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全国抗震救灾英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1&rec=70&run=13

2008年10月8日, 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表
彰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的决定》。山东省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 莒县农民救灾志愿队、中国人民解放军71901部队54分队、中
国人民解放军71988部队56分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71777部队80分队被授予"全国抗震
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王迪生等13人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5月20日6月27日,烟台市卫生局先
后派出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消毒专业和心理咨询专业医师组成的
三批卫生防疫队共30余人进驻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乡,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抗震救灾期间,烟台市卫生防疫队配合救援部队和当地政府,对乡驻地及周边村庄废
墟下掩埋的43具遇难者遗体进行消毒处理;深入灾民安置点开展健康教育;举办10多
期防疫培训班, 组建村级消毒杀虫队伍;建起7个临时厕所和垃圾处理点,每天早晚
各一次对灾民安置点进行全面消毒杀虫;及时处置3起传染病疑似病例;探索建立"乡
村帐篷三级疫情报告网络, 被当地政府和乡卫生院同行称为"陈家坝模式;在漩坪、
白坭两乡开展调查,向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提出对适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的工作建议,
利用冰箱、冰排等简易设施,建起应急冷链,恢复两乡疫苗接种工作。烟台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在陈家坝乡坚守47天, 累计喷洒消杀药剂面积900万
平方米,消毒车辆6000余辆,健康教育4.5万余人次,疫情监测4万余人次,流行病学
调查19600余人次,心理干预14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万余份,培训人员1600余人
次,使用消杀药液12500公斤,为灾区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确保了陈家坝
乡无灾后疫情发生。
莒县农民救灾志愿队莒县农民救灾志愿队由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刘中明、刘光波、
刘中富、刘中停、刘中彩、刘守华、刘守秋、刘守欣、刘守贵、刘光瑞10位农民组成,
其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9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刘中明等人凑了3000元钱,
准备矿泉水、 煎饼等食品和铁锨、铁镐等工具,于5月14日凌晨出发,轮流驾乘农用
三轮车, 行程3000多公里,5月17日到达四川省广元市。得知绵阳市受灾情况比广元
市严重,又立即赶赴绵阳市安县,参加安县黄土镇救灾工作。他们抢干重活累活,10
人两天搭建帐篷200余顶。随后又赶到北川羌族自治县永安镇安置点,每天3时起床,
22时后才吃饭,加班加点搬运救灾物资。刘中明等10人在灾区连续奋战20天,共参与
搭建帐篷300余顶, 铺设红砖15万块,搬运救灾物资近百吨。回到莒县后,将莒县县
委、县政府发给的6000元慰问金捐给他们亲手搭建的黄土镇帐篷学校,帮助灾区儿童
早日复课。
中国人民解放军71901部队54分队 5月15日,71901部队54分队奉命紧急出动50名
官兵,随保障团队10架直升机,赴四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面对余震不断、空中险象
环生、山区地形复杂、气象条件恶劣的艰险条件,机务大队全体官兵突破飞行常规,
突破训练极限, 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创造了抗震战场"五个第一:除成都
军区外首批到达灾区的陆航部队,运送水利部专家组首飞唐家山堰塞湖实地勘察,首
次为俄罗斯米-26直升机飞行员勘察空中通道、开辟空中航线,首降震区距离最远、
海拔最高的泗耳藏族乡, 首次实现国产直-8A直升机高原山区救援飞行。在40天的
