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史志事业“地方文献中心”建设及其基本经验与启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8&rec=8&run=13

山东省方志馆建设始于1996年。在省方志馆挂牌成立后,我们又提出了建设省市
县三级方志馆的构想,并逐步付诸实施。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省方志馆建
设已初具规模,省市县三级方志馆建成近50家,馆藏达到10万余册。各级方志馆担负
了广泛征集、妥善保管、积极利用史志资料的任务,并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加强科学
管理,扩大服务范围,参加修志实践,参与课题研究,成为史志事业长远发展的基地。
全省史志系统方志馆建设实际上也是“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载体,两者
互为表里,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史志事业的进步。
一、山东史志系统“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在做好史志事业主体业务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史志事业的范围,丰富
方志馆工作内容,为“地方文献中心”建设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首先以本地的志书、年鉴作为“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主体,把做好志、鉴编修
工作作为“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基础,并不断拓展志、鉴编修的范围,将“志”的
内涵扩展到各类志书、年鉴、地情资料等所有志类产品,丰富地方文献的内容。为此,
对于列入政府规划的省市县三级志书,精心编纂,按期完成,并积极组织各类部门志、
行业志、专业志、企业志、基层志、人物志等志书的编纂工作,大力推动旧志整理,
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各级史志机构还扎实推进地方年鉴、专业年鉴、部门年鉴、企
业年鉴、 行业年鉴的编辑出版。全省各级各类年鉴已发展到175种,主要包括省级综
合年鉴1种、 市级综合年鉴17种、县级综合年鉴73种、专业年鉴84种。此外,省内大
部分高等院校和部分基层单位也不定期编辑出版年鉴。
另外,各级史志机构还编辑出版了许多社会急需而又能够丰富“地方文献中心”
内容的地情资料, 如《山东各地概况》 、《山东省强镇名村志》、《青岛概况》、
《青岛图志》、《崂山志》、《烟台纵览》、《蒙山志》、《泰安市情概览》、《枣
庄新况》等。还有很多地情书已列入各级史志部门的工作规划,如青岛市史志系统计
划五年内编辑出版各类地情系列丛书1000余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首轮修志中,全
省各级史志部门就编纂出版《山东省志》 1部(88部分志) , 市(地)志13部,县
(市、 区)志122部,部门志、行业志、企事业单位志、乡(镇)村志以及年鉴、地
情书刊等5000余种,为“地方文献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建设好各级方志馆,形成地方文献中心的主要载体
山东省史志系统的方志馆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多以各级史志机构的
资料室为前身。随着修志成果的不断丰富,开发利用史志资源的迫切要求,资料室已
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任务。因此,各级史志部门都把建设方志馆提上了议事日程。经
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 全省已建成省级方志馆1家, 市级方志馆10家, 县级方志馆
(室)30多家。
首先,抓好各级方志馆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好机构建设。全省各级史志机构在规划方志馆工作时,立足史志事业大局,
着眼于发挥方志馆的长远效益,积极争取政府和人事编制部门的支持,将方志馆作为
各级史志机构的正式序列工作部门,配备专门的人员编制。1996年,正式成立山东省
方志馆,人员编制10人,作为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管理的全额拨款处级事业单位,
内设管理部、业务部、理论研究部等部门。全省绝大多数市级方志馆有正式的机构,
或为史志机构的内设处(科)室,或为史志机构管理的下属单位;人员编制也比较充
裕,其中济南、潍坊等市的方志馆编制达到10人。
二是抓好馆舍建设。各级史志机构积极利用国家增加投入支持公益文化设施建设
的有关政策,加快方志馆馆舍建设步伐。我们积极争取省领导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等部门的支持,于2003年在济南市风景名胜区—— 千佛山南麓建成了山东省方志馆,
馆舍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总投资达到1200多万元。经多方协调,烟台市史志办公室
争取到了烟台山景区内的一座原外国领事馆作为市方志馆馆舍,既避免了繁杂的建设
手续,又体现了方志馆的历史人文特色。目前,全省方志馆建设又进入一个高峰期,
许多市、县(市、区)制订了方志馆建设方案,并着力推动实施。青岛市及黄岛区的
方志馆(新馆)已进入调研、选址阶段,前期资金足额到位;泰安市在建成市级方志
馆后,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实现县、
市、区都有方志馆的目标;”淄博市把市方志馆建设列入文化大市建设和新区文化中
心规划,规划面积1500平方米;东营市将市方志馆建设作为文化中心建设的标志性工
程,计划建设5500平方米。在建好馆舍的同时,各级方志馆都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在
加强内部设施建设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和健全防火、防盗、防渍、防有害生物、消毒、
修裱、复制、温湿度调控等设施,保障了馆藏资料的安全,为方志馆功能的充分发挥
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按照地方文献建设的规律,丰富馆藏。馆藏是方志馆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发
