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3&rec=33&run=13

1.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以扩大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大幅度增加农民
收入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围绕农业产业化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在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生产区域化、变革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
、实施科技兴农工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良性循环。到2000年
,全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增加值达到1290亿元,年均增长5%,粮食总产量
达到4500万吨,棉花70万吨,花生350万吨,肉类700万吨,水产品550万吨,农产品
商品率达到72%,土地产出率达到每亩2300元。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采取严格措施保护耕地,到2000年,确保全省耕地面积不少
于1亿亩,粮棉播种面积不少于1.18亿亩和1000万亩,提高复种指数,主攻单产量,
增加总产量。除大型重点工矿区外,所有市(地)做到粮食自给有余,全省人均占有粮
食达到500公斤左右。着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和多种经营,扩大名、优、特、新产品
生产规模,在农业内部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主导产品系列:开发无公害蔬菜、速冻蔬
菜、脱水蔬菜、保鲜蔬菜、野生稀有蔬菜,形成蔬菜系列产品;努力促进畜牧业生产
集约化,逐步实现精养高产,建立节粮型畜禽生产体系,形成种类齐全、品质优良的
肉、蛋、奶、皮革系列产品;实行捕捞、养殖相结合,发展名优鲜活水产品,形成普
通鱼类、名贵海珍品、高值淡水品多层次系列水产品;培育引进果品良种,开发高附
加值产品,改进保鲜、保质、包装、运输技术,形成鲜果、干果、果品原汁及深加工
系列产品;适应居民生活美化和保健需要,发展花卉、药材生产,培育名贵品种,逐
步形成系列。
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粮食,继续加强现有32个商品粮基地县和36个粮食大县建
设,“九五”时期新建43个商品粮基地县,形成以鲁西北、鲁西南、鲁中为重点的商
品粮基地。棉花,在巩固提高31个棉花大县和34个优质棉基地县的基础上,新建10个
商品棉基地县,重点做好鲁西北、鲁西南棉花基地建设。油料,以胶东和鲁中南地区
为重点,稳定和扩大花生播种面积,形成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果品,以山区和丘陵
为重点,严禁占用良田,做好胶东和鲁中南大型苹果基地建设,扩大其他名优果品生
产规模,逐步形成基地。畜牧,利用鲁西北、鲁西南草场广阔和农产品丰富的优势,
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禽生产,建成现代化大型畜禽生产基地。水产,利用海岸线长
、滩涂广阔的优势和湖区库区资源,建设鱼、虾、蟹、贝、藻、海珍品和淡水品养殖
。林业,继续做好山区、平原、沿海、城市四个绿化体系建设,形成经济林、丰产用
材林两大基地,重点做好山区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平原防风固沙林、沿海沿黄
防护林体系建设,扩大植被面积,防止水土流失,提高防风防沙能力,美化绿化环境
。要把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以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为龙头,促进黄河三角洲、黄淮海平原、海洋渔业和扶贫四大开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加快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做好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提高
土地产出率,挖掘农业生产潜力。
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实施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科技和市场四大带动战略,促进分散的小生产经营向规模
化、集约化转变,逐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围绕大宗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以
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为核心,建立“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依靠龙头带动,
实行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经营,架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围绕规
模经营,兴办以股份制为纽带的经济联合体,建立“股份合作+农户”的联合体模式
。把股份制广泛引入开发性农业领域,鼓励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农副产品
流通企业与相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联姻,建立产权明晰、约束力强的经营实体。围绕
加快科技开发和推广,建立“科技实体+农户”的技术进步模式。实行科技服务组织
与农户双向自主选择,形成利益联合体,强化科技推广吸引力,引导广大农民走上科
技致富道路。围绕农业专业化生产,建立“市场流通+农户”的流通模式。在大宗农
副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和城镇,建立跨区域、开放式的农产品综合市
场、专业批发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走发展市场流通带农
业的路子。
进一步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农业科研和种子生产、经营
部门要密切结合,建立良种培育基地,完善良种引进、加工、销售、推广体系,加快
品种更新换代,到2000年,粮棉油主要农作物用种全部更换一次。发展生态农业,开
发和推广立体农业、无公害农业,探索和优化发展模式,为生态农业开辟新的发展途
径。重点发展以粮棉油与瓜果、蔬菜等作物相结合的结构优化模式,以农、林、菌等
间作套种为主的混林模式,以立体种植、立体养殖、食物循环利用、复合立体利用为
主的经营模式,以鱼、农、畜、禽相结合的动植物共生模式。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作
物生产特点,突出特点、扩大规模,发挥各种类型示范基地的样板效应,由点带面,
层层推进,逐步建立效益较高、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体系。到2000年,全省生态农业
面积达到3000万亩左右。
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把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经
济发展的聚集效应,走布局相对集中、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九五”时期,通过股份
制、联营、兼并、拍卖等形式,培植100个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乡镇
