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0&rec=78&run=13

一、水量
1951-1985年,黄河干流进入山东境内(高村站)的年平均径流量为442亿立方米,
黄河入海(利津站) 年平均径流量为427亿立方米。1985年后,随着黄河上中游水利枢
纽工程和引黄工程的建成运用, 黄河干流进入山东境内的径流量呈减小趋势。1986-
2005年,高村站年均径流量仅225亿立方米,比1985年前减少49%,而且水量年际变化
大,最多为1989年的373亿立方米,最小为1997年的103亿立方米。

1986-2005年高村站年径流量统计表
表5-1 单位:亿立方米

┌──┬───┬──┬───┐
│年份│径流量│年份│径流量│
├──┼───┼──┼───┤
│1986│261 │1991│200 │
├──┼───┼──┼───┤
│1987│185 │1992│233 │
├──┼───┼──┼───┤
│1988│312 │1993│281 │
├──┼───┼──┼───┤
│1989│373 │1994│281 │
├──┼───┼──┼───┤
│1990│333 │1995│203 │
└──┴───┴──┴───┘

续表

┌──┬───┬──┬───┐
│年份│径流量│年份│径流量│
├──┼───┼──┼───┤
│1996│235 │2001│130 │
├──┼───┼──┼───┤
│1997│103 │2002│158 │
├──┼───┼──┼───┤
│1998│183 │2003│257 │
├──┼───┼──┼───┤
│1999│169 │2004│231 │
├──┼───┼──┼───┤
│2000│137 │2005│243 │
└──┴───┴──┴───┘

黄河在山东境内还有若干支流注入, 其中最大的支流为汶河,1986-2005年,汶
河通过东平湖老湖进入黄河的年平均径流量为6.58亿立方米。其他支流主要包括金堤
河和长平滩区的几条支流,年径流量均较小。

二、水质
1986-1990年监测显示,山东黄河河段PH值年平均值为8.1,属弱碱性水质,历年
变化不大。溶解氧8.5毫克每升,氨氮0.10毫克每升,高锰酸盐指数2.4毫克每升,均
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二类水质标准。5项毒物中的氰、汞、酚、
六价铬, 偶有微量检出, 均没有超出地表水标准。砷在原状水测定中有检出,含量
0.044毫克每升,符合三类水质标准。
1991-2001年监测显示,山东黄河河段PH值年平均值为8.1,历年变化不大。溶解
氧8.3毫克每升,氨氮0.64毫克每升,高锰酸盐指数4.2毫克每升,符合《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88) 三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从1998年开始监测,多年平均含
量33.2毫克每升,超过三类水质标准1.2倍。5项毒物中的氰、汞、酚、六价铬,偶有
微量检出, 均没有超出地表水标准。砷在原状水测定中都有检出,含量0.017毫克每
升,符合三类水质标准。
2002-2005年监测显示,山东黄河河段PH值年平均值为8.1,历年变化不大。溶解
氧8.2毫克每升,氨氮0.67毫克每升,高锰酸盐指数4.4毫克每升,均符合《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多年平均含量24.6毫克每升,
超过三类水质标准0.2倍。5项毒物中的氰、汞、酚、六价铬,偶有微量检出,没有超
出地表水标准。砷在原状水测定中有检出,含量0.0076毫克每升,符合三类水质标准。
其他参数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水标准。
以上三个阶段检测显示, PH值、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1986-19
90年为二类标准,1991-2005年为三类标准。其他指标1986-2005年总体上为三类标准,
水质状况比较稳定。

三、黄河断流
黄河下游河道第一次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20世纪80年代后,黄河断流情况加重。
20世纪90年代后黄河下游断流最为严重,几乎年年断流,而且首次断流时间不断提前,
断流次数、 断流天数和断流长度都有增加趋势。据统计,1980-1999年,利津站有16
年出现断流,占总年份的80%,其中断流天数最多的年份是1997年,达226天,占全年
时间的62%; 断流河段较长的年份是1981年、1995年和1997年,断流至河南省陈桥、
柳园口附近, 分别达662公里、683公里、683公里。其余断流均发生在山东省境内,
主要是济南以下河段。 1999年3月开始,由于黄委实施水量统一调度,2000-200 5年
黄河下游未发生断流。

1980-2005年黄河下游利津站河道断流情况统计表
表5-2

┌──┬────────┬────┬────┬────┐
│年份│断流时间(月·日)│断流次数│断流天数│断流长度│
│ ├───┬────┤ │(天) │(公里) │
│ │最早 │最迟 │ │ │ │
├──┼───┼────┼────┼────┼────┤
│1980│05.14 │08.24 │3 │8 │104 │
├──┼───┼────┼────┼────┼────┤
│1981│05.17 │06.29 │4 │36 │662 │
├──┼───┼────┼────┼────┼────┤
│1982│06.08 │06.17 │1 │10 │278 │
├──┼───┼────┼────┼────┼────┤
│1983│06.26 │06.30 │1 │5 │104 │
├──┼───┼────┼────┼────┼────┤
│1987│10.01 │10.17 │1 │17 │216 │
├──┼───┼────┼────┼────┼────┤
│1988│06.27 │06.30 │1 │4 │150 │
├──┼───┼────┼────┼────┼────┤
│1989│04.04 │07.15 │4 │27 │277 │
├──┼───┼────┼────┼────┼────┤
│1991│05.15 │06.02 │2 │17 │131 │
├──┼───┼────┼────┼────┼────┤
│1992│03.16 │08.01 │5 │82 │303 │
├──┼───┼────┼────┼────┼────┤
│1993│02.13 │10.12 │6 │61 │278 │
├──┼───┼────┼────┼────┼────┤
│1994│04.03 │10.16 │4 │74 │380 │
├──┼───┼────┼────┼────┼────┤
│1995│03.03 │07.23 │3 │122 │683 │
├──┼───┼────┼────┼────┼────┤
│1996│02.14 │12.18 │9 │135 │579 │
├──┼───┼────┼────┼────┼────┤
│1997│02.07 │12.31 │13 │226 │683 │
├──┼───┼────┼────┼────┼────┤
│1998│01.01 │12.08 │16 │142 │467 │
├──┼───┼────┼────┼────┼────┤
│1999│02.06 │08.11 │3 │41 │294 │
└──┴───┴────┴────┴────┴────┘

