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资治”文章开辟方志广阔前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54&run=13

张静

地方志是一个承载着地方百科信息的科学门类,其内容丰富翔实,资料完备,其
中含有大量的经济、科技、管理等信息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方志在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必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资治
”文章,为方志开辟广阔前景,将是摆在我们志界同仁面前的一个有待探讨的课题。
地方志与各行各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方志的资治功用正是在这种联系中体现
出来的。

一、方志与旅游业
以聊城东昌湖与古运河风景区为例。聊城市东昌湖是中国北方少见的人工湖泊之
一,总面积为4.2平方公里,与古建筑光岳楼相映生辉,与闻名遐迩的古运河连成一
片,形成一条旅游风景线。如果能利用志书中的历史资料,将聊城历史故事(如鲁仲
连射书救聊城、胭脂奇案等)用雕塑、蜡像等形式展示出来,不仅可以使本地广大民
众了解聊城的历史,也会吸引外地游客,促进聊城旅游业的发展,如今已建成的范筑
先纪念馆、海源阁藏书楼等就是很好的例证。尤其是古运河的开发,如果根据《漕河
图志》等史志资料结合本地实际建造一些仿古景观,这样,史志中的死资料就变成了
活资料,达到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聊城、发展聊城的旅游业。要想实现这些就必须积
极主动地与旅游部门合作,提供相关材料,配合旅游部门制定规划,变方志被动地让
其他部门发现并应用为主动上门宣传,有方针有步骤地推介志类产品,提高方志的知
名度。

二、方志与外经、外贸、外事、外联工作
各地志办在方志中有重点地加强对地理环境、工商经贸、开发区、本地优势的记
述的同时,还应采取相应对策帮助海外侨胞及内地客商了解投资环境及相应的优惠政
策,以便其确定投资方向,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四外”工作的开展。
(一)志书中应着力介绍华侨,一方面扩大交流、增进了解,一方面激发华侨的爱
乡之情,增强其投资于家乡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二)方志中对名优产品和地方特产、开发区也应着力介绍,可以扩大市场、吸引
外资。
(三)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招商会、新闻发布会印发依据方志材料编写的专刊
,大力宣传当地优势,与电视台合作录制几台大型的宣传反映当地地情的节目,充分
发挥媒介作用。
聊城市史志办编印出版的《聊城名人名胜名产》一书,全力推介聊城,便是很好
的例证。

三、方志与农业
聊城市是以农业为主的市,物阜民丰,有悠久的栽培作物历史,如棉花,明代聊
城棉产量居全省之首,据嘉靖《山东通志》记载,棉花“六府皆有,东昌尤多。”建
国后,党和政府就继承此种植传统加大棉花生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棉花生产更
是迈上一个新台阶。这说明,历史上能够适应的某些种植品种到现在也有一定的适用
性,方志中记载的一些种植品种到现在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方志与科研工作
把方志中的某一方面统计材料汇总,再加上一些分析和总结,就变成了科研成果
为社会所利用,这就是方志与科研工作的联系。在国内外有很高声誉的研究成果、地
理气象学家竺可桢的中国物候、气候研究报告《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就是利用明清时期地方志的资料汇总归纳而成。方志部门不仅可以把资料提供给相
关人员加以利用,部门内部的员工也可以去发掘整理,比如聊城市史志办主任齐保柱
所写的《从古运河对东昌文明的促进看兴聊十大工程决策的正确性》就是范例。
方志要更好地实现其资治功能自身还需要实现两个转变。
一、形式的转变
(一)载体形式的转变。即由借助信息网络以方便咨询、快捷查询的载体形式来改
志书沉滞落后的载体形式,多快好省地为社会服务。如山东省许多县市都成立了资料
库,这就是在载体形式上的转变。此外,还可以利用影像材料,以记录片的形式展示
各部门立体的工作情景。
(二)版式的转变。许多志书在版式上十分单一:精装封面,附以几张领导人照片
,外加几幅古建筑、现代景观照片,志书内容一律是白纸黑字。字体有大小之分,却
无字型之别,更不用说有艺术字。我们要实现转变,即“三多一框”:多附几张插图
,多变换几种字体,多变幻几种颜色,加各种形式的框线。
(三)写作形式的转变。根据方志资料,编写大量的志类产品,还包括历史演义、
民间传说、各类知识书籍、针对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论文和论文集、宣传图册等,
不拘一格,从各方面细描一方地情,充分发挥方志的资治作用。
二、内容的转变
(一)资料收集指导思想上的转变。即不仅仅采取“跑部门要资料”一种方式,还
要多渠道、全方位去收集资料。不仅要获得文字资料,还要多收集图片资料;不仅要
得到部门资料,还要尽快抢救口碑资料;不仅要看到表面资料,还要更深一步的发掘
深层资料,剔除矛盾资料。
目前已出版的某些志书在资料的收集上明显存在三大不足:
1、缺少大量的图片资料。图像照片资料是形象化的资料,能真实地反映当时当
地的自然、社会、人物等场景与面貌,是方志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一些鲜活的照片穿
插在其间,一能直接生动地反映事实,二能提高志书的趣味性,增强直观性,吸引更
多的读者群。比如,我们介绍解放前的教育现状,在有文字说明的同时,附以陈旧教
室里学生学习的照片,必能提高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使书面显得更活泼。
2、缺少口碑资料。方志往往以加以论证的、确证必是事实的资料为准,但对一
些有争议的,或者缺少实证的资料便不予记载,至于一些口述资料是少之又少。事实
上,自古就有所谓的奇闻逸事归入正史,这些东西可以注明有待论证,单设一章,名
为:异议论坛,或者别的什么标题,总之,要给它们留个空间,这才算反映了一地的
全面情况。
3、矛盾资料。各级志书间的衔接有时并不一致,比如一地的最高点在什么地方
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能答案不一:地级市志书说,在甲地,下属县市又说:在乙
地,读过两本志书的人会问:最高点究竟在什么地方?读者无所适从,志书的信誉度
必会大大降低,故而,资料到来一定要比较分析,逻辑判断,不可照抄照写,我们的
思想要立高点,综观全局,这样才能发现纰漏。
(二)方志编写指导思想上的转变。即由重视体例的完整性转变为有重点地突出特
色,编纂方法力求新颖、条目清楚,避免大段的叙述。
1、许多方志担心破坏了整体格局,不敢大胆升格,使应突出部分不够突出,很
难体现方志的地方特色,或者,已升格一部分内容就不敢将另一部分也比较重要的部
分升格,其实方志本不该有太多的框架,框架是人定也可由人破,千篇一律的文章肯
定没人喜看,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裁决。
2、方志大段记述方法已成通病,有的段落大到50~100行,让人很难有毅力去读
如此大段的东西,这不符合现代人要求快捷的特性,我们编志者一定要从读者的角度
去想问题,不要看到别的地区、市怎么写我便也怎么写,我们要敢于创造,打破旧的
,才能创造新的。
3、能列表的一定要列表,表格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4、采取大目录方式。即将每段的段落大意--黑体标题也列到前面的目录里,方
便读者查阅。
5、一定要有一篇好的序文。序是方志的眼睛,读者就是通过它来总览全书的。

责任编校:孙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