企业实力雄厚的地区,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产品结构升级和
管理水平提高,创造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建立外向型出口企业群,提高产品在国
外市场的占有率。乡镇企业基础薄弱的地方,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从实际出发,选
准突破口,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起步,在做好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同时,扩
大横向联合,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创办多种形式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启动内
部活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在加快发展农村工业的同时,
发展农村建筑业和第三产业。
2.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
(1)交通运输。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技术等级为重点,按照建成东西六大动脉
、南北六大干线、沿海一条环路、济青两大空港的总框架,集中力量加强重点通道、
重点港口、重点枢纽、重点空港的建设,港、航、路、站、城相配套,建成现代化、
开放式的交通网络。
铁路。集中力量建设济邯线,开工建设德州-东营、新汶-平邑、枣庄-临沂铁路
,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烟台-大连跨海火车轮渡线和胶州-临沂-新沂铁路,做好京沪高
速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旧线改造,建设蓝烟、兖石复线工程,改造济南枢纽和兖州站
区。到200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930公里,5年新建铁路500公里。
公路。在继续增加通车里程的同时,重点提高技术等级,高起点地改造和建设干
线公路。“三纵三横一环”的公路网,全部建成二级以上公路,通向市(地)的干线,
建成高速公路或汽车专用线。加快为干线公路配套的县、乡公路建设,所有县城通往
干线的公路达到二级标准,实现乡乡通柏油路。重点做好德州-济南、济南-聊城、潍
坊-莱阳、 青岛-汾水、曲阜-张山子高速公路等十大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济南第二黄
河大桥等一批大型桥梁工程。 到2000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600公里,一级汽车专用线1700公里,公路密度由每百平方公里39公里提高到45公里。
港口。在做好老港完善配套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开放港口的深水泊位、集装箱泊
位和多用途泊位。建设青岛前湾港三期、烟台西港池三期、日照东港区三期和煤码头
二期工程。新建、扩建威海、龙口、岚山、滨州、东营等一批地方港口。内河航运,
重点建设京杭运河山东段,扩建济宁、台儿庄等港口。到2000年,万吨级以上深水泊
位达到95个,港口吞吐能力1.4亿吨。
民航。扩建济南、青岛机场,建成设备先进、航班密集的国际机场,烟台机场争
取建成国家一级机场,严格控制其他机场的改建、扩建。增辟国内外航线,实现山东
省与全国内陆重要城市、沿海主要开放城市和旅游热点城市直接通航,争取开辟至韩
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直达航线,逐步向世界主要城市延伸。
到2000年,客运量达到550万人。
(2)邮电通信。重点建设长途传输干线和国际通信线路。长途通信,以建设数字
光缆传输为主,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建成太原-济南、济南-郑州、北沿海光
缆山东段,以及济南、青岛至各市(地)的光缆,建成青岛-韩国海底光缆,争取青岛
作为国际出口局。城乡电话网,积极采用新技术,实现数字化、程控化,村村通电话
,到2000年,全省所有县和大部分乡镇进入国际直拨通信网,移动电话业务覆盖所有
县以上城市和经济发达乡镇,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80万门,长途电路达到23万路
。邮政,建设计算机自动管理及调度系统,实现信函自动分拣,建成青岛、威海国际
邮件互换局。“九五”时期,全省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2%左右。
(3)水利设施。加强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骨干河道治理,开工建设黄河入
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做好沂河、沭河、泗河、徒骇河、马颊河、潍河、大汶河等1
5条河道的治理,在有条件的地方修建拦河坝和地下水库,增加蓄水能力。“九五”
时期,完成峡山、岩马等9座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所有骨干河道和大中型水
库的防洪能力达到规定标准,基本消除水患。利用黄河水资源,利用洼地、滩涂,修
建一批大中型平原水库,加快引黄工程的扩建和配套工程建设,做好东平湖、南四湖
水资源开发利用,打通济平干渠,沿小清河向东部送水,连接引黄工程。实现三河(
黄河、泗河、汶河)两湖(东平湖、南四湖)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综合利用。实施南水北
调,解决东平湖、南四湖的污染问题,争取国家支持,尽快实施东线工程。到2000年
,全省新增蓄水能力60亿立方米。做好农村改水、供水工程,解决好偏远、缺水和高
氟水地区的人畜吃水问题。实施节水战略,推广旱作农业,推行滴灌、喷灌等先进节
水技术,使农田灌溉渠系有效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6以上,到2000年,有效灌溉面
积达到75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500万亩,除涝面积4000万亩。推行工业节水技术和
工艺,节约生活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产业,到2000年,
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下降到70立方米左右,全省节水60亿立方米。依靠开源节流,缓
解全省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4)能源工业。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实行开发、节约、调入统筹规划,
保证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要。
煤炭工业。实行新井建设和老井挖潜改造相结合,大力发展综合经营,提高经济
效益。“九五”时期重点建设济宁、枣滕矿区,续建矿井21对,设计能力2400万吨;
新开工17对,设计能力1300万吨;投产23对,新增生产能力2000万吨,2001年到201
0年重点开发巨野矿区。到2000年,原煤产量达到9000万吨。尽快打通晋煤入鲁的新
通道,提高接运省外煤炭能力。
石油工业。加快勘探开发步伐,以老区为依托,积极开发新区、新带、新层,为
形成第四个储量增长高峰创造条件。稳定陆地开发,加大海上开发力度。依靠技术进
步,搞好老油田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确保原油产量到2000年稳定在3000万吨。
电力工业。在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安全稳发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做好大型骨干
