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志的历史地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50&run=13

寿逢午

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我国地
方志历史之悠久,范围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数量之浩瀚,举世无与伦比,是我国优
秀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志是地方志的组成部分之一,充分继承、利用、
改造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地方志这种形式,代之以科学的、有时代特色的、新鲜
活泼的内容和表达方法,提供一部内容充实的、能够反映当地历史与现状的志书,是
适应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党的十二
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一、城市志的重要作用
城市志是记述和反映城市的自然和社会(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
的历史与现状的“知识总汇”或“信息载体”。它对于了解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
市,管理城市,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科学依据,对了解各项事业和行业的历史演变和
基本概况,对科学研究与教学,对广大读者增长知识,对城市开放、城市交往(包括
国际、国内),对传播、发扬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对帮助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
共同理想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总之,城市志的历史地位、功能作用,随着城市现代
化的进程,城市中心作用的发挥,而被人们愈益理解和重视,它的应用范围和社会效
益也将愈益扩大。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各类地方志的编写工作。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关于调查
研究工作的决定中,就已强调指出了利用省志、县志、家谱的重要性。周恩来总理在
1958年更进一步指示,我国是一个文化悠久的大国,各县都编有县志,县志中就保存
了不少关于各地经济建设的有关资料,应加以研究,做到古为今用。五十年代末,成
立中国地方志小组时,周总理指定曾三同志主持其事。当时不少地区开始了新地方志
的编纂工作,济南市也建立了市志办公室,开展了工作。十年动乱期间,这项工作被
迫中断。全国城市志的编纂工作,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兴起的,几年来发展
很快,特别是在胡耀邦、胡乔木同志批示,国务院办公厅[1985]33号文件转发中国
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的报告后,给全国各地以极大的推动,
使城市志的编纂工作更加快了步伐。目前我国有333个市(1986年5月统计),绝大多数
已开展了修志工作,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盛事。为了加强对城市志工作的领导,中
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于1986年4月在南京成立了城市志指导小组,7月21日至27日,又在
鞍山市召开了全国城市志编纂工作研讨会。1984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曾在《地方
志与信息》一文中指出:“地方志一方面把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社会生活所获得的经验
教训传留下来,使后代深入了解国情、地情,据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同时提示人们
:谁重视这些信息,受益无穷;谁忽视这些信息,往往受到惩罚。”并用大量生动的
事实说明这一情况。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一直很关心我省地方志编纂工作,今年《
威海市志》作为全国第一部问世的城市志与读者见面,威海市的领导评价说,这是解
放以来威海市最大的一项文化建设。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1985年8月29
日,专门通过了《关于加强地方志工作的决议》。济南市委、市政府办公室[1986]
26号文件转发了市志编纂委员会《关于〈济南市志〉各分志实行承包责任制的意见的
通知》。目前,我市市志编纂工作已进入了以编写为主的新阶段。

