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社会历史根源与反腐败的着力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3&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加之历史上几千年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存在,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
化”“分化”政治战略的影响,所以腐败现象在我国不仅存在,而且产生腐败的土壤
和条件也不是短时期就可以完全铲除掉的。因此反腐败斗争既要坚决又要持久地搞下
去,根本遏制和完全消除腐败现象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这中间需要我们
做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复杂的工作。但是反腐败斗争的胜败,关系到党和国家
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因此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与腐败现象
进行斗争,努力把它减少到最小程度。既要有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有紧迫感,抓紧
工作,坚决斗争。”
    为了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对当前腐败现象的
产生根源和今后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着力点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思索。

一、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的警钟
    公元17世纪40年代的中国,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李自成农民起义大军艰
苦奋斗,从西北一隅转战中原,几经胜败,苦战十几年,终于攻下了明王朝京城--北
京。然而就在大顺政权甫创仅仅40天,李自成君临紫禁城,欲号令全中国之际,在农
民起义军内部却腐败骤起,大小将士搜金刮银,争权夺利,甚至掠人子女。大将刘宗
敏掠取明王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致使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不惜
以身事敌大开关门引来清兵。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被从上到下
的腐败涣散了军心和斗志,百万大军顷刻之间让数十万清兵迅速荡平,大顺朝遂成为
昙花一现。李自成铸成千古之恨,致使后人有《甲申三百年祭》的佳文,郭沫若先生
以史家之笔触亦考亦评地为我们重现了350年前中国历史上这沉痛的一页。
    从那时又过了200年,即距今整整150年前。中国历史大舞台上,又上演了惊人相
似的一幕: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从金田起事,一路势如破竹,占两湖,
下两江,重创清军,一派大好形势。然而,就在起义大军占领南京并定都于此,改名
“天京”后,天国内部腐败丛生,奢侈靡烂;贪图享受,怠于政事;封王封侯,成千
上万;争权夺利,不惜内讧;终归未成大业,真可谓其兴也,其亡也忽。李自成、
洪秀全由强变弱,始盛终衰,是由于中途腐败成风,所以功亏一篑。然而,考察中国
封建史上大大小小的数十个王朝,有的盛极一时,有的威震一世,然而其亡国亡政的
形式,又莫不是如此。秦、汉、唐、宋、元、明、清,其灭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千
差万别,但根本的原因却都是一条:腐败。由于日趋严重的腐败得不到遏制,后果便
是社会瓦解,人心背离,从而导致政权更迭。这便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回顾历史
不能不使人悚然而惊,感慨万分。
    当中国历史发展到20世纪末时,毋庸讳言,共产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着一些屡禁不
止的消极腐败现象,有些还十分严重。必须承认腐败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社会污
染,它不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构成了对党和政府的严重政治挑战
,其中对社会风气的危害更是灾难性的。腐败不但使精神颓败弥漫于官场,而且败坏
了民风,涣散了民心,这深层的伤痛需要极长期的努力才能平抚,而且仅仅依靠法律
和党纪政纪都是不够的,还必须再加上长期的道德教育才能彻底地矫治民风,唤回民
心。
    腐败究竟使我们国家遭受了多么大的经济损失呢?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认为,在90年代后半期,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
平均每年在9875亿~12570亿人民币之间,占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2%~16.8%
。这惊人的数字还是保守的估计,实际经济损失应比这个数字还要大。其主要途径为
:(一)税收方面的腐败。依仗特权,利用特权,非法减免税收,使国家应收税金大量
惊人地流失。(二)地下经济腐败。主要指走私贩私、制假贩假以及其他逃避控制和管
理的地下经济活动,而这些活动有些是在某些地方政府的默许和纵容下进行的。(三
)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主要涉及政府出资的公共投资中的腐败损失;政府采
购合同中的腐败损失;政府其他公共支出包括事业单位支出中的腐败损失。(四)寻租
性腐败。主要是行业垄断造成的大量腐败损失,垄断把消费者收益转给垄断生产者,
