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其他基础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3&rec=10&run=13

山东一直重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同意山东省
投资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批复》,强调加强巩固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建设,
加大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
施项目。“九五”和“十五”时期,全省不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
源、交通、通信等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得到进
一步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

一、铁路运输
1993-2005年,全省铁路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九五”时期,建成济邯铁路,加
快了兰烟和菏兖石铁路复线、大莱龙铁路的建设进度,全省新增铁路营业里程556公
里,全省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2781公里。京沪、胶济两大干线铺设无缝铁路,主要干
线运行速度明显提高,铁路的复线率和自动闭塞比重分别达到48.2%和37.1%,均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铁路网络遍布全省,铁路通车里程由1993年的2048公里增至2005年的
3402公里。其中地方铁路6条,为青(州)大(家洼)、宅(科)羊(口)、坪(上)岚(山)、
大(家洼)莱(州)龙(口)、桃(村)威(海)、青(州)临(朐),运营里程482公里。
20世纪90年代,铁路运输业实施以经济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促进了运
输、工业、科研的迅速发展。全省铁路客运周转量由1993年的179亿人每公里增加到
2000年的222亿人每公里,增长24%;货运周转量由1993年的631亿吨每公里增加到20
00年的800亿吨每公里,增长26.8%。进入21世纪,随着铁路投资的增加和铁路营业里
程的加长,全省铁路运力明显增强,铁路运量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2005年,全省铁
路运输客运量达到3952万人,比1993年增长18.1%;旅客周转量283亿人每公里,比1
993年增长59%。货运量183亿吨,比1993年增长103.3%;货运周转量1219亿吨每公里
,比1993年增长93.2%。货车运用效率有新的提高,车辆周转加快。2005年,全省货
车日均装车7508车,比1995年增长30.1%,日均卸车9795车,比1995年增长48.1%。新
建铁路和原有铁路沿线,一批新兴城镇和生产基地纷纷出现,为促进山东经济发展发
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公路运输
1993-2005年,山东省实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战略转移,公路
运输领域初步形成以市场价格为主的运行机制和竞争机制,全省公路建设与发展不断
登上新台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一)公路建设
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加大,“瓶颈”制约基本缓解。1993-2005年,全省公路
通车里程以年均1200多公里的速度递增。“九五”时期,建成济德、济泰、化临、济
聊、泰化、潍莱等一批高速公路,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6443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
1403公里。至2000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7068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06公里,一级
公路2599公里。至2005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80132公里,比1993年增长74.1%;高
速公路通车里程3162公里;晴雨通车里程79854公里,占通车总里程的99.7%;二级及
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29968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1.1公里。全省所有乡镇
实现晴雨通车,99.8%的行政村通公路,通车率居全国第一位,形成以省会济南为中
心,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基础,干支相连、遍布城乡、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全省基本运输场站设施同步发展,有计划地新建、改建一批汽车客运站点,对县
级以上汽车站进行全面改造,完善了运输场站的服务功能,以济南、青岛、烟台为主
枢纽,潍坊、德州、济宁、聊城、临沂为集疏运中心,县乡运输场站为基础,覆盖全
省的运输场站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二)运输实力
随着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全省运输车辆迅猛增加,运输能力不断提高。至200
5年底,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420.7万辆,其中,载客汽车166.4万辆,载货汽车72.9
万辆。纳入全省交通行业管理的营业性汽车58.3万辆,其中,营业性客车10.1万辆,
营业性货车48.2万辆。
全省公路客货运输量保持较高增长。1993年,全省公路完成营业性客货运量3.0
亿人、4.1亿吨,客货周转量161.1亿人每公里、204.4亿吨每公里。2005年,完成全
社会公路客货运量9.3亿人、12.0亿吨,比1993年分别增长2.1倍和1.9倍;完成客货
周转量539.1亿人每公里、711.8亿吨每公里,比1993年分别增长2.3倍和2.5倍。至2
005年,公路运输已不仅是短途客货运输的主力,并承担为铁路、港口、机场等其他
运输方式集疏的任务,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还在小批量、高价值、易腐鲜活
货物及旅客的中长距离运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港口运输
1993-2005年,全省积极疏浚航道,建设港口,更新和增加各种运输船舶。全省
港航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从数量增长走向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阶段,建成一批具有
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装箱码头和专业化的大型散货码头。至2005年底,全省沿海有主要
港口23处,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14个,年吞吐量超过3.8亿吨,通达140多个国家和
地区。
山东港口密度在沿海各省市中名列前茅。青岛港进入世界大港行列,是中国内地
五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超过1亿吨,集装箱装卸吞吐量630万标准箱,在中国内地港
口中居第3位,在世界港口中居第14位。日照港是中国重点发展的沿海20个主枢纽港
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拥有日照、岚山两大港区,32个生产泊位,设计年
通过能力1.5亿吨。烟台港位于东北亚国际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中国沿海南北大通
道(同江至三亚)的重要枢纽和贯通日韩至欧洲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港区水域面
积867.4平方公里,水深域阔,不冻不淤,共有各类泊位76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37个。至2005年,山东基本形成以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为主枢纽港,龙口、威
海为区域性重要港口,蓬莱、东营、长岛等中小港口为补充,多层次共同发展的港口
格局。至2005年,全省共有沿海港口23处,325个泊位,年综合通过能力24945万吨,
港口货物吞吐量3.8亿吨。

