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国家税务(1994-2005)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rec=28&run=13

1994-2005年, 全省各级国税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以服务全省经济发展为己任,牢
固树立税收经济观, 着力做好"依法治税、从严治队和科技加管理"三篇文章,抓好"
三基建设"(提高基本素质、 落实基本制度、夯实征管基础),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
革,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连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
1994年, 全国工商税制改革,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9月底,全省完成国税
机构设立, 全系统人员30158人。1995年11月起,全省国税系统在机构设置、人员编
制、干部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至2005年底,省国税局共辖17个
市国税局、 1所税务学校、140个县(市、区)国税局、21个开发区国税局、758个税
务分局、18个税务所,全系统共有正式在职人员25115人。
按照"统一税法, 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
入,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的要求,1994年国家对工商税制进
行重大改革,国家税收制度共设25个税种。至2005年,山东省国税系统征管的税种有
6个。
1994年底,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将工作重点"向基层转移,向征管转移"(简称"两
个转移") 。1995-1997年,省国税局确立"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
效, 逐步将两个转移推向深入"的工作思路和打基础、搞改革、抓规范三步走的工作
步骤。各级国税机关坚持"建设、管理与服务并举"方针,把改善基层征收单位的办公
生活条件、充实一线征管力量放在首位,在人财物安排上向基层倾斜;在基层普遍推
行以"健全制度、科学定岗、明晰权责、强化考核、严格奖惩"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管
理,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基层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进
行税收征管、税收机构、干部人事制度和税收会计制度等九项改革,初步建立适应新
形势要求的税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了基层建设和征收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2001-2003年, 全省国税系统大力加强"三基"建设。(一)提高基本素质。通过
落实巡视检查、年度考察、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离任审计、谈话提醒等一系列制度,
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广泛开展警示教育、作风纪律整顿、行风评比等
活动,认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培训和人才库建设,增强能力,激发活力,
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二)进一步落实各项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机关
管理、税收征管、税收计会统、税收信息化、税务稽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
退"税、 纳税服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重大税务案件
审理、规范性文件会签、税收执法检查等执法监督制度。按照信息化和专业化要求,
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将各项工作的权限、步骤、时限、方式和标准
等固化到各个信息系统中,把制度的落实融于各项具体工作中,通过自控、他控、互
控、机控,实现由单纯的"人管人"向"人管人"与"制度管人"、"机器管人"相结合的转
变。建立完整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细化和量化各项制度的落实标准,成立专门的考
核机构,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三) 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推行和开发应用CTAIS
(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工商税务信息比对系统、个体
定额核定管理系统、基层税收监控系统。将防伪税控系统覆盖所有一般纳税人,取消
手工版专用发票。加强采集录入、分析应用和安全管理,提高税收管理系统的数据质
量。探索不同系统数据整合和综合应用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初步实现信息数据的增值
应用。与工商部门联网,建立健全协税护税体系,进一步强化对纳税人的户籍控管能
力。开展纳税评估,加强对重点税源、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的税源控管,初步探
索出税源分类管理新路子。不断完善以银行网点、电话、网上申报为主要内容的多元
化纳税方式,推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等相关制度。落实首问负责、限时服务、文明办
税"八公开"(公开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公开税收政策法规、公开管理服务工作规范、
公开稽查工作规程、公开税务违法违章处罚标准、公开税务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公开受理纳税人投诉部门与监督举报电话和公开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等服务制度,
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税务网站, 不断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组织开展基层征管
基础建设工作解剖式检查,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全省国税系统不断创新思路,深化
改革, 提升管理与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按照"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间、简化办
税程序、 推行政务公开"的工作思路,全面实现国税工作提速。结合本地实际,以流
程优化、 扁平化管理、ISO质量认证、效能监察、分类服务等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税
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三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进一步提升了国税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提高国税收入水平。全省国税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
关于"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国税局提出的"
实现收入均衡入库"的组织收入工作指导思想和"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
税"的组织收入原则,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收入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强化征管,
控管好特大型税源,大力清缴欠税,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保证税收收入的连年稳定增
长。 1994年全省国税部门组织收入突破200亿元, 1998年突破400亿元,2002年突破
700亿元,2004年首次超过1100亿元,2005年实现税收收入1430.93亿元,为2000年的
2.5倍, 国税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7.95%。1994-2005年,全省国税系统共为国家组织
税收收入7385.13亿元。
依法治税, 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九五"期间,全省国税系统从"取消过多过滥的
