⅱ、Ⅲ类储层分类治理,强化差
层动用,改善水驱效果。2003-2005年,共实施分注井57口,层段重组和细分井89口
。与2002年相比,2005年油田分注率由47.4%上升到69.8%,分层测试合格率由52.3%
提高到68.7%。四是开展断层、断块、剩余油识别和研究,使用大位移双靶定向钻井
、射孔、分层开采、调剖、大修侧钻、不稳定注水等配套技术,对全油田进行技术改
造和综合治理。治理后,与2002年相比,2005年综合含水由87.6%降至87.2%,自然递
减率由21.76%减至15.22%。
1996-2005年,文明寨油田累计新增探明含油面积2.1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4
24.32万吨;新建原油生产能力15.3万吨,生产原油231.52万吨;累计注水1703.52万
立方米。
截至2005年底,文明寨油田共探明含油面积8.7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2658.3
2万吨、溶解气地质储量12.68亿立方米。动用含油面积8.7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
2456万吨、可采储量1054万吨;共有油井190口,综合含水86.94%;采油速度0.97%,
年产油24.83万吨,累计产油787.82万吨,采出程度29.64%;注水井115口,日注水平
0.55万立方米,累计注水3879.02万立方米。

二、卫城油田
位于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和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户部寨乡境内,是低渗透复杂小
断块油田。1982年投入开发,至1995年底,累计产油514.65万吨,累计注水2150.43
万立方米。
1996年后,为减缓递减,以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研究为基础,大力调整、恢复
和优化注采系统,建立差层注采井网,逐步形成适应油藏特点和开发阶段的注采井网
。1996-2001年,对卫81块、卫22块、卫2块进行多次综合调整,共钻新井66口,实施
转注等措施163井次。在进行注采综合调整的同时,积极引进注采配套新工艺,改善
注采剖面,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油井开井率提高到93.5%,增加水
驱控制储量380万吨,增加水驱动用储量300万吨,增加可采储量76.31万吨,自然递
减率控制在20%,含水上升率控制在1%。
1996-2005年,卫城油田累计新增探明含油面积6.3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490
万吨、溶解气地质储量4.15亿立方米;新建原油生产能力24万吨,生产原油369.84万
吨;累计注水2791.24万立方米。
截至2005年底,卫城油田累计探明含油面积24.7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3836万
吨、溶解气地质储量33.85亿立方米。动用含油面积15.4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12
29.3万吨、可采储量1229.3万吨;共有油井331口,综合含水85.28%;采油速度0.82
%;年产油31.24万吨,累计产油884.49万吨,采出程度23.62%;注水井194口,日注
水平0.9万立方米,累计注水4941.67万立方米。

