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4&rec=2&run=13

石油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山东石油工业的发展始于
195 5年的全国石油地质普查与石油勘探, 至2005年,先后经历发现胜利油田、建成
石油工业基地、 生产快速发展、持续稳定发展、重组改制提升发展水平5个阶段。山
东石油工业的主体为胜利油田,另有中原油田在山东境内的部分。胜利油田工作区域
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的28个县(市、
区) 内,主体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的东营市境内。按地质构造区划,山东省境内可供
找油找气的勘探区域主体属于渤海湾盆地,其中济阳坳陷和毗邻的滩浅海地区是胜利
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区域。截至2005年,胜利油田在省内登记矿权面积约4.89万平方
千米,油气资源总量约121.56亿吨。
山东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发达,石油资源量、石油产量均在全国位居前列,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山东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振兴作出
重大贡献。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
山东石油工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陆上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石油工业”的战略方针,坚持改革重组
,调整结构,加强勘探,科学开发,依靠科技,强化管理,实现稳步发展。1996-20
05年,在山东境内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亿吨,生产原油27163.74万吨。2005年,
胜利油田生产原油2694.5万吨,完成销售收入942亿元。自1982年起,中原油田在山
东境内的部分油田逐步投入开发,2005年生产原油68.42万吨。截至2005年底,山东
境内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7.21亿吨,生产原油8.74亿吨。
胜利油田机关设在东营市,距天津、济南、青岛200千米——300千米;胶济铁路
横贯油区南沿,并有东营至淄博铁路与之相接;东青高速公路纵贯主力油区,南与济
青高速、荣乌高速东南段相连,北至东营海港,并与荣乌高速西北段相接;东营飞机
场与北京、上海等地通航,交通十分便利。整个油区地势平坦,西高东低,平均海拔
约4米。 胜利油田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2.2℃,年均降雨
量600毫米。中原油田(局部) 在山东省西南部和西部的东明县、莘县境内,地理位置
适中,自然条件优越,新(乡)菏(泽)铁路横贯东西,京九铁路沿东侧通过,交通便利。
黄河流经两个油区,为山东石油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水源。

胜利油田于1961年发现,1964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山东东营地区开展石油勘探会
战,至2005年,先后经历石油工业部九二三厂、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中国石油天然
气总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
理局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时期。1996-2005年,山东石油工业适应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专业化、市场化、效益化改革的方向,在重组改制、
结构调整、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方面进行探索,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1998年,国家按照“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原则对石油石化行业进行
大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根据国务院关于石
油石化体制改革的决定,1998年6月,胜利油田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划归中国石
油化工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2000年5月,根据中国石化重组改制上市的整体部署,
按照“主业与辅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的原
则,胜利油田的机构、资产、人员在法律上分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和中国石
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两部分,胜利油田由一个整体变为上市的和非上市的两个法人
实体。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由胜利油田的油气
勘探开发主体业务重组改制而成,突出油气核心业务,发展方向为专业化油公司;胜
利石油管理局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由胜利油田的石油工程、公用工程、
文教卫生、社区服务等辅助业务组成,突出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发展方向为生产
技术服务公司。截至2005年底,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有职工60445人,拥有资产总计52
7.34亿元;胜利石油管理局有职工97668人,拥有资产总计280.12亿元。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石油工业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
,山东石油工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步伐加快,胜利油田改革不断深化,
产业结构、组织结构、队伍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按照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经营方略,为进一步突出主营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胜利油田先后对运输、物探、
设计、作业、小油公司等业务进行持续调整和重组。根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
效的工作部署,按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安排,2001年,胜利油田实施协议解除劳动
合同,21705名职工协议解除劳动合同。2004年,开始实施清理整顿、改制分流,将