抗震救灾战斗中,该大队先后转战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青川县、江油市、
安县、 平武县、什邡市7个县市,遍及唐家山、高川、桃龙、茶坪、泗耳等近30个乡
镇, 共飞行149架次、256小时,运送技术专家211人,转移群众604人,抢救伤员149
人,运送急需物资184.5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71988部队56分队 在支援灾区抗震救灾期间, 71988部队56分队
87名官兵在济南军区防化救援队编成内,充分发挥兵种专业技术和装备优势,对绵竹
市等重灾区展开大面积、宽领域的消毒防疫和排危除险,为大灾之后无大疫和消除次
生灾害作出了突出贡献。 6月17日起,该分队奉命执行绵远黄磷厂排危除险任务,利
用淋浴车燃烧95度热水向5米高的黄磷提炼塔供水, 作业风险极高。分队党委科学编
组,严密组织,官兵全身防护,面对34度气温和淋浴车锅炉燃烧的95度高温热水,在
60多度的环境中作业,从7时到18时每天站立10多个小时,连续作业5天。各级指挥员
果敢指挥,不惧危险,克服种种困难,排除10多次险情,成功回收24.1吨黄磷,避免
了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在80多天抗震救灾行动中,
该分队累计出动兵力3000多人次,出动车辆700多台次,消毒作业面积70多万平方米。
中国人民解放军71777部队80分队71777部队80分队全体官兵在抗震救灾战斗中克
服环境恶劣、物资缺乏的困难,及时保障了军区对上对下的通信联络,为营救人民群
众、 支援灾后重建,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5月18日,该分队向一线部队运送装
备,所经地形多为"两山夹一沟,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峻岭,分队3次被堵在盘山险路,
多次被滚落的石块砸中车辆, 15个小时跑遍12个团以上部队,指导通信保障,帮助
培训骨干,运送通信装备1万余部(件),扭转了通信不畅局面,保障了"进村入户的
指挥需要。5月19日,该分队将身体素质好、新装备操作熟练的8名队员派往一线为部
队运送装备和培训骨干。他们冒着余震塌方、山体滑坡、路面塌陷、桥梁断裂的危险,
倾尽全力,圆满完成任务。由于任务需要,军区前指组织转移,分队也两次调整宿营
部署,在时间急、任务重、人手紧的情况下,分队官兵连续作战,共为32顶帐篷安装
电话40部,架设被覆线10公里、光缆1400米、照明线路1000米,保障了军区前指转移
时的通信和供电。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王迪生济南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济南市援川建设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5·
12”地震发生后,王迪生率领的队伍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到达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队伍。
他带领2800多名施工人员,全力投入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过渡安置住房建设工作,
共组织28家施工企业、11个突击队,调集25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从60公里以外的绵
阳市运送混凝土3万多立方米; 调集78台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拆除废墟和挖运土
方量几十万立方米。在他的指挥下,济南市提前26天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6050套板
房建设任务,建成安置片区7个,援建活动板房6078套。
刘兆民潍坊市路桥工程建设一处副主任。 “5·12”地震发生后,刘兆民被任命
为潍坊市公路局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突击队队长。 5月28日,带领突击队到达北川羌族
自治县,同前线指挥部人员一起,承担抢通保通50公里路段以及架设都坝河战备钢桥
任务。三个月时间里,一直坚持在抗震救灾最前线。在架设战备钢桥施工中,冒着地
面高达40度的温度,既当指挥员又当施工员,坚持每天对架设战备钢桥的部件一一清
点。带领突击队清理障碍500多处,完成土石方3万多立方米,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都坝
河战备钢桥架设任务。之后,组织人员对50余公里公路进行抢通保通;抢通保通工作
完成后, 又带领突击队员进入深山,承担为白坭乡打通4公里乡村道路的任务。在海
拔1700多米的高山上, 和队员们奋战10多天,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土石方1.5万多立
