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东省交通邮电第八个五年计划及十年规划纲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3&rec=55&run=13

全省交通邮电业遵循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安排好交通邮电业同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比例关系,安排好交通邮电业内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种通信方式之
间的比例关系,发展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和信息传播体系。在建设好重点通道和枢纽
的同时,进一步挖潜改造,逐步改变经济落后地区的交通邮电状况,做到普及与提高
相结合、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加强行业性管理,做到统
筹兼顾,合理建设。逐步改善交通邮电网络布局,改善运输结构,抓好运力节约,使
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争取“八五”时期末全省交通邮电紧张的状况明
显缓和,20世纪末交通邮电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总体布局
以建设主要干线骨架、重要枢纽为重点,做好交通邮电的规划和建设。全省逐步
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高效率、低消耗的综合运输和综合信息传播体系。
综合运输网。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强重点通道、重点港口、
重点枢纽的建设,以铁路、高等级公路为骨架,沿海港口和中心城市为枢纽,形成东
西六大动脉、南北五大干线、沿海一条环路的总框架,建立和完善铁路、公路、水运
、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港、航、路、站、矿、城相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
。东西六大动脉包括:德龙铁路;胶济铁路;菏兖石铁路;由临清入境,经高唐、济
南、淄博、潍坊至青岛、烟台的公路;由馆陶入境,经聊城、泰安、沂源至薛家岛的
公路;由东明入境,经菏泽、济宁、临沂至石臼的公路。南北五大干线包括:津浦铁
路;京九铁路;由德州入境,经济南、曲阜至微山出境的公路;由庆云入境,经东营
、青州、临沂至江苏新沂的公路;由临清入境,经聊城、菏泽至河南商丘的公路。沿
海一条环路,即建设从岚山经青岛、威海、烟台、羊角沟、东营到惠民,由连接全省
各海港的水路和濒海高等级公路组成的沿海环路。
综合邮电网。总体布局贯彻突出重点、分层次发展的原则。市话通信,在市(地
)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以发展程控电话为主,强化主要交换枢纽,在其他地区主要
以提高市话自动化水平为主。长途通信主要是加强全省主干线的建设,采用微波、光
缆卫星等先进手段。建设联结各市(地)的大容量干线通信网,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
区内长途通信,逐步建成以光缆、微波和卫星为主要传输手段的高效率的长途通信网
。邮政方面主要是加速发展邮件处理自动化,积极发展多种邮递手段,加快邮件的传
递速度。
(二)规划目标和建设重点
1.铁路。“八五”和“九五”时期,做好津浦、胶济、菏兖石三大干线以及蓝烟
线改造和点、线能力配套,同时集中力量进行南北大通道--京九铁路山东段以及运煤
通道--邯济线、德龙线、胶黄线和尹洼-孟家楼线的建设。“八五”时期末,全省铁
路达到21条,营业里程2499公里,其中地方铁路8条、451公里。铁路货物发送量965
0万吨,其中地方铁路650万吨;旅客发送量4400万人,换算周转量928.7亿吨公里,
其中地方铁路5.7亿吨公里。
“八五”时期,净增铁路6条、318公里,其中地方铁路5条、275公里;铁路货物
发送量净增1370万吨,其中地方铁路570万吨;旅客发送量净增1060万人,换算周转
量净增214.4亿吨公里,其中地方铁路4.4亿吨公里。“九五”时期末,全省铁路达到
25条,营业里程3472公里,其中地方铁路9条、549公里;铁路货物发送量12190万吨
,其中地方铁路1890万吨;旅客发送量5000万人,换算周转量1468.7亿吨公里,其中
地方铁路33.7亿吨公里。
旧线改造。重点改造“一点”(济南枢纽)、“四线”(津浦、胶济、蓝烟、菏兖
石线)。济南枢纽:“八五”、“九五”时期,主要完成济南西站上行系统及济南旅
客站房、客技站、北关辅助客站、董家庄直通车场和东沙王庄整车货场等工程,实现
济南西编组站自动化、济南站货物管理和旅客服务现代化。津浦线:“八五”时期主
要完成济南至泰安落坡等工程并基本完成电力机车牵引主体工程;“九五”时期全部
实现电力机车牵引(牵引定数5000吨)。胶济线:“八五”初期完成全部复线工程,铺
设60公斤每米钢轨,全线内燃化;“九五”时期实现蓝西、东风编组作业自动化。蓝
烟线:蓝烟线的改造分两步进行,第一步1991-1993年采取应急措施,完成重点配套
工程,采用内燃牵引;第二步自1994年起,用大约5年时间完成复线改造,建设成为
具有2000万吨每年货物输送能力和12对每日客车通过能力的一级铁路。菏兖石线:“
八五”时期全线实现内燃化,自西向东开始进行复线工程,兖州北下行场扩为9股编
组线,建成八里铺区段站及有关的联络线和立交疏解工程,“九五”时期全线贯通复
线。
新线建设。“八五”时期,国家铁路主要建成胶县至黄岛铁路43公里、北京-九
江线山东段279公里和邯郸-济南线山东段161公里。“八五”时期,地方铁路主要建
成桃村-威海铁路132公里、宅科-羊角沟铁路23公里、新汶-历山铁路45公里、尹洼-
孟家楼铁路50公里,争取开工建设枣庄-临沂铁路98公里。“九五”时期,国家铁路