电厂和输变电工程建设,促进发、输、变、配协调发展。“九五”时期,扩建青岛电
厂、威海二期、龙口三期、十里泉四期、石横二期、邹县三期、胜利二期、菏泽二期
、德州华能三期,新建莱城、日照、聊城等电厂。与山西合资建设王曲电厂,实现晋
电鲁用。做好山东第一核电站的前期工作。到2000年,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以上
,发电量11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3%。输变电工程,重点建设500千伏超高压输电
线路,形成以500千伏为主的网架结构。加快农网和城网改造,使之与电源建设相适
应。
3.改造提高传统产业。
化学工业。利用现有基础,培植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努力把山东建成全国重要
的化学工业基地。支农化工,加快中小化肥厂的改造,主攻质量,综合经营,提高效
益,重点建设鲁北化工总厂、鲁南化肥厂、鲁西化肥厂及临沂三元复合肥的改扩建工
程。到2000年,化肥产量达到230万吨。农药,立足现有企业,重点做好产品结构调
整,开发、生产高效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建设张店农药厂、济宁化工实验厂扩建项目
。煤化工,重点发展煤气化和煤焦化,提高加工深度,建设济宁煤焦油和枣庄机焦及
配套深加工项目,形成鲁南煤化工基地,做好德州甲醇、聚甲醛扩建工程。医药工业
,以新华制药厂、鲁抗集团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重点发展抗生素
、解热药、抗癌药、心血管药、海洋药物等系列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在
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精细化工,依托济南、青岛、济宁等现有生产基地,引进、
开发先进技术,生产高档次、专用化、系列化的染料、涂料、油田化学品、造纸化学
品、黏合剂等新品种,增加产量,开拓市场。盐化工,重点做好潍坊纯碱厂改扩建工
程,建设泰安化工总厂离子膜烧碱和羊口盐场盐化工项目。到2000年,纯碱产量达到
190万吨,烧碱70万吨。
冶金工业。实行老厂改造和新建并举,调整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济南钢
铁厂以中板为主,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型钢为主,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以高速线材为主,张店钢铁总厂、烟台钢铁厂以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为主,形成系
列拳头产品。到“九五”时期末,济南钢铁厂、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均达到200万
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有色金属,以铝、铜为主,做好现有企业技术改造,重点发展深
加工产品。发挥山东黄金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国营大型矿山和骨干企业为主体,提高
产量和开采效益,同时做好黄金饰品的系列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到2000年,全省钢
产量达到600万吨,钢材480万吨,电解铝10万吨,电解铜1.3万吨,黄金35吨。
建材工业。以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出口创汇为中心,调整产品结构,
严格限制低档产品生产,提高规模效益,形成高效节能的生产格局。水泥,控制总量
,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选择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高标号水泥、特
种水泥,建成泗水大宇水泥厂。加快开发彩色、钢化、吸热等特种玻璃,发展玻璃深
加工产品,做好德州、淄博等大型浮法玻璃项目建设,发展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及五金
配件、塑料配件、石板石料,开发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
建设淄博、沾化、栖霞大型高档卫生洁具及配件项目,做好淄博色釉料厂、枣庄沪鲁
石膏板厂等扩建工程,把山东建成全国重要的建材生产和出口基地。到2000年,水泥
产量达到7500万吨,浮法玻璃1150万重量箱,新型墙体材料所占比重达到15%以上。
纺织工业。按照“压缩纱锭,提高织、染、整,大力发展最终产品”的思路,加
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把优化存量、产业转移、技术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
加工深度。压缩青岛、济南、淄博、烟台等大中城市的棉纺能力,淘汰一批、迁移一
批,将棉纺加工中心转移到棉花主产区。发展高支纱、精梳纱,开发针织、高支高密
织物、轻薄织物,集中力量发展精深加工和最终产品。到2000年,全省棉纺能力由5
70万锭压缩到420万锭。扩大化纤生产能力,开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大麻混纺、
仿毛仿丝绸等高档服装和装饰面料,重点做好潍坊粘胶、济南涤纶二期、泰安大麻、
烟台芳纶等一批纺织原材料新建、扩建工程。更新改造印染、后整理设备,积极采用
先进工艺和技术,扩大多品种染色设备,带动纺、织、染、整向精深加工发展。丝绸
,发挥贸工农一体化的优势,巩固原料基地,扩大丝绸生产能力,发展丝绸混纺产品
和最终产品,提高质量档次,扩大出口创汇。服装要抓住设计、加工工艺两个关键环
节,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造就一支高级服装设计师和加工人才队伍,自主开发与
引进国内外名牌商标设计相结合,创出山东的名牌产品,创建青岛、潍坊、淄博3个
服装名城、15家名牌企业和15个名牌商标,使山东服装在国内有较高声誉,在国际市
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到2000年,吨纤维创汇7000美元。
食品工业。重点开发四大系列产品:一是以啤酒、优质低度白酒和果酒为主的酒
类系列产品。以青岛、济南等重点啤酒厂为骨干,重点发展优势高档啤酒,提高市场
占有率;以兰陵、景芝等名牌白酒为中心,实行集团化发展;以烟台、青岛葡萄酒厂
为主体,加快引进嫁接和自主开发步伐,争创世界名牌。二是以果菜原汁、矿泉水为
主的饮料系列产品。开发植物蛋白、混合果酒以及特种饮料,加快青岛崂山、邹平碧
云洞、乳山中鲁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进和改造,扩大名牌产品生产。三是融营养与医
疗为一体的保健系列产品。发展保健食品、速冻食品、美容食品和绿色食品。四是省
时、质优、小包装的方便系列食品。以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以发展特产食品和快餐
食品为方向,以系列化、方便化开拓市场,改进包装装潢,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发
展实用、便携及半成品等方便食品。
造纸工业。改善原料结构,突出规模经济,推广精制草浆技术,加快发展木浆、
废纸浆。做好日照17万吨木浆项目,加快建设泰安集中制浆示范项目,新建菏泽田菁
浆项目。到2000年,长纤维浆比重达到60%以上。纸制品重点发展高质量胶印纸、涂
布白板纸、牛皮箱板纸以及中高档生活用纸。引进技术和资金,做好老企业的嫁接改
造,扩大骨干企业的生产能力,加强小企业的兼并、联合,推进集团化经营,提高规
模效益。到2000年,主要企业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并扶持10个年产20万吨以上
