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堤防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0&rec=106&run=13

一、管理范围
1987年7月7日,省政府发布《山东省黄河工程管理办法》(2005年修订)。规定堤
防工程管理范围包括堤身(含前后戗、淤临淤背区、辅道)和护堤地(含防浪林用地)。
工程护堤地的划定,从堤(坡)脚算起,其宽度为:东明县高村断面以上黄河大堤为临
河50米,背河10米;高村断面至利津县南岭子和垦利县纪冯为临河30米,背河10米;
利津县南岭子和垦利县纪冯以下, 临、背河均为50米;展宽区堤防和旧金堤为临河7
米, 背河10米;北金堤为临河7米,背河5米;大清河堤为临河15米,背河5米;东平
湖围坝为临湖15米,背湖5—7米;二级湖堤为临老湖侧5米,临新湖侧5NF DA110
米。

二、管理模式
堤防工程主要由县级河务局管理。一般按行政区划,沿黄每个乡镇设河务段,具
体承担堤防工程的管理任务。2001年前,山东黄河堤防管理一直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
管理相结合的传统管理模式。
专业管理即由县级河务局、乡镇河务段设护堤专管职工(护堤专干),堤防管理一
般每5公里配备专管人员1名。护堤专干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
组织群众护堤员学习有关知识和规定,组织管理群众护堤员并参加对分管堤段实施管
理,完成相应的护堤责任及承包任务,协助公安、水政人员实施依法管理。此外,还
要帮助护堤员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稳定护堤队伍。
群众管理主要是日常性管理。一是沿黄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建立护堤委
员会(也称堤防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分管水利工作的县(市、区)、乡镇长任主任委员,
公安、民政、教育、交通、司法和黄河河务部门负责同志任委员,负责组织、协调、
督促、检查、监督辖区内的堤防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和工
程管理体制改革,护堤委员会的作用逐渐减弱,到20世纪末,护堤委员会基本上已经
解体或流于形式, 不再发挥作用。二是临黄大堤每华里设群众护堤员1人,对堤防进
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护堤员大多由基层河务段与沿黄村委会在沿黄村内进行挑选。
主要做法是:堤防工程划分段落后,将部分管理任务承包给护堤村或护堤员,明确相
应的管理任务、规定、要求、报酬以及护堤员的权利和义务,各市(地)、县(市、区)
黄河河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与考核,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对较差的予以批
评教育,推动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截至2002年底,山东黄河各类堤防共有群众护
堤员2749名。
护堤员报酬和河产收益分配是护堤工作中的重要政策,随着国家政策和农村管理
体制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20世纪80-9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堤防管
理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堤段管理任务承包给护堤
员或护堤村,主要从管理范围内种植的树草等收益中通过按比例分成等措施提取报酬,
但不同地区具体办法有所差别。1987-1989年,树株分成每个护堤员收入1000元左右。
此后,随着改革逐步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问题逐渐显现:管理经费不能落实,
有的护堤员劳动报酬长期得不到足额解决;农村年轻人多出外打工,护堤人员年龄老
化;护堤员分散居住在大堤上,有的水电等问题得不到解决,逐渐落后于村内的生活
条件,住堤率低,以前制定的护堤政策已越来越不适应堤防管理工作的需要。
2000年开始,山东河务局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前期工作。按照“管养
分离”的总体思路,各县(市、区)河务局开始逐步取消群众护堤员队伍。至2002年,
山东黄河全部取消群众护堤员,堤防树株的栽植、管护,工程的管理维护等逐渐由专
业队伍负责。2002年,山东黄河堤防专管人员有341名。2003-2004年,进行工程管理
体制改革试点,实行管养队伍分离,岁修养护工作改由各单位的工程维修养护公司承
担。
2005年,山东黄河管理的各类堤防有1470.41公里,其中设防大堤1188.15公里,
非设防堤防282.26公里。