二、城市志必须努力反映改革、服务改革
今年7月,全国城市志编纂工作研讨会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市志编
纂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的标志,就是在党中央的方针、路线指引下
,市志编纂开始转到改革的轨道上来。城市志的编纂要努力反映改革、服务改革,并
在实践中求得自身的改革。改革的战略方针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对建设中国式的社会
主义是一个历史的新阶段。这是一件大事,决不可低估它的意义,也不可掉以轻心,
这是一部城市志编纂的成败和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努力反映改革,是由于“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
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的精神文明建设”。以济南为例,从她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城市志反映改革、服务
改革对保证市志质量的重要性。在中央关于改革的思想指导下,对城市志所记述的对
象(济南),必须加强研究和分析,才能对城市的功能在认识上来一个飞跃。济南这座
城市的特点是:
(一)以泉水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
(二)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三)解放前,经济技术落后,市政设施简陋,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条件相当
差;
(四)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发展成经济技
术具有相当基础、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政工程设施比较完善、科技文教事业比较
发达的综合性中心城市;
(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和经济上的调整、改革,工农业内部
结构趋向合理,横向经济联系不断扩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出现了
新的局面,开始由一个封闭半封闭型的城市转变成一个开放型、多功能的城市。这就
要求我们以开放型、社会化、现代化、多功能的城市经济中心的观点来重新认识济南
,不能抱着封闭、孤立的观点,来看待已经发展了的济南市。“1904年(清光绪三十
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济南开辟商埠……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振兴
实业’、‘提倡国货’的浪潮在全国兴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济南工业的发展,
机械、翻砂、纺织、化工、火柴、卷烟、印刷等行业增添了一批新厂,生产能力也有
显著增加。据《中国实业志(山东省)》等资料记载,1933年济南的企业总数已达449
个,职工达25000多人,占全省的26.4%;资本总额达8,880,255元(银元),占全省
20.5%;年生产总值为33,058,743元(银元),占全省的29.7%”。“经过三十多年
努力,已初步建成为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生产规模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地
方工业体系。到1984年年底,济南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751个,工业职工41.62万人;
拥有机械、冶金、化工、石油、煤炭、电力、建材、电子、纺织、造纸、食品等15个
主要工业部门,计划内工业产品138大类,3600多个品种……有一批优质名牌产品,
在全国、全省占据重要位置”。“我市1986年4月统计,已有625个企业与28个省市自
治区、320多个县市的1524个企业、单位建立了横向联合”。从以上大量事实可以说
明,改革带来的活力,也说明各行各业对济南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都
应全面、系统地记述。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反映改革,服务改革。
(一)辐射力的大小,吸引力的强弱;
(二)立足于全市这个大系统看局部,才能反映行业优势及与其他行业的联系、制
约和影响;
(三)从历史的发展变化中,看一个城市或一个行业的变化发展;
(四)从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看城市的发展;
(五)用改革的观点看市管县的意义;
(六)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要立足于本市,又要突破这个区域。联系所及、流
通所及、协作所及都要记述,这是城市志的一大特色、一大创新。

三、城市志要为充分发挥城市功能服务
近代城市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的功能主要是资本主义城市推动资本主义商品经
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城市则推动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既然这是主要
功能,城市就应当反映这一基本规律。城市志要以准确无误的史料使人们看到本城市
各项工作的得失,看到城市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和可能发挥的功能,认识城市的特点
,了解城市的基本情况,并据此作出正确的决策,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逐步改变
城市的面貌。
根据城市集中、先进、开放、高效这四个明显的特点,城市志担负的任务,就是
从以下几方面来反映城市这四个特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把编写城市志的指导思想转到如何记述发展社会
主义商品经济上来。因为志书的重点是记述当代、现状,总结历史上什么时候城市的
集中、先进、开放这三个特点发挥得好,就出现高效的局面,相反则低效或倒退的经
验教训。在这个问题上,只要各级领导认识到城市志还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在人力、
物力、财力等方面就会自觉地加强,全国各地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实在太多了。
(二)抓住主线,反映城市功能。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分析、评价、记述城市
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关于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和记
述,要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准。
2.记述近期改革的重要意义和范围:近期改革虽然只有七年历史,但变革的深度
和广度,及其所引起的链式反应,却是规模空前,意义深远的,城市志必须全面反映
。记述的范围:对于改革已经进行,比较成熟定型的,应加充分记述,并要反映它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革符合中央决定的方向,属于应该肯定的做法,即便处于萌
芽状态,也应如实记述。属于摸索试验,方向不明,效果不显著的,则不予记述。总
之,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既谨慎从事,又大胆探索。
3.记述改革,要围绕如何开发城市潜能,解放生产力这个重点,如企业内部活力
的发挥,简政放权,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以市带县、城乡结合,开放式流通网络,城
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等。只有把
这些方面记述详细,才能将城市经济中心的功能全部反映出来,也才能充分显示城市
志的历史地位。

责任编校: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