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修志资政典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60&run=13

王光辉

资政功能是地方志的重要功能之一,不仅体现在志书出版后的实际应用中,而且
应当贯穿于修志的全过程。枣庄市市中区区志编修,重视挖掘、整理具有“资治”作
用的典型资料,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修志的主要目的在于“经世致用”,为领导者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依据。
市中区在修志的高潮时期,每年编发十期左右《市中史志简报》,并编辑印发数期《
市中史志资料》。“简报”“资料”刊载了辖区自然与人文景观、名优特产、优势资
源等,引起区、乡领导的兴趣与重视,促进了一些决策的出台与实施。
80年代末,渴口乡(后改为镇)政府依据甘泉寺历史悠久、当地干鲜果品名声远扬
等史料记载,作出逐步开发建设枣庄市北郊园林的决策,并于90年代初开始了分批实
施。经过三届乡镇政府近十年的努力,北郊园林建设初具规模。甘泉寺投资300多万
元重建后,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四大佛教名寺之一,并被上级主
管部门批准为枣庄地区唯一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陆庄蛤蟆泉度假村投资200万元,
正在动工修建中,现已完成一座近千平方米的高档游泳池、餐饮部等一期工程,并将
陆续建起10余套老年公寓,开发500亩荒山狩猎场等二、三期工程。市中区政府已将
开发建设北郊园林放到了议事日程,决定加大投入,尽快形成从渴口北郊园林到周村
水库的自然旅游区,促进全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枣庄市北郊园林,将以佛教文化灿烂
的甘泉寺为中心,依托枣庄名山卓山、钓台山,鲁南名泉蛤蟆泉、凤凰岭泉,山东名
优特产郭村石榴、凤凰岭梨、莲汪樱桃、刘庄小枣,凭借地处城郊交通便利、空气新
鲜等优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八方来客观光旅游、休闲娱乐。
90年代初,市中区政府根据中心街、南马道商业繁盛的史志资料,决定对该处寸
金之地进行大规模拆迁改造,开发建设现代化的鲁南商城。拆迁改造前,区长专程到
区志办了解相关情况。之后,区志办遵照区长嘱咐,很快完成商城问题书面报告。该
报告系统记述了中心街、南马道的历史发展变迁,建议妥善保留中共枣庄矿区党委、
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旧址--南马道113号二层小楼,及祭奠枣庄死难矿工的六角圆
形宝顶状小塔--南马道白骨塔。鲁南商城改建接受了区志办的建议,在投资3亿元、
开发30多万平方米而建造的50多幢各式楼房建筑中,和谐点缀着上述两处革命纪念地
、历史纪念物,既保持了商城固有的融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业为一体的
综合性大市场功能,又增强了商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被人们称
誉为“齐鲁明珠”,成为枣庄城市对外开放、经济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

二、为经济建设提供信息
新编《枣庄市市中区志》经济部类占全书的40%,以很大篇幅记述了全区经济建
设的兴衰起伏,探讨了制约某些行业、部门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区志“农业卷”分析全区水利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是,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人口
的迅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其次,水土流失面积仍占全区总面积的40%
以上,水土流失严重。指出水利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对地表径流扩大拦蓄和挖潜,对
地下水开展回灌补给,对山区丘陵地区广泛进行小流域治理。各级政府重视水利建设
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枣庄市先后投入巨资,兴建了周村水库一、
二期供水工程,峄城区岳庄地下水引水工程,每日向市区增加供水近10万吨,极大地
缓解了枣庄城市供水的紧张局面。市中区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均投入资金150
0万元,有的年份高达2000多万元;每年治理水土流失6.5平方公里以上,有的年份达
到8.6平方公里。周村、渴口等山区乡镇小流域治理工作成绩显著,荣获全省水土保
持先进单位称号。
区志“工业卷”分别对乡镇企业、机械加工业、纺织工业等进行了把脉问病。乡
镇企业在发展中政企不分、不合理地支配企业资金、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比较突
出,企业发展缺乏后劲。机械加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原材料靠市场调节偏紧,企
业留成少,没有定型产品,企业竞争力差。一些针织企业相继停产,则是建厂时多从
江苏等地购进陈旧设备,投产后工人操作技术差,产品质量低,产品积压严重所致。
区属枣庄市第二毛纺织厂长期亏损、最终破产的关键问题是,染整设备不合格,资金
不足、贷款过重,产供销关系没有理顺,企业管理较差。以上企业信息,对区领导及
区直有关部门调整产业结构,明晰产权关系,进行企业改制等,均起到了参考、借鉴
作用。
区志“概述”仅有6000多字,5个专章,但内涵广博,信息量大,简明扼要地总
括了辖区的自然概貌、资源优势、矿业发展历史、新兴城市功能、经济发展特点及前
景等,极具地方特色,可读性较强。1998年8月上海枣庄展销洽谈会召开,市中区政
府利用区志概述资料加工制作的图片、文字介绍,吸引了众多与会人员,为招商融资
取得丰硕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洽谈会,市中区签订合同54项,总金额4.49亿元
;签订合资项目合同及协议8项,总金额6354万元;签订产权转让合同2项,总金额4
336万元。

