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1998年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3&rec=64&run=13

一、计划编制
1997年8月26日,省计委下发《关于编制1998年计划(草案)的通知》,至11月中
旬,编制工作基本完成。12月23-25日,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全省计划会议,对1998年
计划进行讨论研究,形成《关于山东省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1
998年4月9日,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山东省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

二、计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把握大局、开拓进取,大胆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调整和完善所有制
结构,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
平,在推进经济国际化上迈出新步伐;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推进结构调整
和科技进步的力度,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新进展;做好人才培养,搞活
用人机制,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上见到新成效;解决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
点问题,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宏观调控目标和计划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
产业增长11%,第三产业增长10%。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产销率达到9
6%,实现利税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直接融资规模达到100亿元。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
上涨幅度分别控制在3%和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
(二)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1.农业。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
力、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实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计划安排粮食播种面积1.22亿亩,总产量4400万吨;棉花600万亩,总产量30万吨
;花生1200万亩,总产量3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50元。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落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减轻农民负担、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余粮的政策。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
地承包期无条件延长30年。解决好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严格按
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不拒收、不限收、不停收;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重点城
市、大型批发市场发展稳固的产销关系,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调整农业结构,发展
林牧渔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大科技兴农工作力度,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按照大
宗产品两三年实现良种化的目标,建设良种引进、繁育、生产、销售一体化体系,健
全专群结合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
收的贡献度。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巩固和发展减负成果,保护和调动广大
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水利基础设施。计划农业基本建设投资38亿元,比1997年增加3亿元。完成小清
河干流、徒骇河、分沂入沭、韩庄运河一期工程建设,加快黄河入海流路、支脉河、
小开河治理及沂沭泗河东调南下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洙赵新河二期工程。完成峡
山、雪野水库加固工程,加快尼山、冶源、王屋水库除险工程进度,开工跋山、会宝
岭、牟山二期加固工程。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做好34个节水示范县的建设工作。开展
植树造林,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抓好黄河三角洲开发
和“海上山东”建设两大跨世纪工程。
农业产业化。以实施农业名牌产品战略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为核心,发展特
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业、保鲜业、运销业,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增效。
引导各地找准本地资源条件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做好产业和产品的市场定位,进一
步确立和拓展农业名牌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和规模效益。引导大
型龙头企业向产品名牌化、技术现代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拓展,省里集中力
量重点扶持50家龙头企业。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重
点抓好商品粮棉油等各类大型基地的建设。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类型的合
作经济组织,健全和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增强抗
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乡镇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推动乡镇企业把发展重点转到完善经营
机制、推进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上来。引导乡镇企业大胆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
制等形式,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加大技术改造
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发展名牌产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城乡经济一体化。重视科技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引进
和先进技术的应用,逐步形成科技兴厂、专家治厂、能人管厂的格局,加快乡镇企业
二次创业步伐。
2.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国有资产质量,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
力,引导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产业相关、产品相联、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的原
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使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领域向重
点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集中,逐步解决国有企业个头小、战线长、布局散
的问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合资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
的政策措施,促进个体和私营经济更快发展,创造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公平竞争
的环境。
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鼓励企业探索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根据自身实际选
择不同改制形式。鼓励国有法人之间参股、控股和职工持股,支持集体、个体和私营
企业参股控股国有企业,鼓励省内企业参股控股、并购联合省外国外企业,欢迎省外
国外企业参股控股和收购省内企业。
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做好与大企业的配套与联合,开展专业化协作,能兼并
的兼并,能联合的联合,能托管的托管,该破产的破产。对部分班子好、有市场、有
效益而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省政府决定1998年筹集20亿元资金,集中扶持。
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继续贯彻扶优扶强和“三改一加强”的各项政策。采取多
