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加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0&rec=32&run=13

堤防除高度、宽度、坡度应满足设防标准外,为确保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整体
稳定和渗流稳定的需要,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1986-2005年,山东黄河堤防采
取的加固措施主要包括:放淤固堤、修筑戗台、截渗以及压力灌浆等。

一、放淤固堤
(一)工程建设
放淤固堤是利用黄河下游水流含沙量较大的特点,将浑水或人工拌制的泥浆引至
沿堤洼地或人工围堤内,降低流速,沉沙落淤,加固堤防。放淤的方法包括自流放淤、
提水放淤、吸泥船放淤、泥浆泵放淤等。山东黄河放淤固堤采用挖泥船或水力冲挖机
组挖取河道或滩地泥沙,经水力输送沉放于大堤的背河侧,加大堤防断面,延长渗径,
达到加固堤防目的,又称淤背固堤。

图3-4 1971-2005年山东黄河放淤固堤示意图。

山东黄河放淤固堤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1985年,已有383.95公里堤防实
施淤背固堤,其中256.48公里达到1983年水平设防标准。由于未对工程建设的标准进
行统一,至使放淤固堤宽度从30米到100米不等,个别堤段甚至超过了100米;淤背的
高度参差不齐,一般高于浸润线在背河堤坡的出逸点,个别堤段高度与堤顶相平。1
986-1997年,山东黄河放淤固堤工程不进行单项设计。黄委《黄河下游第四期堤防加
固河道整治设计任务书(1986-1995年)》规定,淤背宽度:险工50—100米,平工30—
50米,老口门100米;淤背高度:按1995年设防水位,高出背河堤坡浸润线出逸点高
村以上为1.5米,高村以下为1.0米;边坡均为1∶3。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情
况,险工和一些重点堤段淤宽100米,平工淤宽50米;淤高高出背河堤坡浸润线出逸
点1—1.5米,重点堤段与设防水位平。1995年10月,黄委《“九五”可研》提出的淤
背标准宽度与以上基本相同,高度改为按2000年设防水位高出背河堤坡浸润线出逸点
0.5米。1998年后,对每段放淤固堤工程均进行单项设计,工程建设按照黄委的批复
设计实施。2001年,黄委《“十五”可研》提出,黄河下游放淤固堤标准为淤宽80—
100米,淤高除重点堤段顶部高程与2000年设防水位平外,一般为低于2000年设计洪
水位2米,河口附近南展上端以下堤段淤高低于2000年设计洪水位3米,边坡1∶3。鉴
于放淤固堤多为沙性土,安排使用粘性土进行包边盖顶,沿外坡包边水平宽度1.0米;
在顶部盖顶厚度开始为0.2—0.3米,198 1年6月黄委规定人工盖顶厚0.3米,抽淤盖
顶厚0.5米;2000年开始,均改为0.5米。
1986-1997年,由于黄河下游治理投资较少,每年安排放淤固堤工程量一般仅数
百万立方米,加固的堤段也比较分散,其间,完成土方8363万立方米,约占1986-20
05年完成工程量的30%,其中1996年最少,仅425.8万立方米。1998-2005年,国家增
大投资,放淤固堤工程进展加快,加固的堤段也趋于集中,其间,放淤固堤完成土方
19766万立方米,其中2001年完成土方最多,为3926万立方米。
至2005年,山东黄河通过放淤固堤,共计加固堤防长度532公里(包括复淤堤段),
其中新开辟放淤固堤长度148公里;完成土方2.81亿立方米,投资32.89亿元。山东黄
河放淤固堤累计(包括1985年以前)达到2000年设计标准的堤段341公里,占堤防长度
的42.43%。