争取建成德州-龙口铁路,地方铁路主要建成枣庄-临沂铁路。
2.公路。在继续增加通车里程的同时,重点提高公路的技术等级,在国家和省规
划的重要干线修建一批汽车专用路,以解决繁忙干线上的混合交通问题。公路运输方
面要做好汽车站队建设和运力结构的调整。
“八五”时期,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净增3728公里,达到44500公里,其中,高速
公路净增320公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净增305公里,达到350公里;二级汽车专用公
路净增480公里,达到500公里;普通一级路净增716公里,达到1400公里;综合好路
率达80%。净增营业性客运量0.64亿人、客运周转量40.97亿人公里,分别达到3.25
亿人、194.6亿人公里,其中交通部门净增客运量0.37亿人、客运周转量27.63亿人公
里,达到2.11亿人、139.88亿人公里。净增营业性货运量0.69亿吨、货运周转量44亿
吨公里,达到3.96亿吨、205亿吨公里,其中交通部门净增货运量0.1亿吨、货运周转
量10.32亿吨公里,达到0.58亿吨、47.68亿吨公里。
“九五”时期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00公里,其中一级和汽车专用路38
00公里,二级路12800公里。营业性客运量达到4.06亿人、客运周转量248.21亿人公
里,其中交通部门客运量2.69亿人、客运周转量178.53亿人公里;营业性货运量达到
4.82亿吨、货运周转量261.89亿吨公里,其中交通部门货运量0.77亿吨、货运周转量
60.85亿吨公里。
公路建设主要根据国家的规划及山东省公路“三横、三纵、一环”的总体布局,
新建和扩建干线公路13条、特大桥4座。主要建设项目有:济南-青岛高速公路、济南
-德州一级汽车专用路,临沂-红花埠一级汽车专用路,曲阜-张汪一,二级汽车专用
路,青岛-薛家岛二级汽车专用路,威海-汾水环海路,济南第二黄河大桥,东明黄河
大桥等。
积极争取交通部安排公路主枢纽的建设,同时在“八五”时期将全省20世纪50、
60年代建设的县以上汽车站全部改造完毕,做好零担运输基础设施和集装箱中转站的
建设。公路运力的发展要以更新现有车辆、改善车辆技术状况、优化车型结构为重点
,计划五年内交通部门更新汽车10000辆,新增客车1200辆、货车4100辆,到1995年
,交通部门客车保有量达到6500辆,货车保有量达到23200辆。客车适当增加中高档
次、安全舒适型客车,以适应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货车积极发展大吨位车以及零担
车、集装箱车、散装水泥车等专用车辆。
3.水运。港口建设的重点放在现有港口的完善配套、扩大功能和深水泊位的建设
上,逐步解决装卸和仓储能力不足、功能单一、深水泊位少等矛盾,大力发展专用码
头和泊位,提高装卸效率。充分发挥山东省海岸线长、港口众多的优势,大力开展省
内、省际和国际滚装运输。内河航道的建设重点是京杭运河。
“八五”时期,全省沿海港口泊位数净增26个,达到187个,其中地方港净增8个
,达到104个;设计吞吐能力净增3716万吨,达到10147万吨,其中地方港口净增276
万吨,达到1621万吨。内河通航里程1840公里,港口30处,泊位230个。净增营业性
客运量110万人、客运周转量2700万人公里,达到510万人、8000万人公里。净增营业
性货运量320万吨、货运周转量15.24亿吨公里,达到1000万吨、47.03亿吨公里,其
中交通部门净增货运量90万吨、货运周转量9.84亿吨公里,达到490万吨、38.95亿吨
公里。到“九五”时期末,全省沿海港口泊位数216个,设计吞吐能力1.5亿吨。营业
性客运量达到650万人、客运周转量1.17亿人公里;营业性货运量达到1200万吨、货
运周转量60.04亿吨公里,其中交通部门货运量600万吨、货运周转量49.71亿吨公里

港口建设方面,“八五”时期将继续建设青岛前湾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工
程、烟台西港池二期工程、石臼港二期工程、石臼港矿石码头(与钢铁厂配套)、龙口
港多用途泊位和油码头,并新建或扩建威海港、蓬莱港、岚山港、羊口港、石岛港、
惠民港等一批中小港口。“八五”初期,京杭运河工程主要完成韩庄运河的疏浚和台
儿庄船闸的建设,1995年前完成上级湖航道的疏浚。“九五”时期,结合南水北调工
程建成济宁-大王庙二、三级航道及相应的船闸和港口。
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八五”时期,重点发展海洋运输特别是远洋运输
,交通部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八五”时期计划增加船舶45艘、206万载重吨,省属远
洋运输计划五年内从国际市场购置7000—10000吨级二手货船2艘、300NFD
A1500箱位集装船4艘,新造500—5000吨级货轮、客货轮49艘。内河运输计
划五年内新增专业运输货轮18艘、拖轮33艘、货驳204艘,主要发展京杭运河和南四
湖区的航运。
4.民航。在“八五”初期建成济南机场的基础上,增加国内航线,实现山东省与
内陆重要城市、沿海主要开放城市和旅游热点城市直接通航;新开辟至香港、台北、
汉城、新加坡、日本的地区航线和国际航线。到“八五”时期末,旅客发送量达到5
4万人,货物发送量达到5000吨;到“九五”时期末,旅客发送量达到182万人,货物
发送量达到8000吨。
5.邮电。“八五”时期,逐步完善全省邮电网络,电信以加快省内长途传输和市
话交换建设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电话;邮政以邮件处理中心为建设重点,逐步
向邮件机械化集中和分拣处理过渡。到1995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5.6亿元,净增7
.8亿元,年平均增长15%。长途电路达到2.33万路,净增1.5万路,年平均增长23%
。长途自动交换机及对端设备容量达到3.9万路端,净增2.8万路端,年平均增长28.