、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的大型纸厂。全面推进环保技术和工艺革新,严格治理污染,
对污染严重的小纸厂坚决关停并转,力争到2000年全省造纸企业废水排放全部达到国
家规定标准。皮革、家具、工艺美术等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
档次,扩大市场占有率。
4.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系列。
以乙烯为基础的石化主导产品。以扩大乙烯规模为重点,带动合成纤维、塑料、
橡胶三大合成材料及深加工产品发展。“九五”时期,以齐鲁石油化工公司30万吨乙
烯为依托,把生产能力扩大到45万吨,扩大济南、东营两个炼油厂的生产能力,力争
国家批准,合资建设1000万吨炼油厂,2001-2010年争取建设大型乙烯工程,配套建
设涤纶、腈纶、锦纶等化学纤维项目,带动纺织工业发展。发展农用塑料、工程塑料
、日用塑料,为农业、建筑业、轻工业服务。发展橡胶工业,发挥子午轮胎的主导产
品优势,增加高档橡胶制品生产,建设威海橡胶集团1200万套子午线轮胎和5000吨钢
丝帘子布项目,形成青岛、威海两大橡胶加工和出口基地,为汽车、机械等行业配套。
以汽车为龙头的运输机械主导产品。轿车,要引进技术和资金,生产发动机、变
速器、制动器、转向机、前驱动桥等零部件总成,建设年产30万套轿车零部件基地。
重型车,完善和发展斯太尔系列整车,对黄河系列车进行更新改造,争取国家批准,
引进瑞典沃尔沃技术和资金,联合开发生产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大马力重型汽
车,使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形成从13吨到40吨的完整系列产品,规模达到2万辆。中型
车、轻型车、专用车,以青岛、烟台为发展基地,重点抓好4吨、6吨、8吨柴油车发
展,完善省内配套,做好与一汽中型车、二汽轻型车合作生产项目,到2000年,规模
达到14万辆。农用车,以文登、荣成、潍坊等生产企业为骨干,组建农用车生产集团
,引进资金和技术,合资合作开发多用途农用车系列,产量达到30万辆,开发集装箱
运输车、水泥散装车、油田专用车、全速冷藏车等专用系列改装车。摩托车,以济南
轻骑总厂为主体,调整产品结构,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形成新一代主
导产品,规模达到150万辆。船舶,以青岛北海船厂为骨干,组建船舶工业集团,发
展多功能、多用途轻型货轮和改装船、鲜活产品运输船、游艇、救生艇等系列产品,
创造条件开发和生产万吨级货轮。提高运输机械工业的国产化水平,统筹规划,加强
协作,带动起一大批配套企业,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以机电仪一体化为先导的机械主导产品。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造创新,
开发机电仪一体化产品,重点发展数控车床、磨床、锻压设备和大型压力机,开发柔
性加工单元、加工中心、智能化仪表、机械手和激光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以白马集
团为骨干,建设数控系统生产技术开发中心,加快产品开发,建成国内一流的数控机
床生产基地。以济南大型锻压设备企业集团为龙头,开发数控镗铣床、五面体加工中
心及为汽车配套的大型压力机。发挥山东工程机械集团优势,以山东推土机总厂、临
沂工程机械厂、泰安起重机总厂为骨干,加强与国外大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生
产技术,开发生产国内市场需求大、水平高的推土机、装载机、起重机、挖掘机四大
工程机械系列产品。到2000年,推土机产量达到1500台,挖掘机2000台,装载机100
00台,汽车起重机2000台。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电子信息主导产品。以国家建设“三金”(金桥、金关、金卡
)工程为契机,利用浪潮微机、华光电子出版系统、烟台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现有基
础,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品研制和开发,形成规模和优势。浪潮计算机,重点
发展高档微机、家用计算机、数控数显系统、智能化工业控制系统,加快软件系列开
发,发展软件工业化生产,带动硬件销售,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华光电子出版系统和
办公自动化设备,重点发展精密高档印刷系统、新闻综合处理系统及多媒体电子出版
物,建成全国电子出版系统生产基地。烟台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拓宽服务领域,扩大生产能力。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和汽车电子产品,做好烟
台彩管荫罩、烟台导电玻璃和液晶显示器、威海软磁盘扩建等项目,加速电子产品的
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到2000年,微机产量达到80万台,板卡400万块,
软磁盘2.5亿片,电子出版系统2.5万套,电力负荷控制系统2000套。
以程控交换机为骨干的通信设备主导产品。适应通信现代化和提高电话普及率的
需要,重点做好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主要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带动传
真机、电话机及其他终端设备的发展。与国际上实力强、水平高的公司合作,引进先
进技术和设备,合资开发生产大容量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开发生产配套产品和设备
,加快关键软硬件国产化步伐,重点做好青岛、潍坊、威海程控交换机项目。传真机
重点发展具有优势的感热记录头等关键件,带动整机发展,重点做好威海北洋集团传
真机、电话机扩建工程,开发具有立体传真、文字识别、彩色图文传真等功能的新品
种。到2000年,程控交换机生产能力达到500万线,传真机30万部。
以新一代家电产品为重点的耐用消费品。适应消费结构变化,以扩大批量、提高
档次和质量为重点,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电视机,以海信集团和山东电视机厂为龙头
,通过兼并联合,加强与国外大企业的合资合作,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提高质量,向
大屏幕、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方向发展。电冰箱,发挥海尔集团的优势和名牌效应,在
提高规模效益基础上,发展空调器、冰箱等制冷系列产品,形成销售收入达百亿元的
大型企业集团。洗衣机,利用济南洗衣机厂生产滚筒洗衣机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工业
洗衣机、大容量洗衣设备、烘干机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生产高档音像设备,厨
房用、清洁用、医疗保健、家用保安等家电系列产品。到2000年,彩色电视机产量达
到200万台,电冰箱150万台,洗衣机150万台。
5.建筑业。重点发展城市居民住宅、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城镇公用设施。建筑规
划设计,融经济、技术、艺术为一体,在发扬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吸收先进的设计思
想,体现不同的设计风格,加强设计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设计人才,提高设计水平
。工程施工和装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型建筑材料,建立科学的工程