挥方志馆功能的基础性工作。全省各级方志馆都定期对各自行政区域内史志类出版物
编纂出版情况进行普查统计,摸清家底,制订完善的征集工作方案,形成了一套行之
有效的史志出版物报送制度和规范。例如,山东省方志馆参照国家版本书库面向全国
出版界的呈缴本制度,实行了山东省地方史志系统成果、资料缴送制度,要求全省各
级史志机构将出版的各级各类志书(含部门志、企业志、院校志、山水志、乡镇村志
等)、年鉴及相关地情文献(含地方史著作、地区或行业概况、手册、便览、公报、
普查资料、地情调研成果等)、重新整理的旧志(含复制品、校勘重印等)以及成果
的电子文本每半年集中向省方志馆报送一次。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
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各级史志机构承担了区域内各种地方志书和地情文
献出版物的审查、备案职能,由于审查、备案均要求报送样书,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各
级方志馆的馆藏收集。目前,各级方志馆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史志类出版物基本做到了
应收尽收。为进一步丰富馆藏,全省各级方志馆都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志书交换
协作关系网络,并不断加大对馆藏采购的投入,通过交换、购买等手段增加外省市志
书、年鉴的收藏量。同时,考虑到山东省情特点,加大对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山东历
史文献的搜集力度,使馆藏文献充分体现山东省情特点,符合地方文献建设规律。
目前,全省各级方志馆收藏的各级各类地方文献达到10万余册。其中,山东省方
志馆收藏各类载体的文献资料6000多种、 5万多卷册,包括志书类4000余种,地情类
资料950种, 地方年鉴100余种,整理出版的旧志180余种,史志类电子光盘资料1000
多种、 3亿多字。在馆藏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各级方志馆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馆藏
体系与馆藏结构,完善馆藏收集、整理、评价机制,初步具备了支持研究决策的能力。
其次,充分发挥方志馆的服务功能。
一是积极开展调阅服务。开展调阅服务是方志馆建设的初衷和基本功能。由于山
东省各级方志馆馆藏资料丰富、种类全面、结构合理、独具特色,逐步引起了社会各
界的关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读者群体。山东省方志馆建成后每年接
待读者都在2000人以上,查阅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馆藏范围,使馆藏资料充分发挥了
作用。在“坐等读者”的同时,各级方志馆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社会各界提
供资料,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例如,山东电视台为庆祝建国50周年,拍摄9集专题
系列片《别无选择》,反映建国50年来山东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取得的
重大成就。应摄制组的要求,山东省方志馆为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丰富了
该片的历史内涵。为更好地开展调阅服务,各级方志馆都在服务手段创新上下功夫,
加快馆藏资料数字化进程,基本实现了方志目录和提要检索微机化。滨州市方志馆还
开发出了方便快捷的方志馆管理软件,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是为史志事业主体业务工作服务。当前,史志事业的主体业务工作还是编修地
方志书。编纂志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研究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持才
能做好。特别是对入志资料的把握,需要大量旁证资料对稿件中的内容加以核对或引
证,看其内容是否准确无误,引文是否准确,查阅量是非常大的。作为方志编纂业务
的辅助者和资料的保管者,各级方志馆积极发挥资料保障作用,为提高志书、年鉴的
编纂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山东省武警总队在编写《山东省志·武警志》时,
几乎查遍了省方志馆馆藏的全省市县两级志书,收集到关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全省各地武工队、政治保卫队活动及组织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另外,各单位或部门为
编写各自的厂矿志、部门志、行业志等,也时常查阅、利用馆藏资料。如山东省金泰
集团编写的《山东省金泰集团志》、济南市历城区电力局编写的《历城电业四十年》
等,都大量运用了方志馆的馆藏资料。
为更好地为主体业务服务,各级方志馆及时公布馆藏新书和重要图书目录和简介,
以方便修志人员了解查阅。山东省方志馆还组织编写了《山东省新编地方志目录》和
《山东省新编地方志总目提要》等,为修志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二次文献服务,推动了
工作的开展。
三是积极开展读志用志,参与课题研究。各级方志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
展利用地方文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课题研究。例如,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
潍坊等市的方志馆及时整理出当地历史上的地震灾害情况,分析地震发生的规律。研
究成果对完善当地地震灾害应急预案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根据“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要求,不断拓展方志馆的功能
随着“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不断开展,各级方志馆逐步认识到,在“地方文献
中心”建设初期,注重了地方文献内容的多样性,忽视了地方文献形式和载体的多样
性;注重了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忽视了其它形式资料在建设“地方文献中
心”中的作用。这样,还是没有完全跳出将方志馆建设成为面积更大、设施更全的各