种措施增资减债,增强企业资金筹措和融通能力。继续完善银企联手和主办银行制度
,保证合理的资金需要,力争国有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降到62%左右。加大技术改
造力度,组织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强企业
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大扭亏增盈工作力度,健全完善扭亏增盈责任制,做好重点
行业和亏损大户的扭亏解困工作。
3.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优化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以市
场需求为导向,以引导和启动消费与投资需求为重点,抓好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
:强化集团的带动作用,促进名牌产品的规模扩张;发挥高新技术带动作用,加快高
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发挥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作用,实施农村富民工程,带动关联
产业发展;强化投资的拉动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等便民工程建设;强
化消费的拉动作用,启动和扩大住宅、商品以及服务性消费。
组建和培植企业集团,促进名优产品扩张规模。以具有名牌产品优势的骨干企业
为依托,培植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带动和支撑经济增长。工作指导上实现四个转变:
(1)由行政性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坚持优势互补、效益优先的原则,按客观经济规
律办事。(2)由兼并困难和劣势企业为主向并购优质资产和强强联合转变。充分发挥
骨干企业的资本聚集和资产支配能力,以少量的优质资本控制调动更多社会资本。(
3)由同地区、同行业的资产重组向组建大型“四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
跨国经营)集团转变。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方面的限制,推动生产要素在更宽领
域、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化配置。(4)由规模重组为主向功能创新和提高素质转变。发
挥名人、名厂、名牌等无形资产的作用,强化资产、融资、市场和效益的放大效应,
实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功能创新。选择化工、电子、医药、冶金等优势龙头企业
,组建15个具有名牌效应和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
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调整优化投资方向,集
中力量保重点。采取果断措施,一律不准新建宾馆、酒店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内部接待
设施,严格控制大型商业设施、高档写字楼建设,禁止新增一般加工工业项目。集中
力量保带动作用大、投资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保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增加
农民收入的富民工程项目,保城市公用设施等便民工程项目,保基础设施等国家和省
重点建设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以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为重点,做好引进技术的
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展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协同攻关,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高
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振兴以机电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
表的新兴行业。富民工程,围绕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平,以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
为重点,安排好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良种产业化、农产品商品基地和骨干河道治理
及大型水利设施项目,开辟农民收入新增长源,培植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便民工程,
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安排好供水、供气、供热工程建设
,做好道路拓宽和城市交通网改造,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染源治理,做好环境的
美化、绿化和净化。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集
中力量打歼灭战。电力,调整电源与电网建设的比例关系,抓好大型骨干电厂建设,
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电网改造,确保石横二期、威海二期、临沂电厂等新机组建成
投产,新增发电装机109万千瓦;加快日照、邹县三期、十里泉四期等电厂续建收尾
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菏泽二期、德州三期、莱城、聊城和王曲电厂开工建设。煤炭
,合理安排新井建设和矿区接续,加快济东、济北、滕南、滕北矿区建设进度,新增
投产矿井5对,新开工矿井16对,增加煤炭生产能力330万吨。铁路,重点做好京九铁
路山东段的配套完善,加快济邯铁路建设步伐。公路,集中做好收尾和投产项目,新
开工一批优化路网布局的重点项目,加快济德、潍莱、济泰、济南绕城东线等高速公
路和济南黄河大桥建设,新开工曲张、临红等4个高速公路项目。港口,做好京杭运
河山东段、青岛前湾港20万吨矿石码头、烟台港三期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龙口、威海、
岚山等地方港口的续建。民航,加大投入,做好济南和青岛机场的改扩建,建成国内
一流机场。邮电,加快山东信息网扩建等续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开工济南汽车邮运中
心、青岛第二长途枢纽等新项目,新增电话交换机120万门。
引导消费,启动和开拓市场。抓住全省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的有利时机,研究制
定住房信贷等配套政策,形成建房、购房、出售的良性循环,带动建筑、装修、建材
等相关行业发展。发挥企业开拓市场的主体作用、流通企业的联结作用和政府部门的
组织协调作用,加快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推行工商结合、连锁经营、配送制等新销售
方式,形成全方位开拓市场的整体合力。推行能源、原材料、生产资料直供配送制,
生产与消费相互衔接,对口启动。开展机电设备租赁业务,采取灵活方式扩销促销。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扩大服务性消费领域,促进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娱乐、中
介服务等行业发展。大中城市抓好社区服务和便民服务业,以面向社会、服务社区为
原则,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使社区和便民服务向多形式、全方位发展,成
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领域。
4.对外开放。
加快对外经贸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转变。在外贸企业改革改组上有新突破。加快
外经贸企业公司制改造步伐,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引导中小型外贸企业向大
型生产企业靠拢,中小型生产企业向大型外贸公司靠拢,重点发展以产业为龙头的工
贸结合企业集团和以贸易为龙头的综合商社式企业集团。发展自营进出口,促进贸工
农一体化发展。在调整市场结构和贸易方式上有新进展。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
大集团、大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采取灵活贸易方式,让利不让市场,稳住东南亚市
场,开拓西亚市场,扩大在欧美、非洲、南美及独联体和东欧的市场份额,逐步形成
分布合理的国际市场结构,增大对外贸易的回旋余地。利用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的时
机,发展来料和进料加工,提高加工贸易水平。扶持大型生产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到
海外投资办厂,开展跨国经营,带动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出口。在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
上取得新成效。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促进传统出口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增加机电产
品、成套设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力争全年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到20%
以上。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项目和外商投资设备进口减免关税与增值税的政策,抓住
日元、韩元贬值的有利时机,组织好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提高企业装备水平。