企业办社会部分移交地方政府,先后有动力机械厂、工程机械总厂等单位整体改制,
中胜公司、利丰公司等多种经营单位改制退出。截至2005年底,共有27个不同类型的
单位和企业改制分流,分流人员11968人,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及公安系统的9400余人
移交地方政府,通讯公司整体划转中国网通公司。
胜利油田在理顺体制的同时,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完善经营
承包责任制,由生产经营承包发展到资产经营承包,进一步调动二级单位生产经营的
积极性。建立内控成本、外闯市场的运行机制,支持和鼓励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全
方位开拓国内外市场。对采油厂和社区等单位,建立以资产经营、目标成本控制为主
的管理机制。在经营机制方面,成功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构建了以市
场运作为基础,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外部市场化、内部集约化的
运作机制,增强了发展活力与动力。同时,推进劳动人事、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
起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体系。职工福利逐步货币化、显性化,职工思想观念
发生深刻变化。全方位的企业改革,成为促进油田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

1996-2005年,山东石油工业唱响稳步发展主旋律,加强勘探找资源,强化开发
抓稳产,提高石油工程技术水平,大力拓展外部市场,实现油田主体业务资源接替良
性循环,原油产量战略调整后稳定发展,石油工程形成有力支撑,外闯市场有了较大
开拓,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作为资源采掘业,石油工业具有勘探开发的风险性、原油生产的递减性、原油价
格的波动性等特点。1996年,根据油田资源接替不足,老油田采油速度高、含水高、
自然递减快等实际情况,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决定适当下调胜利油田的产量指标,
以尽快实现资源接替良性循环。胜利油田利用产量调整的有利时机,将发展的重点放
在改善资源接替基础、打牢稳产基础、提升发展水平上。1996-2005年,胜利油田坚
持将稳步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科学决策,提出并实施“27281”工程(“九五”时期保
持年产原油2700万吨,老区和新区分别增加可采储量8000万吨,全局销售收入翻一番
)等战略目标,推动油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油气勘探方面,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坚持勘探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战胜济阳
坳陷地质情况复杂、勘探程度高等困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探索、不断超越
,深化理论创新;坚持“投资、储量、工作量、成本、效益”五统一的原则,按照“
坐稳老区、强化新区、油气并重、实现发展”的勘探方针,运用三维地震等高新技术
,精查细找,下浅海、找稠油、挖深层、寻觅边远小断块,超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了
勘探工作任务,继续保持济阳老区旺盛的勘探发展活力。1996-2005年,发现并命名
了富台、江家店、阳信、八里泊等新油气田。同时,在胜利新疆探区以及国外风险探
区也相继取得勘探突破,为胜利油田的持续发展奠定资源基础。先后参与新疆和田探
区、安徽合肥盆地、新疆准噶尔盆地、宁夏中卫盆地东北部、辽东湾东部等风险勘探
,并在准噶尔盆地取得勘探开发突破;国外资源市场方面,先后在伊朗、吉尔吉斯斯
坦、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拥有风险勘探区块。截至2005年底,胜利油田连续23年年
度新增探明储量超过1亿吨;2003-2005年,连续3年实现新增探明、新增控制和新增
预测石油地质储量同时过亿吨。2005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011.83万吨。
油田开发方面,战胜主力油田含水高、产量递减快、新建产能小等困难,治理高
含水,精查小断块,鏖战低渗透,突破超稠油,攻克三采关,全力抓好老油田的稳产
,推进规模化精细油藏描述,加强油田综合治理,加大三次采油工作力度,加大难采
储量的开发力度,努力提高采收率,创出特高含水期老油田开发新水平。抓紧新区优
质高效的上产,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强油藏评价,着力优化开发方案,大力推广
水平井、欠平衡钻井等高效钻井技术,不断提高储量动用率和产能贡献率,盐家、富
台等9个油田及一批滚动新区块相继投入开发。1996-2005年,胜利油田先后成立、重
组采用全新管理体制和机制组织生产经营的东胜、大明、石油开发中心等油公司,为
加快难动用储量开发闯出一条新路。在抓好陆上石油开发的同时,按照“安全、简便
、先进、经济和注重海上环保”的要求,自主创新,建造浅海平台,铺设海底管道,
加快了极浅海油田的开发步伐。极浅海埕岛油田1993年投入开发,1996年原油产量达
到100万吨,2005年达到212万吨,成为山东石油工业重要的产量接替阵地。油田开发
水平持续提升,连续9年实现储采平衡,原油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左右。2005年,胜
利油田生产原油2694.54万吨、天然气8.8亿立方米。
石油工程方面,地球物理勘探、石油钻井、地质录井、测井、井下作业等都有长
足进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对石油工程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为
适应形势的发展,胜利油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全面升级施工设备,掌握了高精度三
维地震、欠平衡钻井、水平井钻井、油气层保护等一批较为成熟、配套的先进技术,
满足了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强化石油工程板块业务的指导、管理和协调,进一步增
强石油工程板块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实力,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石油工业的持续平稳发
展。
外部市场开拓方面,在“立足胜利、发展胜利”的基础上,大力实施“走出去”
战略,生存发展空间由中国东部拓展到西部,由石油石化市场拓展到社会市场,由国
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胜利石油工程队伍依靠过硬的技术、精良的装备、顽强的作
风,占领许多外部市场。对外创收水平持续增强,由1993年的1.4亿元增至2005年的
45.3亿元;外闯市场单位增至26家,人数由当初的每年几百人次增至1.3万多人次,
足迹遍及国内28个省市、30个油田行业市场和社会市场,先后开拓埃及、阿尔及利亚