减免税",到"变专管员管户为以纳税申报为基础的办税服务厅集中征收",再到"税收
管理的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对税收征管进行三次大的改革,初步建立起科学、
高效、规范的管理体制,为推进依法治税提供了科学的体制基础。各级国税部门和税
务干部通过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强化执法监督和开展广泛深入的税收法制宣传,
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观念,彻底转变过去减税让利、协商办税的思维方式,执法力度
加强。5年中,共查补税款55.3亿元,加收滞纳金1.8亿元,罚款6.36亿元,实施税收
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2400多次, 金额1.1亿元;"十五"期间,全省国税系统贯彻国务
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实施意见,不断增强税务干部的法律
意识,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
则,修订完善相关税收征管制度,全面规范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
查和行政处罚等方面的税收执法行为,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推进依法治税。
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 清理税务行政审批项目188项、行政收费项目12项,规范非行
政许可审批项目管理,加强对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坚持依法征税,应收
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全面落实应对非典型性肺炎、禽
流感疫情、促进就业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规范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
业的限制性措施。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全面检查涉税文件、执法程序、执
法行为、执法文书。加强对落实税收征管法、执行税收政策、开展税务代理等情况的
专项检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开展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加强对税收执法
行为的监控。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
抵扣税款凭证、骗取出口退税以及利用做假账和账外经营等手段偷税的违法活动,集
中开展专项检查和区域整治, 查处大案要案。5年中,全省共检查纳税户170318户,
查补收入67.3亿元, 其中,2005年检查纳税户30578户,查补收入15.6亿元。开展日
常税法宣传和税收宣传月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税收法律、规章及有关政策,圆满完
成"四五"普法任务,税收法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建立科学规范、严密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1995年,山东省
国税系统在全国率先推行以青岛为代表的城区税收征管改革和以潍坊诸城市为代表的
农村税收征管改革, 围绕征管改革推行人事制度和征收机构改革,初步建立"以纳税
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新
模式。1996年,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城市后农村,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
制定"加快步伐、 扩大试点、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农村征收机构改革和征管改革同
步进行"的工作思路, 在全省推行城区和农村征管改革,取消专管员管户制度,推行
集中申报纳税制度,实现由专管员下户催税、收税到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的转变;全
省国税系统将原分局、 所精简合并为683个农村分局和23个税务所,初步上收和分解
税收执法权力,强化对税收执法的监督制约。建立省、市(地)、县(市、区)、分局
四级税源控管体系, 初步构建起适应新税制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征管模式框架。
1997年,省国税局提出"征管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规范化管理要有较大突破"的要求,
取得良好效果。征管组织形式有新的突破。按照"属地管理、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
要求和"规范、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各级对城区征收机构进行全面改革,实现
了城区征收机构与征管改革内在要求的协调配套,提高了组织效能。征管模式的运行
质量有新的突破。征收单位取消专管员管户制度,城区征收分局实现税收征管的专业
化分工管理,农村征收分局推行专业化分工与分阶段兼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进一步
规范工作流程和业务衔接,在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之间形成既相互监督制
约又相互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初步实现各岗位工作量的均衡,有效解决人员闲置和
工作脱节、断档问题,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有新的突破。
各级国税部门建立征收单位局域网500多个,近50个县(市、区) 国税局开通县域网,
青岛、威海、潍坊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建成广域网,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征
管的全过程。税务稽查工作有新的突破。全省县(市、区)以上国税机关普遍成立稽
查分局,大部分征收分局内设稽查机构或岗位,形成专业稽查与日常稽查相结合的税
务稽查体系。在稽查中实行查处分离制、集体定案制、稽查复审制和责任追究制,初
步形成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分权制约的工作协调和监督机制。1999年,
推行纳税评估,探索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特别是异常申报问题的有效措施,
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2000年,推行网上申报纳税、电话申报纳税和银行网点申
报纳税等电子申报方式,初步实现申报纳税方式的多元化、电子化。至2001年,电话、
网上和银行网点3种申报方式业户达到40.7万户, 占纳税申报总户数的65.59%。全面
推行税款预储办法,对纳税人普遍实行分类管理、差别申报措施,促进申报纳税质量
的提高。 "十五"期间,落实"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集中征收, 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
础。2001年,以深化税收征收方式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快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整体推
进机构改革、征管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合理分解、上收和规范税收执法权,
初步构建起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依托CTAIS实现以市(地)国税局
和县(市、区)国税局为中心的一级会计、统计核算,强化对税款入库的监控。当年
撤销区级稽查局44个,分层实施一级稽查,进一步转变稽查职能。2003年,按照国家
税务总局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确保"一窗式"管理在8月份征期全部推行到位。在
全国率先运行防伪税控系统,全面覆盖一般纳税人,保证了稽核系统的数据完整准确。
2004年,围绕加强税收征管的目标和任务,各级国税部门开展完善税收征管体制试点,
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税收征管流程控制系统。加强工商、税务登记户数比对,清理出
34000多个漏管户。 制定税源精细化管理办法,以县(市、区)国税局或市(地)国
税局为单位开展试点,进一步加强税源控管。强化增值税管理,全面推行增值税申报
纳税"一窗一人一机"模式,规范窗口设置,整合窗口功能;加强办税服务厅实体化建