1986-2005年山东黄河放淤固堤工程完成情况统计表
表3-6

┌──┬─────┬────┬──┬─────┬─────┐
│年份│土方 │投资 │年份│土方 │投资 │
│ │(万立方米)│(万元) │ │(万立方米)│(万元) │
├──┼─────┼────┼──┼─────┼─────┤
│1986│874.4 │1418.09 │1996│425.8 │4739.98 │
├──┼─────┼────┼──┼─────┼─────┤
│1987│897.4 │1199.85 │1997│680.1 │7119.86 │
├──┼─────┼────┼──┼─────┼─────┤
│1988│675.0 │939.37 │1998│681.1 │10073.99 │
├──┼─────┼────┼──┼─────┼─────┤
│1989│569.0 │1041.71 │1999│1938.9 │35472.68 │
├──┼─────┼────┼──┼─────┼─────┤
│1990│732.9 │1419.54 │2000│3269.3 │40249.18 │
├──┼─────┼────┼──┼─────┼─────┤
│小计│3748.7 │6018.56 │小计│6995.2 │97655.69 │
├──┼─────┼────┼──┼─────┼─────┤
│1991│652.0 │1677.60 │2001│3926.1 │50447.97 │
├──┼─────┼────┼──┼─────┼─────┤
│1992│667.5 │1711.50 │2002│2551.8 │30279.27 │
├──┼─────┼────┼──┼─────┼─────┤
│1993│935.3 │3729.16 │2003│1125.4 │18558.88 │
├──┼─────┼────┼──┼─────┼─────┤
│1994│674.1 │3140.06 │2004│3886.7 │68801.40 │
├──┼─────┼────┼──┼─────┼─────┤
│1995│579.4 │4140.07 │2005│2386.5 │42772.76 │
├──┼─────┼────┼──┼─────┼─────┤
│小计│3508.3 │14398.39│小计│13876.5 │210860.28 │
├──┼─────┼────┼──┼─────┼─────┤
│ │ │ │合计│28128.7 │328932.92 │
└──┴─────┴────┴──┴─────┴─────┘

说明:1.含亚行贷款项目土方2699.88万立方米,投资54861.30万元。
2.未含东平湖、河口专项治理项目放淤固堤完成土方和投资。

(二)施工技术
机械放淤固堤技术为20世纪70年代山东黄河河务系统职工首创,各修防段基本上
采用自制的冲吸式挖泥船(又称简易吸泥船)进行施工。到20世纪80年代,简易吸泥船
逐渐进入报废期,施工能力显现不足。1986年后,在泥浆泵抽吸真空、泥浆泵抗磨和
换型、远距离输沙的技术方面不断进展。1992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黄河
时指出,要继续抓紧放淤固堤,工程规模要大,速度要快,批准山东、河南两河务局
在以后5年中每年分别造10艘吸泥船,中央和省政府分别负担一半造船投资。据此,
山东河务局安排航运大队负责建造挖泥船,实际造船41艘。1998年开始,逐渐把使用
多年的3B57A清水泵改为扬程更高、流量更大的LS100-65-200型清水泵。经过技术革
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至2004年,生产含沙量普遍达到600公斤每立方米以上,有
的达800公斤每立方米以上,在输送距离2000米的情况下,单船日产土方多数能够超
过2000立方米。
放淤固堤初期,首先在险工堤段实施放淤固堤,输沙距离较小。随着险工堤段放
淤固堤逐渐完成,放淤固堤的实施由险工堤段逐渐向平工堤段发展,泥沙输送距离不
断延长。在实践中发现,当输沙距离超过2000米时,单船(单机)输送能力明显不足。
而根据工程需要,全部实施淤背固堤,多数平工堤段的输沙距离均要超过2000米,最
远的需要达到10公里以上。1986年,为减小水力输送能量损失,适当加大输沙管道直
径,由原来250毫米加大为300毫米;1995年,安排制造直径为350毫米的管道;2004
年,在济南河务局槐荫堤段放淤固堤工程中,有的施工单位开始使用直径为400毫米
的管道。接力输送含沙水流,可以解决单船(单机)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1994年,在
“二级接力”的基础上,滨州河务局在博兴开始进行“三级接力”试验,取得了成效。
经过不断研究和实践,逐步掌握和完善了多级接力的输沙技术。2004年,在菏泽东明
放淤固堤工程中,曾采用四级接力,最大输送距离达到11公里以上。

