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响沾化冬枣品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34&run=13

刘荣昌

叫响沾化冬枣品牌,是推动滨州市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1999年6月3日,笔者在《再谈关于编纂沾化冬枣志的几点看法》一文中向沾化县
委、县政府提出了规范冬枣名称的建议,其原文如下:“关于规范冬枣名称的建设。
沾化冬枣已冲出县界,且发展势头日增,随之也带来规范名称问题。现已有人称‘鲁
北冬枣’,日后恐再生别的名堂。沾化冬枣,名称由来已久,约定俗成,不可轻易改
变,建议县领导向地委、行署领导提议规范冬枣名称,不管何处产的冬枣均以‘沾化
冬枣’为标准名称,不得随意称谓,也不得简称“冬枣’。‘鲁北’一词含义不定,
过去惠民、德州、聊城称鲁北三区,现在多指滨州、东营、德州三地市。叫‘鲁北冬
枣’不仅对‘沾化冬枣’不公,也对滨州地区发展生产不利,应当从大局出发,从长
远计议,使‘沾化冬枣’这一土特名产,载入国家典籍,流传千秋万代。”就在此建
议书提交后不几日,又有人抛出“滨州冬枣”的名堂,并见诸媒体。这无疑是对宣传
沾化冬枣名牌的极大冲击,也是对滨州全市发展沾化冬枣产业的严重干扰。
鉴于此种情况,当时的地委、行署领导采纳建议,作出了叫响沾化冬枣品牌的决
策。张执政市长(时任行署专员)1999年8月31日在全市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现场会上讲
:“中国冬枣之乡就在滨州。这是国家命名的,绝不可把这块牌子丢了。我们一定要
叫响‘沾化冬枣’的牌子,这是花钱买不到的。”自此,各种名堂销声匿迹。
两年来,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齐努力,贯彻决策,加大宣传力度,使中国冬
季之乡、沾化冬枣流播五洲四海,沾化冬枣产业顺利发展。据统计,全市栽培沾化冬
枣面积已达2.2万公顷,预计今年产量将突破700万公斤;原产区沾化县栽培面积已达
1.3万公顷,总产达到500万公斤。广大枣农收益可观,出现一大批纯收入万元户,收
入几万元、十几万元的大户屡见不鲜。这类大户不独沾化县有,无棣县、滨城区、惠
民县也有。广大枣农喜洋洋,盛赞沾化冬枣是“摇钱树”“发家树”。沾化冬枣市场
异常火爆,收获季节,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顾客,云集中国冬枣之乡,洽谈生意,
争相购买。市场价格稳定,保持每公斤30~50元。大量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力从事
沾化冬枣产业,或建库贮藏保鲜,或就地转卖,或长途贩运,或牵线搭桥联系客商,
从而得到可观的收入。
沾化冬枣产业发展如日中天,又恰遇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好机
遇,犹如顺水行船又顺风。冬枣是我国特产,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县,就在滨州市,
沾化冬枣的栽培面积、总产、品质在国内独占鳌头,这些都是我们抢占国际市场,进
行国际贸易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和强劲竞争力。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滨州市委书记
王宗廉提出要求:“在扩大冬枣种植面积,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
力度,把沾化冬枣品牌叫响。”这对于加快沾化冬枣产业发展,占领国际市场,具有
特别重要的意义。
毋庸讳言,个别人对叫响沾化冬枣品牌总是有些不理解、不情愿,既不顾历史事
实,又不看现实状况,总想在冬枣名称上搞点名堂,为此而颇费心机、搜肠刮肚。他
们心胸狭窄,鼠目寸光,不懂得叫响沾化冬枣品牌的战略意义在于滨州以外“一枝独
秀”,才能提高滨州市整体地位,进而推动全市沾化冬枣产业发展,占领国际市场,
富民强国。至于滨州以内,那是“百花争艳”的另一番景象。在高举沾化冬枣品牌的
前提下,既可以注册各种商标,如黄河三角洲牌、秦口河牌、雁来红牌等,又可以注
明不同产地或商家,这样就形成沾化冬枣系列产品,各县区、各乡镇、各商家公平竞
争,任凭天下消费者选择。只有竞争,才能发展,竞争的结果必然使沾化冬枣产量增
加、质量提高。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宁吃仙
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树立和强化质量意识,以质量求发展
,以质量占领市场,以质量求效益,是沾化冬枣产业昌盛不衰的根本保证。全市广大
干部和枣农应精诚团结,一齐叫响沾化冬枣品牌,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责任编校:温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