8%。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96万门,净增56万门,年平均增长19.2%。农村交换机容
量达到40万门,净增10万门,年平均增长5.9%。全省话机总数达到131.5万部,净增
58万部,年平均增长12.3%。
“八五”时期,全省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市话自动化,并进入全国长途自动拨号
网,全省话机普及率1.5%,程控交换机占80%,长途电路中自动电路占80%。全省
16个市(地)全部进入国际自动拨号网。建成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
日照、泰安、济宁、枣庄、东营、德州、临沂、菏泽14个市(地)具有长市直拨和漫游
性能的移动通信网。邮电局所达到2837处,净增190处。邮路长度达到58800公里,净
增1173公里。全省每个邮电局所服务人口3.09万人。到“九五”时期末,邮电业务总
量达到16亿元,长途电路达到5万路,长途全(半)自动交换机达到10万路端,市话交
换机容量达到187.8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达到61.5万门,全省话机总数达到247.9万
部,邮电局所3137处,邮路总长度6.2万公里。
“八五”时期建设重点:(1)加快长途自动交换和传输干线的建设。“八五”时
期,计划建设烟台-大连微波和天津-南京光缆(山东段)两条国家干线;建设省会到市
地及市地之间的微波干线5条1280公里,光缆干线1条520公里;建设区内长途通信微
波干线16条1038公里,光缆7条650公里。同时建设青岛卫星地球站。(2)大力发展市
话。“八五”时期,全省市话发展以上能力、上水平为中心,依据不同经济条件分层
次发展。全省市(地)以上城市和发达县级城市以发展程控电话为主,其他地区则以采
用适用技术、增加通信能力为主。(3)积极发展农村电话,实现全省乡镇都通电话,
50%的村庄通电话。(4)加快建设邮件处理中心,实现邮件处理机械化和自动化,积
极开发邮政新业务。
(三)政策措施
深化交通邮电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处理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中央交
通和地方交通之间以及交通内部的各种关系,处理好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之间的
关系,发挥交通、通信网的整体效能。
推进交通邮电科技进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铁路在“八五”时期通过对干线运
输能力的配套改造,提高牵引重量和运行速度,“九五”时期实现重要枢纽、车站的
编组作业现代化和客、货运管理现代化。
坚持放开搞活的方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发展交通邮电事业。进一步调动
各方面的积极性,继续实行“谁建、谁用、谁受益”的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兴建交
通邮电基础设施。
调整运输和运力结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铁路、公路、水路、民航
和管道运输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综合运输能力。铁路运输发挥“长、大、重”
的特点;公路运输发挥灵活、及时和门到门的优势,积极发展大吨位车辆和集装、零
担、专用车辆,限制拖拉机从事营业性运输。

五、山东省原材料工业第八个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
(一)主要任务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缓解
供需矛盾,力争实现供求大体平衡。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生产力布局的总要求,
改造提高老基地,加快建设新基地,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
构,提高原材料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大力开发生产市场急需产品、出口创汇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各部门对原材料的需求。
(二)指导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快原材料工业发展
步伐,逐步理顺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及各生产部门的关系。
原材料工业作为基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保持与能源、交通业同步增长,互
相支持,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加强矿山开发建设和综合利用。实行大中型和小型并举,国家、
省、市(地)联办,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使矿山建设适应整个原材料工业的发展。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扩大出口创汇。积极采用先进技术,特别注重利用国外先进
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发展短缺原材料生产,开发新产品。同时,积极培植出口货源
,扩大出口,特别是扩大制成品出口,增加创汇。
实行倾斜政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走国家、地方、企业和利用外资多元化投入
的道路,增加投入,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发展目标
工业总产值。到1995年,全省原材料工业总产值达到685亿元,年均递增9%。其
中,冶金85亿元,年均递增7.5%;化工300亿元,年均递增8%;建材300亿元,年均
递增10%。到2000年,达到1100亿元,年均递增9.5%。其中,冶金120亿元,年均递
增7.5%;化工480亿元,年均递增9%;建材500亿元,年均递增10.5%。
主要产品产量。到1995年,全省钢达到300万吨,年均递增5.7%;钢材220万吨
,年均递增6.8%;生铁320万吨,年均递增2.2%;铁矿石600万吨,年均递增10.36
%;铝6万吨,年均递增2.2%;铜1万吨,年均递增12.3%;化肥183万吨,年均递增
5.1%。到2000年,钢达到400万吨,钢材300万吨,乙烯46万吨,纯碱180万吨,烧碱
54万吨,硫酸200万吨,化肥230万吨。
固定资产投资。“八五”时期,原材料工业投资总规模安排123亿元,比“七五
”时期增加47.3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53亿元;冶金21
亿元,化工81.5亿元,建材20.5亿元。
(四)生产建设重点
改造提高冶金工业。冶金工业以钢铁生产为中心,扩大能力,挖掘潜力,增加产
量;推进技术进步,从炼焦、炼铁、炼钢、轧钢、有色金属冶炼、耐火原材料生产等
全过程进行技术改造,采用转炉复吹、连铸连轧、富氧鼓风喷煤、捣固式机焦等先进
工艺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加大投入,强化矿山建设,提高矿石自给水平;增
加有色金属产量,适应社会需要。“八五”时期,建设提高莱芜钢铁集团、济南钢铁
集团两个百万吨钢生产基地。1995年,全省钢产量达到300万吨,钢材产量220万吨,
力争使省内钢材自给率提高到40%。
加强完善化学工业。化学工业从工农业生产急需的产品入手,加强投入和建设,
生产高浓度复合肥料,高效低残留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
精细化工新产品。重点发展农用化工和石油化工,加强石油产品的精深加工,改变有
机化工原料紧缺的状况,稳步发展盐化工和“三酸两碱”(硝酸、硫酸、盐酸和烧碱
、纯碱)生产,积极发展精细化工,提高橡胶加工的产品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创汇,
经过5—10年的努力,把山东建成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
大力发展建筑材料工业。建材工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
济优势;利用技术进步改造老厂,围绕出口创汇、利废、节能、节土、节水、节约运
量,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优质平板玻璃、特种玻璃和中
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努力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做好非金属矿制品
的精深加工。大力增加出口创汇,把山东省建成全国重要的建材生产和出口基地。
(五)政策措施
多渠道筹集资金。“八五”时期,地方企业建设共需投资123亿元,按现行体制
匡算,可争取国家投资23亿元,其余100亿元需省筹37.6亿元,市(地)企业筹30.8亿
元,利用外资折人民币31.6亿元。除争取国家补助和利用外资外,资金筹集的主要途
径是:冶金企业自筹4.8亿元;化工企业和市(地)自筹17.77亿元;省化肥发展资金1
0.1亿元,其中,山东复合肥料厂5亿元,小化肥节能改造2.5亿元,鲁南化肥厂二期
和小化肥品种改造2.6亿元;农药发展资金2.5亿元;化工原材料发展资金9.4亿元。
主要用于东营14万吨乙烯、煤化工、盐化工、齐鲁石油化工公司30万吨乙烯配套等项
目。不足部分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集。
确保能源和原料供应。继续实行定向定量不定价的供应办法,优先保证大中型骨
干企业和其他重点生产建设需要;拓宽拓深横向联合渠道;坚持不懈地做好节能降耗
工作,通过加强管理、更新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改进工艺流程等途径,使万元产值
综合能耗下降10%;千方百计增加铁矿石生产供应。
加快结构调整。在增加生产供应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存量,优化增量;重点做好
产品结构调整,优化行业内部结构;改革企业组织结构。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坚持高起点,围绕节能降耗、开发新产品、节汇创汇,实行
重点突破。计划五年技改投资53亿元,比“七五”时期增加14亿元。企业自有资金应
主要用于技术改造,并把技术改造指标列入承包内容,增强企业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

实行倾斜政策。从根本上改变原材料工业滞后的状况,各有关部门必须协调联动
,在税收、信贷、价格、用汇等方面实行倾斜。

六、山东省“八五”期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以节约为主的原则,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少投入、
多产出、高效益的道路;加快以节能降耗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水平和管理水
平,减少资源消耗;依靠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逐步实现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全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达到全国
先进水平。
(二)规划目标