建设管理机制,推行承包商资格认证制度、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和工程项目监理制度,
按合理工期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力争工程合格率达到
100%。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向专业化、机械
化、集团化发展,以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的建筑企业为龙
头,集勘察、设计、施工、装修于一体,形成大型建筑集团,开拓国内建筑市场,创
造条件,承揽更多大型国外工程,跻身国际市场,走承包、劳务、投资、贸易一体化
道路。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继续完善招标投标制,强化合同
约束,严禁层层转包,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社会监督的建筑市场秩序。“九五”时
期,把建筑业建设成为富有活力、质量较高的主导产业,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
,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达到10亿美元,建筑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占国民生产总值和社
会就业人员的比重分别提高到7%和8%。
6.第三产业。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围绕扩大规模、优化结构、
提高素质、形成特色,搞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继续加强交通运输、邮
电通信和科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商品流通
、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娱乐等行业,建立与整个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现代第三产业体系。
商品流通。重点抓好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大型设施现代化、中型设施专业化
、小型设施网络化的原则,在大城市重点建设一批集购物、展销、订货、批发、娱乐
、吃住于一体,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大型综合商场或购物中心,在中小城市建设一批
各具特色、规模适中的商场,形成功能齐全、大中小配套的商品营销体系。广泛开展
横向经济联合,与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联营,拓宽产销一体的批发渠道,通过股份制、
联合、协作等形式,加快建立与现代化营销方式相适应的商业、服务业企业组织机构
,建立大型商业、服务业集团,形成紧密型企业组群,发展连锁经营,扩大平价销售
,提高效益,以总公司为核心,统一牌号、统一布局、统一标准,发挥集团公关和广
告宣传规模优势,形成名店招牌、名店信誉、名店特色,创造一流集团形象,到200
0年,全省10家商业企业和10家服务企业跻身全国百强行列。采用现代化营销手段,
建立一批综合性大型批发市场,使山东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加快发展无形市
场,推广信息订货和交易,开展直销、代销,逐步实现商品流通现代化、网络化。到
2000年,成交额过10亿的大型批发市场达到50个,过百亿的大型批发市场达到5个。
金融保险业。以资金融通多渠道、多形式和信用工具现代化为方向,逐步建立以
国家银行为主体,地方、集体和外资银行并存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坚持
分业管理,搞活现有商业银行,在经营方式上逐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业务交
叉、合法竞争。建立健全以信用社为基础的农业合作银行和城市合作银行两大体系,
强化以存贷方式进行的融资功能,扩大储蓄业务,开办住房、工资转存、养老、独生
子女教育等储蓄业务。引进外资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创造条件,开办中外合资财务
公司和合资银行。发展各类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
大中型企业的财务公司,加强与国内外各大融资中心、融资公司和交易市场的业务联
系,强化融资功能,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展委托投资、租赁、贴现
等多种融资工具和融资形式,加快金融手段现代化建设,扩大商业汇票、信用卡等现
代结算工具的使用面,实现电脑化,提高结算效率。拓宽保险事业服务领域,强化保
险公司和保险基金的服务功能,建立多层次的保险体系。
房地产业。继续按照土地有偿使用、使用权有偿转让和住房商品化的方向,实行
规范、调控与发展相结合,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房地产综合开发要统一规划,
以地生财,以地招商,规范土地批租制度,政府管好一级地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房
地产市场,吸引外来资金,做好成片开发,使房地产综合开发成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的重要来源。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适当控制高档别墅、写字楼的建设,把居民住宅
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重点,高档、平价、微利住宅相结合,加快住宅商品化步伐,形成
房地产开发、使用、流通、增值的良性循环。
信息咨询业和社会中介服务业。办好政府、企业信息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鼓励
发展各种民办信息组织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围绕实施“三金”(金卡、金关、金桥
)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的搜集、处理和传递功能,形成覆盖全省
、沟通国内外、顺通畅达的信息网络,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及时、准确、
高效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咨询业的社会化、商品化。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发
展科技服务、工程咨询、律师事务、会计师事务、审计事务、标准计量、质量检验等
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尽快形成一批知识密集型行业。
旅游业。坚持开发、保护、管理、运营为一体,采取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
种形式,广开资金渠道,建立起“吃、住、行、游、购、娱”成龙配套的旅游服务体
系。“九五”时期,重点搞好“五区一线”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景区。
山水圣人旅游区,要重点整修“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三孟”(孟庙、孟府
、孟林),以泰山为重点,开发泰沂山区旅游资源,恢复以四大名泉(趵突泉、黑虎泉
、珍珠泉、五龙潭)为中心的济南泉群,突出古迹、山泉、湖河特色,形成人文景观
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区。海滨旅游区,重点建设现代化游乐设施,在青岛新
建大型海上游乐园,开发崂山和石老人旅游区,建设烟台金沙滩旅游度假区,逐步将