三、古云集油田
位于莘县古云镇境内,是中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1986年,上报探明含油面积8
.5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814.93万吨。1990年进入滚动开发。由于地质构造复杂、
地面管理难度大,截至1995年底,只开发3个小区块(卫77、明9、卫49块),累计产油
3.16万吨。
1996年,经过对地质构造和储层特征分析研究,核算含油面积6.9平方千米、石
油地质储量405.2万吨。12月,编制古云集地区云3块初步开发方案。方案部署云3块
主力含油层系沙三中采用一套层系开发。部署油井8口,注水井4口,井网密度8口井
每平方千米。1998年,编制云3块沙三中1-5砂组产能建设和注采方案,云3块投入开
发。开发中采用滚动开发的方式对井网不断实施加密调整,由北至南完善注采井网,
逐渐形成东南低部位注水、西北高部位采油的井网格局。至1998年底,日产油由方案
实施前的7.5吨上升到58.3吨,日注水145立方米。
1999年,通过对云3块成藏条件分析,发现该块东部卫东断层下降盘是有利的油
气富集圈闭。为探明沙三段含油气情况,油田部署探井云9井,1999年7月27日至8月
1日对3251.6米——3259.8米井段3层6.3米测试,日产油24.7吨,由此发现云9块。云
9块投入开发后, 古云集油田进入稳产阶段。至2000年底,油田日产油水平达到80.5
吨,2000年原油产量达到3.6万吨,综合含水22.73%,采油速度1.39%。
2001年,针对云2块沙一下储层比较薄的特点,采用水平井技术开发,部署水平
井云2-平1井,7月投产后日产油42吨。2001-2002年,对主力区块云3块进行注采井网
调整完善,共投产新井7口,油井转注4口,注采井比0.5。2002年,油田原油产量达
到4.39万吨。由于受边水推进影响,云2块含水上升,从2002年的22%上升至2004年的
94%。2003年,云3块受层间矛盾影响,区块部分重点井含水上升,自然递减率达到2
9.25%,综合递减率达到26.06%,古云集油田开发形势变差。
截至2005年底,古云集油田共探明含油面积6.9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405.2万
吨、溶解气地质储量6.15亿立方米,探明含气面积0.8平方千米、天然气地质储量1亿
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0.8万吨。动用含油面积1.6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169万
吨、可采储量42万吨;共有油井22口,综合含水77.35%;采油速度0.7%,年产油1.6
5万吨,累计产油29.37万吨(其中1996-2005年累计产油26.21万吨),采出程度10.21
%;注水井6口,日注水平240立方米,1990-2005年累计注水50.78万立方米。

四、桥口油田
位于东明县城关镇、菜园集乡境内,是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1988年3月投入开
发,至1995年底,累计产油85.38万吨,累计注水243.89万立方米。
在经历高速稳产阶段后,1996年,桥口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之
长期实行合注合采和高强度注采,导致储层物性较好的Ⅰ类高渗透油层水淹严重,储
层物性较差的Ⅱ、Ⅲ类低渗透油层难以动用。至年底,综合含水上升至72.27%,自然
递减率34%,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
自1996年起,桥口油田陆续编制并组织实施调整、综合治理技术改造方案。一是
在新增加的断块及断块高部位剩余油富集区、小断层遮挡的有利井区和Ⅱ、Ⅲ类层集
中动用较差的井区,部署调整井,完善注采井网,挖掘剩余油的潜力;二是适时转注
,增加注水井点;三是利用更新、侧钻等技术及时恢复受损井网;四是通过油井堵水
、水井分注调整两个剖面结构,实现开发层系由物性较好的水淹层向薄差层转移。同
时,利用增注、压裂等技术提高Ⅱ、Ⅲ类层的水驱动用程度,挖掘薄差层潜力。199
9年,在油藏精细描述、重建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油田采取平面上不断调整完善注采
井网,纵向上实现开发层系由Ⅰ类层向Ⅱ、Ⅲ类层转移的综合调整治理;实施小泵深
抽、堵水、压裂等成熟工艺,全油田逐步实现控水稳油,产量递减、综合含水得到有
效控制, 原油年产量稳定在6.4万吨——6.9万吨。1996-2005年,桥口油田累计新增
探明含油面积15.05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851.44万吨;新建原油生产能力16.05万
吨,生产原油74.78万吨;累计注水465.75万立方米。
截至2005年底,桥口油田共探明含油面积23.75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1380.4
4万吨、溶解气地质储量16.08亿立方米。动用含油面积16.3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
976万吨、可采储量283万吨;共有油井107口,综合含水73.4%,采油速度0.79%;年
产油7.72万吨,累计产油160.16万吨,采出程度16.40%;注水井41口,日注水平0.1
8万立方米,累计注水709.64万立方米。

