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情资料如何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46&run=13

李长山 温书义

新编社会主义方志已进入后期出成果阶段,在修志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
地方资料,如何利用这些成果和资料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各阶层全面认
识地情、为各级领导进行科学决策、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如何发挥史志工作特
殊功能,用大资源、大产业、大开发、大服务的观念搞好资政服务,是方志工作者当
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充分发挥新编志书、年鉴的作用
编纂志书、年鉴是方志工作的主要任务,但不是根本任务。方志工作的根本任务
是地域发展研究,只有发挥好史志工作的特殊功能,积极主动、贴近现实,采取多种
形式搞好地情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才能将修志成果推向社会,取得良好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方面,全省各级史志部门在编写志书、年鉴时就十分重视地情
研究和地方特色的记述。如在《山东省志》的八十多部分志中,特设立了《泰山志》
、《孔子故里志》、《诸子名家志》等。泰山,是闻名中外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
泰安的骄傲和象征。《泰安年鉴》充分注意到这一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将《泰
山·旅游》作为重点栏目精心经营,对泰山文化、泰山经济、泰山旅游浓墨重彩予以
记载,在逐年加大对这一栏目文字记载比重的同时,还选用泰山景点照片作为每卷封
面封底的主题图案,在卷首增设了泰山风光彩色插页和泰山导游图,这样不仅完整地
记载了泰山幽、奥、旷、秀、丽等自然风光,而且从文化、旅游等各个方面记载了泰
山这一东方灿烂文化的缩影。《青岛年鉴》、《烟台年鉴》、《威海年鉴》等也根据
各自的地方特色,突出反映自身的特色优势,增强服务社会的功能。
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潍坊人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会,搭起了与广大风
筝爱好者沟通与交流的舞台,架起了潍坊同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开通了潍坊走
向世界的通道,使世界了解了潍坊,潍坊走向了世界。在《潍坊市志》中设有风筝专
志,在《潍坊年鉴》中也突出研究宣传风筝,为市委、市政府“风筝牵线、文化搭台
、经贸唱戏”挖掘、整理、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提高了潍坊的知名度,为潍坊招引
客商,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潍坊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做出了贡献。
潍坊市是地处沿海地区的农业大市,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就诞生在辖区的寿光,它是世界农学史和生物学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市史志办多次利用志书、年鉴等多种形式将这些资料提供给各位领导,为潍坊农业产
业化战略决策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农业产业化使潍坊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寿光在全
国率先试验成功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带动潍坊,影响全国,走向世界,引发了
全国范围的绿色革命,带动亿万农民走向了致富的道路。寿光市史志办编纂的《贾思
勰志》也成为赠送中外宾客的珍贵礼品。现在的潍坊已由农业产业化向农业国际化方
向迈进,2001年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是我国以蔬菜为主题举办的规模最大的
国际盛会,寿光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潍坊市史志办还将农业科技走廊在志书
、年鉴中广泛记述,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潍坊农业科技走廊已成为潍坊的重要
旅游景点之一。
《潍坊市志》文化部分将潍坊文化的兴衰、起始、沿革及其它诸方面进行了系统
的整理研究,挖掘了大量珍贵资料,充分展现了潍坊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风格
。潍坊不仅风筝飞向了世界,成了世界风筝都,而且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其源远流长,
蕴含深厚而誉满大江南北,蜚声海内外。至于其它如城区“四雕”、高密“三绝”、
村戏、杂耍、嵌银、奇石等遍及民间的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不胜枚举,为繁荣潍坊地
