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1999年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3&rec=65&run=13

一、计划编制
1998年下半年,省计委着手研究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工作。8月
下旬,全省市(地)计委主任座谈会召开,讨论1999年经济走势和计划安排的初步思路
。11月2日,形成《关于山东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先后报省
政府、省委常委会审查。1999年2月1日,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山东省199
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月23日,省计委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1999年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二、计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加快实施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长质
量和效益,把提高速度与增进效益更好地统一起来,把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更好地统
一起来,把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好地统一起来,改革、发展、稳定互相
协调,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
进步,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和计划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
%,第二产业增长11%,第三产业增长12%。工业实现利税和利润均增长8%,产销
率达到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外贸出口
和实际利用外资力争有所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直接融资规模达到100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和8%。商品零售价格和居
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控制在3%和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人口自然
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二)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1.农业。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量的扩张为主
,尽快转到质的提高和结构优化上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计划粮食
总产量4300万吨,棉花总产量30万吨,花生总产量320万吨。
农业基本建设。加大水利建设投入,1999年全省安排投资5.5亿元,争取国家投
资19.4亿元,调动社会各方面增加水利投资的积极性。抓好以黄河治理为重点的水利
工程建设,做好黄河堤防加固、河道整治、涵闸改建和防浪林建设等综合整治,显著
提高防洪标准,确保行洪安全。做好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力争完成岩马
、冶源、雪野、王屋4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做好河湖治理工作,提高调蓄能力。
加快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徒骇河、洙赵新河一期治理任务,开
工东鱼河治理项目。抓好人畜吃水工程、大型灌区配套、平原水库、机井、防潮堤、
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改
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抓好良种产业化工程,全省继续安排专款,用
于农业科技攻关。在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
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发展畜牧、果品、水产等名优特产品,培植更多
山东名牌。运用加工储藏、包装保鲜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和市场占有份
额。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科技对
农业增产增收的贡献度。
农业市场化。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集中资金扶持
省级50家和区域性500家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兴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规模和效益。落实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改革棉花购销体制。继续
抓好粮食储备库建设。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多种运销组织,做好信息服务,组
织和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解决好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乡镇企业。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建立更加明晰、更加规范的产
权关系。提高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推进集团化经营和专业化协作,提高产品科
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特别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尽快形成科技兴厂格局。各级金融
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增加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投放,扶持省级20多家重点乡镇企业
集团发展。
2.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整
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向结构调整要速度、要效益、要后劲。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指导和协调,加快实施高新技
术及产业化计划,力争在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及制药、精细化工、新材
料、环保产业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引导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健全技术开发中心,
提高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好的高新
技术产品。继续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拓宽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省政府出资8000万元,采取贷款贴息办法,引导更多信贷
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争取高新技术企业上
市规模和债券发行额度,尽快改变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低的状况。
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力度,以造纸、酿酒、化
肥、水泥、农机、服装等支柱行业为重点,以骨干优势企业为依托,坚持增加投入与
盘活存量相结合,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和市场占有率。抓
好装备工业的改造与提高。安排国有技改投资280亿元,集中力量抓好40—5
0个重点技改项目的实施。引导银行加大对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资金支
持,优先推荐承担重点改造和建设项目的企业上市融资,尽快扭转企业技术改造投入
不足的局面。强化产业政策约束,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限制和淘汰质量低
下、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生产,按照国务院规定,整顿和关闭15类小企业。
推动存量资产优化重组,努力做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把壮大优势企业与搞活中
小企业结合起来,发展规模经济与推进专业化协作结合起来,推动企业购并联合,逐
步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组织结构体系。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限
制,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培植一批开发能力强、带动作用大、规模效益高的企业集团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逐步收
缩国有经济战线,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外商投资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鼓
励个体私营企业租赁、兼并、参股、控股国有和集体企业;扶持有条件的个体私营企