图3-5 2005年,东明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中使用远距离输沙管道放淤固堤。

1971-1997年,山东黄河放淤固堤主要是依靠冲吸式挖泥船。1987-1999年,大河
断流频繁发生,给挖泥船的运行带来很多困难,特别是1997年山东黄河出现全线断流,
使放淤固堤施工受到严重影响。为适应新的情况、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工程造价,
1998年,开始引进使用水力冲挖机组,主要用于大河断流及水少的河段,或在滩地上
取土实施放淤固堤。泥浆输送距离较远时,由多台水力冲挖机组将泥浆汇集在一起再
通过泥浆泵进行输送。2000年8月,利津河务局研制“挖塘机和汇流泥浆泵组合输沙
系统”,通过汇流器将挖塘机和泥浆泵组合在一起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同年,
菏泽河务局引进电动挖泥泵,将3台挖泥泵安装在专用的水上平台(又称电泵平台),
由挖泥泵直接在水下挖沙,水力输送。该设备需要一定的稳定电源,经现场试验和改
进,在以后具备条件的淤背固堤施工中得到推广运用。为扩大冲挖土源,2000年2月,
淄博河务局采用河底铺设管道进行隔河取沙;2003年、2004年,槐荫河务局和东明河
务局在放淤固堤施工中,采用架设浮桥铺设管道进行隔河取沙,均取得成功。到2005
年,山东黄河放淤固堤施工已发展为挖泥船、水力冲挖机组组合系统、挖泥泵组合系
统等多种施工设备并存,适应性大为增强。

二、截渗
截渗措施主要用于大堤渗水严重、背河侧村庄(房屋)多、实施放淤固堤拆迁量较
大的堤段。山东黄河使用截渗加固措施主要包括混凝土截渗墙、垂直铺塑(塑料薄膜)、
堤防临河侧铺塑以及防渗斜墙等,通过截渗措施截断堤身和地基的渗流通道,从而达
到加固堤防的目的。
《第四期堤防加固河道整治设计任务书》规定,在黄河堤防修建截渗墙,设计水
平年为30年,墙厚0.2—0.5米,插入地基深度根据地质条件,通过设计计算确定。
《“九五”可研》规定截渗墙厚度按0.2—0.45米,其他标准与《第四期堤防加固河
道整治设计任务书》规定相同,主要用于渗透性较强的堤段。
1986年,在槐荫区常旗屯堤段临河堤脚修建粘土砼截渗墙,用联合回转钻机法造
孔,浇筑粘土、砂和水泥拌和的混凝土,墙厚0.6米,加固堤防697米。

图3-6 1986年常旗屯截渗工程中使用回旋钻施工技术。图为施工现场。

1997年,分别在济南市槐荫区睦里和历城区秦家道口堤段临河堤脚采用垂直铺塑
技术截渗,堤坡铺设塑料薄膜与垂直铺塑连接,薄膜上填筑土方保护。1998年,在鄄
城八孔桥堤段修建混凝土截渗墙,开始在堤顶造孔,因堤身质量问题,多次塌孔,改
至临河堤脚造孔,临河坡修做混凝土面板下铺塑料薄膜并与截渗墙连接。2000年5月,
开始使用多头钻机修做搅拌水泥土截渗墙,在搅拌土体同时注入水泥浆,固结后形成
墙体,无塌孔问题。梁山岳庄堤段在采用搅拌水泥土截渗墙时遇到埋石,施工受阻,
之后在部分堤段使用堤基振动切槽和振孔高喷两种技术成墙。2002年5月,鄄城左营
堤段使用堤顶振冲防渗板墙,修做截渗墙。
至2005年,山东黄河临黄堤共修建截渗工程19处,工程长27356米,完成土方17
6.10万立方米,混凝土7.87万立方米,共计投资13327.51万元。