四、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积极运用“筑巢引凤”战略,加快机场
建设步伐。青岛流亭机场率先扩建为国家二级机场。至1998年,青岛流亭机场先后投
资8亿多元完善了航管楼、候机楼、登机桥、停机坪等设施;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完成
一期扩建工程,建成一条3600米跑道;烟台、威海、潍坊、临沂、东营机场先后扩建
为国家二级机场,航空运输保障能力有很大提高。同时,全省建成现代化的空中交通
管理系统,建立完善了适应民航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技引进、消化、开发和创新体系
,建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航空安
全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增强。1994年3月12日,经国家民航总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批
准,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总部设在济南。公司拥有波音B737系列、CRJ系列
等各型飞机46架,经营航线110余条,并开通至香港、台湾等地区航线和至韩国、日
本国际航线,形成了“东西串连、南北贯通、覆盖全国及周边”的航线网络。
至2005年底,全省有客货机场9个,开通航线296条,其中出境航线18条,通达日
本、韩国、法国、俄罗斯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济南、青岛、烟台
3个国际机场成为区域性国际空港。

五、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业发展速度加快,全省大中城市建设邮政邮电枢纽工程,县乡安装市话
程控交换机和自动交换机,提高了现代化水平。2005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20
.1亿元,比1995年增长12.4倍。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75.5亿元,比1995年增长11.6倍
。至2005年底,全省长途电路29.1万路,长途电话27.5亿次。移动电话用户2316万户
,比1999年增长8.3倍;城市电话用户1410.9万户,比1995年增长7.5倍;农村电话用
户1275.7万户,比1995年增长26.7倍,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全省互联网国内出
口总宽带超过50G,国际互联网用户988万户,比1999年的17万户增长57倍多,上网计
算机近500万台。邮政所3025处,邮路总长度17.3万公里。

六、能源工业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在发展经济
的同时,山东十分重视能源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建立,支撑
和保障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山东能源在全国以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服务
好而闻名。
(一)煤炭工业
山东是煤炭生产大省,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大,种类多样,煤质优良,富存
条件好。地下含煤的地域约为4800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截至2005年
底,全省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48亿吨,其中保有地质储量238亿吨,可采储量81亿吨。
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济宁、枣庄、泰安、济南、淄博、莱芜、潍坊、烟台、临沂、菏
泽10个重点产煤市、33个产煤县(区)。全省有生产煤矿245处,年产量约1.4亿吨,其
中省属煤炭企业有兖州、新汶、枣庄、淄博、肥城、龙口、临沂7个矿业集团公司45
处煤矿,市县属煤矿160处,乡镇煤矿31处。
1993年后,山东煤炭工业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加强企业管理和科技进
步,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把节能工作放在首位,做到新井建设与老井挖潜改
造并举,增加产量,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快产出,坚持大、中、小型一齐上的方针
,加快发展地方煤矿,积极扶持乡镇煤矿,并且加强资源勘探,为新井开发提供足够
的工业储量。1994年,产煤7785万吨。1995年,年产煤炭突破8000万吨大关。2000年
底,全省共有各类煤炭生产矿井437对,年产煤炭量10576万吨,创造了煤炭生产的新
水平。2001年,全省原煤产量11235万吨。2005年,原煤产量14029.8万吨。
(二)电力工业
1993年后,山东省坚持电力发展与企业发展并举,坚持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
、创一流,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加大电力建设,相继建成邹县电厂、青岛电厂
、日照电厂等一大批能源项目,能源供给能力迅速提高,供需基本平衡。1996年2月
18日,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户户通电。“九五”时期,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连续实施
电力投产“163工程”(年内投产新机163万千瓦)、“165工程”(年内投产新机165万
千瓦),全省共投产发电新机778万千瓦,占同期全国火电投产总量的七分之一,解决
了山东多年缺电问题。1998年后,投资178.68亿元实施全省一、二期农网建设改造,
投资76.05亿元实施全省县城电网建设改造,投资95.73亿元实施全省城网建设改造。
2004年起,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支持下,山东电力实施连续3年电网建设“双过千工程
”(每年建成投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和线路分别突破1000万千伏安和1000公里)
,电网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山东电网已初步建成以500千伏为主网架、220千伏为区域
网架,结构清晰、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电网,为山东经济社会的
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3-2004年,在全国多个省份电力严重短缺的形势
下,山东保持了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唯一不缺电的省份,“不缺电
”一度成为山东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
出了贡献。
2005年初,山东电网实现与华北电网的交流联网。截至年底,全省单机容量0.5
兆瓦及以上电厂装机总容量为37420.5兆瓦,其中,电网统调电厂装机容量25175兆瓦
;地方公用及自备电厂容量12245.5兆瓦。全省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6座,变电总容量
16250兆伏安,线路总长度2833公里;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54座,变电总容量38910兆
伏安,线路总长度11861公里。
(三)石油天然气工业
山东省是石油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鲁北胜利油田和鲁西南
中原油田山东采区,其中胜利油田是全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1993年后,山东发挥
资源丰富的优势,合理布局,稳定产量,不断提高原油加工深度。2005年,全省原油
产量2695万吨,天然气产量9.3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