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平均每年降低3%,5年累计节约能源1200万吨标准煤
,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平均每年降低3%以上,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均有不同幅度
的下降;万元国民生产总值钢材消耗下降7%,节约钢材20万吨,节约和代用木材29
2.5万立方米。到1995年,钢材利用率达到65%,水泥散装率达到20%;到1995年,
“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6.5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
,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35%,高炉、焦炉煤气回收率分别达到94%和98%。
“八五”时期,农村能源有较大发展。计划推广省柴节煤灶200万户,型煤20万
吨,商品成型炉灶25万个,新建沼气池7.8万户,大型沼气工程5个;发展太阳能热水
器17.5万平方米,太阳灶1000台,风力发电机3500台;发展薪炭林33万亩。同时,通
过技术改造形成农村生产节能能力30万吨标准煤。到1995年,农田灌溉渠系利用系数
提高到0.6,年节水5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0%,年节水6亿立方米
;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控制在135升以内,年节水1.5亿立方米。
(三)规划方案
挖掘潜力,分类改造,新增一批节能能力。“八五”时期,全省安排节能基本建
设项目47个,节能技术改造47项,形成年节能能力494万吨标准煤。改进工艺设备,
降低原材料消耗。原材料节约重点做好钢材节约,同时做好有色金属、木材、水泥、
重要化工原料的节约。以利用大宗废渣、废液为主,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因地制
宜,发展农村能源。增强全社会节约用水的紧迫感,落实各项节水措施。
(四)政策措施
树立强烈的节约意识。宣传节能降耗的深远意义,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勤俭节
约的优良传统,开展群众性节约活动。
依靠科技进步,厉行全面节约。省及市(地)要重视节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将其纳入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予以必要的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构。继续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
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及建设部《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等一系列节能降耗的政策规定,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尽快制定山东省资源
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各项条例、规定和实施细则。
加强基础工作,完善统计、监督、考核体系。做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全
面掌握资源的种类、数量、规律及其现状,完善配套指标体系。
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管理水平。继续做好节能承包和企业节能晋等升级活动,建立
相应的发展基金。加强各项基金的征收征管工作,收齐用好基金。

七、山东省第三产业“八五”及十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围绕实现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主要
任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建立和完善城市和农村两大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地
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对外开放服务,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
高。
发展目标。1991-2000年,全省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要超过第一、二产业,明显
改变第三产业滞后的状况。主要指标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到1995年达到460亿元,
2000年达到78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95年达到26%
,2000年达到30%以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95年达到1005亿元,2000年达到1770
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出口总值1995年达到55亿美元,2000年达到100亿美元,
平均每年增长11%。货运量,1995年达到5.4亿吨,2000年达到7.4亿吨,平均每年增
长6%;货运周转量,1995年达到1025亿吨公里,2000年达到1394亿吨公里,平均每
年增长6%;邮电业务总量,1995年达到8亿元,2000年达到1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
5%。银行各项存款年末余额1995年达到157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各项贷款年
末余额1995年达到192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
七五”时期末的35%提高到45%;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995年
达到12万人,2000年达到15万人。
(二)主要行业
1.商业服务业。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根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管而不死、活而有序的管理体制和流通秩序。
掌握好批发环节,建立多层次的批发网络。根据批发机构的经营能力和商品合理
流向,适当调整批发企业的布局,以济南、青岛等中心城市为中心,建立面向全国市
场的批发网络;以城市大中型国营批发企业为骨干,建立覆盖全省向全国辐射的批发
网络;以县级国营批发企业为主体,建立区域性市场批发网络。充分发挥国合(国有
和供销合作社)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人民生活必需品
,高值、高税的耐用消费品和国家指定专营的商品,掌握在国合商业和物资企业手中
。以国合批发商业为龙头,利用现有场地、设施、资金等优势,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
合,与生产名牌产品的大型工业企业联营,发展产销一体的批发渠道。组建跨行业、
跨部门的紧密型批发企业集团,试办股份制形式的新型批发商业。城市国合批发商业
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发展经销代理制,在外地设立分号和代理商,扩大批发范
围。加强产需联系,大企业的专用物资和大宗物资的供销直接签订合同,物资企业从
中牵线搭桥,提供信息和多种服务。通用物资,用户需要多批次、小批量和定时供应
的物资,物资企业要通过发展与生产企业的长期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保障企
业的需要。基层供销社,要成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和服务领域,
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做好
农副产品的收购、储运、加工、销售,扶持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增加农民收入,满
足市场消费需要,繁荣农村经济。
培育和开拓市场,扩大交易规模。集中力量在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济宁、
枣庄等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建立功能齐全、品种多样的综合性物资交易中
心,逐步建成全国性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在重要生产资料的产地建立专业性物资交易
中心和贸易货栈;各地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工业消费品专业市场,重点建设淄博建材
、龙口针织、即墨服装、潍城布匹、周村丝绸等一批有特色、覆盖面广的专业市场,
使之成为批量期货和现货交易的常设场所。农村在农产品集中产区建立一批农产品批
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建立以乡镇集贸市场为依托的商业街,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市场网
络。努力扩大省内外商品交流,开拓省外市场特别是东北、西北、西南市场,在省外
设立网点和联营机构,组织商品交易会和展销会,提高市场覆盖率。
2.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强重点通道、重点港口、重
点枢纽的建设,特别要加强空港建设,建立和完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多
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1)加快铁路新建和技术改造步伐。争取国家尽
快建设济邯线、京九线,改扩建济南客站和济西枢纽工程,并对新石、胶济、津浦、
蓝烟四条干线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加快地方铁路建设,建立地方铁路建设专项基金
,凡经铁路运输到达省内的货物,每吨公里加收1分钱,五年筹集8亿—10亿
元,用于建设德州-龙口、新汶-历山等地方铁路。到1995年,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
2740公里,2000年达到3280公里。(2)提高国道和省道的技术等级,增加公路通车里
程。重点建设联结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港口以及通向腹地的高等级公路,打开省际通
道,五年全省增加通车里程3728公里。改建一批汽车专用线,解决人力车、畜力车、
拖拉机、汽车混合交通问题,提高通过能力。建设好为干线配套的县乡公路,扶持山
区和贫困地区修建公路,逐步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多等级公路相配合的全省公
路网络。到1995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45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1万公
里;到2000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6万公里。县乡