方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其他如高密市志办利用史志资料记载的历代人口增长速度变化,进行6个10万人
出生“切片”研究,指导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诸城以召开全国苏轼研讨会十几届,带
动诸城的经济文化建设;临朐、寿光、青州利用地方志推进科学决策、经济文化建设
等方面更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久远的社会效益,引起了许多部门领导的高度重
视。
通过《潍坊市志》,不仅能看到潍坊现在政治经济各项事业的繁荣昌盛,更会认
识潍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文化。被国家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华夏古九
州之一,历史上曾为南燕国的国都,从广固城建,到新中国成立,青州城作为州、府
、路、省等一二级地方行政建置的治所,长达1600多年,长期为东方政治、文化中心
。欧阳修、范仲淹、李清照等若干文化名人曾在此或做官或居住过。青州市博物馆规
模之大,其馆藏文物之丰富、之珍贵堪称全国县(市)级博物馆之最,玲珑山的魏碑题
刻闻名中外,驼山的石窟造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门山的摩崖巨“寿”为世
界之最,龙兴寺佛像窖藏的发现震惊寰宇,仰天山的自然风光、溶洞江北罕见。诸城
是古密州,苏东坡曾在此做过知州,《明月几时有》《密州出猎》等多首脍炙人口的
词篇就是在这里写成的。诸城文物之丰,单是苏东坡文迹就集成了一部《苏轼在密州
》近50万字的大资料书。建安七子孔融、徐干做官和进行过文学活动的北海郡也在潍
坊市辖区内,可以说整个潍坊大地就是齐文化的腹地。

二、充分发挥地情资料丛书的作用
史志办公室编史修志者如果只是写一本书,那是微不足道的,也是单纯的。史志
工作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总结历史,面对现实,为当今服务,推动社会进步。这
就要求史志工作者在编好志书、年鉴的同时,充分运用修志过程中积累的资料,通过
编辑出版地情资料丛书,来贴近现实,开拓延伸,使志书内容得到二次开发。这项工
作在服务于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大有作为。
几年来,我们在编修一部《潍坊市志》、六卷《潍坊年鉴》的同时,先后编辑出
版了《中国城市百科丛书-潍坊市》《潍坊古今人物》《潍坊大事记》《潍坊诗词》
《潍坊方言志》《潍坊新方志论丛》《潍坊概况》等地情丛书。还编纂了《潍坊市情
》《潍坊企业》《潍坊科技成果》《潍坊地名资料》《潍坊山水资料》等数以千万字
计的丛书和资料长编。潍坊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的地方史志机构也编纂出版了《潍纺
风筝》《乡土瑰宝》《潍坊文化通鉴》《潍坊木版年画》《苏轼在密州》等数百册地
方资料丛书和数以千计的部门志、县市区志、乡镇村志、专业志,扩大了地方志和方
志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城市百科丛书-潍坊市》分册,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部分、
20个专题,全面介绍了潍坊自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历史与现状,将思想性、科学
性、知识性融为一体,是潍坊市情的浓缩,也是潍坊的一部简史。
《潍坊大事记》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记述1840年至1990年潍
坊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自然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是潍坊近代史上一面取经验、记鉴戒、探规律、受启迪的镜子。
《潍坊古今人物》是潍坊第一部较全面地介绍本市古今人物的资料书,它的出版
是顺应时代需要之举。这不仅可以增加潍坊的文化积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
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对各界热爱和关心潍坊的人们认识
和了解潍坊提供了重要窗口,而且对热爱和眷恋家乡的游子提供生动、亲切的乡情信
息;不仅对各个层次、各行各业的决策者、研究者、建设者提供一个重要方面的基础
资料,而且对加强国情教育、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激发建设潍坊的热情也将发挥其
生动的乡土教材作用。此书出版后,许多心系故里的游子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为家乡的
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后,安丘、诸城、高密、寿光、青州等几乎所有的县市区
都出版了这类地方丛书,如《诸城游子》《高密游子》《五湖四海安丘人》《天南地
北青州人》等等,有的县市区连续出版二集、三集,它促进了潍坊与外界进行信息、
人才、经济、文化、技术等各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为潍坊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编纂这些地情资料丛书,可以更深切、更细致地感到作为一个潍坊人的自豪
感。潍坊一地被誉为古代东方政治文化中心也实不过分。单是产生于或活动于这里的