创造出超额利润从而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简而言之,腐败就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更可怕的是腐败分子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也可以说是更多的钱)和保护腐败不受查处
和打击,而引发的吏治腐败和司法腐败。无数事实说明,吏治的腐败、司法的腐败,
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又出现一种新的腐败动向-
-集体腐败,在查处案件中往往挖出一个,带出一窝。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集体走私,猫鼠联盟。(二)集体截留,私分公款。(三)集体敲诈,坐地分赃。(
四)集体卖官,权力出租。
    腐败现象的发展与蔓延,在严重阻碍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又极大地毒化了社
会风气和污染了人们的灵魂。一方面,人们极为痛恨贪官污吏和一切腐败分子,另一
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被动地接受这样一种观念:“要办事,就要找人,找人就要花钱
”“只要肯花钱,没有办不成的事”。于是“花钱办事”渐渐成了当今中国相当一部
分老百姓的处世信条,甚至蔓延所至,连就医、上学、入托等一些老百姓本应充分享
受的基本的服务,因为职业权力的存在,也迫使人们不得不用额外地“花钱”方式才
能取得本应享受的服务。这就为贪官污吏们的腐败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外部环境。所以
有人认为“中国的腐败主要原因是中国老百姓自己造成的”“中国的官场环境是中国
民众的心态造成的”,这固然是错误的,但其中大概也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
含义在内。当然“花钱办事”这种现象里边也有现实社会的无奈,因为不管是“花钱
”者,还是“办事”者,关键仍是“权力”。当老百姓的“权利”得不到保证时,他
就不得不去“花钱”,这是令人痛心的社会风气。这种病态的社会风气和现象发展下
去,极大地助长了腐败分子的私欲和狠心,严重地破坏了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并毒
化了社会人际关系,长此以往,最终将会导致民心背离,社会瓦解。
    这就是当今严峻的社会现实,警钟已经长鸣,警钟正在长鸣。

二、腐败的社会历史根源
    我们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党和国家的性质与腐败是格格不入的。那么,为什么在我们党内和社会上还会出现
腐败现象呢?而且会那么顽固地存在呢?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不清醒地认
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彻底胜利。认真考察中国的社会历史,
就会发现目前中国的腐败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个别地方、个别人的腐化堕落,而是
一种有着一定社会历史根源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腐败现象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国
的国情、中国的阶级结构特点、中国的干部队伍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在世界上,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悠久、封建统治特别稳固的国家,当今中国
虽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刚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脱胎
出来的新社会中,资本主义特别是封建主义的政治文化还会通过各种形式顽强地表现
自己,影响社会。封建主义观念最突出特点之一是“官贵民贱”,整个社会以官为贵
,以官为荣,当官与否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并以官职的大小划分人的社会
地位的高低,官员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与中心。这种体制有权对社会经济活动和物质
资源进行完全控制,有权将国家税收大量消耗于官僚公私消费,因此做官是封建社会
中获得财富的保证和最快捷的途径。在封建社会中,“升官发财”是天经地义的,连
刚刚认识字的儿童也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好便可以“学
而优则仕”,有了仕的地位便可发财,便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明史专家
吴晗先生说过中国的腐败现象“无代无之,竟是与史同寿,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
污的故事”。“升官”和“发财”总是连在一起,成了封建社会人们的思维定式,陈
独秀曾对这种“升官发财”观念痛加指斥:充满吾人之神经,填塞吾人之骨髓,虽尸
解魂消,焚其骨、扬其灰,用显微镜点点验之,皆有“做官发财”的四个大字。就是
因为“升官发财”这一世代沿袭下来的思维方式俘虏了那些腐败分子,从而贪污受贿
并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至于封建社会中,当官后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一
人得道,鸡犬升天”,更是普遍常见的社会习俗。这种观念影响深远,以至这些腐朽
的封建主义思想和观念,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政治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新的表现形式:官
本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家长制、裙带风……封建社会中“为奸利以弊人主,行
财货以事贵重之臣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与当今社会上老百姓指斥腐败分子的
“一类人是公仆,儿女子孙都享福”又何其相似乃尔!