崆峒岛、养马岛、刘公岛、蓬莱和长山岛建成各具特色的滨海风光旅游区。民俗旅游
区,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龙头开办多样化民俗旅游项目,形成中国北方典型的农家民
俗旅游基地。齐文化旅游区,建设齐国古城,开发殉马坑、汉齐王墓,形成以齐国历
史、风情为特色的人文景观旅游区。黄河口旅游区,在保护好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重
点做好黄河入海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草原等资源的开发建设,形成自然景
观旅游区。水浒旅游线,以梁山、阳谷、郓城为重点,以水浒故事、人物为线索,开
发和恢复水浒遗迹,建设水浒博物馆,形成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旅游线。到2000年,
接待国内游客6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5亿元;海外游客90万人次,旅游创汇
3亿美元。
7.科教兴鲁战略。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继续实施科
教兴鲁战略,切实把经济建设转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1)科学技术。围绕加快发展、结构升级、提高效益三大任务,推进国民经济各
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科技自
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使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势产
业和重点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开发。围绕市场需求,选择一批关键技术,有
针对性地进行科技攻关和开发,重点在10个方面实现突破:农业良种繁育、耕作栽培
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技术;资源转换增值和系列深加工技术;电子信息及产业化技术;
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的生物工程技术;机电仪一体化设备及新工艺技术;新材料
、新能源开发技术和资源节约技术;海洋开发利用技术;综合交通运输施工及管理技
术;环境治理及防灾抗灾综合技术;优生优育、卫生保健技术。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高标准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重点技
术的开发研究,在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开
发、新能源、新型复合材料等领域培植生长点。围绕高新技术向生产力转化,抓住中
间试验和工业试验两个关键,培植“孵化”、生长、生产三大基地。以大专院校和科
研单位为主体,政府扶持、企业参与,加快试验技术向生产技术的转化,把山东骨干
院校和重点科研单位办成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继续做好济南、青岛、威海、枣庄
、潍坊等十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用足、用活、用好各项优惠政策,使其成为高新
技术产业生长基地。采取优惠政策,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
,培植一批集科研、开发和生产为一体,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高新技
术产品生产基地。
推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建立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互有需求、
双向耦合的新机制,实现科研力量与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形成以科研机构、高等院
校和大中型企业为主的研究开发体系,以企业科研机构和县乡科技推广机构为主的技
术推广服务体系。重点推广电子信息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环保技术
等共性技术,强化农业增产增效系列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发展技
术转让中介机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示范、专利管理和信息交流,实行科技计划项
目合同制、重点项目招标制、专利技术拍卖制等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加强科
学技术普及工作,健全科普组织,壮大科普队伍,加强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在
人民群众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应用,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组
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向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
应用研究,创造条件吸收社会科学工作者参与经济决策研究。做好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建立健全社会科学成果评估论证体系,提高成果应用率,为经济建设和政府决策提
供依据。
(2)教育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强化基础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把实施义务教育列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责任
制,提高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和毕业率。改进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提前3年实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力争到“九五”时期末大城市
市区和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继续办
好普通高中教育,建设一批重点高中,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和职
业技术教育,使得不到升学机会的初、高中毕业生普遍接受不同年限的职业技术培训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重点,坚持内涵发展为主,改善
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多渠道增加投入,扩大办学规模,使全省大专院校尽快达到国
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集中力量办好几所省属重点大学和一批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
重点学科,培养一批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发展研究生教育,增设一批新的博士点
、 硕士点,力争有2—3所高校进入国家“211”工程。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
办学的状况,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改革招生和毕