设,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完善"一站式"服务,简化办税程序,提高办税效率。
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全省国税系统税收信息化建设经历了4个阶段。1994-1995
年,为计算机初步应用时期。机构分设之初,开展模拟手工操作的税收电子化实践,
计算机技术初步应用到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和分析等辅助性工作上,软件功能单一,
单机运行。 1996-1998年,为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征管模式时期。至1997年底,基
本建立起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
的新税收征管模式。 全省国税系统计算机硬件建设初具规模,建立起连接800多个基
层征收单位的局域网,推广运行全省统一的税收征管软件。计算机应用基本覆盖税收
征管的全过程,初步实现税收管理由手工操作为主到应用计算机为主的转变,为建立
科学严密的税收监控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9-2001年,为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初步
确立信息化支撑下专业化管理框架时期。建立起省、市(地)、县(市、区)、基层
分局四级主干网络,加快"金税工程"建设,推行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
统,开发应用全省统一的增值税纳税评估软件;全面实施税收征收方式的改革;推行
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办税服务厅由征收窗口职能向信息处理和服务中心职能转化。
2001年7月1日,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上线运行集税收征管、监控、决策、考核为一
体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依托CTAIS实现以市(地)局和县(市、区)局为中心
的一级会计、统计核算,撤销、撤并各类直属征收分局、农村分局,分层实施一级稽
查,分流人员,清退临时人员,初步搭建起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专业化管理的新征管
格局。 2002-2005年,为深化各项改革和加强信息管理应用时期。2003年,完成全省
综合征管软件和电子报税、基层税收分析监控系统以及出口退税网络管理系统的升级,
推行口岸电子执法出口退税子系统,保证各个信息系统的协调稳定运转。2004年,推
广外部信息管理、信用等级管理等应用系统,拓展信息共享和交换的范围。开发税库
银联网系统, 13个市(地)实现税库银联网。推行网上认证,全省共有28450户纳税
人使用网上认证系统,月认证专用发票68.5万份。计算机硬件得到加强,至2005年底,
全省国税系统计算机总量超过23000台,各类中小型计算机92台,PC服务器1330台。
强化服务意识,税收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九五"期间,各级国税机关进一步强化
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普遍实行文明办税"八公开",建立税务人员挂牌上岗制度,推
行文明用语,设立监督岗、意见箱,成立纠风检查组织,开展社会测评活动,自觉接
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拓宽税收宣传渠道,建立税务公告制度,向纳税
人及时提供税收法规政策信息和纳税实务知识。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以集中公开的
形式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不间断服务,纳税人可在厅内及时办理绝大部分涉税事宜。
"十五"期间, 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落实"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文明办税"八
公开"等制度,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国税网站等加强
纳税咨询辅导,推广多种申报和缴款方式, 简化合并纳税人报送的报表资料,切实方
便纳税人办税。加强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管理,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各级国税机关树
立经济与税收协调发展的观念,把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作为国税工作的出发点,全面
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19942005年,全省国税系统
共为福利企业、校办企业、三资企业等落实各项税收优惠及办理期初库存已征税款抵
扣、出口退税等1669.95亿元。
推行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国税工作水平。自1997年始,全省各级国税部门按照"
带好队、 收好税"的总体要求和"严格执法、优质服务、争创一流、树立形象"的工作
指导思想,推行以"健全制度、科学定岗、明晰权责、强化考核、严格奖惩"为主要内
容的规范化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通
过建立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责任体系、强化考核、加强监督,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规
范化管理体系。在推行规范化管理工作中,根据形势发展每年确定一个重点,不断赋
予规范化管理新的内容,使之不断丰富、完善和深化。1998年,以加强税源监控、明
确岗位职责、理顺业务流程为重点,初步解决征管工作中"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
题;1999年,以正行风、树形象为重点,着力解决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2000年,把执法、作风、纪律、形象作为改善重点;2002年,以落实基本制度、提高
干部队伍基本素质、夯实征管基础为切入点,通过推行规范化管理,全省国税系统在
管理方式上逐步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机制管人"与"人管人"相结合的转变,
由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调动了各级国税机关和广大国税干部职工的积极
性,系统上下形成竞争向上、勇夺第一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树立了国税部门的良好形
象。
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全省各级国税部门认真抓好干部队
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国税行风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为目标,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抓党风、促政风、
带行风", "万家企业评行风"和执法执纪检查等活动,探索建立符合国税工作实际的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教育,落实廉政责任,强化
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透
明度,积极推行领导干部轮岗交流、易地任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等制度;
实行重大事项报告、领导干部述职、诫勉谈话、组织函询、离任审计等制度,不断强
化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推行考试上岗和业务等级制度,加大岗位轮换力度。探索
推行能级管理和分类管理, 优化人员配置。至2005年底,全系统共为18187名干部评
定能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培训和人才库建设。"十五"期
间,省国税局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干部18200多人次。至2005年底,全省
国税系统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人员总数的82.60%。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开展"全民读书
月"、 职业道德教育和建立"学习型机关"、争创"青年文明号"等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
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