2005年山东黄河堤防情况统计表
表7-9

┌─────────────┬──────────┬──────────┐
│设防大堤 │非设防大堤 │备注 │
├───────┬─────┼────┬─────┤ │
│堤防名称 │长度(公里)│堤防名称│长度(公里)│ │
├───────┼─────┼────┼─────┼──────────┤
│临黄大堤 │803.77 │河口堤防│83.14 │非设防大堤中其他堤 │
├───────┼─────┼────┼─────┤包括:东明双井老堤 │
│河口临黄堤 │72.43 │南金堤 │85.94 │2.296公里,牡丹障东 │
├───────┼─────┼────┼─────┤堤10.658公里,梁山 │
│东平湖围坝 │86.37 │旧金堤 │87.82 │小安山隔堤2.2公里, │
├───────┼─────┼────┼─────┤梁山司垓导流堤0.80 │
│东平湖二级湖堤│26.73 │其他堤 │25.36 │2公里,齐河尹老庄格 │
├───────┼─────┼────┼─────┤堤3.147公里,滨州北 │
│北金堤 │83.40 │ │ │镇老堤6.26公里 │
├───────┼─────┼────┼─────┤ │
│北展宽堤 │37.78 │ │ │ │
├───────┼─────┼────┼─────┤ │
│南展堤 │38.65 │ │ │ │
├───────┼─────┼────┼─────┤ │
│大清河堤 │37.80 │ │ │ │
├───────┼─────┼────┼─────┤ │
│鹊山东导流堤 │1.22 │ │ │ │
├───────┼─────┼────┼─────┼──────────┤
│合计 │1188.15 │ │282.26 │ │
└───────┴─────┴────┴─────┴──────────┘

三、管理任务和措施
堤防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对工程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置工程运行存在的问
题;加强日常维护,保持工程正常运行;对工程运行中出现的水、雨毁工程进行修复,
消除险点隐患,保持工程完整和应有的抗洪能力;加强各项探测和观测,不断积累资
料,为工程运行、管理和改建加固等提供可靠依据;在规定和有条件的区域和部位,
积极开展堤防绿化,植树植草,保护堤防,不断改善沿黄地区生态环境。
(一)工程普查
基层管理单位对堤防工程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一般每年汛前(3-4月) 、汛后(10-
11月) 各进行一次。由管理单位领导带队,组织一定数量的有关人员参加,多采取徒
步拉网式,逐段进行检查。汛前普查目的是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处理
措施,安排度汛工程或制定临时度汛防守方案,确保防洪安全;汛后普查主要是摸清
汛期工程损坏情况,制定水毁工程修复措施,据以编制岁修工程计划或基建计划。
除了对堤防工程本身进行检查外,对堤防临背河堤脚以外一定范围也进行普查。
1999年3-4月,山东河务局安排各市(地)河务(管理)局对所辖堤防(包括临黄堤、南北
展宽堤及北金堤)堤脚外临背河各200米范围内的村庄、房屋、坑塘、堤河、渠道、水
井、 洼地及其他建筑等进行详细调查,调查结果为:山东全河共有村庄803个,房屋
641025间, 水井780口,坑塘967处,鱼池122个,苇池洼地222处,渠道191条,水库
39座,油井33口,汽井5口,坟墓4128座,桥涵47座,沉沙池2处,窑场39处,配电室
11座, 片林7处,扬水站4座,庙7座,堤河9条,其他建筑55处。2001年4月,山东河
务局按照黄委的部署, 集中对所辖堤防工程200米范围内的坑塘、堤河、井渠等情况
进行徒步拉网式全面普查, 除河口地区部分堤防未普查以外,实际普查堤防长度114
1.77公里。在济南市临黄堤选择两处有坑塘的断面(桩号分别为38+930、87+970)进行
地质勘探, 并进行渗流及稳定分析。同年9月,山东河务局向黄委作专题报告,对沿
堤坑塘、堤河等对防洪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对策和处理措施。
(二)隐患探测
自20世纪50年代至1986年,黄河堤防隐患主要靠锥探或井探等进行检查。1987年
开始,山东河务局采用电法(直流电阻率法) 进行堤坝隐患探测试验研究,先后采用D
DC-2Z、DDC-2M等电法仪和新型TZT-1型数字式探测仪,在临黄大堤、东平湖围坝和北
金堤上进行大量的堤坝隐患和堤身质量探测、分析和开挖验证工作,在利用探测发现
堤身裂缝、 洞穴、松土夹层等堤防险点隐患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1997年1月,山东
河务局科技处完成的《电法探测黄河堤坝隐患试验及推广研究》,获黄委1996年度科
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7月,山东河务局根据黄委安排和《黄河下游堤防隐患探测工
作大纲》要求,完成黄河济南重点加固堤段(5+000-50+000)的堤防隐患探测分析任务。
2005年开始,山东黄河设计院负责探测工作。
1986-2005年山东黄河堤防隐患探测情况统计表
表7-10