业生就业制度,逐步实行非义务教育阶段“上学收费”、“择业自主”的招生、就业
新体制,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打破条块分割,扩大院校办学自主权,鼓励根据
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和学科结构。成人教育以扫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在
职职工实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对专业性强的技师和技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
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技能技艺和管理能力。
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全
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改善知识分子学习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引入人才竞争机制,
打破论资排辈,放手把大批优秀的科技人员选拔到学术、技术、管理的重要岗位上来
,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对现有技术和管理人才创造
更新知识的良好条件,利用在职培训、脱产学习、出国深造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既
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有经济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面向国内外吸引有真才实
学的科技人员到山东工作。制定科学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
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逐步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放手使用人才,促进人才合理
流动。
8.社会事业。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从国情、省情出发,在改善物质生活
的同时,努力充实和提高精神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正、文明、健康发展。
人民生活。围绕“衣、食、住、用、行”,改善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城乡
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5年累计增加2285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增加4047元,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别,恩格尔系数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严格控制零
售物价总水平,确保人民收入有实质性增长。配合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商品化步
伐,实施安居工程,逐步解决城镇中低收入者和住房困难户居住问题。农村要着力提
高住房质量,改善卫生条件。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交通通信的便民程度,建立完
善各种形式的健康保健制度。到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文化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利用齐鲁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文化创造
水平和艺术水平,提高作品和剧目质量。大中城市要建设一批技术先进、设备一流、
功能齐全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巩固基层文化工作基地,抓好县乡文化站和
文化中心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节、艺术节,积
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宣传山东,提高山东知名度。到2000年,全省三分之一的县(
市、区)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部分市(地)成为全国先进文化市(地)。
新闻出版。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出的
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满足人民群众
对信息、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需要。加强经济宣传,扩大对外宣传,更好地为经济
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加强出版、印刷、发行等文化市场管理,严禁黄色、低级、荒
诞、迷信等有害读物的出版发行。
广播电视。坚持扩大覆盖、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发挥广播系
统的综合效益和整体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加速卫星
地球站和转播台建设,健全和拓展省有线电视传输网,改造设备,实现电视录制和播
出设备数字化,逐步在全省建成技术先进,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空中卫星与地面无
线、有线相结合的广播电视网络。重点扶持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网建设
,提高覆盖率,到2000年,全省广播电视覆盖面达到92%以上。
档案事业。加强各级各类档案馆建设,严格机关事业单位及经济、科技领域和乡
镇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水平。
医疗卫生。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突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三个
战略重点,强化基本卫生服务,形成医疗预防保健、健康保障与卫生监督执法“三位
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需要。全面加强医疗设施
和医务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城乡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防治网络。省级卫生单位做好医
疗设施建设,配置先进医疗设备,形成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相配套,技术
力量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市(地)、县(市、区)形成面向基层的地区
性医疗和技术服务中心,提高社会健康、康复服务技术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
生室的建设,配备人员、设备和技术力量,全面开展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到2000年全
面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医的方针
,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严格医疗资格审查,扩大集体、个体办医和合作医疗