五、马厂油田
位于东明县王店、焦园、刘楼乡境内,是中渗透极复杂断块油田。1987年投入开
发,至1995年底,累计产油156.96万吨、注水422.38万立方米。1995年底,由于主力
油层相继水淹,综合含水升至72.9%,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
1996年,针对局部构造复杂、油水井损坏严重、主力层水淹程度高等问题,马厂
油田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研究,提高对马厂油田的地质特征、开发特点及剩余油分布规
律的认识。通过研究和实验,将水驱动用状况好、采出程度高的Ⅰ类层调整为一套层
系;将水驱动用状况差、采出程度低的Ⅱ、Ⅲ类层组合为一套层系,针对不同层系制
定调整挖潜对策。Ⅰ类层通过抽稀井网,应用调剖、调驱技术及周期注水变强度注水
等进行挖潜,提高水驱效果。1998-2001年,共实施下电泵、堵水、石灰泥调剖,预
交联复合颗粒凝胶调驱等措施74井次,增加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水驱油效率,累计增
油0.9万吨,综合含水下降0.5%。同时,采取新钻调整井,老井侧钻大修、转注等措
施,建立和完善Ⅱ、Ⅲ类层注采井网;结合应用分层注水和增注、油井分层改造及见
效提液等工艺技术,改善Ⅱ、Ⅲ类层的注水、产液剖面,提高其动用程度。措施实施
后,Ⅱ、Ⅲ类层共增加水驱控制储量234.3万吨,增加水驱动用储量136.7万吨。
2002-2005年,马厂油田对老区开展以构造研究和储层评价为重点的油藏精细描
述及剩余油挖潜研究,实施以打调整井、侧钻、更新、堵水、压裂、大修和转注、分
注、增注、调剖为主导措施的综合调整,初步实现控水稳油。年产油从2001年的6.1
万吨升至2005年的6.66万吨,综合含水从2001年的92.79%降至2005年的89.96%,自
然递减率控制在25%以内。
自2002年开始,马厂油田对外围进行滚动扩边,先后发现13个新的含油断块。同
年,对马厂构造形态有了新认识,北部边界断层由原来认定为半背斜构造,重新认定
为不对称的断背斜构造,因此发现马62块,新增含油面积0.5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
量66万吨。在马7、马26、马38、马47、马66等6个断块新发现石油地质储量337万吨
。2003年,利用老区调整并兼探深层沙三4-7砂组含油情况,发现马11-158块。2004
年,在马厂构造东北翼发现马73、马75块,2005年又发现马53、马56、马78块。以上
13个含油新断块共探明含油面积11.28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554.29万吨。除马7块
未动用外,其余12个新块全部动用。1996-2005年,马厂油田累计新增探明含油面积
13.08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630.5万吨;新建原油生产能力9万吨,生产原油78.2
5万吨;累计注水839.1万立方米。
截至2005年底,马厂油田共探明含油面积23.48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1472.5
万吨、溶解气地质储量16.47亿立方米;探明含气面积2.8平方千米、天然气储量10.
5亿立方米。动用含油面积9.6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871万吨、可采储量294万吨;
共有油井102口,综合含水89.46%;采油速度0.77%,年产油6.67万吨,累计产油235
.21万吨,采出程度27%;注水井55口,日注水平0.3万立方米,1987-2005年累计注水
1261.48万立方米。

六、三春集油田
位于山东省东明县焦园、沙窝、长兴乡和河南省兰考县爪营乡、谷营乡、固阳镇
境内,是中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1990年投入开发,至1995年,累计产油6.71万吨、
注水2.58万立方米。
三春集油田的8个含油断块分布零散,至2005年底,除春8块投入开发外,其余7
个断块只进行试采。春8块位于三春集构造东北部,分为春8西和春8东2个断块。春8
西块1990年投入滚动开发,1993年12月开始注水开发。1998年,对春8东块进行滚动
勘探开发目标评价,部署春9-38井和春9-39井两口滚动开发井,落实了该块构造。2
000年,编制春8东块初步开发方案,部署春9-40、春9-41两口开发井,2001年春8东
块注水开发。1996-2005年,三春集油田累计新增探明含油面积3.4平方千米、石油地
质储量273万吨;新建原油生产能力2.25万吨,生产原油13.38万吨;累计注水21.93
万立方米。
截至2005年,三春集油田共探明含油面积4.7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361万吨、
溶解气地质储量3.29亿立方米。动用含油面积1.4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122万吨,
可采储量26万吨;共有油井22口,综合含水90.37%;采油速度0.9%;年产油1.1万吨
,累计产油20.09万吨,采出程度16.47%;注水井3口,日注水平140立方米,累计注
水24.51万立方米。