┌──┬───┬────┬────┬────┬────────────┐
│年度│探测堤│探测长度│隐患异常│隐患异常│备注 │
│ │段(段)│(公里) │段(段) │点(个) │ │
├──┼───┼────┼────┼────┼────────────┤
│1987│1 │1 │ │4 │山东水科所仪器 │
├──┼───┼────┼────┼────┼────────────┤
│1990│1 │2 │ │8 │山东水科所仪器 │
├──┼───┼────┼────┼────┼────────────┤
│1992│ │21.53 │13 │156 │山东水科所仪器 │
├──┼───┼────┼────┼────┼────────────┤
│1993│ │17.87 │6 │64 │山东水科所仪器 │
├──┼───┼────┼────┼────┼────────────┤
│1994│ │25.16 │15 │62 │山东水科所仪器 │
├──┼───┼────┼────┼────┼────────────┤
│1995│ │23.43 │15 │64 │山东水科所仪器 │
├──┼───┼────┼────┼────┼────────────┤
│1996│6 │2.04 │ │44 │山东河务局 │
│ │ │ │ │ │ZDT-I智能探测仪(下同) │
├──┼───┼────┼────┼────┼────────────┤
│1999│1 │45 │45 │410 │黄规计规便〔1999〕31号 │
├──┼───┼────┼────┼────┼────────────┤
│1999│37 │324.59 │83 │1282 │黄河务〔1999〕12号 │
├──┼───┼────┼────┼────┼────────────┤
│2000│25 │346.20 │70 │774 │鲁黄科发〔2000〕7号 │
├──┼───┼────┼────┼────┼────────────┤
│2003│1 │25.70 │6 │30 │鲁黄防办电〔2003〕119号 │
├──┼───┼────┼────┼────┼────────────┤
│2005│14 │100.68 │235 │353 │ │
├──┼───┼────┼────┼────┼────────────┤
│合计│86 │935.20 │488 │3251 │ │
└──┴───┴────┴────┴────┴────────────┘

说明:1.隐患异常点包括裂缝、土质松软,洞穴等。
2.1998年参与长江抗洪探测,发现隐患异常点37个。

2005年山东黄河堤防隐患探测完成情况统计表
表7-11

┌──────┬────────┬─────┬────┬────────┐
│县(区) │探测堤段 │实际探测 │隐患发育│探测隐患点个数 │
│河务局 │ │长度(公里)│堤段(米)│(异常系数≥1.25)│
├──┬───┼────────┼─────┼────┼────────┤
│齐河│临黄堤│105+260-111+520 │12.50 │12 │12 │
│ ├───┼────────┼─────┼────┼────────┤
│ │北展堤│2+280-4+560 │4.56 │7 │13 │
├──┴───┼────────┼─────┼────┼────────┤
│惠民 │205+833-210+481 │9.25 │47 │90 │
├──────┼────────┼─────┼────┼────────┤
│利津 │291+033-298+819 │15.40 │31 │39 │
└──────┴────────┴─────┴────┴────────┘