图3-7 1997年堤防铺塑示意图(睦里)。

图3-8 1998年鄄城八孔桥截渗墙标准断面图。

图3-9 2000年5月黄河下游堤防加固--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横断面示意图。

1986-2005年山东黄河临黄堤截渗工程统计表
表3-7

┌──────┬────────┬────────────────────┬─────┬────┐
│地点 │起止桩号 │主要截渗措施 │墙体厚度 │最大深度│
│ │ │ │(米) │(米) │
├──────┼────────┼────────────────────┼─────┼────┤
│鄄城葛庄 │255+200-257+200 │堤脚砼截渗墙、堤坡铺塑填土 │0.22 │13.3 │
├──────┼────────┼────────────────────┼─────┼────┤
│鄄城李进士堂│269+700-270+800 │堤顶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 │0.2 │20 │
├──────┼────────┼────────────────────┼─────┼────┤
│鄄城八孔桥 │273+750-276+750 │堤脚砼截渗墙、堤身砼护坡 │0.22 │11 │
│ ├────────┼────────────────────┼─────┼────┤
│ │276+750-278+000 │堤脚砼截渗墙、堤坡铺塑填土 │ │13.03 │
├──────┼────────┼────────────────────┼─────┼────┤
│鄄城左营 │280+200-282+100 │堤顶振冲防渗板墙 │0.1—0.15 │27.5 │
├──────┼────────┼────────────────────┼─────┼────┤
│郓城门庄 │285+000-285+700 │堤脚搅拌水泥土、堤坡铺塑填土 │0.2 │14.03 │
├──────┼────────┼────────────────────┼─────┼────┤
│梁山岳庄 │327+000-328+100 │堤脚开槽混凝土墙和振冲板墙、堤坡铺塑填土│0.18—0.4 │15.8 │
│ ├────────┤ │ ├────┤
│ │330+500-333+000 │ │ │17.4 │
├──────┼────────┼────────────────────┼─────┼────┤
│槐荫睦里 │1+000-2+050 │堤脚垂直铺塑、堤坡铺塑填土 │ │6 │
├──────┼────────┼────────────────────┼─────┼────┤
│槐荫常旗屯 │2+050-2+800 │堤脚粘土砼截渗墙、堤身前戗 │0.6 │10.74 │
├──────┼────────┼────────────────────┼─────┼────┤
│历城秦道口 │59+900-60+300 │堤脚垂直铺塑、堤坡铺塑填土 │ │11.4 │
├──────┼────────┼────────────────────┼─────┼────┤
│邹平台子 │107+200-109+600 │堤脚砼截渗墙、堤坡铺塑填土 │0.22 │14.7 │
├──────┼────────┼────────────────────┼─────┼────┤
│高青马扎子 │118+200-119+300 │堤脚砼截渗墙、堤坡铺塑填土 │0.22 │12.81 │
├──────┼────────┼────────────────────┼─────┼────┤
│滨城大道王 │160+500-162+400 │堤脚搅拌水泥土、堤坡铺塑填土 │0.22 │13 │
└──────┴────────┴────────────────────┴─────┴────┘