七、徐集油田
位于东明县沙窝乡境内,是低渗透复杂小断块油田。1993年投入开发,1995年3
月注水开发,至1995年底,累计产油8.64万吨,累计注水0.41万立方米。
1996-1998年,徐集油田初步实现注采完善。开发特点为油井见效快、见水快、
含水上升快。至1999年底,油田综合含水上升至76.56%,自然递减率高达29.03%。自
2000年1月起,针对油田产量下滑、含水持续上升的状况,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制定平面上不断调整完善注采井网,纵向上实现开发层系由Ⅰ类层向Ⅱ、Ⅲ类层转
移的综合调整治理措施,采用小泵深抽、堵水及压裂等工艺。徐集油田从2000年逐步
实现控水稳油,截至2005年,年产量保持在1万吨左右,自然递减、综合含水得到有
效控制。1996-2005年,徐集油田累计新增探明含油面积0.6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
67万吨;新建原油生产能力4.35万吨,生产原油17.99万吨;累计注水83.98万立方米

截至2005年底,徐集油田共探明含油面积2.4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211万吨、
溶解气地质储量2.19亿立方米。动用含油面积1.4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120万吨、
可采储量42万吨;共有油井16口,综合含水84.7%,采油速度0.71%;年产油0.85万吨
,累计产油26.63万吨,采出程度22.19%;注水井9口,日注水平164立方米,累计注
水84.39万立方米。

八、白庙气田
位于菏泽市牡丹区与东明县交界处,是深层断块凝析气藏。1987年试采,2000年
正式开发。
白庙气藏共有断块68个(含油断块2个、含气断块66个),其中断块最大的面积3.
4平方千米,最小的0.03平方千米。整个气藏断块多、断块小,构造复杂,属异常高
温高压气藏。主要含气层位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下、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气
藏埋深2630米——4090米。
1987年,试采2口气井。1993年,编制实施白庙凝析气藏初步开发方案。截至19
99年,共投产气井13口,当年产天然气2006万立方米,累计产天然气2亿立方米。在
储量增长的基础上,2000年,编制白庙气藏初步开发方案,白庙气藏正式投入开发。
方案拟定采用一套井网,逐层上返,衰竭式开采。1996-2005年,白庙气田累计新增
探明含气面积11.45平方千米、天然气地质储量75.36亿立方米;新建天然气生产能力
1.51亿立方米,生产天然气4.46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5.28万吨。
截至2005年底,白庙气田共探明含油面积24.4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800万吨
、溶解气地质储量15.8亿立方米、叠合含气面积32.4平方千米、天然气地质储量153
.2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408.4万吨。动用天然气地质储量40.05亿立方米、可采
储量18.4亿立方米;共有气井42口、开井33口,采气速度2.1%;年产天然气0.84亿立
方米,累计产天然气5.68亿立方米,采出程度14.17%。累计生产凝析油6.52万吨。