大名鼎鼎的高层次古今文化名人就有管仲、晏婴、郑玄、孔融、贾思勰、欧阳修、范
仲淹、李清照、张择端、冯惟敏、刘墉、郑板桥、王统照等100多位。至于有一定文
化诣,尚属其次的文苑泰斗那简直数不胜数。仅潍城弹丸之地,光清代就出了77名进
士,297名举人,城里一条胡同里就出了曹鸿勋、王寿彭两名状元。青州市郑母一个
村出了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王曾和一个唯一留下殿试卷的状元赵秉忠。明清两代潍坊
域内还出了临朐冯门六世九进士,昌乐阎门五世七进士,青州曹璜家一门兄弟三进士
,陈家父子进士等等。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真称得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三、加强地情资料馆的建设
潍坊市史志办公室在修志过程中还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把编修志书、年鉴、编
辑地方系列丛书与建立市情资料馆作为史志工作的两条主线,同时操作,为社会提供
权威、全面、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就是史志参与市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适应
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地方志蕴藏着的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可以通过建立市情资
料馆的形式开发出来、传递出去,变成信息产品。办公室在努力编好志书、年鉴的同
时,下大力做资料工作,为市情资料馆的创建做了大量工作,把开发方志文化信息资
源,为潍坊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当作铸造21世纪地方志事业辉煌的一个崭新思路,
当作承前启后、开创未来的朝阳工程,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1997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潍坊市情资料馆,并为此专门批了开办经费与办
公场所。市情资料馆现有在编人员7人,已收集地情资料书3000多册。这些丰富而又
准确的宝贵资料纵贯150余年的社会发展历史,横及社会各个门类,从历史到当代,
从政治到经济,从自然资源到人文遗产,构成了全市涵盖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大,
资料最全的信息资源宝库。资料馆成立后,根据省志办的要求,潍坊市史志办公室又
决定建立市情资料库。现在资料库框架主体设市志库、年鉴库、县市区志库、部门库
和乡镇库等几个部分,入库资料约700万字,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资料库建成潍
坊市资料最全、最具权威性的市情资料中心。地情资料库建设为地情研究和地域发展
战略研究提供了科学手段。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实现资料共
享,潍坊市情资料库在市电信局的支持下,在潍坊信息港建立了自己的主页,资料库
网页在潍坊市政府的主页上做了链接,社会各界都可以在网上查阅潍坊市情资料。
市情资料库建成后,为《潍坊日报》提供潍坊百年大事210多条,撰写在20世纪
为潍坊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百年英杰40多人,广泛宣传潍坊一百年来有影响的历
史事件和英模人物,使广大群众感到“历史就在身边”,“地情与我紧相联”,使爱
国爱乡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落到实处,也使史志工作逐步深入到群众之中,还为山东省
旅游信息网提供6万多字的资料。自2000年以来,资料馆先后接待了来自市内外查阅
资料者近百人次,提供资料20万字以上。如为市新闻出版局一位老同志提供了60年代
潍坊地区自然灾害资料,为他撰写回忆录提供了难得的素材。2000年,为纪念抗美援
朝50周年,市委宣传部门从资料馆查阅了大量有关潍坊支援朝鲜的人力、物力、财力
等各方面情况的准确资料。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所有的图书又进行了重新整理,并
将图书目录和图书简介输入了微机,实行微机化管理。还加快了与全国各地交换志书
、年鉴的进度,为发挥地情资料的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资料库检索速度快
,检索面全,所以在查资料时比较方便,也为市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过许多有价值的
资料。如《曾山传》中涉及曾山在潍坊的情况,就是从资料库中提取的。市委办公室
需要1987年至1997年的市委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的资料,我们仅用几个小时,就为他
们调出这十年间的4万多字的资料。资料库建成后,也多次给市领导做过演示,东营
、滨州、泰安、菏泽等地市的史志办领导也来观摩过。
市情资料馆不但积极主动地搜集、整理、提供资料,而且把加大地情资料工作的
辐射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1)推广发行地情资料。市情资料馆更注重将地情
资料普及到社会各阶层的读者手中。市县区志、年鉴等地情资料出版后,只有发行好
,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谈得上为社会服务。《潍坊市志》《潍坊年鉴》等地情