,走出一条政策投入、财政补助、服务补偿、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以内涵为主的良性
发展路子。继续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使更多城市进入国家卫生城行列。
体育。以群众体育为基础,以竞技体育为重点,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到2000年,参加经常性体育活动人数达到全省
总人口50%以上。加强专业体育运动队建设,有条件的高水平运动队要逐步实现职业
化,增强整体实力,到2000年,竞技体育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国际大赛中对国
家的贡献进入全国前十位。提倡国家、地方、企业、民间多种形式办体育,加强体育
设施建设,省会城市设施水平可承办全运会、国际单项比赛,每个市(地)建成一个多
功能体育中心,绝大多数县(市、区)建成“两场一池一房”(田径场、篮球场、游泳
池、训练房)。加强体育科研体系建设,省建成体育科研中心,每个市(地)建立一所
以应用科学为主的体育科研所,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形成完善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训练
体系,促进体育水平的提高,全面振兴山东体育。
妇女儿童事业。按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要求,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充分
发挥妇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保护妇女儿童
的合法权益,推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
9.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土地和环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实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坚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
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的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方针,
实现人口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执行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在采取教育、经济和
行政措施的同时,把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实行人口控制目标责任制,把
人口计划指标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和家庭,严禁计划外生育,解决农村、边远山区
和流动人口的超生问题,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增强全民国土意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强化地理信息工作,加强对
国土资源的基础测绘和监控,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强化节约用地意识,坚持统一规
划,严格按计划控制审批建设用地,特别要严格控制乡镇企业和农民建房用地。严格
房地产开发的计划管理和土地批租制度,对建设用地采取总量和建设项目用地双重指
标控制,实行建设用地许可证制度。全省划定基本粮田保护区8000万亩,以法律形式
固定下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建立土地复垦制度和开发复垦基金,坚持“占
一亩补一亩”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垦荒地。加强矿山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征收矿
产开采资源费,开征矿山开采修复整治费,恢复植被,重新绿化,不断提高绿色植被
覆盖率。
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严格执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实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管好用好环
境保护资金,省里集中一部分排污费,有计划、有重点地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大气
污染治理,要突出抓好城市气化、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到2000年,市(地)以上城市
气化率达到80%,集中供热率达到35%左右,县城以上城市争取普遍建设热电工程,
热化率达到20%以上,所属企业达到70%以上。水污染治理,重点做好两湾(莱州湾
和胶州湾)、两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小清河和沂沭泗河的治理,以治污为基础,坚
持治污与排污、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针,到2000年,小清河
上游水质达到五类标准,下游达到三类标准,南四湖湖心区和主航道达到二类标准,
其他河道加快治理现有污染,严禁产生新的污染。在工业集中的城市建立污水处理厂
,“九五”时期,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150万吨。加强城市水源地的保护,确保水质
达到饮用水标准。固体废弃物污染,要采取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资源化政策,逐步
推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防治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限制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强化环境监测和监督管理,坚持经济建设与防灾减灾一起抓,以监测预报为基础,以
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为重点,走防、抗、救相结合的综合防御道路。加强防灾抗震
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地震、灾害性天气和虫灾的监测预报和科研工作,提高时效和精
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到200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
和法规体系,使山东省位于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中城市、大型厂矿企业
基本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加强海洋、湖泊、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力争使山东
省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基本达到大气净化、水面清化、荒山绿化、环境美化,到
2000年,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5%,城市绿色植物覆盖率达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