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3&rec=34&run=13

1.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进一步
加大改革力度,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整体推进,纵横配套,到20世纪末,建立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
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产权明晰、责
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把改革同改组、改制、
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构筑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做好企业的公司制改造,积极推进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
化程度高的基础设施、能源、重要原材料企业,逐步改造为国家独资公司或国家控股
的股份公司;对于主导产业企业,在国家参股的同时,鼓励各种所有制成分积极参股
,发展混合型股份制公司;对于国有小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
租赁制、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改革和改组的步伐,使国有企业产权结构
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有条件的依法改组为合伙企业、
股份合作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少数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可以依法
直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要做好国有资产的界定和评估,
加强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大存量资产调整力度,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调整国有资产的行业分布
结构,使国有资产主要集中在关系经济命脉的铁路、通信、电力、水利、金融、保险
等重要产业和公益性事业;在竞争性产业中,国有资产主要集中于部分大型骨干企业
,或在部分企业中控股和参股,优化国有资产的规模结构,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
,抓好大的,放活小的,择优扶强,优胜劣汰。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等多种形式
,壮大一批骨干企业的资产规模,以资产为纽带,联合和聚集一批企业,形成一批实
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在主要依靠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偿债能力的同时,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企业的债务重组,将部分国家债权转为资本,补充
企业资本金,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力争5年内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负债率降
低到60%左右;对企业办社会部分进行产业化改造,把企业承担的后勤服务职能和社
区服务职能,逐步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实行社会统一经办、统一管理,使三分之二的
企业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
围绕强化企业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加强和改革企业管理,建
立健全科学的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从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等基础性工作抓起,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加快
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视野开阔、知识层次高的企业
家队伍,科研开发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队伍,技能熟练、素质较高的职工队
伍。创造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让企业家走向市场,让市场选择企业家,形成
企业家职业化、专业化和成长市场化的机制,规范经营行为。
(2)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发
展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和封锁,形
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商品市场。扩大交易规模,提高设施档次,增强辐射能力。在大宗农产品主产区
,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交通方便、具有资源优势的地方,建立一批综合性大型生
产资料交易中心和物资配送中心;在生产集中的城市建立一批工业品批发市场和专业
批发市场。大中城市建立一批工业品批发城,有重点地在中心城市建设期货市场,形
成大中小相结合、各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功能完备的商品市场网络。
金融市场。发展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争取在济南或青岛建立证
券交易中心,增设全省性和市(地)级证券机构,有计划地放开证券市场柜台交易业务
,培育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扩大股票、债券发行规模,提高股票、债券在金融资产中
的比重。建立外汇交易中心,加快发展外汇交易市场,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增强融资
能力,逐步形成全省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
努力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打破对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各种限制,逐步形成用人
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发展劳动就业中介机构,承担企业招工、人才交
流和职业介绍等任务,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劳动力在全社会
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同时发展技术和信息市场,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在保持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的
前提下,放开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调顺少数由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加强对市场物价总水平的监控。对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提价备案制度和明
码标价制度,建立和完善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和价格风险基金、
调节基金制度,根据市场情况吞吐调剂,稳定价格。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制定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及其交易行为的法规,建立有权威的市场管理、执法和监督
机构,使市场交易公开化、规范化、法制化,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行。
(3)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建立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省级宏观调控体系,
强化计划、财政、金融三大杠杆的调节作用,促使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经济立法协
调一致,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计划要向间接调控、指导性计划、政策性计划“三为主”的职能转变,
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导向性,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目标和产业政
策,规划重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国土整治,安排重点建设,为其他方面的调控
确定方向、提供依据。强化财政的宏观调控功能,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规范财政收支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复式预算,适当增加建设性财政支出比重;强化金
融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中的参与能力,建立省级计划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
在重大项目选择、资金投放与回收方面,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金融政策与区域产业
政策的有机结合。做好计划、财政、金融三大经济杠杆协同动作,提高宏观调控的整
体效能。
加强对资金投向的调控和引导。根据国家投资调控的总目标,制定区域投资政策
,确定优先投资序列和项目的规模水平、技术标准及主要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
投向。政府直接调控的资金,主要投向基础产业、公益性事业和主导产业领域。每年
排出重点基本建设、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逐项落实资金来源渠道,明确投资责任,确
保财政预算外资金、各类基金、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批租收入、基建和技改贷款、
国有资产转让收益以及有价证券集资等各项资金,统一调度、集中投向,逐步做到项
目根据资金定,资金跟着项目走。
强化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适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把省级宏观调控的
着眼点由调控微观经济主体转向调控市场,及时监测经济形势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完
善调控参数体系,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委员会的协调会议制度,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热
点、难点问题,确定调控目标、调控重点和调控力度,使宏观调控政策建立在科学的