    悠久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民族遗产,也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在
彻底肃清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和观念的道路上,还有漫长的路程在等待着我们啊。
    (二)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形成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没有形成一定
规模的工人阶级队伍,而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占主要地位的国家。民主革命时期“中国
是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现在情况虽然有了变化,但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自然
经济仍然占很大比重;个体生产、小作坊生产仍然很普遍。社会上存在了几千年的农
民落后意识,如自私心理、狭隘心理以及对社会大生产的无知和对扩大再生产的茫然
都不是短时期内就会消失的。特别是我国目前不少领导干部都出身于农民家庭,县乡
广大基层领导人更是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农村,他们如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
无产阶级世界观没有牢牢扎根于头脑中,而脑海中还是农民落后意识占主导地位,那
么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去以权谋私,去追求享受、封妻荫子,腐败堕落。中国历史证明
,农民对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有本能地反抗,但却创造不出比封建主义更高的经济政治
体系,他们有了财富也会去当地主,夺取了权力必然做皇帝,最后走上腐败。不论是
得了天下的刘邦、朱元璋,还是中途夭折的李自成、洪秀全,全都是遵循着这个历史
怪圈,无一例外。这就是因为他们属于农民而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不代表先进文化与
先进思想,因而只能走历史为农民起义和农民政权所安排的必由之路。
    由于中国长期封建主义的文化积淀及目前社会上汪洋大海般的小生产者的存在,
决定了中国今天反腐败斗争必然是任重而道远。在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的同时,必须加
强对中国社会基础的改造和教育,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使广大共产党
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牢牢地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摆脱种种陈腐的传
统束缚,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代表,真正能够代表着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过去毛泽东讲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今天江泽民同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讲“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这两句话论述的对象截然不同,
但其中却包含着多么深刻而必然地内在联系啊。
    (三)2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从闭关锁国走向世界,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地变化,社会的意识、观念也发生了巨
大而深刻地变化。在这巨大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期间,社会现象会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
,有主流也有支流,有清流也有浊流,腐败就是一股浊流。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不论国家大小,不
论社会制度如何,在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
腐败现象也相对突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初期,经济体制上实行“双轨
制”,从而引发了大量的“官倒”腐败现象。有权有势的人,低价进高价出赚取了成
万上亿的高额差价,甚至有些有高层背景的腐败分子,空手套白狼,一纸“批文”就
能换回几百万、几千万人民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商品市
场日益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有些人特别是手中握有权力的人,经不起各种考验,私欲
膨胀,把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意识和等价交换原则延伸到公务活动中,延伸到广泛的社
会人际关系中,甚至错误地延伸到党的政治生活中。他们把权力私有化、商品化、金
钱化,把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用来交换各种利益,收好处费、要回扣,甚至卡拿索要
,给多少好处办多少事,完全颠倒了公仆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
则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法则和杠杆,但绝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唯一法则。在党
的政治生活中,在国家的公务活动中,党员和党组织,公务员和公民就不是等价交换
的关系;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也不应该是单纯的等价交换
关系。应该看到,市场经济在发展和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客观存在着一
定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与公平交易原则,有利于经济的有序
运行,但也容易使人斤斤计较,自私自利。有的人总感到自己的付出大于自己的获得
,或者认为别的人付出小收益大,因此心理不平衡。发展下去就会诱发贪污和受贿,
而且心安理得,认为这是“应得的补偿”,以至越陷越深,走向腐败的深渊。
    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促使人们积极追求正当利益,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极大地调
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容易诱发部分人的拜金主义,见利忘义。
这些人为了物质利益可以不顾一切,什么党性、政纪、法律统统抛到脑后。成克杰、
胡长清身为副国级、副省级的高级官员,但仍然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而不惜以身试法,
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却偏偏发生了。现实生活中无数事实告诉我们
,人一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蜕变,崇尚资产阶级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金
钱至上,迷恋上声色犬马,沉醉于灯红酒绿,他们就会信奉“不在天长地久,但求曾
经拥有”“过把瘾就死”“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不惜“贼胆包天”或“色胆
包天”冒着生命危险去攫取金钱,以满足他们腐朽堕落的生活需求,最方便的就是用
他们手中的权去换取,从而堕落为腐败分子。另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风险性有利
于鼓励人们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增强实力,积极参予竞争,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也刺激和诱发人们的不正当甚至违法的竞争行为,刺激和诱发人们的投机取巧,
弄虚作假的侥幸心理,从而引发腐败。
    近年来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政治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苏
联与东欧发生剧变,资本主义在十月革命的故乡全面复辟。于是我们有些党员和干部
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信仰、信念和信心发生严重危机,意志消沉直至走上腐败。有
的是在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政治战略的影响下,被资产阶级的一套“
民主政治”“人权自由”所麻醉,迷失政治方向,丧失政治立场,重新信奉“人不为
己,天诛地灭”的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从而走上贪污腐化的腐败之路。经济上,
对外开放以来,国际交往特别是国际经济交往大大增加,国外境外的资本家为了追逐
最大利润,什么花招、什么手段都可以拿出来。他们的金钱、美女等糖衣炮弹攻击的
首选目标,便是掌握各种审批权力的各级官员,其中的意志薄弱者便成为靶子,用他
们手中的权去换资本家手中的钱。另外,国门打开,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
式就有机会乘机而入,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赌博、吸毒、嫖娼等丑恶现象又死
灰复燃,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就会被拉下水。其中那些手中握有权力的人,为了这种生
活方式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走上“腐败”的不归之路。