续表

┌──────┬────────┬─────────────┬────┬────┐
│地点 │起止桩号 │主要截渗措施 │墙体厚度│最大深度│
│ │ │ │(米) │(米) │
├──────┼────────┼─────────────┼────┼────┤
│滨城户家 │270+740-273+700 │堤脚砼截渗墙、堤坡铺塑填土│0.22 │12.7 │
├──────┼────────┼─────────────┼────┼────┤
│滨城蒲城新堤│1+500-2+500 │堤脚垂直铺塑、堤坡铺塑填土│ │8 │
├──────┼────────┼─────────────┼────┼────┤
│滨城雷孟贾 │279+940-280+500 │堤脚砼截渗墙、堤坡铺塑填土│0.22 │16 │
├──────┼────────┼─────────────┼────┼────┤
│利津东关 │309+806-310+545 │堤脚垂直铺塑、堤坡铺塑填土│ │8 │
├──────┼────────┼─────────────┼────┼────┤
│利津綦家嘴 │313+200-314+200 │堤脚砼截渗墙、堤坡铺塑填土│0.22 │8.4 │
└──────┴────────┴─────────────┴────┴────┘

三、修筑戗台
在大堤的一侧用土方修筑一定尺度的戗台,在临河侧修筑称为前戗,在背河侧修
筑称为后戗。通过修筑前、后戗,可以改善堤防断面稳定条件,延长渗径,降低浸润
线出逸点高度,减小背河侧的渗水出逸比降,提高堤防的抗渗稳定性。
后戗修做标准:戗顶高出背河堤坡浸润线出逸点1米,戗顶宽4—6米,边坡1∶
5,当修一级后戗土方量较大时,改修二级或三级后戗。堤身断面浸润线险工堤段
按1∶10,平工按1∶8进行概化。前戗修做标准:戗顶高程高出设计洪水位1米,顶宽
10米,坡度与大堤临河坡相同。
1986-2000年,采用后戗或前戗进行堤防加固,主要安排在由黄委确定的险点,
且当时难以实施放淤固堤加固的堤段。使用常规土方机械,按照有关规范施工,清基、
土方填筑、压实等要求与堤防加高相同。其间,共完成后(前)戗工程长度26203米,
完成土方337.07万立方米,投资5447.5万元。2000-2005年,未修筑前后戗工程。

1986-2000年后(前)戗加固工程完成情况统计表
表3-8

┌────┬──┬────────┬────┬─────┬─────┐
│市(地) │完成│桩号 │工程长度│土方 │备注 │
│河务 │年份│ │(米) │(万立方米)│ │
│(管理)局│ │ │ │ │ │
├────┼──┼────────┼────┼─────┼─────┤
│菏泽 │1991│169+880-170+140 │260 │1.65 │2级后戗 │
│ ├──┼────────┼────┼─────┼─────┤
│ │1992│259+950-260+250 │300 │3.50 │3级后戗 │
│ ├──┼────────┼────┼─────┼─────┤
│ │1993│261+050-261+710 │660 │7.32 │3级后戗 │
│ ├──┼────────┼────┼─────┼─────┤
│ │2000│285+700-288+000 │2300 │13.29 │2级后戗 │
│ ├──┼────────┼────┼─────┼─────┤
│ │小计│ │3520 │25.76 │ │
├────┼──┼────────┼────┼─────┼─────┤
│东平湖 │1986│326+100-326+800 │693 │11.00 │3级后戗 │
│ ├──┼────────┼────┼─────┼─────┤
│ │1998│328+100-329+200 │1100 │10.64 │4、5级后戗│
│ ├──┼────────┼────┼─────┼─────┤
│ │小计│ │1793 │21.64 │ │
├────┼──┼────────┼────┼─────┼─────┤
│聊城 │1997│10+350-12+750 │2400 │36.48 │3级后戗 │
│ ├──┼────────┼────┼─────┼─────┤
│ │小计│ │2400 │36.48 │ │
├────┼──┼────────┼────┼─────┼─────┤
│济南 │1987│2+000-2+834 │834 │9.40 │前戗 │
│ ├──┼────────┼────┼─────┼─────┤
│ │1990│30+196-30+367 │171 │6.00 │后戗 │
│ ├──┼────────┼────┼─────┼─────┤
│ │1997│31+300-32+050 │750 │8.80 │前戗 │
│ ├──┼────────┼────┼─────┼─────┤
│ │1988│38+550-39+150 │600 │5.09 │前阻滑台 │
│ ├──┼────────┼────┼─────┼─────┤
│ │1988│-1+050处 │32 │0.20 │后戗 │
│ ├──┼────────┼────┼─────┼─────┤
│ │1987│87+760-88+220 │480 │11.08 │5级后戗 │
│ ├──┼────────┼────┼─────┼─────┤
│ │1989│84+400-84+950 │550 │6.40 │3级后戗 │
│ ├──┼────────┼────┼─────┼─────┤
│ │1991│84+950-86+600 │1650 │17.69 │3级后戗 │
│ ├──┼────────┼────┼─────┼─────┤
│ │1999│88+230-90+800 │2570 │42.80 │3级后戗 │
│ ├──┼────────┼────┼─────┼─────┤
│ │小计│ │7637 │107.41 │ │
├────┼──┼────────┼────┼─────┼─────┤
│德州 │1995│97+035-97+529 │204 │5.70 │ │
│ ├──┼────────┼────┼─────┼─────┤
│ │小计│ │204 │5.70 │ │
└────┴──┴────────┴────┴─────┴─────┘