三、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
新编区志“环境保护”章,以大量确凿的具体数据,详细记述了烟尘、污水给枣
庄城区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以及煤城人民为根除环境污染所采取的得力措施。
枣庄城区环境污染,60年代初主要是煤烟型污染,枣庄煤矿矸石山、枣庄发电厂
、枣庄焦化厂、土焦池及居民原煤散烧低空排放烟气等,使枣庄成为全国严重污染城
市之一。1985年,区境内89家污染企业排放有毒废气1818839万标立方米。全年降水
29次,其中强酸雨为6次。人口发病率以呼吸系统疾病为最高,死亡量癌症居首,肺
癌最多。80年代中期起,区环保部门加大了对空气污染的监管力度,通过调整工业布
局,关、停、并、转、迁市区内235座土焦池、石灰窑、土砖瓦窑;应用环境科技,
对枣庄发电厂、陶瓷一厂进行技术改造;运用废渣综合利用、集中供气供热等手段,
取得了可喜的环保成就。1985年枣庄城区被评为全省卫生甲级城市,之后又创建并连
续四次保持了“全国卫生城市”称号;90年代市中区迈入“全省环保先进区”行列。

四、为地情研究提供史料
新编区志围绕市中区城区地理、矿产资源、近郊农村等方面的优势及特点,做足
地情研究文章,为人们展示了许多客观、真实的历史资料。
区志“地理卷”记载了辖区地下水超采、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权威资料。南部工业
区用水量不断增加,十里泉、东王庄泉、渴口泉三处地下水源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采
现象,水位下降,泉头干枯,地表塌陷,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市中区自然灾害主要是
旱灾和涝灾。旱涝发生的年际变化有周期性和连续性,群众根据经验称:“久旱必有
久涝。”按1958~1985年间5年及其以上雨情年段划分,1958~1964年为多雨阶段,
1965~1970年为少雨阶段,1971~1975年为多雨阶段,1976~1981年为少雨阶段。
区志在点明全区农业正向城郊型经济转变这个特点后,记下了1985年市中区《农
业区划》资料:东、南、北部低山丘陵地带为干鲜果品、家畜家禽生产基地;中部、
西部山麓平原地区为粮食集中产区和肉、蛋、奶生产基地。区志还综述了全区工业经
济的特点:市中区所属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明显提高。1
976年市中区设立时,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5.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全区工业发展较快,1985年工业总产值1.1亿元,是1976年的5.29倍,占工农业
总产值的50.02%,其中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8%;1998年工业总产值22.98亿
元,是1985年的20.89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5.7%。

五、为乡土教育提供教材
地方志肩负提供乡土教育教材的历史使命,市中区在修志中认真收集、整理被历
史遗忘的革命牺牲人员资料,寻找著名烈士安保全的陵墓,撰写有关教育、宣传文章
,均起到振奋群众精神,激发青少年爱国、爱乡情感的作用。
1992年区志办在区志总纂中,曾查阅枣庄市档案馆民政永久11、60、62等号卷宗
,发现并收集《市中区烈士英名录》未能收录的1927~1953年市中区籍革命指战员、
民兵民工牺牲人员64名,编入《市中区志》人物卷。之后,区志办与区民政局联合下
文进行了调查,其中大部分牺牲人员得到证实。
1993年秋,齐村镇修志人员经多方寻觅,最终找到1946年解放枣庄战斗中牺牲的
著名烈士安保全的陵墓,使安保全烈士的生前战友、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明深受感
动,并专程前来枣庄祭奠。民政部门在安保全烈士墓前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市、
区、镇三级领导参加,张明副司令员及市民政局主要领导分别讲话。现安保全烈士遗
骨已由其亲属迁回山西临汾老家安葬。
90年代起,区史志编纂人员配合国情教育、时事宣传,相继在《现代文秘》《山
东档案》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日军侵占枣庄暴行纪实》《枣庄有处神秘的守岛特
务队》《创造鲁南煤城历史的人们》等特约文章10余篇,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其
中《日军侵占枣庄暴行纪实》被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战略策划委员会、二十一世
纪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收入《中国软科学文库》一书。
实践证明,新编地方志如果重视了对资政典型事例的挖掘、整理、编纂,无疑会
对社会主义物质、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今后在续修新方志中,广大修志
工作者当继续加大对志书资政功能的探讨力度,不断拓宽资政领域,以期实现志书应
有的资政价值。

责任编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