    (四)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传统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少
。解放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
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克服
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特权现象就是腐败现象。从本质
上讲,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的。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一个时期以来,对民主法制建设强调的不够,一些具
体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着各种漏洞、空隙,给腐败分子以各种可乘之机。其次,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我国
经济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带来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但很长一段时期缺乏适应这些
新情况新问题的措施,并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与政策、规定,以防范和阻止腐败现象产
生。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较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一些不法分子
不惜用重金、美色腐蚀各级官员,而一些手中掌握权力的官员,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监
督制约,权力运作又缺乏透明,就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具体讲,一是民主
不够。在一些人看来民主不是“由民作主”,而是“为民作主”,有的口头上津津乐
道于“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其实际就是把一个“人民公仆”的身份
置换为封建社会的“父母官”。由此便可以看出这些人的民主意识如何了。其直接危
害更是体现在用人问题上,目前基本上是官举官、官管官,而不是民选官、民管官,
从而助长了官员们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负责的倾向,使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媚
上欺下的政治习气流行于官场,所以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出现跑官要官以致卖官买官
的腐败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是法制不够。过去是无法可依、以言代法,如“文革
”时代,“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使社会正常秩序陷于混乱。近些年来虽制定了一
些法律、法规,但总有些官员法制意识极其淡薄,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以人治
代法治,把法制随意变通;或法律面前不能人人平等,权大于法“县长大于宪法”。
目前官员腐败被查处的概率依然太低,腐败的收益远远高于风险,所以腐败分子才会
前仆后继。只有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让一切政府权力的运转都在法律的制约之下,任
何官员的违法违规行为都依法惩处,那么,清明社会方能指日可待。三是监督不够。
监督机制不够科学,监督举措软弱无力。
    总之,加强对腐败产生的社会与历史根源的思考,有利于对症下药,做到标本兼
治,特别是进一步加大治本的力度,以期收到更加明显的反腐败斗争成果,有效地遏
制住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

三、对反腐倡廉的建议和着力点
    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心是坚定的、
旗帜是鲜明的,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是坚决拥护和全力支持的。而且目前采取的
方针和政策也是切合实际和有成效的。对于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是
明确的,对于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工作格局也
是明确的,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了
有利条件。但是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在反腐败斗争中
总结和归纳实践中形成的重要认识和经验,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反腐败斗争的新问题,
新形势,才能使我们的斗争不断深入,直至取得更大胜利。
    当前,反腐败斗争正在逐步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并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
江泽民同志指出: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坚持预防与惩
治相结合。面对不断滋生和蔓延的腐败现象,当然必须要严厉惩处,对少数腐败分子
毫不手软地绳之以法。但是要从根本上杜绝腐败产生,我们认为还是要对腐败现象追
本求源,从源头上找出产生的原因加以治理,从根上查出产生的机理并铲除。特别重
要的是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制定方略对腐败进行预防,防应重于治。腐败的产生,无
非是两个因素,即腐败的主体--人;腐败的客观条件--外部环境。在人的因素上,除
对腐败分子必须依法严厉惩处外,对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主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
范,关口前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教育党员和干部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
朽思想观念的影响和腐蚀。树立严格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使权力的观念,并把发展民
主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化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使各级官
员和干部廉政勤政,自觉抵制腐败。至少,底线是使每一个官员不敢腐败,从而使腐
败分子的队伍难以为继。在环境条件因素上,通过深化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以及
制度、机制的创新,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重点是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
力的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原则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人、财、物方面
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能够及时发现、有效防范的反腐败机制。总而言之,建
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科学、有约束力的制度和机制,用一系列措施、规定来堵住一切
漏洞和空隙,把所有产生腐败的机遇和可能统统挡住,从而创造出一个使腐败分子无
法产生和存在的环境条件,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让想腐败的分子不能腐
败、无法腐败。
    (一)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第一个着力点就是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国家公
职人员要立足教育,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这些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和道德素质,树立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增强这些人拒腐防变的能力。目的是最大限
度地减少直至杜绝腐败分子的产生。要抓好领导干部的教育,首先是抓好党性党风党
纪教育,引导他们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
下,因为分配调节机制还不够健全,会出现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由于国家财力有限
,会存在个别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收入较低的现象;特别是存在着不同部门、单
位的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现象。这就更必须突出地解决好广大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
员的利益观问题,教育广大干部始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让每一个公务员始终牢记
,国家公职人员虽然也是社会一员,也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正常的社会交往;为了开
展公务活动,也需要赋予一定的职权;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也要逐步改善物质待遇