续表

┌───┬────────┬─────┬────┬────────┐
│县(区)│探测堤段 │实际探测 │隐患发育│探测隐患点个数 │
│河务局│ │长度(公里)│堤段(米)│(异常系数≥1.25)│
├───┼────────┼─────┼────┼────────┤
│槐荫 │20+200-22+650 │4.87 │6 │6 │
├───┼────────┼─────┼────┼────────┤
│天桥 │124+900-129+540 │9.14 │38 │60 │
├───┼────────┼─────┼────┼────────┤
│济阳 │145+734-151+754 │11.89 │14 │17 │
├───┼────────┼─────┼────┼────────┤
│东阿 │57+594-62+516 │9.58 │16 │19 │
├───┼────────┼─────┼────┼────────┤
│高青 │116+444-118+200 │9.26 │53 │82 │
│ │133+064-133+400 │ │ │ │
│ │141+600-142+200 │ │ │ │
│ │144+000-146+000 │ │ │ │
├───┼────────┼─────┼────┼────────┤
│鄄城 │262+000-267+200 │10.24 │7 │10 │
├───┼────────┼─────┼────┼────────┤
│梁山 │313+075-315+075 │4.00 │4 │5 │
├───┼────────┼─────┼────┼────────┤
│合计 │14 │100.68 │235 │353 │
└───┴────────┴─────┴────┴────────┘