、伊朗、土库曼斯坦等12个国家的石油行业市场。在阿尔及利亚等国开展原油合作开
发项目,2005年,从阿尔及利亚扎尔则项目获分成油104.26万桶,实现原油销售收入
近5亿元。
服务保障方面,生产服务、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多数生产经营单位走
上自立自强的道路。供排水、供发电等公用工程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作为勘探开发
大本营的10个社区,坚持把企业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
成果,职工收入明显增长,居住环境显著改善,矿区逐步建成环境优美、方便生活、
治安良好、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2005年底,全油田住宅
总量18万套,建成居民小区176个,有省部级以上达标住宅小区85个。
发展多种经营方面,确立“以发展为主基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实施产权
制度改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换经营机制,全面推进市场化经营”的多种经
营总体思路,多元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05年底,胜利油田共有国有控股企业1
0家,二级国有控股法人企业65家;39个二级单位兴办或托管的多种经营集体法人企
业202家,从业人员25226人。多种经营生产总值45.9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4.4亿元

不断实施“科技兴油”战略,加强企业管理,推动全省石油工业稳步发展。
石油勘探开发具有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特点。胜利油田的主要
勘探开发区济阳坳陷及毗邻的滩海地区,油气富集而地质条件复杂,被地质学家称为
石油地质“大观园”。1996-2005年,胜利油田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为指导,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用高科技战胜高难度,实施“科技兴油”和“技
术创新”战略,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健全网络,培养人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实行一把手抓科技,管理局局长亲
自主持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对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攻关,促进
油田各级领导干部重视科技工作。科技投入显著提高,科技装备和科研工作条件得到
较大改善,保持了在国内石油系统的领先地位。以科技投入的调整带动科研立项和攻
关方向的调整,逐步形成有利于重点技术创新的良性运行机制。胜利油田承担的国家
“863”计划、国家重大装备等各类科技攻关项目数量逐年增长,1996年有4项,200
5年增至近20项。同时,强化科技管理,规范科技立项、拨款、攻关、成果鉴定等工
作,制定、修订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科技经费管理等管理办法
和规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健全科技网络体系,形成以地质科学研究院、物探研究
院、钻井工艺研究院、采油工艺研究院、勘察设计院等为主力,与采油厂的地质研究
所、采油工艺研究所相结合的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体系。截至2005底,选拔和建立起
由国家级、省部级、局级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3000余
人的老中青结合的专家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
年科技专家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9人。近千名科技英才和地质科研人员分别
获得胜利油田“科技英才奖”、“胜利油田地学开拓奖”。截至2005年,油田科研人
员摸索并总结出勘探开发复式油气区复杂油气藏规律,形成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陆
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开发理论等勘探开发理论及精细油藏描述、复杂结构井、复
杂断块开发、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滩浅海边际油田开发等十大配套工程技术,其中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勘探”获2004年度国家科
技进步一等奖。1996-2005年,胜利油田共获得各类科技奖励3432项,其中国家级奖
励12项,省部级奖励278项;获得授权专利618件,在全国石油系统处于领先地位。油
田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90%和63%,科技增油每年保持在300万
吨左右。
石油工业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胜利油田按照原油生产计划和目标,在生产
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生产运行制度进一步完善,生产运行方式
、方法进一步转变,以“超前防范、防重于抢”为重点的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建
立起以良性循环为主的均衡生产模式,实现对原油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同时,抓
好安全生产,加强安全隐患治理,重点做好海上、井控、交通等专项安全管理工作;
狠抓污染防治,推进“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加大
生产现场环保监督力度,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抓好物资
保障,加强设备管理,强化勘探开发监督、技术监督、节能、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保证了原油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按照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快组
织结构、产业结构、队伍结构调整步伐,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配套实施投资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处置方式、专业化管理改革、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移交办社会职能等多项
改革,理顺体制关系,划小经济核算单元,强化了管理基础。截至2005年,胜利油田
在经营运行方面初步形成以内外部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机制,以资产经营、目标成本管