业向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放活政策,尽快消除税费、融资、
工商监管、土地使用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差别,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外部
环境。
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兼并联合
,支持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办厂。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做好对口支
援工作,落实好东部强市与大企业支援菏泽的政策措施。在项目安排上实行适度倾斜
,加快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基础条件。继续抓好两大跨世纪工程实施。鼓励各
种经济组织投资兴办海洋产业,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海上山东
”建设龙头。抓住国家建设黄骅港和治理黄河的机遇,开发与开放并举,一、二、三
产业并举,力争黄河三角洲开发取得新突破。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大
中城市做好各种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鼓励农民和工商
业户到小城镇经商办企业,推动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
移。
3.固定资产投资。
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启动投资市场。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0亿元,其中国
有及其控股单位投资1390亿元,增长17.3%。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3个方面:(1)交
通建设。安排投资116.2亿元(不包括中央铁路项目)。高速公路,集中做好16个续建
项目的建设,加快京沪、京福、同三线山东段,济南和烟台绕城线等建设进度,争取
济南黄河二桥、济南至泰安、潍坊至莱阳等8个项目建成通车。根据前期工作和资金
条件,安排泰安至曲阜、两城至汾水、烟台至栖霞、青驼至曲阜等项目的新开工。铁
路,加快兰烟复线建设和新菏兖石复线机车内燃化改造,争取新开工烟大轮渡及大莱
龙铁路等项目,确保济邯铁路国庆节前竣工通车。港口和机场,集中做好济南和青岛
机场、京杭运河、岚山港、威海港、烟台港等续建项目建设。(2)邮电通信建设。安
排投资110亿元。重点加快建设农村通信、城市移动通信和数字信息网扩容工程,新
增局用电话交换机195万门。(3)能源建设。安排投资130亿元。其中,电力项目13个
,重点做好中华发电项目等续建电厂建设,争取日照和莱城电厂新机组、邹城至临沂
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投产,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5万千瓦,变电容量75万千伏安
,输电线路150公里;新开工王曲电厂、德州三期及泰安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把城
乡电网改造作为投资重点,确保在三年内改造一遍。适时转移电力建设重点,做到发
电供电配套建设。煤炭建设,继续抓好兖州、枣滕等9个统配矿项目和2个地方矿项目
的续建,新增能力800万吨。
主导产业骨干项目建设。安排重点原材料及加工工业项目12个,投资19亿元。集
中力量做好大宇车零部件、烟台电子网目板、莱钢扩建、鲁抗青霉素、鲁北化工、潍
坊化纤6个项目的续建,力争建成投产或收尾;新开工荣成钢丝帘线、日照木浆、东
都农药、鲁西和临沂化肥、济南中药厂人工麝香6个项目。加快大宇轿车整车、青岛
大炼油、日照大钢铁、核电站以及滨州大电厂等一批大型骨干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
目的前期工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增加项目储备。
消费需求。开拓国内市场,启动消费需求。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新型产销关
系。引导企业健全营销网络,强化销售队伍,搞活营销方式。把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作
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提高购买能力。积极稳妥地
推进住房、用车、医疗等项改革,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和种类。做好经济适用房建设
,确保工程质量,合理降低造价,开放房地产二级市场。推进旅游、体育、娱乐、非
义务教育、医疗保健的产业化、商品化。加大开拓农村市场的力度,做好农村水、电
、路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针对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开发质优价廉、
方便适用的农机产品和耐用消费品,引导生产和流通企业向乡镇村延伸销售网络。发
挥价格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的调节作用,清理治理通货膨胀时期的各种干预措施
,做好价格和收费的结构性调整,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市
场物价的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坚持开展反走私斗争,打击假冒伪劣
和牟取暴利行为,促进市场需求进一步回升。
4.经济质量和效益。1999年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关键一年。坚
决贯彻“三改一加强”和“抓大放小”的方针,加快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
创新,做好投融资、社会保障、财税体制和政府机构等配套改革,力争在解决关键问
题上实现新突破,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国有大型企业改革与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改
革步伐,重点在机制创新、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班子建设上下工夫,加快建立适应
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经营机制,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加快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年内争取60%以上的大型企业实现规范改制。
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中小企业,引导各级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因企
制宜、多种形式加快改制步伐。既重视改制进度,更注重改制效果,确保国有资产保
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防止简单地把职工推向社会;保护债权
人利益,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建立市场化的
担保机制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实际问题。
企业经营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要把“远学邯钢、近学海尔
”活动推向深入。省、市、县要按隶属关系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引导企业解决好压
库促销、扭亏解困等关键问题。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规范兼并破产,银行的呆坏账
准备金集中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解困。引导金融部门采取“封闭贷款”方式,支持有
销路、有效益产品的生产。确保产成品和应收账款两项资金占用增幅低于生产增长,
重点亏损企业有30%扭亏为盈。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5.对外开放。
出口。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挖掘亚洲出口市场潜力,巩固传统市场份额,组织
适销对路产品,扩大对欧美、非洲、拉美、中东、独联体等远洋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出
口,争取抢占更大市场份额。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组织好大宗商品的出口,提高传
统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着力扶持100家重点出口企业、50种重点商品的
出口。扩大名优产品的出口规模,力争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以上。争取赋予更多企
业出口经营权,出口配额更多向生产企业倾斜。发展加工贸易,鼓励企业使用省内原
材料、元器件替代进口。发展工贸、技贸、农贸结合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综合贸易
、投资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继续做好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引导大型企
业开展跨国经营,带动省内技术、设备和商品的出口,加快产业调整和转移。
利用外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档次和水平。做好投资软硬环境建
设,提高服务质量,讲究商业信誉,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发挥大企业、大集团招商
引资的骨干作用,扩大与欧美等大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前来投资。
