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化角度审视菏泽地区经济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8&run=13

刘秋增

山东东部沿海与以菏泽为代表的西部内地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总体上看,主要是历史积累、沉淀的结果。
以菏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曾是山东发达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濒临济水
的陶邑(今属菏泽定陶)就是中原地区水上交通网的枢纽和商业中心,巨商大贾云集。
只是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社会经济发展开始滞后。原因在于,在世界工业化过程
中,沿海国家和沿海地区,往往是受到近代工业文明影响较早、较深的地区。而内陆
地区,受近代文明影响在时间上晚、强度上弱,这就逐步造成沿海和内陆在生产技术
、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以及思维观念上的差异。
山东的近代工业是从山东半岛登陆的。东部沿海出现了一大批当时世界上新兴的
工业部门和新的手工行业。诸如,加工制造业、纺织业、矿山业等。由于交通便利,
通商方便、投资环境较好等有利条件,民族资本也兴起、繁荣于这一地区。这逐步演
变为山东东部沿海和西部内地之间发展差异的历史基础。而二十世纪初(1904年)建成
的胶济铁路,则进一步拉大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胶济铁路沿线兴起了一批新兴工商
业城镇。据《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载,潍县自胶济铁路通车后,“在交通上
享有种种运输之便利,兼以商民性格机巧,善于摹仿,勇于投资,故商业年有进步。
除县城外,坊子、二十里堡、南流、蛤蟆屯、大圩河,皆以接近铁路,顿成商业中心
”。与此同时,“自胶济通车济南开埠,鲁西各县之营业,遂渐移集济南。”再加之
十九世纪末贯通鲁西的大运河的淤浅,使山东经济重心进一步向东部沿海转移,导致
西部内地大大落后于东部沿海。
由于地理位置、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沿海和西部内地在思维观
念上也存有较大差异。古代,山东为齐鲁之邦,地处内地的鲁国一向重保守,尊传统
,崇伦理;而东濒大海、工商业发达的齐国思想较开放,尚功利,重革新。近代,由
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生产方式落后,西部内地多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缺乏开拓
创新精神;而东部沿海由于交通便利,信息通畅,加之商品经济的洗礼,人们思想倾
向于开拓进取,富有竞争意识。这种思维观念上的差异又反过来锢化着东西部之间的
经济发展差距。
菏泽地区社会经济之所以在山东较为落后,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近代严重的匪
患、频繁的战事、较重的水灾等,这些都是导致菏泽自身落后的重要因素。据民国九
年(1920年)山东省长公署教育科印行的《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记载,菏泽地区9县
市中有7县在当时都有匪患。众多土匪不事生产,绑票勒赎,劫财杀人,对社会经济
和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大危害。曹县“自民国六年,被匪攻陷治城后,商务凋零,已达
极点。”菏泽地处“天下之中”,毗邻数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近代开始,菏
泽境内的战事连续不断。据统计,在80多年间共发生大的战事12次之多。
同时,近代以来,菏泽地区还饱受各种自然灾害摧残。其中尤以黄河水灾最为严
重和频繁。仅从1912~1947年36年间,黄河决口26次,平均1.3年就有一次决口水灾
,使许多财富化为乌有。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这给我们在思想和工作上若干启示:第一,由于历史的
原因菏泽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而这也正是菏泽与先
进地区主要差距所在。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把推进工业化进程置于战略重点位
置。要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农业的持续发展,促进商贸流通和运输、服务业的
发展,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迎头赶上发达地区。第二,从历史上看,
胶济铁路的兴建客观上带动了山东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拉大了东西地区之间经济
差距。因此,菏泽地区应充分利用好京九铁路,大力加强交通基础建设,来促进地区
发展。第三,要抢抓历史性转折中的机遇。在十九世纪末山东经济近代化的过程当中
,菏泽痛失机遇,由此落伍;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菏泽抓住农
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机遇,在全省率先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村经济的恢复性
大发展。但八十年代中期,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机遇未能抓住,导致与先进地区的差
距又进一步拉大。当前,又面临着一次大的历史性机遇,即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菏泽地区应抓住这次机遇,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实
现跳跃式发展,后来居上,从根本上摆脱落后面貌。

责任编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