方米,打通白坭乡4公里的通道。
宫治华济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四大队科员,“5·12”地震抗震救灾志愿者。
“5·12”地震发生时,宫治华正在家中休假。5月14日,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带
上修缮房屋的1.2万元钱奔赴四川灾区。 去往汶川县映秀镇的路上,在紫坪铺水库附
近和阿坝铝厂附近,先后抢救了两名伤员。5月15日5时,到达映秀镇,在没有生命探
测仪等救援设备的情况下,发现了埋在废墟中的璇口中学教师胥洋,经过一个多小时
努力,将埋在废墟中65个小时的胥洋成功救出。同日,在映秀发电总厂抢险救援中,
与其他救援人员一起历时4小时成功救出周蓉。20日零时40分,与1名支援者在废墟下
成功救出被困179小时的马元江,被中外医学专家称为"生命奇迹。宫治华从地震灾区
的废墟中救出4条生命,抢救2名伤员,并将自己所带的1万余元现金全部捐给灾区。
周东生山东省立医院骨外科主任、急诊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
省赴四川灾区第一批医疗队第三队队长。 5月13日到达灾区,周东生从5月14日9时到
18时,连续抢救伤员85名,其中濒死状态25名,救治的最严重一名重伤员在废墟中被
埋51小时。5月19日,带领9名队员组成突击队,主动请战到受灾最严重的平武县南坝
镇,成为第一个到达南坝镇的外省医疗队。步行到达南坝镇后,周东生和队员不顾疲
劳,立即在南坝中学建立救治点,迅速开展抢救、手术、诊治、巡诊。在南坝镇挨家
挨户寻访,送医送药,每天平均救治病人80余名。积极带领队员为灾区捐款捐物,共
为南坝小学捐款2.5万元。 从救灾一线返回后,立即与医护人员为省立医院收治的病
人制定周密细致的治疗方案。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40名伤员于7月底前全
部康复出院。结合自己的地震伤病诊治经验,组织各科专家联合编写《实用地震伤治
疗指南》一书,免费发放给有关医务人员。建议省里组建专家巡诊组,并担任组长,
辗转几千公里,巡诊全省各地收治的400名地震灾区伤员,确保救治质量。
安福喜71988部队62分队班长。 在赴川抗震救灾过程中,安福喜主动请缨,多次
出色地完成卫生防疫消毒任务。7月3日,随着活动板房交付使用,他所在的车组担负
安置点卫生消毒任务。在安置点上,带领所在车组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由于天气炎
热、 作业强度大,他几次脱水,却一刻也没休息,被战友们称为"铁人安福喜。在安
置点消毒作业期间, 他所在车组共出车30余台次,消毒面积36.8万平方米,板房1万
余间,帮助群众抢救物资200余件,多次受到领导和安置点群众的好评。
贺国梁71988部队64分队政治教导员。5月23日,贺国梁带领50名突击队员背负大
量的食品、药品和消毒器械,克服重重困难到达石坎灾区,开展救灾工作。6月24日,
在执行任务返回途中,看到一条河河水变黑,推断此河可能受到污染,立即向上级报
告,引起当地政府和联合指挥部的高度重视。通过认真细致的鉴定,河水变黑是有毒
化学元素磷所致,如不及时处理将污染下游水源,危及群众饮水安全。他带领官兵按
照专家建议对黑水河进行治理,在黑水河里用石头建起三道拦水坝,先用物理方法过
滤,再用化学手段处理,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杨宏阁71901部队副部队长。“5·12”地震发生后,杨宏阁在北京参加完奥运安
保会议连夜赶回部队, 迅即投入抗震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中。5月15日早晨,第一个
驾驶直升机起飞,空中转场1600多公里后,于当日飞抵四川灾区。40天里,他打破飞
行常规, 突破训练极限,出动架次最多,先后转战四川7个县市、20多个乡镇。率领
机组运送水利部专家组首飞唐家山堰塞湖进行现场勘察,首次为俄罗斯米-26直升机
飞行员勘察空中通道、开辟空中航线,首降震区距离最远、海拔最高的泗耳藏族乡,
累计飞行42架次、 82小时,转移重伤病员和被困群众296人,运送急需物资46.9吨,
转移现钞1亿元人民币,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李亚东济南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济南军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司令部指挥组组
长、 第一责任区指挥组组长。“5·12”地震发生后,李亚东当日下午第一时间到作
战值班室,主动了解灾情和入川铁公路、机场等情况,及时向军区首长提出部队机动
和使用建议。5月13日,随军区前指最先抵达都江堰市,立即组织研究落实行动方案,
协调地方派出向导和运力, 确保部队快速机动到位。5月14日凌晨,引导部分兵力到
达紫坪埔大坝,为迅速向汶川县映秀镇穿插争取了时间。先后组织数次重大救灾行动,
最大限度解救被困群众。在灾区93天,针对军区部队高度分散、责任区不同、建制单