公路继续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以工代赈的措施,加快建设步伐;继续完善养路
费收缴办法,改造现有公路,提高技术等级;对新建高等级公路和桥梁除用好养路费
和利用外资以外,继续走以路养路的道路,建成高效、快速、安全、畅通的公路运输
网络。(3)加强老港改造和新港建设,提高港口集疏能力。解决沿海港口技术状况差
、深水泊位少、库场不足、吞吐能力小的问题。重点建设开放港口深水泊位,争取国
家建设青岛前湾港、烟台西港池、日照港二期工程,同时新建、扩建和改造一批地方
港口,建设好配套设施,发挥港口的综合功能。“八五”时期,全省新建深水泊位2
3个,到1995年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2000年达到1.5亿吨。(4)增设航线,增加运
力,使航空运输的发展有新的突破。集中力量建设济南机场,争取1992年通航。配套
完善现有机场,增开航线,形成航空运输网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批准开辟到
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的地区和国际航线。增加国内航班,实现山东省与
内陆重要城市、沿海主要开放城市和部分周边国家及地区直接通航。到1995年,民航
客运量达到54万人次。
邮电通信。加快设施建设,增强综合通信能力。做好市话交换、长话交换和长途
传输干线三个环节,重点建设主要通信干线和东部沿海开放区的通信设施,适当增加
国际通信线路。长途通信,以发展光缆、微波等大容量传输干线和程控交换为主,新
建1条光缆、5条数字微波干线。五年内,全省16个市(地)全部进入国际自动拨号网,
县级城市进入全国自动拨号网。市话建设以增容为重点,多种通信设备相配合,提高
全网运行效能。到1995年,长途电路达到2.33万路,净增1.51万路;市话交换机容量
达到96万门,净增55万门。同时,开展用户电报、用户传真、图像通信等多种服务,
形成高效畅通的通信网络。建设好邮件处理工程和邮运网络,提高邮政服务质量。适
应社会对信息传递的需要,加快邮件处理中心和邮电局所建设。重点建设济南、淄博
、潍坊、薛城邮件处理中心,青岛集装箱场地和青岛国际邮件互换局,增加邮电局所
设置密度,缩小服务半径。枢纽局和中心局采用先进设备,实行邮件自动分拣,在邮
件运输调度、邮政储蓄及内部处理等方面推广应用计算机系统,提高传递速度和质量
。“八五”时期,全省邮电业务总量平均每年增长15%。
3.房地产业和城乡基础设施。
加快房地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业要由福利型向开发经
营型转变,由单纯房产开发向房地产综合经营转变,逐步形成房地产生产、流通、消
费的合理运行机制。房产业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按照提高租金、适当补贴的
原则,统一公房租金标准,逐步将房租提高到成本租金以上。商品房建设要进一步发
展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继续鼓励城镇居民个人建房。采取预付定金、分期付款、房
产抵押贷款等形式,鼓励居民购买商品房。通过多种形式,回收建房资金,加快住房
建设,缓解居民住房紧张的状况。地产业要按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实行地产有偿使用,允许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地理位置
、级差收益和土地投资折旧等因素,开征土地使用费,逐步在全省实行农村宅基地有
偿使用。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开展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转让、租赁、抵押
业务,在有条件的地方,开放涉外房地产市场,鼓励侨胞、港澳台同胞、外商购置房
地产,搞活房地产流通,实现房地产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建设好城市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城市交通、道路、供水、排水、供气
、供热、环卫、园林、绿化等,要统筹规划,配套发展,不断完善,保证城市高效运
转,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大中城市开辟环城道路,拓宽交通主干道,打通卡口,修建
部分立交桥、人行天桥或地下过街道,增加公交和出租车辆,加快城市供排水设施建
设,继续做好水源地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好引黄济青、济淄、济潍等部分城市供水工
程,配套做好水厂和输水管网的建设,五年新增日供水能力205万吨,同时对原有水
厂进一步配套完善,挖潜改造,改善水质,提高供水普及率,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建
成完整的排水系统,提高防洪能力。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济南、淄博、青岛
、烟台、泰安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率提高到18%。发展煤气和集中供热,城市煤
气和集中供热要充分利用炼厂气、天然气和焦炉煤气,在部分大中城市和县级市建设
热电联产项目14个,实行区域供气、联片供热。到1995年,城市气化率达到52%。城
市绿化要努力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植物栽培水平。加强公园建设和管理,提高园
林艺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兴建近郊风景林和城市防护林,逐步形成城市绿色屏障。到
“八五”时期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做好环境卫生,创建更多的卫生城
市。
乡镇基础设施,要统一规划,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
生活设施兼顾,重点做好乡村通路、供水、改水、商业、服务业、医疗、卫生等设施
建设,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4.对外贸易。
强化整体开放意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技术经济
合作和劳务出口,扩大出口创汇,使对外开放迈出更大的步伐,山东半岛开放区基本
形成外向型经济的格局。
对外贸易,实行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并重,以出口创汇为中心,理顺经济关系,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建设好生产、销售两个体系,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继续拓宽国
外销售渠道,建立国际销售体系。在巩固和发展现有市场的同时,重点开拓和突破北
美、西欧市场,发展东南亚市场,打开中东市场。利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转口
基地功能,发展同中国台湾、韩国等地区的转口贸易。充实驻外机构,建立国际商情
信息网,形成国际市场的“调研--销售--反馈--服务”系统,增加自营贸易的比重。
对现有客户进行分类排队,在掌握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广
泛推行出口代理制,并通过合作、合资、独资等形式,组建跨国贸易公司,在出口国
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分支机构,直接从事市场推销、批发、零售、广告等业务,及时把
握国际市场的信息,形成高效、面广、经营能力强的出口推销网络。外贸企业要牢固
树立为生产服务的观念,增强透明度,及时向企业通报产品的外销价格和创汇收入,
提供国际市场信息。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处理好外贸企业与生产厂
家的利益关系,实行工贸、农贸结合,形成统一对外的整体,保证出口创汇的稳定增
长。
积极培植货源,调整结构,建立出口商品生产体系。继续做好出口生产基地建设
,农产品要发挥山东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创汇农业。抓住品种改良这个关键环节,
提高栽培、饲养和保鲜技术水平,加强鲜活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以
同等数量的产品换取更多的外汇。工业品,要提高内在质量和外观装潢水平,切实改
变一等原料、二等产品、三等外观、四等价格的局面,努力提高创汇水平,“八五”
时期,着重做好轻纺、机电仪、建材和化工四大类出口产品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相
结合,有选择地扶持一批拳头产品,组建以名、优、特产品为龙头的纺织、食品、工
艺、机械、家电、五金、化工、建材、医药等出口企业集团。选择一批出口量大、创
汇能力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扩大自营出口。到“八五”时期末,出口创汇超过1
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00个,超过500万美元的达到200个,超过300万美元的达到30
0个。在做好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做好深加工、精加工,努力扩大机电、服装、家
用电器等制成品的出口,逐步实现由出口资源性产品向出口制成品的转变,由主要出
口初加工产品向出口精深加工产品转变。计委、经委、财政、银行、外贸等部门每年
筹集2亿元资金,用于扶持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全省外贸创
汇水平。
5.旅游业。充分发挥山东省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景点和设施建设,把山东建
成全国重要旅游基地。到1995年,接待国际旅游者6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4100万人次
;到2000年,接待国际旅游者10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600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年均
增长15%以上。
旅游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做好资源的开发建设。进一步突出特点,完
善配套,增强吸引力。山水圣人旅游区要重点整修“三孔”、“三孟”,新建“六艺
厅”,开发泰山后山旅游资源,恢复以四大名泉为中心的济南泉群,建设灵岩寺旅游
区和龙洞自然风景区,突出古迹、山泉、湖河特色,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的综合旅游区。海滨旅游区重点建设海滨现代化游乐设施,修复沿海历史古迹,开发
崂山和石老人风景区、崆峒岛海上游乐园、养马岛游览区,恢复蓬莱戚继光水师府和
刘公岛北洋水师基地原貌,形成海滨风光、沿海古迹和现代化娱乐相结合的海滨旅游
区。千里民俗旅游线,主要体现风土民情、民间工艺、村野特色,开办多样化民俗旅
游项目,形成北方典型的农家民俗旅游基地。对其他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要逐步
开发利用。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突
出地方风味,着力宣传齐鲁饮食文化。切实改变住宿数量少、档次低、规模小的状况
,统筹规划,在大中城市和旅游热点建设几个三星级以上旅游宾馆,集购物、健身、