续表

┌────┬──┬────────┬────┬─────┬────┐
│市(地) │完成│桩号 │工程长度│土方 │备注 │
│河务 │年份│ │(米) │(万立方米)│ │
│(管理)局│ │ │ │ │ │
├────┼──┼────────┼────┼─────┼────┤
│淄博 │1990│141+575-142+225 │650 │8.07 │2级后戗 │
│ ├──┼────────┼────┼─────┼────┤
│ │1993│143+950-146+050 │2100 │35.52 │3级后戗 │
│ ├──┼────────┼────┼─────┼────┤
│ │1994│118+230-119+080 │850 │1.41 │3级后戗 │
│ ├──┼────────┼────┼─────┼────┤
│ │1997│116+950-118+300 │1350 │18.41 │3级后戗 │
│ ├──┼────────┼────┼─────┼────┤
│ │1999│131+450-132+620 │1170 │17.80 │3级后戗 │
│ ├──┼────────┼────┼─────┼────┤
│ │2000│132+570-133+380 │810 │10.96 │4级后戗 │
│ ├──┼────────┼────┼─────┼────┤
│ │小计│ │6930 │92.17 │ │
├────┼──┼────────┼────┼─────┼────┤
│滨州 │1991│108+160-108+560 │400 │4.77 │3级后戗 │
│ ├──┼────────┼────┼─────┼────┤
│ │1992│239+070-240+230 │1160 │13.90 │3级后戗 │
│ ├──┼────────┼────┼─────┼────┤
│ │1998│289+780-291+033 │1253 │20.68 │2级后戗 │
│ ├──┼────────┼────┼─────┼────┤
│ │小计│ │2813 │39.35 │ │
├────┼──┼────────┼────┼─────┼────┤
│河口 │1991│4堤段 │580 │3.15 │ │
│ ├──┼────────┼────┼─────┼────┤
│ │1994│309+480-309+806 │326 │5.41 │前戗 │
│ ├──┼────────┼────┼─────┼────┤
│ │小计│ │906 │8.56 │ │
├────┼──┼────────┼────┼─────┼────┤
│合计 │ │ │26203 │337.07 │ │
└────┴──┴────────┴────┴─────┴────┘

说明:1.包括1998年梁山岳庄后戗整修补残,不含1995年北金堤阳谷董营整修加固。
2.河口利津南岭子4堤段桩号为:332+250-332+410,333+000-333+100,336+200-33
6+350,336+400-336+570。

