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耕地人口密度概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27&run=13

韩光灿

泗水县地处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南麓;为淮河支流泗水发源地,因以得名。面
积1091.7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沿东西贯穿县境的泗水呈条带状分布,占全县总面积
的22.8%;丘陵与山区屏列于平原的南北两侧,分别占30.7%与46.5%。1987年全县
可耕地为68.93万亩,总人口已达5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4.8%。泗水县至今还
相当落后,为山东与全国屈指可数的穷困县之一。原因何在?有必要反思。
1949年至1987年,泗水县人口由276507人增加到520200人,净增人口达243693人
,平均每年增加6413人。除个别年份外,全县人口一直呈较大幅度增长。
与历史时期比较,明代前中期全县总人口增加1万人要用17年;民国时期每增加
1万人只用不足9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每增加1万人所用时间更缩短为1.5年。
因此,数百年来,泗水县人口的增长呈现明显的阶梯式的加速趋势。
泗水县面临着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第一,人口基数大,且0岁至19岁年龄组人
口占总人口的45.6%,人口将长期稳定增长;第二,人口与耕地、粮食及国民收入之
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发展与激化。
38年来,泗水县人口由1949年的27万余人增加到1987年的52.02万人;而耕地由
1949年的84.16万亩,减少到了1987年的68.93万亩,净减少耕地15.23万亩。由于人
口的大幅度增加,人均耕地由1949年的3.08亩减少到1987年的1.03亩。因此,尽管农
业生产取得了较大发展,粮食亩产与总产均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人口数量
的不断扩大,人均占有却呈现低而不稳的状态。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1.0503亿斤
,按农业人口人均占有为384斤;1953年全县粮食总产增加到1.2122亿斤,人均占有
410斤;196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增加到1.8318亿斤,人均占有522斤;1982年全县总产
2.9442亿斤,人均占有第一次超过600斤,为619斤。而至1983年,全县粮食总产又减
少到2.4534亿斤,人均占有减少到509斤。粮食生产与分配呈现了徘徊局面。按人均
占有计,除个别年份外,都落后于山东和全国的水平。工农业生产总值的人均占有及
人均国民收入同样大大低于山东和全国水平。
对于农民占总人口95%以上的农业县来讲,引入耕地人口密度的概念才有可能真
正反映人口分布的实际状况与地区差异。耕地人口密度即每平方公里(或每公顷)耕地
上生聚的人口数目。通过调查发现全县各乡镇人口耕地密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
幅度较大的是位于山区与丘陵区的乡镇,如圣水峪乡由309.5人增加到1124.5人;前
峪乡由323.8人增加到1071.3人;张庄乡由277.5人增加到1125.2人;尧山乡由296.8
人增加到1178.9人等;耕地面积密度较土地面积密度均增加2倍上下。而平原乡镇增
加幅度相对较小,均不足1倍。由此可见,山区与丘陵地区每平方公里的耕地上实际
容纳的人口数量一般均超过了平原地区(城镇除外)。因此,在广大山区人口分布是严
重超载的。正是这个原因,山区人口较平原人口穷困。如位于山区的圣水峪乡1984年
人均占有粮食仅449斤,人均收入仅151元;前峪乡分别为516斤,191元。其他山区乡
镇多相类似。而在平原乡镇人口耕地密度尽管也很高,但由于村镇企业、多种经营的
发展,实际上早已脱贫。如泗水镇、泉林镇、水泉乡、中册乡、演马乡等乡镇,人均
占有粮食已超过700斤,人均收入已超过300元。山区人口分布的超载和社会经济结构
的单一,是其长期不能摆脱穷困的根本原因,也是使全县人均收入、人均占有粮食低
而不稳的决定因素。
面对上述问题,应进一步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爱惜与保护耕地的宣传教育工作,严格土地征用申请手续和批准权限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征用耕地。教育群众树立耕地就是粮食就是生命的思想,
这对于95%以上的人口依赖农业经济和粮食生产的县份尤为重要。否则,若按30多年
来耕地减耗速度推算,到2000年,泗水县耕地将继续减少到63.89万亩;人口将增加
到60余万人,人均耕地由现在的1.03亩减少到1亩。而生产力的提高能否弥补耕地减
少的损失,也还是一个问号。因此,爱惜土地,保护耕地,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
展,是一项关系全局的大事。
第二,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和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鼓励与扶持
村、乡镇办企业,为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扩大乡镇人口容量
,以逐步改变泗水县95%以上的人口单纯依赖农业的状况。根据典型调查和用工量推
算,全县每个现有农业劳动力大约可以经营管理5亩耕地,1986年全县68.93万亩耕地
,只要13.8万个农业劳动力即可,剩余6万余个劳动力。这些劳动力除少部分已进入
乡镇及村办企业,绝大部分处于闲散半闲散状态,亟待转移。本县劳动力转移主要依
赖于劳动力容纳量大的工副业和乡镇及村办企业。因此,目前应根据可能,充分利用
当地原料,发展以加工为主、当地产销为主的食品等服务行业,并不断扩大与发展乡
镇企业外销产品的数量,提高质量,增加影响,壮大企业生产与销售能力,积累资金
,扩大再生产,以吸收更多的闲散农业劳动力,进而不断增加人口收入,提高生活水
准。
第三,在发展社会生产增加收入的同时,进一步严格而审慎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尽量减少计划外生育,尤其注意杜绝三胎以上的多胎生育,严格禁止早婚,尤其是
女性早婚习俗严重的山区更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注意,以避免新的生育高峰的出现
。同时,尽可能地发展与完善保育和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全县人口尤其是落后山区
人口的素质;并积极创造第一流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吸引与稳定更多的科技、
教育人才,为泗水县的经济建设和脱贫事业服务。

责任编校:张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