丛书出版后,高度重视发行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广造舆论,让人们了解地情资料的出
版,并由市政府办公室发文件,强调指出地情资料的价值,要求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利
用好这些资料。通过这些努力,《潍坊市志》《潍坊年鉴》相继为市内各单位、各部
门及大中专院校的资料室、图书室所保存。此外,我们还先后向北京图书馆、国家档
案馆等全国大型图书馆,向有关部门,发行市县区志、年鉴。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各
省市自治区和较大城市的图书馆也把《潍坊市志》及各县市区志当作了存书。还通过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中华书局对外图书贸易部等单位向海外发行到美国、新加坡
、日本、韩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使志书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运
用。各县市区也采用多种形式搞好发行工作,如《寿光市志》出版3个月就发行了85
00册。现在的县市区志基本上都成了紧缺图书。
(2)主动提供地情资料。地情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价值愈来愈得到充分
体现,把地情资料的辐射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断地通过多种形式,尽可能地把
地情资料送到各类读者手中。在市政府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等大型商贸活动时,我们
把志书、年鉴作为高档礼品赠送中外宾客。每年我们都做这方面的工作,广交了朋友
,取得了很好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许多港澳台同胞和外国客人得到地情资料后如
获至宝,基本上满足了他们了解潍坊的愿望,为潍坊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服务提供
地情依据。再是每当政府换届,对每位新任领导,我们都主动将市志、年鉴等各类地
情书配齐一套,主动送书上门,为领导全面了解地情、进行科学决策服务。有些领导
也十分重视了解市情,有的领导一到任,就来市史志办,要地情资料,以求尽快地熟
悉情况。
(3)深入宣传地情资料。通过组织知识竞赛,引导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利用地情
资料,也是提高辐射力的有效方法。如市史志办在《潍坊市志》出版后,就和市委宣
传部、山东得利斯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知我潍坊,爱我潍坊知识竞赛”,发行资料
20万份。在组织竞赛过程中,广大读者和组织者查找志书,购买市志,阅读地情资料
书,激发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同时,扩大了地方志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地
情资料的辐射面。许多县市区也都做过类似的工作。

四、增强地情资料服务社会能力的几点设想
一是要建高水平的资料库。资料库建设为我们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史志概念,适应
了信息化产业建设的大趋势,为我们开拓事业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我们要不断改进和
提高网页的设计水平和资料信息收集、传输、发布手段,运用先进手段积极开展课题
研究,做好服务工作。
二是人才方面。资料库建设是一项非常繁重、非常浩大的工程。单是资料输入一
项工作就非常巨大。从目前情况看,以前出版的志书、年鉴,包括县志、部门志、乡
镇志等都没有磁盘,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料库在网上运行,需要专业人才来进
行维护,既要具有对信息资源进行鉴别、分析、选择和加工的能力,又要具有信息产
品营销、开拓市场和培植信息用户能力。因此必须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史志事业
的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三是资料库的内容方面。如果我们的资料仅仅局限于志书、年鉴,那是远远不够
的。地市级的市情资料库,基础资料是各级志书、年鉴,包括市志、县志、部门志乡
镇村志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地情资料库多功能、综合性、多门类的信息资
料中心的职能,把记载当地历史和现状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的资料,如地方生活必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民俗文化等等,精心组织收入,使
入库资料成为纵贯古今、横及百科的精品库,争取实现要查什么,基本都能在这个资
料库中查到。这样一来,才能拥有更多的用户,史志部门的作用地位才会得到加强,
经过几年工作,也完全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校:温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