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思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44&run=13

黄建华

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纂修,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下的一项文化工程。中共山
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日前转发的《山东省续修新方志工作纲要》
的通知中强调,做好各级地方志的续修工作,对于记载历史,总结经验,提供施政借
鉴,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续修新方志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现代
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当地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从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认识史志工作,体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的自然
和社会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从“以德治国”的重要方略认识史志工作,其中,
地方志的“资政”“教化”功能直接关系到领导的决策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直
接影响到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作用的发挥,方志作为一地的百科全书,是传播
信息、发展经济的重要智力资源。因此,在新方志的续修工作中必须体现“先进生产
力”的发展要求,认真记述新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智
力支持。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
,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石。人类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
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更替,从根本上说都是社
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发挥推
动历史进步的能动作用的结果。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
定》:“各级地方志每二十年左右续修一次”的要求,从上届修志的下限到现在正是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20年,这20多年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判断形势、分析国情,制定和执行
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经过20多年的
奋力开拓,促进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
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方志体现新时期先进
的生产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转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个纲,记述本地生产力各要素现状和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情况。如表现在生产资料方
面的变化。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所出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
营体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资源合理配置所出现的田地转租、股份田等;伴随改革开
放所出现的“三资企业”“跨国公司”、股份制经营、上市公司等等。
其次,要写好人才篇。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
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农民阶级和其它劳动群
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才既指德才兼备的
人,又指有才识学问的人,也指有某种特长的人。专家是人才,有一定专长的中等技
术人员是人才,劳动模范、服务明星、种粮大户、植棉状元、技术革新能手等也是人
才。虽然方志历来有“生不立传”的传统,但可采用以事记人的方法,既记事物发展
变化,又记人的活动,做到既见物又见人,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
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第三、要著好科技文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和主要标志。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世界生产力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
展,激光原子能技术的应用,基因研究成果的推广,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发
展,劳动对象条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敏锐
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
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对那些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如高科技园、高技
术密集型企业、国际知名企业,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等等,在续修新志中增加篇幅详
载,从而提高志书的科技含量。
二、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民族文化的兴衰来认识与体现中国先进的文化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
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祖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
遗产,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
,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地方志是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
奇葩,是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中的精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就有
“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记载。所谓“四方之志”,就是当时各诸侯国的历史。中国古
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作《春秋》,得百二十国宝书,就是说孔子周
游列国参考了120个诸侯国的地方史才写成了《春秋》。现在地方上有什么文物出土
,历史文化考证也往往都参阅地方志书,并以此作为佐证。
新编地方志一般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编纂出版的地方志书。20世纪80年代初至
世纪末,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新编地方志工作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经过2
0多年的辛勤耕耘,编纂各级新志书6000多部,总字数在50亿字以上,超过我国历史
上志书的总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人记
述当代事的地情资料书,新方志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服务功能,不仅服务当代,还
可惠及后人,既能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独特的为其它文化事业难以取代
的作用,还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社
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
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新方志的续修是新方志工作的继续,我们要利用传统的史志体裁,记述具有新时
期鲜明特点的事物,全面反映当地特色的地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第二
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同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了突出位置。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从适应计划
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深入人心,全民族的思想
观念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社会科学事业
空前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
的境界。体现先进文化,就要重点记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记体现时代精
神主旋律的“五个一工程”精品文化,还要记述那些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区域文
化,如,泰山文化、黄河口文化、运河新文化等等。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行业的发展,建立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之上的文化
事业也有其新的时代特点,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经济全球化不
仅仅是在经济领域的竞争,还有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加倍注意保
持民族特色,维护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安全。作为史志工作者,我们要以一种明智而
积极的态度,在开放的世界中,以宽广的胸襟吸纳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不仅出版精
品志书,还要研究利用当今科技传播手段,利用缩微、激光等先进技术,编辑出版电
子版方志,利用电子计算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地情库,将自身独特的文化宝藏开发为
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有益资源,为世界文明和进步,自觉肩负起历史的重任。

三、实事求是全面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中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
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
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个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
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
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
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一理论路线的创造性运用,是我
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人民的利益同历史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工
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党所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我国的基本国情,集中反映了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集中反映了全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
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做好
将中央指示精神与史志工作相结合的文章。一是要正确认识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
关系。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
求、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的多样化能够
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要正确认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地
方志虽然是记述地方上的事,但是作为史志工作者思考问题落笔都要从全局出发,笔
下所述不能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悖,决不能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有所偏袒。三
是正确认识一部分人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从总体上讲,我国的改革使绝大多数人
得到了实惠。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市场商品物质丰富,如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
相关的粮票、布票等票证的消失,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都在不断地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会出现部分群体利
益暂时受到影响的现象,出现长远利益影响眼前利益的情况。如在农村有的地方农民
负担过重,在城市有的工人下岗等问题。我们要透过这些表面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归
纳。要看到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建设,
使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最终必然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总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
,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
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
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并自觉地贯彻到续修史志
的工作中去。

责任编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