说明:实际探测长度为测线布点长度。

(三)日常维护
1987年1月,黄委发布《黄河下游工程管理考核标准》,规定堤防工程9条考核标
准,包括:1.堤身完整,无残缺、水沟浪窝;2.堤顶平坦;3.堤坡平顺规整;4.近堤
处无潭坑、 严重渗水、 管涌,堤身裂缝洞穴已消除,压力灌浆每眼灌入土方不大于
0.05立方米;5. 堤防绿化,植树完好,符合规定要求,草皮覆盖率不小于98%,淤背
区开发利用率达90%,宜树区每亩不少于100株;6.储备土牛符合规定要求;7.防暴雨
冲刷, 日降雨100毫米,不出现1立方米以上的水沟浪窝,土质差的每50—100米设一
道排水沟;8. 堤上各种设施、标志完好;9.管理责任制落实。1986-2005年,山东河
务局堤防经常性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加强检查,禁止在临河50米,背河100米范
围内出现违章建筑和危害堤防安全的行为;加强对护堤员的管理,要求群众护堤员全
部吃、住在大堤,加强管护,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2000年之前);加强雨后管理,
根据堤顶状况限制或禁止车辆通行,及时平整堤顶,填垫水沟浪窝;加强对堤坡草皮
的管护,在堤坡上禁止放牧、割草,防止对草皮的各种破坏;强化对淤背区的管理,
防止水土流失;发动护堤员和沿黄群众捕捉害堤动物,维护堤防安全。
(四)锥探灌浆
在堤顶或堤坡上先以锥杆造孔,再使用灌浆机械向孔内灌注泥浆,达到消除堤身
裂缝、 洞穴等隐患的目的。1986-2005年,共计完成锥探灌浆279万眼,其中1989-19
94年连续6年每年在防洪基建中安排40万眼, 孔距3米、行距1米,使临黄大堤普遍灌
浆一遍,重点堤段灌浆两遍。
(五)捕捉害堤动物及洞穴处理
在山东黄河范围内,害堤动物主要包括獾、狐和鼠类等,其活动不仅易对草皮等
植物防护造成破坏,形成堤身残缺,更重要的是其洞穴直接危害堤防安全。因此,捕
捉害堤动物一直是工程管理和维护工作中的重点。害堤动物的捕捉主要是人工辅以相
应的捕捉工具,以护堤员和动员沿黄群众为主。害堤动物洞穴对堤防危害大,在工程
检查或运行管理中一旦发现,立即予以处理。处理方法以开挖回填为主,必要时再辅
以压力灌浆。1988年冬季,通过堤防工程普查,山东黄河共查出獾洞45个,其中临黄
堤5个,齐河北展宽堤和聊城北金堤40个。1989年8月,山东河务局转发黄委《关于獾
狐洞穴普查处理和捕捉害堤动物及处理堤身隐患的有关规定》后,以县级河务局为单
位,对每次发现的獾狐洞穴位置、尺寸、周围环境、洞穴处理及捕捉獾狐的情况、发
生的原因等详细记录、拍照并附详细的文字说明整理归档。同时,落实奖励政策,对
及时发现和举报或捕捉獾狐等害堤动物、研究獾狐生活习性和捕捉工具、技术有显著
成绩者给予表彰和奖励。1991年冬季工程普查,聊城河务局发现獾洞9处,20个洞口,
洞口直径0.25—0.40米。 1986-2005年,山东黄河共捕获害堤动物6248只,其中獾狐
1103只。
(六)整修补残
造成堤身残缺(包括水沟浪窝)的原因,有疏于管理、近堤居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
的损坏等人为因素,也有降雨、洪水浸蚀(泡)等自然因素,堤身残缺情况每年都有出
现。1988年冬季普查,发现各类堤身残缺2090处,缺失土方59万立方米,残缺小的不
足1立方米, 大的达到几百甚至上千立方米。对查出的残缺,在每年岁修经费中安排
整理修补。对因数量大、受投资限制当年难以完成的,采取临时防护措施避免残缺扩
大。
(七)水、雨毁工程修复
汛期较大的洪水和较强的降雨, 很容易给堤防造成破坏。1996年8月,黄河花园
口站洪峰流量7860立方米每秒,黄河下游洪水普遍漫滩,山东黄河堤防、河道工程共
发生水毁土方183.83万立方米;2004年,山东沿黄地区降雨频繁,多次普降中到大雨,
局部暴雨到大暴雨,致使山东黄河堤防工程共出现水沟浪窝96060处,流失土方74.61
万立方米,排水沟损坏8478.5米。为保证工程完整和应有的抗洪能力,在洪水或强降
雨过后,对损坏的工程需要进行修复。较小损坏利用正常的岁修经费进行修复,对较
大的损坏,一般需要在勘测的基础上报专项计划解决。
(八)堤坡防护
黄河大堤堤坡的防护以生物防护为主,堤坡草皮是黄河堤防工程生物防护的主要
措施之一。葛芭草根系发达,易于栽植,繁殖能力强,对堤坡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且
在大多数堤段适宜种植,因此葛芭草是黄河堤坝植物防护选择的主要草种。但在有些
堤段,根据气候和土壤情况,也选择种植有其他草种,如铁板牙等。1987年,山东黄
河植草面积达3035万平方米。 对缺失的草皮,每年在岁修计划中安排补植或更新。1
991年春季调查, 山东黄河各类防洪工程应植草皮面积4825万平方米,实有草皮面积
3449万平方米,覆盖率为71.5%;至2005年,山东黄河堤防堤坡草皮覆盖率达97.5%。
(九)重点问题处理
1987年9月21日,济南历城区黄河修防段后张庄临黄大堤 (右岸桩号38+685-38+7
53.5,长68.5米) 临河侧发生大面积滑坡。自堤肩下1—2米位置到堤脚,堤坡滑动土
体垂直厚约1米左右。 分析原因,主要是大堤土质多为黏性土或用牛头淤修筑,施工
质量差,干容重仅1.37吨每立方米,加之边坡为1∶2.5偏陡,经雨水浸泡,土壤水分
饱和,抗剪强度降低,发生圆弧形滑动脱坡。处理措施:对滑动堤段进行翻修,在临
河侧修做阻滑台。 此外,山东黄河堤防还经常出现一些裂缝。1988年7月,山东河务
局根据黄委要求,对堤身裂缝进行重点检查,共发现大堤裂缝34处,总长601 1.5米,
其中临黄大堤有21处, 北金堤5处,东平湖堤5处,北展宽堤3处。以后工程检查中又
发现一些裂缝, 缝宽小者不足1厘米,大者可达10厘米以上;长度短者几十米,长者
达1000米以上,大多为纵向裂缝。通过对发生裂缝堤段的历史沿革、地基状况及淤背
加固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大堤发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问题,
随荷载变化,发生不均匀沉陷造成裂缝;二是筑堤施工质量差,新修部位蛰陷、干缩
或施工时两工接头处理不当等形成裂缝;三是修堤时连续在一侧帮宽加高,或施工时
全部采用红淤土筑堤,造成不均匀沉陷或土质干裂;四是在放淤固堤施工中,新淤土
方加载速度过快,在荷载和淤背体内的水分作用下,形成不均匀沉陷或湿陷,从而出
现裂缝。处理堤身裂缝主要采取开挖回填和压力灌浆等措施。横缝主要是开挖回填,
彻底翻修;纵缝一般沿裂缝开挖一定深度并回填压实,形成压盖,再实施压力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