饮食、娱乐、展销、业务洽谈于一体,既对外开放,也对内开放,提高经济效益。同
时,加强现有旅游宾馆的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功能,适当建设一批中低档
旅游宾馆,使山东省宾馆在数量和档次上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加快旅游点道路建设
,开辟旅游专线,增加旅游车辆,努力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高层次、多样化的专项旅
游项目,让游客在游览景点的同时,体验风土民情,增强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
大力发展旅游商品,重点扶持文化典故产品、民间工艺品和地方名优产品的开发,形
成特色鲜明,包装新颖,便于携带,实用性、综合性、艺术性强的旅游商品系列,兴
建旅游商品展销中心,以游促购,游购结合,扩大销售,以旅游为载体将山东的产品
打入国际市场,发展旅贸结合、旅工结合的新型旅游经济。坚持民间娱乐与现代娱乐
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山东旅游吸引力,
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和创汇水平,以旅游业带动商业、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
商品生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6.金融、保险业。
做好金融服务,加速资金周转。金融部门要千方百计扩大资金来源,根据国家产
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供应。按照“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原则
,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把握信贷资金投向,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
构的合理化。集中力量盘活存量资金,银行要深入生产、流通第一线,协助企业清仓
利库,减少资金不合理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切实做好结算服务,加强合同管理、鉴
证,审查双方信用能力,合理组织和监督结算各方严格履行经济合同,避免结算资金
的相互拖欠和大量占用,及时迅速办理资金结算,缩短资金在途时间,提高资金使用
效益。
扩大储蓄业务,积聚社会闲散资金。在继续办好现有储蓄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办
住房储蓄、银行与企业联办储蓄、工资转存储蓄、信用卡储蓄、高档消费品储蓄、养
老金储蓄、独生子女教育储蓄等新业务,增加储蓄网点,方便储户,努力扩大资金来
源,支持生产,引导消费,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建设资金。
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广开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建立和完善
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金融市场。办好同业资金拆借市场,利用资金运行中的时间差
、地区差、行际差,调剂余缺。开展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发展股票
、债券的发行与转让市场,为企业生产建设开辟直接融资渠道,放宽重点企业和短线
行业发行债券的利率限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向重点企业和短线行业转移。到199
5年,在全省16个市(地)的中心城市建立证券公司,使之逐步发展成为有组织、规范
化的证券交易网络。建立、完善外汇调剂市场,建成济南、青岛、烟台等大中城市外
汇兑换调剂交易中心,开办外汇买卖、贴现、调剂业务,进一步搞活外汇资金。
积极发展国际、国内信托业务,增强各类信托投资公司的经营能力。利用信托投
资公司业务灵活多样的优势,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经办国内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逐
步开办金融租赁、委托、咨询和代理业务,努力扩大资金来源,增加放款规模;省国
际信托投资公司在筹集、管好基本建设基金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国内外融资业务,创
造条件,争取在国内外资金市场发行债券和代理发行股票,开办国际租赁、外商委托
代理业务,接受更多的国外贷款在省内投资。
大力发展保险业,完善经济补偿制度。发挥保险业组织经济补偿和聚集资金的功
能,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地履行理赔合同,在办好老险种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海
上保险、农业气候灾害保险、产品质量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新险种,为投保者提供
优质服务。保险部门要更新观念,在做好经济赔偿的同时,重点做好防灾防损,变被
动赔偿为主动预防。保险公司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保险收入,通过购买债券等形式,
有偿用于道路、城市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降低灾害事故发生率,减少赔偿金额
。用好用活暂时闲置的赔付准备金,支持生产,促进保险企业与生产企业共同发展。
努力扩大涉外保险业务,在办好出口货物运输保险的基础上,开展各种涉外财产保险
、工程保险、人身保险、出口产品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及各种特约保险,为发展
外向型经济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深化改革,推进优化劳动组
合,实行企业破产制度,促进企业兼并联合,建立相互配套的社会保险制度,特别是
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广开渠道,按照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原
则,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建立多种形式、适用于城镇各类职工的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
。在继续推行和完善合同制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全民企业固定职
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发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三资”
企业职工的各种养老保险。按照既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又促使他们早日重新就
业的原则,逐步建立失业救济金制度,为企业引入就业竞争机制、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和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7.科技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重点是科技攻关、推广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同时有重点地开发高
新技术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在部分骨干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重点实验室,提高科
研手段现代化水平,加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生产部门的横向联合,围绕经济和社
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4个方面、23个项目的联合攻关,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并发挥效益。“八五”时期,要有步骤地建立若干面向社会的中试基地,加快科研成
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推广24个系列综合配套的先进实用技术。农业领域,围绕
提高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广15个系列成熟的先进技术。继续实施
好“星火”、“丰收”计划,推动农村的科技进步。到1995年,良种覆盖率达到85%
,提高单产量10%以上。工业和交通通信领域,以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为主,推
广6个系列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的成果。到1995年,50%以上的生产设备得到改造,
60%以上的主要行业生产技术达到国际80年代的水平。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计划生
育等各个领域,都要推广一批效益好、有示范作用的新技术、新成果。配合“火炬”
计划的实施,加快高新技术开发,重点抓好50个示范企业,使部分基础行业、支柱产
业实现跳跃性发展。培植高新技术生长点,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开发能力强的企业
和拥有高新技术成果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建立高新技术试验生产基地,形成产业
集团。建设威海、济南、青岛、烟台、枣庄5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使其尽快形成规模
,成为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的排头兵。到1995年,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由“七五”时期末的35%提高到45%。
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研
人员,逐步建立有效的科研、引进、创新、推广和应用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促进科
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调整完善科技组织结构,建立健全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
中型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以厂办科研机构和县、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体
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资。通过与国家联合研究开发和省
的试验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等办法,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省、市(地)、县对科技投入的
