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河势演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0&rec=38&run=13

黄河下游河道除纵向冲淤变化外,平面外形和位置也经常发生变化,即河势演变。
影响河势演变的主要因素有水沙条件和边界条件,包括来水来沙、河道比降、河床滩
岸土质、整治建筑物的约束控制作用以及河口的影响等。现河道自1855年行水至2
005年,河势演变由自然演变逐步发展到实施河道整治后以工程控导为主的演变形态。
因各河段河床边界条件不同,河势演变特点明显不同。
东明上界至高村河段。为游荡型河道,两岸堤距5—20公里,主槽宽2.2—6.5公
里,特点是“宽、浅、乱”,河道歧流沙洲多,主槽摆动幅度大。该段河道自20世纪
60年代中期按规划治导线整治,至1985年,控导工程布点已基本完成,但工程平面布
局很不完善,除新店集至老君堂外,其余河段河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1986年后,由
于来水来沙条件和滩区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河道横断面“槽高、滩低、堤根洼”的
二级悬河态势有所加剧,易发生横河或滚河,危及堤防安全。1986-1995年,河南兰
考东坝头至东明新店集之间主溜散乱,心滩较多,河势变化很大;1 996-2005年,续
建部分控导工程,增强约束水流能力,蔡集、王夹堤、大留寺控导工程先后靠河着溜,
河势溜向有所改善。新店集至老君堂河段,河槽规顺,河势相对稳定。老君堂至高村
河段,主溜摆动幅度较大。1987年青庄和高村两处工程河势下挫,1988年、1989年汛
期水流调整,该段溜势有所上提。至2005年,禅房至新店集河段河槽横向摆动3—4公
里。
高村至陶城铺河段。为游荡型向弯曲型转化的过渡型河段,两岸堤距1.4—8.5公
里,主槽宽0.7—3.7公里。自20世纪60年代,经过20多年的治理,到1985年,河道主
要节点工程布设完成,河势初步得到控制。1986-2005年,由于部分河段整治工程布
局不合理、不规顺、配套不完善,影响河势稳定,加之黄河汛期大洪水较少,中常洪
水多,非汛期小水持续,来水来沙条件对塑造河床不利,河道流路呈现“弯曲上提”
演变特点,局部河段如南小堤上延工程至刘庄、高村-苏泗庄、营房-郭集河段,河势
变化仍较大,威胁堤防安全。据此,先后续建高村下延、苏泗庄下延、营房下延、杨
集上延及伟庄险工上延等控导工程,改善河道边界条件,河势溜向基本得到控制。但
随着水沙条件的变化,在局部河段河势变化超出工程控制范围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陶城铺至垦利宁海河段。为弯曲型河道,自20世纪50年代开展河道整治,经过几
十年不断维修续建加固,工程相对比较完善,控制程度较高。1986-2005年,河道虽
有变化,但由于河道窄、工程多,限制了主溜活动的范围,历年河槽变动不大,主溜
多在工程控制范围内上提或下延,但也有局部河段河势变化超出工程控制范围,为此,
新续建部分控导工程。
垦利宁海以下为黄河口尾闾河段。现行入海河道清水沟流路为1976年人工改道形
成。至1985年,该段河道整治工程较少,约束水流能力差,河势变化较大。1986-20
05年,为控导河势,将尾闾河道摆动顶点控制在清7断面附近,先后安排修建十多处
河道整治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工程进行完善,其中1996年汛前实施清8断面
人工出汊改道工程;但按照河口治理规划节点工程尚未布设完毕,部分工程长度不足,
对河势控导能力差,局部河势变化仍较大,尚需续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