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控制机制,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机制,事前控制与事后监督
的分析监控机制等4种经营运行机制,各行业、各单位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朝
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健康发展。油田还
大力加强“数字油田”建设,2005年3月,ERP(企业资源计划)成功上线运行,建立起
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等六大模块,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各单位结合自身特点,紧紧
围绕生产经营、改革发展、降本增效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创造
性地开展管理工作,探索出集约化经营、资源整合管理、人本管理、战略管理、油藏
经营管理等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1999-2005年,连续7年申报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
创新成果奖,有10项成果获奖,其中“油田开发一体化管理”、“大型油田可持续发
展战略决策与实施”分别获得2003年、2005年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抓班子,带队伍,促进山东石油
工业平稳发展。
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胜利油田各级党组织始终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坚持不懈地加强
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充分发挥各级党
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油田
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加强和改进企业思
想政治工作,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和典型选树力度,为石油
工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扎实有效地推动石油工业科学、和谐
发展。自1986年起,胜利油田连续保持“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和“全国思
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完善,作为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应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挑战,提高全体
员工素质,进一步加强胜利文化建设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胜利油田各
级党政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从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内强素
质、外树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着眼,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
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年创建活动。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
上,集中群体智慧和力量,总结凝炼出“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
期胜利精神,“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的经营理念,“打造胜
利品牌,实现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经营
宗旨,“诚信规范,科学高效”的经营准则,“创业、创新、竞争、发展”的胜利文
化核心内涵。2003年10月,胜利文化获第二届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2005年8月,胜
利油田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
坚持用先进文化武装职工队伍。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组织运行,推进纵深发
展;强化宣传教育,使职工“内化于心”,增强队伍凝聚力;推进制度创新,把理念
“固化于制”,规范职工行为;深入实践,把胜利文化建设目标任务落实到基层;打
造胜利品牌,一批名牌队伍、技术服务品牌和名优产品脱颖而出,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胜利精神和胜利文化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胜利人的强大精神动力。胜利油田坚持将
企业文化建设与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相结合,用文化力量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
造人,提炼和培育基层团队精神,鼓励职工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价值观规范
自己的行为,实践自己的岗位职责。培养锻炼出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能征善战
、敢打必胜的石油产业大军。针对企业点多线长面广、工作环境艰苦的实际,胜利油
田始终将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建设、形成经营管理、专业技
术、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序列。截至2005年底,油田有职工158133人,其中各类专
业技术干部49387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18197人、高级职称的5664人。有地震队、
钻井队、井下作业队、采油队等1400余个石油专业队,各类石油勘探、开发和相应的
辅助生产、服务队伍配套齐全。涌现出一批集中体现胜利文化价值理念的先进集体和
展示胜利人风采的英模人物,涌现出2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4个省级
文明单位以及科学管理油田的胜利采油22队和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孤岛作业519队等
一批名牌队伍,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19人、省部级劳动模范216人,其中,有全国劳
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全国劳动模范、“铁人式的好工人”王为民,全国