增长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开辟科技专项贷款,建立科技成果推广基金、高新技术
开发风险基金。
基础教育,重点做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
国义务教育法》,将实施义务教育列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到1995年,所有城市和
70%的乡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00年全省全部普及。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实
行倾斜政策,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方便学生入学,“八五”时期基本完成
中小学校舍改造。职业技术教育,要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做到学以致用,建设好
实习基地,开展勤工俭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
平。到1995年,职业高中在校生达到30万人,普通中专18万人,技工学校12万人;各
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5%。普通高等教育,要走以内涵
挖潜为主的道路,重点对现有学校进行填平补齐,扩大办学规模,在校生1995年达到
12万人,2000年达到15万人。合理调整人才层次和专业结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重点,适当调减长线专业,加强短线,增设新专业。所有专业都要拓宽知识面,跟踪
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改革教育内容。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办好重点大学、重点
系,使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特点、有优势的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人教育要
坚持学以致用,提高办学质量。职工教育重点做好岗位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
原则,五年内在职职工普遍轮训一次,业务技术水平上一个等级。
8.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各项文化事业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文艺工作者要围绕四化大业和振奋民族精神
,创作一批优秀作品,艺术表演团体要面向基层、深入企业,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剧
目。广播电视要增强节目制作能力,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加强传输手段建
设,努力提高覆盖率。新闻出版要调整出版物结构,扩大出版发行能力,增加理论、
科技、学术、工具书籍和通俗政治读物、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改进印刷技术,提高
出版质量。依靠社会力量兴办一些文化娱乐设施,以满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艺术爱
好者的需求,用积极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形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艺术事业
要与经济紧密结合,利用齐鲁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举办形式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
文化节、艺术节,参与国际交流,宣传山东,提高知名度。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继续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并
重、城乡兼顾、面向农村的方针,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事业,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
形成不同层次的卫生保健网络,显著改善城乡卫生状况。立足现有基础,逐步完善城
乡医疗卫生防治网。省级形成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相配套,技术比较先进的医疗
卫生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市(地)、县形成以中小城市为依托,面向基层的地区性医
疗和技术服务中心。加快重点医院和县乡两级医院的建设,鼓励医务人员下乡,改变
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扩大集体办医和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做
好医疗设施建设,缓解看病难、住院难的状况。到1995年,村办卫生室达到90%以上
,全省医院病床达到21万张,平均每千人2.4张。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
卫生条件。在全社会普及卫生知识,加强以讲究卫生、预防疾病、自我保健为重点的
宣传教育。城市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农村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改
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问题。到1995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到95%,2000年达到100
%。
振兴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
职工体育、农村体育、老年体育和民族体育等活动。各行业、各机关团体要结合各自
的特点,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全省人民的身体素质。继续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增
加体育器材,建设好场地,普遍增强学生体质。办好体育重点项目学校,建设成为培
养高水平体育运动后备人才的基地。加强专业运动队的建设和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
培养,多出尖子人才。加强体育科学训练和研究,有重点地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改善
训练条件,改革训练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优势,调整竞技项目结构,提高竞技水平
,建立和发展山东的体育强项,力争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全面
振兴山东体育的目标。
(三)政策措施
发展第三产业,关键是深化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根
据第三产业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改革方式和措施,分别实行企业化、半企业
化半事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交通、通信、金融、保险、商业、物资、供销、仓储、
饮食、服务、修理、信息、咨询、租赁、房地产、旅游、技术开发等行业,采取完全
的企业化经营,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享受做好工业企业的全部优惠政
策,增强竞争能力。市内公共交通、医疗卫生、体育场馆、文化、娱乐、公园等行业
和单位,采取半企业化半事业化经营。核定事业部分,由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在经
费上给予必要支持。对实行企业化经营部分则推入市场,在有条件时,鼓励扩大企业
化经营的成分,逐步减少国家对实行事业化管理部分的费用负担,逐步实现自我积累
、自我发展。
转换经营机制,搞活流通企业。搞活经济,关键要搞活流通;搞活流通,关键要
搞活流通企业。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各种经济力量,面
向社会兴办第三产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把第三产业亟待发展的行业列入
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序列,在建设规模、投资、项目审批、贷款等方面,享受国家重点
扶持产品和行业的优惠政策。

八、山东省今后十年及“八五”期间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一)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主要任务。坚持科技兴海,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以海洋渔业为突破口,振兴传统
海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海洋产业体系。力争海洋
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用20年左右的时间,跨上三个新的台
阶。到1995年,海洋渔业产值超过1990年陆地畜牧业产值;2000年超过同期陆地畜牧
业产值;2010年左右超过陆地种植业产值。把山东沿海建成经济繁荣、交通方便、生
活富裕、环境优美的先进地区,形成一条较为发达的蓝色产业聚集带。
发展目标。全省海洋产业产值,1995年达到300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
),2000年达到56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3.6%;海洋产业增加值,1995年达到133亿
元,2000年达到24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5%。海洋渔业总产值(含水产品加工),
1995年达到184亿元,2000年达到34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海洋能源工业产值,
1995年达到3.5亿元,2000年达到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8.2%。盐业产值,1995年达
到11亿元,2000年达到1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海洋化工业产值,1995年达到1
8亿元,2000年达到2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8%。
(二)海洋产业布局
以沿海港口城市为中心,以海岸带为轴线,建成渤海沿岸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和黄
海沿岸经济技术开发两大地带。根据海岛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重点建设五大岛群
,形成由岸至岛、由近海到远洋、由浅海到深海、多层次立体开发的新格局。
