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3&rec=9&run=13

自1993年,山东工业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工业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企业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深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植新兴产业,
培育出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扩大了国内外影响;外商投资企业、民营经济异军突起
;工业布局日益合理,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工业整体规模和实力
显著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工业经济成为山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实支
柱。

一、工业规模
1993年,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
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加快企业
改革的步伐,股份制试点有较大突破,至年底,全省县以上股份制企业1101家,有5
家公司股票上市交易;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到5.9万家。工业生产增幅大,效益提高
。1993年,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5980亿元,比1992年增长57.2%。其中乡及乡以上工
业总产值3429.2亿元,比1992年增长35.7%,产销率95.9%,实现利税增长43.2%,经
济效益综合指数98.7%,比1992年提高8.7个百分点。山东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
平稳发展,总体规模和实力迅速提高,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1999年10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全省加快国有企业重组,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
度建设,国有工业改革、改组、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经济焕发新的生机。2000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549.4亿元。2002年,山东提出突出发展“高新技术
、民营经济、外经外贸”三个亮点战略。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4695亿元,比2002年增长22.7%。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09.4亿元,比2002年增长
23.8%。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94.7亿元,比2002年增长44.5%。高新技
术产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总量的比
重有所提高。2003年底,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全国出现煤电油运紧张、部分
地区和行业增长过快等局部过热的苗头,针对这一现象,山东严格落实各项宏观调控
政策,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产能过剩行业发展,
防止工业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避免了工业发展大起大落。
2004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特别是与山东
经济联系密切的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呈现增长趋势。1
2月,省政府印发《山东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业强省发展纲要》,提出紧紧
抓住国际产业转移以及国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加快制造业结构的
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411.9亿元,占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
值的45.4%。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产业体系,水泥、原盐、烧碱、纯碱、洗衣机、
电冰箱、机制纸、纱、布、重型汽车、农用运输车辆、白酒、啤酒、葡萄酒、轮胎、
黄金、化肥等多种重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大企业集团随着资本运营能力的增强,产业结构得以优化,经营规模壮大,
一批经济总量大、实力强、贡献多、产权清晰、信息化水平高、多元化经营的工业企
业集团成为山东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支撑着全省工业的发展。2005年,全省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23.9亿元,比1995年增长5.8倍;实现利润2164.7亿
元,比1995年增长4.9倍;实现利税3452.9亿元,比1995年增长6.9倍。大企业集团对
全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稳定促进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
13年的发展,山东工业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二、工业产业结构
1993-2005年,全省加快改革、调整步伐,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省工业在轻重工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行业内部结构等方面均发生显著变化。
轻重工业结构。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工业经济发展片面强调重工业的重要性,导
致轻重工业比例过于失衡和消费品严重不足。改革开放后,贯彻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方
针,轻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全省工业结构严重重型化的倾向得以扭转。1993年,全省
轻重工业比例为45.1∶54.9。为进一步理顺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之间的关系,尽快实
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全省加强以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生产。落后的长线轻工业产
品逐步退出市场,能源、原材料工业和电子及仪器仪表、电器等产业快速增长,全省
工业结构重点开始由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转向技术水平较高的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
进入21世纪,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由吃、穿、用向住、行升级和转变,房地产、汽车等
产业迅速成为新的高增长产业,对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化工业产生较大需求。市场
需求导向的转变,加快了资本向重工业倾斜,促进了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重工业在
工业整体中的比重明显上升,轻重工业比例关系在调整中趋向协调发展。至2005年,
轻重工业比重为37.1∶62.9,工业经济进入重工业化的新阶段。
工业行业及产品结构。随着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相继开工投产及原有企业生产规
模的不断扩大,全省工业行业及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02年,山东提出重点发展
“高新技术、民营经济、外经外贸”三个亮点战略,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高新技术产品
的需求前景,吸引了大量资金,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迅速发展。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制造业总产值685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
值的22.5%,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实施名牌战略。山东一直将实施名牌战略当作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
作,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产品质量好、品牌信誉好的山东名牌产品脱颖
而出。至2005年,全省拥有海尔空调和洗衣机、海信彩色电视机、张裕葡萄酒等中国
名牌产品119个、驰名商标53个。名牌战略的实施,增强了山东工业综合竞争力,推
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了区域经济的良好形象,成为山东工业经济发展的强
大推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