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第八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3&rec=23&run=13

经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1991年5月28日,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各市(地)、各部门认真贯彻
落实。“八五”计划(1991-1995年)是实现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个翻番、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

一、计划执行情况
“八五”时期,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9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4953.
3亿元,1990-1995年年均增长16.7%,提前7年实现第二个翻番。第一、二、三产业增
加值分别达到1010.1亿元、2355.8亿元和1587.4亿元,1990-1995年年均分别增长7.
2%、20.9%、1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760元,1990-1995年年均增长15.7%。工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有效供给持续增长,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至1995年,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第二、三产业快速
增长,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0年的28.1∶42.1∶29.8调整为20.4∶47.6∶32;农
村经济结构开始向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结构转变;轻重工业发展基本协调,比例为4
9.4∶50.6。在三次产业发展中,农业基础不够稳固,综合开发能力和科技水平还
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大多数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标准,
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占有率低。
基础产业建设成效显著。“八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62.8亿元,
建成和基本建成大中型项目46个。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800万吨、发电装
机424万千瓦、钢材54万吨、水泥3200万吨、化肥54万吨、化纤12万吨,主要原材料
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铁路通车里程由2181公里增加到
242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由4万公里增加到5.4万公里,港口吞吐能力由6430万吨增加
到11130万吨,济南、青岛、烟台等机场开通航线92条,长途电话线路由7400路增加
到6.5万路,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由70.6万门增加到390万门。“八五”时期是全省基
础产业发展较快的时期。
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八五”时期,全省有8市60个县(市、区)划入沿海经
济开放区,约占全省面积和人口的40%,形成了从沿海到内陆梯次推进、全面开放的
总格局。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明显提高,199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为26%,比1990年提高12.7个百分点,1990-1995年年均增长22.5%。出口结构得到优
化,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70%,比1990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八五”时期
全省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36万个,实际利用外资107.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
资81.4亿美元。引进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促进了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科技教育与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八五”时期,全省累计取得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重要成果1.5万项,其中65%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软科学研究成果30%左
右被采用,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教育
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取得较大
进展,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面达到16万人,比1990年增长5.5万人。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七五”时期的13.2‰降到4.67‰。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71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3953元,分别比1990年增加1035元和2545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食物结构进一步改善,肉、蛋、禽、水产品消费占食品比重不断增加;人均热量和
蛋白摄取量、人均寿命等生活质量指标,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耐用消费品拥有
量迅速增加,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人均住房面
积20平方米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8.7平方米。全省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部
分地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八五”时期,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项改革全面
展开,逐步深化。市场调节的领域和范围显著扩大,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实现市场化,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各种经济成分全面发展,非国有经济增加值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明显增
强;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初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
式多样化的投资格局。

二、政策措施
“八五”时期,全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符合山东省情的发展路子,制定了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确保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
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生产力。全省上下坚持生产力标准,不断更新观念
,强化机遇意识,突出发展主题,集中力量推进经济建设。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经济
发展保持较快增速。
做好结合文章,制定并实施符合省情的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中央的路
线、方针、政策作为制定山东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注重借鉴国内外经济发
展的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省、市的新思路、好做法,立足山东实际,继续实施科教兴
鲁战略,确定“力争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总任务,
制定“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的对外开放战略和“
内外开拓、纵横突破、纵抓集团、横抓强县”的龙头带动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
发展。
强化农业基础,探索发展市场农业的道路。全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
方针,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加强对
农业的引导、支持和保护,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正确处理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业
与林牧渔业、农村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三个层次良性循环。发展优质、高
产、高效农业,在科教兴农、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走发展
市场农业的道路,农副产品供给大幅度增长,全省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长13.5亿公斤

保持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加工工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基
础工业、基础设施先行的方针,广开资金渠道,建立和完善电力、水利、交通、通信
、地方铁路等基金制度,初步形成立项决策、咨询评估、资金物资“三位一体”的重
点建设保障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力地支持了基础设施和重要原材料工业的建
设。发挥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围绕增加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改组、改
造、优化发展加工工业,努力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教育振兴经济。全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
革,落实“双放”(放宽政策、放活管理)政策,调动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在科技兴农、兴工、兴海、兴第三产业等方面,走出“农科教”、“经科教”相结合
的路子。重视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化教育机制,优化教育结构,
扩大办学规模,实行联合办学、“三教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多
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正
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治;一手抓物
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思想政治工作,
涌现出一批新时代的先进英雄人物,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积极性。重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坚持不懈地打击经济犯罪、贪污腐败、走私和各
种刑事犯罪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稳定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