基础上。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社
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社
会保障制度。城镇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把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都纳
入养老保险范围,逐步提高职工个人交纳基本养老费的比例,推动企业实行补充养老
保险,鼓励发展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建立起养老待遇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相联系的机
制;农村养老保险,本着自我保障为主,国家、社区扶持为辅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储
蓄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要与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生产自救相结合,
进一步扩大保险范围,建立起全社会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到2000年全省所有职工都
能得到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全面推进和形成个人医疗账户与大病社会统筹相结合的
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实行政府拨款、企业留利、社会募捐等多
种形式相结合,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基金,发展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
服务的社区服务业,制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重视解决低收入家庭、特困企业
职工的生活困难。全社会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以解决残疾人的温饱为中心,增加
残疾人劳动就业和接受康复、教育、医疗保健的人数。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提高管理水平,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运营、增值的良性循环机制。
2.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充分利用
国际国内市场、资源,优化对外经贸结构,实现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由规模数量型向
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市场过分集中向多元化转变,由低水平对外经贸合作向高层次参
与国际分工、全面与国际经济接轨转变。
优化对外开放的地域结构,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按照统一政策、公平环境、全
面开放的总要求,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和规模,加大对内开放的力度,强化与沿黄、环
渤海地区的经济联系,提高总体开放层次。东部沿海地区,以青岛市为龙头,充分利
用对外开放积累的丰富经验,依托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努力办好保税区、经济技术
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扩大辐射和带动作用,带动区域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形成出口创汇、利用外资、海外投资并举的发展格局。中西部地区,抓住机遇,充
分发挥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兴办
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建立布局相对集中的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贸易加
工区,培植起外向型经济增长点,提高外商投资项目的聚集度和辐射力。“九五”时
期,形成以沿海地区为前沿,干线带动,两翼展开,由东向西纵深拓展的多层次、全
方位的开放格局。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运行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
组国有经贸企业,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综合商社和大型经贸企业集团,尽快促使由以
外贸公司为主的间接贸易向以生产经营企业为主的直接贸易转变。对于达到一定经济
规模、具备一定国际经营实力的企业,不论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形式,创造条件赋予对
外经营权,使更多的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按照效益、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配
额招标、拍卖等规范化分配制度,全面提高配额商品的进出口效益。加快建立适应国
际市场变化的信息传递机制,使生产经营真正转到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轨道。建
立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外向型经济法规体系,依法从事对外经贸活动,保护外商投资
权益和企业对外经营权益,完善涉外中介服务组织,加强海关、商检等口岸管理,提
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对外影响,树立山东对外开放新形
象,为促进山东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创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改善吸引外资的软硬环境,积极利用外国
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重点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发挥资源丰富、劳动力
成本低和人文优势,积极争取港、澳、台、新加坡和海外华人的投资;利用地缘优势
,更多地吸引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投资;利用市场潜力大、经济技术互补性强的
优势,吸引欧美等国家的投资。实行以市场换技术,吸引外资重点投向基础产业、主
导产业、高技术产业,鼓励外商投资兴办服务、旅游、医疗卫生、科技教育和房地产
开发项目,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金融、贸易等领域试办外商独资、合资、合
作项目。用好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提高商贷项目的盈利率和出口创汇率,重点选择投
资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还款能力强的竞争性项目,通过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债
券等形式,到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通过招标、拍卖、
发行B股以及到国外直接上市等形式,转让产权,吸收外资。加强对利用外资的宏观
指导和管理,对利用外资项目,理顺审批渠道,严格审批权限,提高外商投资项目的
规模和档次,建立和完善偿债基金制度,维护对外形象和信誉。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
业,促使外商增资改造,上规模、上档次,努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到位率、开
工投产率、销售利润率和出口创汇率。在吸引外资、办好现有海外企业的同时,适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到海外兴办企业,带动省内原材料
、设备、劳务和技术出口;实施资源国际化战略,支持企业到国外开发国内紧缺资源
;组织科研单位与高新技术企业联手到发达国家兴办技术密集型项目,跟踪国际先进
水平,就地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信息,并向省内企业输送。
优化出口产业和产品结构,扩大对外贸易。实行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相结合,确
保出口创汇的增长高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全面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一是
建立发达的出口生产体系,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集中力量培植四大出口产品系列
:以蔬菜、果品、鲜活水产品、花卉、中药材为主的农产品系列;以食品、服装、玩
具、工艺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系列;以水泥、石材、陶瓷、新型墙体材料为
主的建材产品系列;以电冰箱、电视机、数控机床、工程机械、摩托车、拖拉机为主
的机电产品系列。努力扩大劳务输出,积极发展技术出口,发展外向型旅游业,增加
非贸易外汇收入。二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从市场开发、产品设计、技术标准、加工
制造,到包装装潢、交货日期、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强化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
念;加快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参照国际通行的质量认证标准,修订全省出口产品
的技术标准,实行出口质量许可证管理;建立健全重要产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质量
检验制度,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提高全省出口产品形象。三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在继续巩固美、欧、日传统市场的同时,重点开拓俄罗斯、东欧市场,积极发展与
南美、非洲国家贸易,加强对韩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进一步开辟澳洲和南
太平洋市场,打开中东石油输出国市场,努力发展与香港、台湾的转口贸易,逐步形
成出口产品多渠道、市场多元化的新格局。
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按照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缓解资源紧缺矛盾、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的原则,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做好先进技
术、关键设备、零部件及软技术进口,使其与推动技术进步、培植新兴产业、嫁接改
造老企业结合起来。组织好紧缺能源、原材料进口,逐步克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
。以增加进口促进出口,进一步放宽出口创汇企业的进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