在继续抓好工业利用外资的同时,努力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
外资的规模,推进商业、外贸、旅游等领域对外开放。争取国外优惠贷款,更有效地
利用国外商业贷款,积极运用BOT、项目融资、发行股票等融资方式,努力开辟新的
融资渠道。
6.第三产业。在继续做好商贸流通等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把发展重点转到提高
层次、拓宽领域、完善功能、强化服务上来。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以
加快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配套规划和安排好城市交通、城
市电网、环保设施、燃气与供水工程等方面的建设。1999年投资92亿元,安排环保及
城建大中型项目11个。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实施信息
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化、社会化,拓展信息基础服务范围和领域。安
排投资11亿元,力争基本建成全省信息网络交换平台和信息化网络工程。把旅游业作
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做好旅游资源综
合开发,改善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把旅游业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社区服务
、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的发展。结合文化、卫生、住房等社会事业改革,加强社区建
设,开发社区功能,推动社区服务向企业化、产业化发展。发展会计师、律师、审计
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展信息咨询、科技服务,开发潜力巨大的服务市场。
7.经济和社会稳定。
就业。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规范职工下岗行为,严格把握下岗分流节奏,确保
再就业率达到50%以上。健全完善各项法规政策,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发挥中
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引导失业下岗职工
转变择业观念。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
极稳妥地推进基本养老保险金省级统筹,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制度,做好城镇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按照“标本兼治、突出重点、重在防范、主动
化解”的原则,落实防范责任,查清风险底数,制定和落实化解政策,重点做好地方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内控制度,改善贷款管理
,严格责任约束,提高本息收缴率,降低不良资产比重。规范企业并购和破产行为,
坚决制止“假破产、真逃债”行为,防止悬空和逃废银行债务。
外债管理。做好外债管理和偿还工作,加快建立责权利相统一、借用还相配套的
有效机制。实行全口径外债管理,严禁利用短期国外贷款进行中长期投资,坚决纠正
一些单位变相举债、违规担保的问题。加强债务偿还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还款责任
和还款措施。省和市(地)尽快建立偿债基金,确保债务偿还具有可靠资金来源。
8.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办好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
教育、成人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调整院校布局与专业结构,通过“共建、调整
、合作、合并”等方式,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和办学效益。增加用于教育发展的投入,扶持一批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发展。特别
做好“211”工程和重点院校建设,力争用1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集中力量培育发展
一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高等院校。鼓励社会办学、联合办学,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
发展教育。计划省属高校招生6万人,中专招生10万人。解决好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
,坚持培养、使用、引进相结合,搞活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广泛吸纳海内外高层次
人才来山东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机制。围绕产业技
术升级,规划科技发展,组织科研攻关,抓好影响重点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
术。推进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整建制进入大型企
业集团。尽快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多渠道增
加用于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计划生育等方面。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和流动人口的
管理,严格控制机械人口增长。坚持资源开发、节约与保护并举,依法加强水系、土
地、矿产、林木资源管理。做好《土地法》实施工作,确保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亿
亩以上。加强对荒山、荒滩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区分不同情况,实行退田还林;大型
河流、湖区实行退粮还滩还湖。重点污染源必须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加快淮河、海
河、小清河等重要流域治理进度,做好大中城市环保设施建设,抓好以治理废水、废
气、废渣和噪音污染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改善水质和大气质量。发展文化体育、新闻
出版、广播影视、医疗保健等社会事业,做好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抓好防震减灾工
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计划执行情况
1999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493.8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为16.3∶
48.6∶35.1,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0.9%,其中餐饮业、通信业、旅游服务业等增幅
较大。粮食总产量4269万吨,林牧渔业都有新增长,乡镇企业稳定发展。经济运行质
量有所改善。工业产销率97%;实现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6.6%和26.6%。
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取得新成效。全省争取国家增发的债券和贷款投资286亿元
。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043.1亿元,增长11.1%。潍莱、济德、化临高速公路,济南机
场飞行区改造工程和济邯铁路等建成或通车,日照电厂1号机组、莱城电厂一期工程
竣工投产,鲁抗青霉素钾盐、莱钢改扩建、一汽-大宇轿车零部件、烟台电子网目板
二期、鲁北化工总厂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702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
力293万吨,发电装机容量75万千瓦,局用电话交换机204万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2872.8亿元,增长12%。
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有新增长。全省落实国家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
扭转了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徘徊不前的局面。全年完成进出口总
额182.7亿美元,增长9.9%;其中出口115.8亿美元,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37
.4亿美元,增长3.6%。
财政金融运行比较平稳,全年地方财政收入404.5亿元,增长14.8%。各项存贷
款分别增加802.7亿元和796.9亿元,股票和债券融资78.9亿元。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有新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4.4%,高校招生有较多
增加。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3项,总投资12亿元。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关闭“五小”企业1502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09元,增长8%。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
视、新闻出版、防震减灾等社会事业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