渤海沿岸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带,重点发展油气、石化、原盐、盐化工和海水增养
殖业。黄河三角洲沿岸区段,以东营、滨州港为依托,重点发展浅海石油开采、石油
化工、海水养殖业,做好滨州港扩建,使其成为山东省北部沿海重要的出海口。莱州
湾沿岸区段,以大家洼和羊角沟港为依托,重点发展原盐、盐化工、滩涂养殖及海洋
捕捞业。莱龙沿岸区段,以龙口港为依托,实行养殖、捕捞、加工综合开发,海洋产
业逐步向高层次发展,扩建龙口港,使其成为德龙沿线的出海口。
黄海沿岸经济技术开发带,要发挥产业集中、技术先进、科技发达的优势,集中
力量向高层次发展。胶东沿岸区段,要发挥整体辐射功能,依托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和威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远洋捕捞和海珍品、海藻养殖,发展
海洋旅游业,开发海洋能源。半岛东南沿岸区段,要发挥青岛市的龙头作用,依托经
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四高”(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用率、高关联度)产
品,全方位、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加快青岛港建设,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青岛要发展滨海旅游业,争取建成国际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发挥海洋科研力量雄厚
的优势,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和海洋开发基地。半岛南岸区段,发展渔业、原材
料工业及相关产业,重点建设日照港,使其成为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
海岛开发要按照因岛制宜、岛陆结合、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的原则,划分岛群开
发序列。近期先开发34个有人岛,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无人岛的资源考察和开发步伐
。全省海岛重点开发渤海南岸套尔河口群岛、长山列岛、黄海沿岸系列群岛、胶州湾
系列岛群和日照前三岛等五大岛群。发展捕捞业、养殖业、水产品深加工和海岛旅游
业。经过十年的努力,把山东省海岛建成海洋渔业基地、水产增养殖基地、旅游胜地
和巩固的国防前哨。
(三)海洋产业发展重点
海洋渔业。以发展优质、低耗、高产、高效海洋渔业为目标,养殖、捕捞、加工
并举,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靠流通,走立体、综合开发和渔、工、商、贸、科
、运、储一体化的道路,提高海洋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到1995年,海水
产品总产量达到250万吨,2000年达到335万吨。
海洋化工业。坚持传统海洋化工与新兴海洋化工并举的方针,继续发展制盐业,
稳步发展盐化工业,大力发展海洋精细化工业,努力做好海水综合利用,初步形成结
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海洋化工工业体系。
海洋交通运输业。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加快港口和海洋运输设施建设,
港、航、船协调发展,形成内接腹地、外连五洲的海上运输体系,为全省经济发展和
对外开放服务。
海洋能源。浅海石油,要继续加快勘探开发步伐,按照地震先行、区域展开、深
浅兼顾、油气并重的原则,重点向埕岛、大王北一带展开勘探,到1995年,争取探明
石油储量1亿吨以上,天然气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浅海和滩涂石油开发投资高、风
险大,要按照先进、实用、经济、可靠的原则,择优选取,滚动开发,力争做到低风
险、低投入、高效率、高效益。“八五”时期,要重点做好海上开发试验、试采,采
取海油陆采和海上平台开采等多种方式,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00万吨,为“九五”时
期更大规模的开发积累经验,创造条件。自然能,利用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
能等资源优势,进行科技攻关和试验,加快开发利用步伐。“八五”时期新增小型风
力发电机3500台。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推广使用太阳能。续建沙口2台160千瓦机组,
利用潮汐发电。
海洋机械制造业。按照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修造并举、加强配套的原则,重点
发展船舶修造、海上石油钻采配套设备修造和渔机具修造业,促进山东省船舶工业上
能力、上品种、上水平,更好地为海洋运输和海洋渔业服务。
海洋矿业。按照勘探与开发并举、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快勘探开发步伐,
综合开发和利用资源,形成经济规模。
滨海旅游业。继续做好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海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
机地结合起来,重点建设海滨现代化游乐设施,修复沿海历史古迹,以青岛、烟台、
威海、蓬莱4个风景区为中心,连接沿海诸多景点,形成海滨风光、沿海古迹和现代
化娱乐相结合,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的滨海旅游区。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科技兴海”的战略方针,发挥山东省海洋科技力量雄
厚的优势,加快科技研究、开发与推广的步伐,使海洋产业尽快成为山东省的高新技
术产业之一。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要用海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要与高
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使之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建立海洋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海洋产业现代化进程。
(四)政策措施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整体海洋意识。努力从单纯陆地开发转到陆海并重整
体开发上来。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等传播媒介,广泛进行海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把海洋科学文化知识内容列入中小学教育,加强对青少年海洋知识的启蒙和熏陶。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海洋产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深化改革是增强海洋产
业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扩大企业自主权,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围绕破除“一
大三铁”(大锅饭,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重点做好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
制度改革,打破企业干部、工人的界限,全面实行招聘制;继续实行劳动优化组合,
加快推行全员合同化管理,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真正把劳动报酬和劳动贡献挂起钩来
,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使企业内部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
升能降的机制。
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海洋产业投入。走多渠道筹集资金的道路。除积极争取国
家有关部门投资外,省和沿海市(地)要增加用于海洋开发的投资,现有专项基金适当
向海洋产业倾斜,能源交通基金、省重点建设基金和农业开发基金划出一定的比例,
专项用于海洋交通运输、通信和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发展。
加快人才培养,提高职工素质。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海洋专业人才,发挥青岛海
洋大学和海洋科研机构的作用,根据海洋产业发展的需要,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
设置,开设新专业,增强适应性。
做好海洋服务,建立健全海上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做好海洋服务是预防和减轻海
洋灾害、保障海上生产活动、保护沿海设施以及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条件。“八五”
时期,以海洋气象和海上救护为重点,建立健全海洋保障服务体系。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海洋环境
保护,以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为主,重点做好排污河道、大中城市附近的港湾和莱州湾
、胶州湾的治理。抓住治理污染源这个根本环节,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扩散和新污染源
的产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海洋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加强港口建设,把航空
、公路和通信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依法治海,将海洋产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认真学习、宣传国家和省颁发的渔业
、海洋环境保护、海上交通、邻海及毗连区等法律、法规和条例,增强各级领导和广
大群众的海洋法制观念,提高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形成海洋开发的整体合力。沿海市(地)各级党委、政府,
要把海洋开发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振兴山东经济,提前实现第二个翻番的战略
任务来抓,加强对海洋产业的宏观管理,将海洋产业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理顺海洋管理体制,成立综合管理机构。山东省是全国唯一没有设立海洋综合管
理机构的沿海省份,建议尽快成立山东省海洋管理局,负责制定统一的海洋产业发展
规划,研究制定海洋开发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协调部门间、地区间的关系,促进全省
海洋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