四、压力灌浆
黄河堤防压力灌浆是在堤身上锥孔后,用一定压力向孔内灌注泥浆。泥浆进入堤
身充填内部的空洞、裂缝等,通过反复多次进行,可以消除部分堤内隐患,达到加固
堤防的目的。由于锥孔密度较大,亦称密锥灌浆。
山东黄河堤防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压力灌浆。20世纪70-80年代,堤防压力
灌浆只在每年的岁修经费中零星安排进行,没有统一实施标准。1988年,山东河务局
分别在济阳和鄄城堤段进行压力灌浆现场试验研究,探明机理,发现泥浆进入堤身以
后形成浆脉,主要沿堤防纵向发展,在此过程中遇到孔洞或裂缝可以随即充填。根据
试验成果,1989年4月,山东河务局制定《山东黄河堤防压力灌浆施工及验收规程(试
行)》,规定锥孔深度为深入堤身临、背河堤脚连线以下1米;布孔为梅花形,顺堤防
长度间距为3米,行距为1米。
1988年开始,按照堤防加固工程规划,压力灌浆正式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并组织实
施。至1995年,基本完成山东黄河堤防全线压力灌浆(普灌一遍),部分重点堤段进行
了复灌。1986-1996年,山东黄河堤防共计完成压力灌浆213.23万眼,灌入土方36.6
3万立方米(自然方),平均每眼灌入土方0.17立方米。此后至2005年,没有安排大规
模压力灌浆,只在个别堤段处理隐患时采用。
压力灌浆主要施工机械是打锥机和灌浆机。20世纪50年代,开始采取人工打孔;
1985年,引进全液压打锥机;1989年,引进机械式打锥机,一般锥孔深9—1 2米,最
深可达20米,锥孔直径27—29毫米。灌浆机的功能包括拌浆和灌注,1985年,引进PN
-3型灌浆机;1994年6月,济阳县河务局研制成功4ZJ25-4型组合灌浆机,使用效果较
好,并得到推广应用。

图3-10 山东黄河堤防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压力灌浆。
左图为1986年济南老徐庄黄河大堤实施压力灌浆。 右图为1988年3月东营黄河大
堤实施压力灌浆。

五、工程加固效果
1986-2005年,山东黄河大堤在加培同时,修筑大规模加固工程,增大堤防断面,
淤高背河地面,减少了大堤临背悬差,消除险点隐患,提高了堤防抗洪能力。同时,
在淤区顶部种植生态林,为绿化大堤、建设标准化堤防创造了条件。
历史上每遇大水,黄河堤防险象丛生。1958年大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300
立方米每秒,泺口站洪峰流量11900立方米每秒,超过保证水位1.09米。洪水期间,
山东黄河堤防出现漏洞18处、管涌109处、塌坡渗水等险情堤段长67公里,经大力组
织抢险,方转危为安。黄河大堤经历年不断加固,在多次洪水中,凡是进行放淤固堤
堤段,基本没有再发生大的险情,放淤固堤效果显著。但在修建截渗工程的个别堤段,
仍有险情出现。1996年,在槐荫常旗屯已修截渗墙堤段,出现了管涌;2002年,在郓
城门庄285+540-285+740堤段,虽修做了截渗墙,背河又出现管涌。因此,从实施效
果看,放淤固堤措施加固效果最为显著。

1958-1996年山东黄河大堤水位表现较高年份主要险情对比表
表3-9

┌──┬────────┬───┬──┬──┬───┬──┬──┐
│年份│花园口站洪峰流量│渗水 │管涌│漏洞│塌坡 │裂缝│陷坑│
│ │(立方米每秒) │(米) │(处)│(处)│(米) │(米)│(处)│
├──┼────────┼───┼──┼──┼───┼──┼──┤
│1958│22300 │42945 │109 │18 │22646 │1392│228 │
├──┼────────┼───┼──┼──┼───┼──┼──┤
│1976│9210 │80719 │702 │1 │90349 │5563│41 │
├──┼────────┼───┼──┼──┼───┼──┼──┤
│1982│15300 │3335 │40 │0 │240 │198 │4 │
├──┼────────┼───┼──┼──┼───┼──┼──┤
│1996│7860 │17855 │6 │0 │110 │421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