级史志机构资料室的藩篱,形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文献中心”。为此,山东省
各级方志馆加大工作力度,搜集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包括地方报刊和地方
政府颁发的法规文件,在修志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图片、稿件等资料,地方各部门刊
印的各种普查、统计、汇编、图表、手册资料,事关地方事务的专题、专著、调研资
料,与当地有关的磁带、软盘和正式出版的电子版图书、多媒体文字声像资料等,进
一步丰富了“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2007年,我们开始建设山东省史志博物馆。山东省史志博物馆利用
山东省方志馆现有馆舍,馆藏、陈列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成
果,包括山东省自1981年开展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工作以来编纂出版的省志、市(地)
志、县(市、区)志以及各级各类部门志、专业志、企业志、乡镇村志等;第二类是
旧志,包括省内外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历史上编修的地方志书(包括点校本),
以及流失在民间的有价值的修志资料等;第三类是反映山东省自然、人文以及历史文
明的各类资料和实物,包括历史上各个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
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历史上各个时期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及著名书画家
的作品,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时代性实物等。
史志博物馆建成后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并在互联网上建立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将馆藏
展品、图片及文字介绍等各类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和展示,
进一步扩大服务功能,使史志博物馆成为展示山东历史文化的特色博物馆,爱国爱乡
教育和省情教育的基地。山东省史志博物馆的建设,为进一步拓展方志馆功能走出了
一条新路子。
二、启示
启示一:提高对方志馆和“地方文献中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以方志馆和“地方文献中心”建设为代表的山东史志系统对地方文献的收藏、整
理和开发利用,从根本上说,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
必然产物。方志馆建设是山东史志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方志馆对史志事业的发
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山东史志系统“三个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正是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提出,要以方志馆为依托,将各级史志机构建设成为当地的“地方文献中心”,
将一个区域内各类地方文献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汇总起来,经过加工、整理和利用来
服务于社会,进一步拓展方志馆的功能,提高史志事业的服务能力。中指组的领导曾
经多次讲过:“方志馆是开展地方志工作的阵地,是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的基地,有
了方志馆,地方志工作立足就牢固了。”并明确提出“方志馆要集修志、储藏、志书
资源开发利用、方志学研究、方志文化交流、信息化建设、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开
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诸多功能于一体,不断拓宽方志工作领域,成为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地方文献中心”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文献不仅
对研究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它对一
个地区当前的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和指导意义;它也是认识省情历
史与现状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山东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
启示二:方志馆和“地方文献中心”建设也要随着山东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和史志事业的进步不断探索创新
地方文献是地方社会及其发展的必然产物,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山东地方历史和现实表明,当一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快速发展时,对地方文
献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的需求就会相应加大,这是山东地方文献建设的一条重要
规律。当前,山东史志系统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加
大对山东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山东省史志博物馆的建设即为一成
功范例。这就表明,方志馆和“地方文献中心”建设虽然主要以历史资料为工作对象,
但其指导思想却不能陈旧,也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更新发展观念和思路,更好地
为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史志事业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