利用外资。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发挥大企业、大集团招商引资的骨干带动作用,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技术含量。把利用外资与结构调整更好地结合起来,引导外资投
向从一般加工业向农业、基础设施和高科技产业转变,招商引资形式从单一分散向灵
活多样转变,利用外资来源从东南亚国家的中小资本为主向欧美和跨国公司的产业资
本转变。采用发行B股、股权和经营权转让、包装上市、项目融资、投资基金等方式
,搞活利用外资形式。加大对欧美日等大商社、大财团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跨国公
司来山东投资。
5.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引导科研部门走产业化、实业化道路,可按会员制、股份制
等形式,发展稳定、规范的协作关系,有的可以成建制转为企业开发机构。做好重点
实验室和中试、工试项目建设,增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能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先导型
企业集团,依托集团解决好关键性产业技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进先进技术
向中小企业转移。加快实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计划,重点促进电子信息、机电一
体化、生物技术及制药、新型材料、海洋产业、农业高新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系列
开发。建立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六
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及产业化。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继续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
育。深化教育改革,逐步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抓好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和重点专
业建设,探索联合与合并办学的方式,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
效益。计划省属高校招生4.56万人,普通中专招生9.3万人,技工学校招生7.2万人。
争取部委和省外院校增加在山东的招生数量,创造条件增设硕士点和博士点。把培养
引进高素质人才作为重中之重,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外深造相
结合,培养、选拔和引进能够驾驭市场经济的管理型人才、带动重点学科和专业发展
的拔尖人才、熟悉现代经贸和国际金融的外向型人才、能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人才。
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省外和国外人才来山东工作。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
才培养制度,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才干的环境,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
制,使各类优秀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6.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全面贯彻经济与资源、人口、环保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行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划好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依法加强对土地、森林、海洋的管
理。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坚决制止滥采乱挖行为。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区
的执法力度,确保8000万亩一级基本农田一亩也不减少。严格耕地占用审批制度和复
垦制度,确保全省耕地长期稳定在1亿亩以上。解决好农村、边远山区和流动人口的
超生问题,把严格控制机械人口增长纳入人口控制目标责任制。加强环境保护,以水
污染防治为重点,做好淮河、小清河等重点流域的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环保与发展综
合决策机制,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促进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
、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发展,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计划执行情况
199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极其复杂,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省经济造成很大冲击,国
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进一步加剧,结构和机制性矛盾更加突出。面对困难和挑战,全
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021.4亿元,增长7.4%。
扩大投资、启动内需成效明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7亿元,增长1
4.8%。水利、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投资增幅在
30%以上,粮食储备库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进展顺利。全省38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
资234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530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398万吨,发电装机容量
90.5万千瓦,局用电话交换机187万门。投资规模的扩大,拉动相关产品生产和销售
的回升。城乡市场平稳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4.5亿元,增长14.6%。商
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下降2.9%和0.6%。
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逐步回升。农业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4264.8万吨,未能完
成计划,仍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乡镇企业保持平稳
发展。工业增长速度与效益稳步回升,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27.4亿元,增长1
2.8%;产销率96.8%;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3.9%和2.8%。第三产业发展加快
,完成增加值2397.5亿元,增长9.2%。
财政和金融运行平稳。各级财税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千方百计保证财政收入稳定
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2.4亿元,增长15.8%。全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引导信贷投放,增加对有市场、有效益产品的资金扶持,加大用于基础设施和重点建
设的投入。全年各项存款增加769.3亿元,各项贷款增加653.5亿元,通过股票、企业
债券等直接融资90亿元。
对外开放。各级积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支持外贸企业加快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
多元化战略,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1%,对欧美和五大新兴市场出口增长15%以上。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36.1亿美元,增长0.6%。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有新发展。省政府组织实施高新技术及产业化计划,安
排项目39个,投资11.2亿元;列入国家计划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7个,总投资4.7亿元
。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558项。素质教育得到加强,高等教育调整和改革取得新进
展。省属普通高校招生5.25万人,增长12.2%;普通中专招生10.3万人,增长3.6%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3.6%和7%。人口自然增
长率为5.46‰。土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非法滥用耕地问题得到遏制。加大对重点
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城市环保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
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有新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