黄河断流对沿黄地区的农业、工业、城镇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等造成很大影响,主要
表现为:
1. 农业。据黄委统计,1972-1996年,由于黄河断流,黄河下游地区受旱农田得
不到灌溉,累计粮食减产98.6亿公斤,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35亿元,年均损失5.4亿元。
其中, 1991-1996年累计粮食减产78.6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96.6亿元,年均损失16
亿元。1997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夏秋连旱,加之黄河断流,农田得不到灌溉,全省沿
黄地区受旱面积2300多万亩, 其中重旱1600万亩,绝产750万亩,减产粮食27.5亿公
斤,棉花减产250万公斤,农业直接经济损失70亿元。
2. 工业。1972-1997年,黄河下游有20年断流,造成全省沿黄城镇工业生产直接
经济损失约164亿元,年均8.2亿元。其中1992年、1995年、1997年,断流造成工业经
济损失分别为20.9亿元、42.7亿元和40亿元。
1987年沾化电厂因黄河断流被迫停产。 1992年黄河断流,滨州地区115个大、中
型企业停产或半停产, 直接经济损失8.8亿元。1995年滨州市出现空前的水荒,工业
供水自当年6月12日起全部停止,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1992年因黄河断流,绝大部分耗水工业停产。胜利油田原油生产每天需要70万立
方米的注水量,有不少油井因无水可注或注水不足而造成原油减产。1995年由于断流
时间长, 胜利油田少向地下注水260万立方米,原油减产30万吨,损失3亿多元。199
7年黄河断流,胜利油田有200口油井被迫关闭。
3.城镇居民生活。由于黄河断流,1992年滨州地区人畜饮水困难村1258个,人口
71.69万人, 缺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3%,并且有27.48万头大牲畜饮水严重困难。
东营市1289个村庄89万人、 12万头牲畜缺水。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沿黄地区有
2500个村庄、 130万人吃水困难,多数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定量供水,有的甚至用汽
车拉水供应居民;无棣县30万人、10万头牲畜无饮用水。同年11月,水利部、黄委、
省政府为解决胜利油田、东营市、滨州地区严重缺水问题,从黄河上游紧急调水4次,
缓解了河口地区缺水危机。
4.生态环境。黄河断流引起生态环境恶化。首先是近海水域鱼类资源衰减。黄河
河口及其附近海域盛产的东方对虾, 约占整个渤海产量的79%,1979年产量曾达3.94
万吨, 1984年降为0.5万吨,至2002年已近绝迹。黄河口一带曾是洄游鱼类如鳗鲡刀
鲚(黄河刀鱼)、银鱼等适宜的生殖地,由于黄河频繁断流,1990年几乎绝迹。其次,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面积1
5.3万公顷, 有水生生物800多种,鸟类187种,由于黄河断流断绝了淡水补给,湿地
面积逐渐缩小,造成生态系统、生物种群和遗传基因多样性遗失等。另外,长时间断
流使海岸大面积蚀退,并加重了海水入侵等。
5.下游河道。河道枯水至断流过程中,泥沙均淤积在河道主槽内,使河槽变浅,
产生萎缩。1986-2000年,陶城铺以下窄河段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80%—90%;
主槽过洪能力由20世纪80年代的5000—6000立方米每秒减少到90年代末的2000—3000
立方米每秒。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相应水位,2000年比19 86年抬高1.4—1.6米。
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峻, 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97年4月,水
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在东营市召开黄河断流及其对策专家座谈会,认为黄河断
流的原因主要包括:20世纪80年代以后黄河上中游径流量减少,流域经济增长,引用
黄河水量快速增加,导致下游来水大量减少,而用水需求持续增长,使黄河水资源供
需矛盾日益加剧;黄河水资源尚未建立健全统一调度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沿黄各
地现有引黄工程的引水能力已远远超过了黄河可供水能力,虽然1987年国务院批准黄
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但未制定适用于平水年、枯水年以及不同季节的具体方案和监
督管理措施,一旦遇到枯水季节,各地争着引水、蓄水或抢水,加剧了黄河断流局面
的形成; 用水技术落后,特别是农业灌溉,占总供水量的80%以上,灌溉方式落后、
渠系工程不配套, 加之水费标准偏低,水利用系数不足0.5,浪费现象严重。此外,
黄河中游干流调蓄能力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解决日益严峻的黄河断流问题,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黄河断流问题
被列为第一号提案。 当年,黄委对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2000-2005年,黄河未发
生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