位众多的实际,冒着余震、飞石等危险,先后16次深入7个重灾县市,组织2次摩托化
开进行动,总行程3000余公里,随军区首长赴汶川县、理县、茂县调查灾情,组织部
队行动,确保指挥工作实效,为灾区安全稳定和抗震救灾作出积极贡献。
房勇 济南军区指挥自动化工作站综合保障室主任、 工程师。5月13日8月12日,
房勇全程参与汶川抗震救灾指挥控制系统保障工作。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带领技术
骨干制定《指挥所指控系统转移预案》 、 《"前卫-1号系统供电应急切换方案》 、
《应用系统备份方案》 等8个应急预(方)案,及时处置各种突发情况30多次,保证
了军区前指的指挥畅通。在整个抗震救灾指控系统值班值勤中,带领前方保障分队,
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调试线路、检测设备,坚持全时值勤,时刻监控指挥控制系统联
通的50多个抗震救灾部队,及时向抗震救灾部队下达军区前指的指挥命令,向军区作
战指挥中心上报抗震救灾部队情况。在抗震救灾前线,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畏艰
险,勇挑重担,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王学伦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报社新闻电教室主任记者。 5月16日,王学伦参与采
编的新闻稿件《8000官兵千里驰援彭州科学施救》,最早提出科学救援,以及救援行
动向山区和农村延伸的问题。5月17日,采编的稿件"济南军区组成千支小分队深入山
区和农村救援群众,当天在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5
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 成为济南军区抗震救灾官兵响应胡锦涛主
席进村入户命令的标志。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带动下,济南军区20多位电视报道人员忘
我拼搏、不懈努力,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各栏目播发有关济南军区抗震救灾部队的新闻、
专题510多条(部) ,其中对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的宣传报道,在全国产生极大
反响。
杨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71977部队81分队排长。 “5·12”地震发生时,杨军正在
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水秀村休假。杨军与未婚妻彭丽娟从自家倒塌的房屋中死里逃
生后,不顾自身危险,连续四天五夜奋战在抗灾一线,先后和群众一起抢救出43名被
困村民,在救援部队无法进入北川羌族自治县乡镇、通信信号全无和堰塞湖水位上涨
的情况下,和村干部一起徒步18个小时,连续翻越三座大山,安全转移400余名群众。
张荣伟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作为医疗分队分队长,到达
地震灾区后,张荣伟带领医疗队员迅速展开工作,每天接诊伤病员数百人。在频发的
余震中,和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抢救伤员生命,没电就打着手电筒为伤者做手
术; 在狭小闷热的手术帐篷里,认真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至5月15日,他共实施手
术21例,无一差错。医疗队工作重点由救治伤员转为进村入户巡诊和卫生防疫后,带
领22名共产党员,每人携带25公斤重的医疗器材和食品,克服余震和山体滑坡带来的
种种困难, 历时4个半小时,到达重灾区彭州市磁峰镇,成为进入磁峰镇的第一支医
疗分队。 积极与磁峰镇政府建立灾情疫情通报制度,将所属14个自然村、1个社区,
5000多户群众划分为4个责任片区,开展拉网式进村入户医疗救治。
李灿勇济南军区第88医院副院长。 在支援灾区抗震救灾近3个月时间里,李灿勇
带领队员累计消杀各类废墟、 垃圾面积500多万平方米,检测各种水源1100多个,应
急抢救各类伤病员200多人,圆满完成驻地14个乡镇300多平方公里的卫生防疫任务,
实现了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受到中央军委徐才厚副主席的高度评价。当地
政府和群众先后为他们送来数十面锦旗;所带领的防疫队的先进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
台综合、新闻、军事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和《齐鲁晚报》、《前
卫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