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新时期青年的楷模”刘汝山,全国五一劳动
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新时代青年创业者”国梁,全国劳动模范、“新
时代劳动者的旗帜”陈景世等。

1996-2005年,山东石油工业实现稳步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
全和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胜利油田持续年产原油2700万吨左右,继续
保持全国第二大油田地位。截至2005年,先后发现72个油气田,开发68个油田,累计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6.1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149.34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8.53
亿吨、天然气407.6亿立方米。
石油工业的稳步发展促进和带动了油区地方经济的发展。胜利油田坚持开发建设
和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做好油地结合,共同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
共同建设城市和基础设施。期间,投资兴建胜利发电厂60万千瓦二期工程,与地方合
作兴建41.4千米的中心城防潮体系工程和1814千米的油地共建路,负责总长2670千米
的油田专用公路、164千米的海堤工程(其中临海海堤118千米)、设计总库容3.76亿立
方米的平原水库的维护运行,对黄河入海口进行了综合治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使
“油洲加绿洲”的构想变为现实,为实施山东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工程创造了
条件。胜利油田每年实现的企业增加值及上缴税费在山东省经济构成中占很大比重,
连续被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和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评为A级纳税企业。胜利油田充分发挥
自身优势,为东营市建设全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省内部分炼油厂、化肥厂、乙烯
工程的正常生产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在牢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光荣使命、为国家生产更多油气的同时,胜利油田切
实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将发展企业与贡献国家、奉献社会、造福职
工有机统一起来,创造稳定发展、和谐共赢的社会环境。始终坚持资源为本,注重效
益,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资源采掘行业特点,立足实际,尊重客观,科学决策,大
力实施资源扩展、资源储备,打牢资源基础,追求良性开采,注重产量、成本、投资
、效益的统一,力求发展生产与提高效益的统一,确保原油产量均衡生产和经济效益
逐步提高。始终坚持科技兴油,人才强企。大力发展能够解决油气勘探开发重大实际
问题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充分发挥科技“第一
生产力”的作用;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
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始终坚持加强管理,改革创新,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坚持不懈
地抓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素质,加强管理,先后引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起科学精细
、集约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总结形成一体化管理、油藏经营管理等先进经营管
理模式;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完善制度,转变机制,增强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

山东石油工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分不开,同时也是油区党政军民支持帮助的结果。中
共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山东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给广大石油职
工以巨大鼓舞,给山东石油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99年6月23-24日,中共中央总
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胜利油田视察,并为胜利油田题词:“发扬
创业精神,从胜利走向胜利。”2003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
在北京接见出席中国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胜利油田职工代表。10年间,党和国家
领导人朱镕基、温家宝、吴官正、周永康、李铁映、姜春云等先后到胜利油田视察。
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转化为山东石油工业职工迎接挑战、抢抓机遇、战胜困
难的强大动力。山东石油工业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需要科学应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
剧烈、油气资源接替紧张、稳产基础薄弱、现有技术尚存局限和油区治安环境复杂等
诸多挑战。胜利油田冷静分析客观形势,沉着制定应对策略,紧紧依靠迎难而上、敢
打必胜的胜利石油铁军,抓住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旺盛和中国石化做大做强上游
板块的机遇,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
个市场”的战略方针,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勘探寻找更多油气资源,强化开发
不断提高采收率,坚持科技兴油,创建和谐油田,朝着“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愿
景目标前进,努力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和山东经济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不
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