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志书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24&run=13

董敏

本届编纂的方志与以往的旧志相比,篇章结构更为合理,内容充实、新颖,富有
明显的时代感。但也有一些志书存在着共同的弱点,即服务范围窄,实用性不强,影
响了志书的发行量。目前,续修志书在即,对志书进行适当的改革,使志书更好地服
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成为方志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拓宽志书的服务领域
传统观念认为,修志的目的在于“存史”“资政”“育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今天,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诚然,志书的主要作用是“存史”“资政”“
育人”,这是修志的主旨,但也不可回避志书是商品这一现实。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
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高的商品,其价值也就越大。作为商品的志书也不例外
,其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志书的使用价值。因此,在编纂志书时,必须考虑如何最大限
度地提高志书的使用价值问题。如果志书的使用价值仅仅局限于“存史”“资政”“
育人”上,其使用的范围势必狭窄得多,其应有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也就不会高。有的志书由于在编纂时忽视了其使用价值,致使志书的发行范围
受限,发行量不大,这与志书本身所应具备的价值是极不相称的。一部志书洋洋百万
字,不必说所付出的劳动和汗水,单是为筹备出版经费所费的口舌和为节省经费而捉
襟见肘的尴尬窘态,就值得一提。然而,志书出版数年后,编者看到沉睡在贮藏室里
的一大堆志书,出版时的那种喜悦便陡然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失望和叹息。如果面对
这样的结局,该何去何从,方志人不能不思索。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曾经指出,“修志的目的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
用,也为后代人用”,“要把志书工作从以往的案头工作发展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
社会服务工作。”李铁映同志在这里所说的“用”志,不只是指志书出版后的“用”
,其中也蕴含着在编纂志书时就要考虑到志书的实用性问题;也不仅仅局限于政界、
企业、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而是为社会所广泛应用。如果所纂志书达不到这一目标
,方志界的路只能越走越窄。因此,方志人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面向社会,服
务大众,这是方志界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目前,方志部门基本上完全依赖于政府财
政的支持,在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方志人必须寻找出路,来减轻财政的压力负担
。若能改革志书传统上的编纂内容,使之面向大众,必然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这样不仅会给政府减轻财政压力,而且会得到全社会的承认,扩大方志界的知
名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二、顺应市场经济大潮,大胆改革编纂内容
目前,方志界正在探讨续修志书的一些问题,但观点不一。在续修这届志书时,
我们认为应该确立这样一个观念: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编纂一些实用的大众
化的志书。为此,必须改革编纂内容,把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编入志书,以提高志
书的社会效益和使用价值。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政府行为也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
社会需要为目标。志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也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改革
。首先,要删除、精简那些相对稳定的篇目。在续修志书时,对于那些不变的篇目,
如地质、地形、海域、气候、土壤、矿产资源、土地资源、风俗、方言等,不必再罗
列记述;对于那些变化较小的篇目,适宜合并的,可合并记述,不适宜合并的,可以
轻笔墨,择其要点记述。第二,充实新鲜内容,增加社会需要的篇目和内容。如致富
方面的,本地区致富技术、致富经验和致富大户介绍;就业、再就业的政策、规定及
再就业典型介绍;妇幼保健、儿童家教方面的内容;本地区的民间偏方疗法等等。这
些内容在本届志书中涉及的不多,但却是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第三,加大经济篇目的
设置和容量。重点介绍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有关内容和改革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企
业产权制度改革,乡镇、村办和私营企业以及三资企业的发展以及高效优质农、牧、
渔业、养殖业的介绍。同时,加大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介绍,使志书更好地服从
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第四,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内容的介绍,充分反映出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使志书更好地为政治服务。

三、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努力探索志书的科学性
质量是志书的价值所在,是志书的生命。质量不高的志书是不可能有较高的使用
价值的,也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续修志书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在保持志书科
学性的前提下,使其内容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的要求。但如果盲目追求扩大志书的
实用性,而忽视志书的料学性,不从实际出发,偏离志书所应涉及的领域,就会误入
歧途,这与我们所要续修的社会主义新方志是相悖的。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新编地方志不同于一般
的史书,不是一家之言,不是专家的专著,不是史料汇编、资料大全,也不是百科全
书,而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是汇集我国各地区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历史
和现状的全面、系统、科学的国情资料。”我们必须按照志书的特殊体例要求续修志
书,既要把志书编得有较强的实用性,又要切实保证志书的科学性和高质量。这个“
度”不太好把握,有待于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但有三个关系应处理好:一是实用与科
学的关系。实用是指志书内容能够较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科学是指篇目设置和内容要
符合志书的要求,能体现出志书的特殊体例。要在保证志书篇目设置科学的前提下,
尽可能多地选用那些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内容入志,但绝不可抛开志书的科学性而盲
目增加实用的内容,以迎合所谓的“社会需求”。二是处理好详与略的关系。记述的
内容详与略,要以主次而定,但主次问题往往因地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譬如,实用
性强而在志书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地情资料要详记,而实用性差而在志书中又处于次要
地位的内容要略记,能说明问题即可。三是处理好“存史”与“资政”“育人”的关
系。志书的“存史”作用容易达到,而要较好地起到“资政”“育人”的作用,则需
要能正确地揭示出事物的兴衰起伏、因果关系,能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是低质量的志书所不具备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续修志书时,必须坚持高标准,达到
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充分发挥好志书“资政”“育人”的功能,以便更好地为政
治服务,为现实服务。

四、发挥宣传导向作用,逐步拓宽志书市场
修志的目的是为了用志。志书应用的广泛性取决于其高质量和实用性,但离开对
志书的宣传,志书的发行市场仍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难以得到推广。志书出版后,
必须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将志书推向市场,引导社会用志,才能充分发挥出志书在“两
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志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理应远远超过一本普通读物,然而这一事实
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这与我们的宣传、引导不够有关。只有读过志书的人,才会真
正地认识到志书的价值。1995年,有关专家来到海阳考察核电站选址,第一件事就是
要《海阳县志》看,从中查阅海阳地质状况的历史,以便确定是否选址海阳。《海阳
县志》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为核电站站址首选海阳帮
了大忙。专家称“若没有《海阳县志》提供资料,我们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人与志书无缘,不了解志书,甚至对志书是何物都不知
,用志的益处当然就无法体验到了。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志书要走上更为广阔的市场,拥有更多的读者,必须
抓好以下几点:首先,新闻媒介和方志刊物要加强对志书的宣传,多报道志书的用处
和读志用志的典型事例,使人们逐渐熟悉志书,认识到志书的广泛用途,使志书走向
更为广阔的市场,面向大众。第二,要加强志书的广告宣传,扩大一些高质量志书的
知名度,创出志书名牌,进一步提高方志界的声誉。第三,要扩大志书的对外交流。
志书出版后,可与其它地区及时联系,相互交换志书,这样既能从对方志书中获取一
些宝贵资料和编纂经验,同时又推销了自己的志书,扩大了志书在域外的影响。第四
,积极参加志书成果展。参加志书成果展,是推销志书的一种好办法,抓住这个有利
时机大力促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五,要通过外籍华人、国外留学生和“三
资企业”的外方人员等,将志书推向国外。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爱国思乡之情甚
浓,但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或很少回国,他们一般都希望通过家乡的志书来了解家乡
的变化,寄托对祖国母亲的感情,这是中国志书走向世界各国的一条重要渠道。

责任编校:温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