和工作、生活条件。但这些都必须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范围之内并接受应有的监
督。每一个共产党员干部更应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和人
民的利益先于一切,党和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把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作为抵御腐败侵
蚀的思想武器。
    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教育,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是道德教育,或
者说是道德教化。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靠法制,
一靠教育。市场经济必须通过法律来规范,但道德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手段
,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道德是内在的“自律”,法律是外在的“他律”,对于制
约人的行为来讲,道德主“内”,法律主“外”;对于抑制人的犯罪来说,道德治“
本”,法律治“标”;道德“扬善抑恶”,法律“惩恶扬善”;道德是“禁于将然之
前”,法律是“禁于已然之后”。所以说道德和法律是根治腐败、犯罪和维系社会稳
定的两根支柱,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其实老百姓在评价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甚至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时候,十分注重社会风气、社会的道德水准,特别是执政的各
级官员的道德素质状况。现阶段,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素质要求应
该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
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
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坚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益的关系,坚持
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坚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积极吸收外来优
秀文化成果,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最近江泽
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这就将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又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
    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修养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发展主要靠内因决定,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归
根结底要靠自律,即依靠内在信念来约束自己。自律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长期生活
在社会人群中受教育、受熏陶、受感染所形成的一种良心、正义感和荣誉感,是对社
会、对他人负责的内在的自觉意识。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并受过正常教育的人来说
,这种内在力量和自觉意识对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加强自我
教育就是通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自觉性认识来培养其自律意识,将社会的道德要求化
为人们的内在需求,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自
律意识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四慎:慎初、慎微、慎独、慎欲。应该要求每个公职人员
逐步做到这“四慎”。
    (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第二个着力点,是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和
制度的创新,逐步地、不断地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好的体制、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反之,会导致腐败现象的
滋生和蔓延。从揭发和查办的一些案件来看,腐败一是多发生在人事、司法、财政、
金融部门;二是多发生在各级官员直接插手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中,即目前行政审批
制度弊病甚多。由此看来制度创新的重点应是各级干部管理制度,也就是要有一套约
束、规范官员行为的制度。另外,则是急需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迅
速制定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监督制约机制。近年来,有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重庆市
委提出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领导干部检讨责任制”
以及“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重大事故官员责问制”和“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
“储蓄实名制”,这些制度的出台都极大地规范和约束了领导干部的行为,但是还很
不够,一是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应该向社会公开,增加透明度,便于社会监督。或许
有人提出这样做是否侵犯这部分人的个人隐私权,但是我们认为一个人只要决心做人
民公仆,就不能过多地顾及这些,而应自觉地将自己置于人民监督之下和社会监督之
下。二是尽量完善和补充这些涉及官员行为准则的制度,让每一个官员在充分明确自
己职责的前提下,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同时也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自己不能做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必须认真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那些应
该和可以用市场机制来处理的项目,必须完全废止再用行政审批的办法。凡是应该和
可以用法律、法规、经济方法解决的问题,应尽量避免再用行政手段来解决,以防止
出现“寻租”,发生权钱交易。就是需要采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的问题,也必须要有公
开、公正的程序,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的监督。
    必须按照民主、公开、竞争的原则,推进用人制度,以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报
国有门。对各级公务员的选拔上应全部采取选举与考试的方法,以竞赛选马,而不是
由伯乐选马,否则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丑恶现象还会一演再演。人事制度的改革,
各项措施、制度的实行,都必须根据人民大众是否拥护来决定,而且最终以社会实践
的效果来检验。
    还要加快财政制度的改革,强化管理和监督。各级财政的运行应该保证其公开和
透明。政府是受社会和人民的委托,出于人民大众和国家的利益,从人民大众手中集
中一部分财力,以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设施等。从这个角度讲,各
级财政应是民主理财的财政或者说是民主化的财政。为了保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各级预算、决算必须最大程度的公开化,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详细内容;
要防止管理粗放,资金收支的每一块钱的来龙去脉都应彻底公开、透明,因为人民大
众有权了解和监督。财政部门不能“只管分配,不管使用”,使用部门不能“只管使
用,不问效益”,应定期或定项向财政部门汇报支出情况与效益,财政部门应定期向
人大汇报财政支出效益情况。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要逐步建立规范化
、制度化制度。党政机关必须按中央确定的标准发放工资,按照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状况,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增长工资,平时不应自行“创收”或设“小金库”,以防止
产生腐败。
    总之,制度、体制的设计与创新在防止腐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要下大气力
,深入调查研究,从产生腐败的原因入手,制定出各种堵塞产生腐败漏洞的制度,如
预算制度、会计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公共工程招标制度、各级干部任用与回避和轮
换制度,从而杜绝一切产生腐败的“制度真空”与“管理真空”,把反腐败的主战场
逐步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上来。

责任编校:马福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