九、卫城气田
位于莘县古云镇与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交界处,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
带北端、卫城构造垒块高部位和盐间。主要有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等4套含气层
系,是一个盐间多类型气顶气藏。1996年投入开发。
1995年,对5口气井进行试气,均获工业气流。1996年,编制卫11气藏开发方案
,卫城气藏正式投入开发。方案部署开发井5口,单井日产气3.2万立方米,年产气能
力0.7亿立方米,采取衰竭式开发。同时,逐步利用下层油藏低效井转采气以完善采
气井网。截至1998年底,共建成气井8口,单井日产天然气3.35万立方米,当年产气
10175.41万立方米,可采储量采气速度4.5%。由于采取衰竭式开发,气藏压力下降很
快。
1999年,编制并实施卫2块气顶开发方案。方案确定先开发纯气断块和油环很小
的砂层组,采取块间或井间接替来保持一定的稳产期。共部署新井9口,年生产能力
0.52亿立方米,单井日产气2万立方米。方案实施后,卫2块年产能力0.38亿立方米,
单井日产气1万立方米。卫2块、卫11块投入开发后,通过开展气藏精细构造研究和储
量动用状况评价,并采取打调整井、侧钻井、油水井转采气等措施,进一步调整完善
气藏开发井网,实现气井产能的块间和井间接替,达到高速高效开发气藏的目的。2
001年,卫城气藏气井增至23口,储量动用程度达到80.7%,日产气水平达到40.4万立
方米,可采储量采气速度8%。当年生产天然气14737.38万立方米,为卫城气田历史最
高产量。
2002-2005年,卫城气藏储量采出程度由55.91%增至64.95%,加之没有后备储量
接替,气藏地层压力由2001年的9.8兆帕降至2005年的4.8兆帕,低于气藏标定废弃压
力(5.0兆帕)。气井低压低产,积液井间开,停产井增多,井筒结盐、结蜡现象加剧
,集输系统对气井影响加大。2005年,产气降至4252万立方米。
截至2005年底,卫城气田累计探明含气面积18平方千米、气层气地质储量29.64
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17.9万吨。动用含气面积6.5平方千米、天然气地质储量
27.1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55亿立方米;有生产气井31口,累计建成天然气年生产
能力1.6亿立方米,生产天然气13.35亿立方米;当年产量为4252万立方米;采气速度
1.4%,采出程度45.11%。

十、桥口气田
位于菏泽市牡丹区与东明县交界处,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桥口构造
东翼。主要含气层段为沙三段,该气藏为复杂断块深层凝析气藏。2003年投入开发。
1994年2月,桥14井投入试采。截至2002年底,先后投入试采气井7口,当年生产
天然气127.06万立方米。2003年5月,编制桥口气藏初步开发方案,气藏正式投入开
发。方案动用含气面积4.8平方千米、天然气地质储量32.65亿立方米,采用1套井网
、逐层上返、衰竭式开发,部署新钻井14口,老井利用6口。方案实施后,至2005年
底,投产气井24口,年产气能力0.5亿立方米。2004年,生产天然气5860万立方米,
为桥口气田历史最好水平。
桥口气藏投入开发后,井筒积液严重,气井不能连续携液生产,产量逐步下降。
根据最小携液理论,将油管由21/2英寸更换为2英寸,排液能力提高30%以上。2
003年,桥口气藏共有11口气井改用2英寸油管生产,使这些气井在日产量低于1万立
方米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带液生产能力。
随着气藏开发程度的提高,埋藏较深且低孔低渗的沙三中、沙三下储集层反凝析
污染严重。早期应用的常规压裂改造技术已不适应气田开发的需要。自2003年起,压
裂工艺向规模较大、砂比较高的复合压裂,能快速返排、减轻对气层污染的二氧化碳
泡沫压裂以及适应压力较低气井的二氧化碳增能压裂发展,有效降低压裂液对储集层
的污染。随着气田开发的深入,气井压力越来越低,“激动式”排液、“撬装”气举
排液、依靠气井自身能量的井下工具排液方式局限性大,效果变差。桥口气田自200
5年开始设增压站气举排液,解决积液问题。1996-2005年,桥口气田累计新增探明含
气面积8.6平方千米、天然气地质储量33.33亿立方米。
截至2005年底,桥口气田累计探明含气面积26.7平方千米、天然气地质储量78.
47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106.3万吨。动用含气面积4.8平方千米、天然气地质储
量32.65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2.49亿立方米;有气井24口,建成天然气年生产能力0
.78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天然气1.36亿立方米;当年生产天然气4488.63万立方米;采
气速度1.37%,采出程度4.16%。当年生产凝析油4734吨,累计生产凝析油2.0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