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史志事业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及其基本经验与启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8&rec=3&run=13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
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六·二五
(2007年)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四个坚持,首先要坚持的就是解放思想。中共十七大报
告也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
永不停滞。”
山东史志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山东史志事业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实践
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史志事业的决策者坚持党的思
想路线的结果。近十年来,我们把中央精神与山东史志事业的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
地解放思想,探索和运用史志事业发展规律,科学地推动史志事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与时俱进,在理论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先行一步,进行了卓有成效地探索,
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在了全国前列;受到上级业务领导机关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
下简称中指组)和山东省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引起了全国方志界的关注。中指
组田嘉秘书长在2007年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指出:山东“坚持创新,不断探索,
为地方史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创新成为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发展的
主题”。山东省政府分管史志工作的领导也对史志事业的解放思想给予高度肯定和赞
扬。蔡秋芳副省长在2002年10月省史志编委会九届一次会议上总结了山东史志工作三
大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改革创新意识强,思路开阔,与时俱进”。张昭福副省长在
2004年8月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 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努力工
作, 取得丰硕成果” ;2005年11月,他在听取工作汇报时指出,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思想解放,思维超前,勇于创新”。
山东史志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实践经验表明,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山东史志事业
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和强大动力,也是山东史志事业发展的根本经验。
一、山东史志事业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动因和条件
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等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步伐加快,这给山东史志事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
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有些是随着社会变化新出现的,有些则是史志事业长期
存在的素质性和体制性先天不足等老问题在新形势下的新变化,史志事业固有的发展
所需社会资源(政策、经济、法律、舆论)相对稀缺的问题更加明显。山东史志事业
的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既有外在环境和条件的因素,又有史志事业自身内在禀赋的
必然要求。
第一,新世纪经济社会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对史志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史志事业面临的总体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
为市场机制配置各种资源的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扩大,行政配置社会资源的范围和力度
逐步缩小和弱化,这就使得像史志这样的传统文化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
而此时山东史志事业自身发展又正处于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大部分省直部门和市、
县史志机构承担的首轮修志任务已基本完成,第二轮修志又尚未正式开始,大批史志
机构被撤并,尚存的史志机构也处于不稳定状态。方志编修的周期性使得史志事业发
挥作用所固有的滞后性、精神性及间接性的问题更为尖锐和突出,山东史志事业发展
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局面。“走老路路子越走越死,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没有思
路就没有出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既是当时山东史志工作者的切身体会,更
是当时面临实际困难的真实写照。这就决定了山东史志事业必须从根本上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第二,社会转型对方志编修这门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解放思想的要求
新世纪,中国社会加快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转型对整个社会科
学各门学科都形成了冲击和挑战,方志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所受到的影响
也是深远的。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转型总是伴随着对社
会科学各门学科更高、更迫切的理论要求,要求学科本身在社会发展与转型的“磨难”
中解放思想和实现理论创新。方志学发展史表明,社会转型是方志学科发展创新的根
本外在动力。
另一方面,方志学自身发展变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方志编纂和方志理论也是
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这是方志学科自身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也是史志事
业发展变化的根本要求。
目前山东正在进行的第二轮修志,必须立足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在组织管理和业务编纂两方面勇于创新。所以,解
放思想、勇于创新既是社会转型对方志学科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其本身发展演进的
必然结果。
第三,全国和山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为山东史志事业的解放思想提供
了有利的政治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全党的思想路线一直在推动
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共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都一直强调要不断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山东省委、省政府紧跟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全省的思想解放。山东
史志系统较大的解放思想学习活动就有如下几次:
2003年,张高丽书记在省委工作会议上提出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要求,全省上
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大讨论。我们结合史志系统的实际,积极
参加解放思想的大讨论,谋划史志事业的创新发展。同时,又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
党性觉悟,通过对山东地方历史的研究,及时撰写了“从山东党的历史看解放思想”
的理论研究文章,从历史的角度阐发了省委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
重要性。文章被省委机关刊物《发展论坛》及时刊发,在全省解放思想活动中发挥了
史志事业的独特作用。山东史志事业既得益于解放思想,又用自身行动推动了全省解
放思想,也使自身的解放思想得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
2004年,省委发出了关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确保各项工作落实的意见。我们联
系史志工作的实际,提出落实求真务实也必须解放思想,要在求真务实中解放思想,
实现思想解放由思想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转化。这样,就把全省史志系统的解放思想进
一步落到实处。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全省上下开展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大讨论。我们认为,史志事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需要解放
思想,转变观念。
省政府有关领导也对山东史志事业提出了解放思想的要求。韩寓群省长在2005年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提出,史志工作“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蔡秋芳副省长
在有关批示中,要求史志事业“解放思想,不断开创史志工作的新局面”。
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领导对解放思想的重视是山东史志事业深入解放思想的政治
保证,山东史志事业的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则与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若符节,彼
此呼应, 成为全省大好局面的一个代表和缩影。正如田嘉秘书长在2007年1月山东省
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总结的,“山东地方志工作开创了山东模式”,“山东省已初步
建立了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志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实现地方
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四,史志事业决策者是思想解放得以落实的组织条件和可靠保证
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曾深刻地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一
项事业、一个单位解放思想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特别是决策者的政治水平
和理论修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认真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充分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工作中的积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集中全体同志的智慧,
实行民主决策;深入基层和实际,跑遍全省市、县基层史志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
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实行科学决策。山东史志事业的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都是
在民主宽松的大环境中实现的。
第五,创建学习型机关,培养学习、研究型史志队伍,夯实创新的物质基础
业务学习与研究是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必要手段,是创新
和发展的基础。史志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项工作从如何加快进度转向如何提
高质量;另外,史志事业也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文化事业,方志编修又是社会科学中
的一门专门学问,志书、年鉴编修质量高低、水平如何与史志队伍业务水平存在高度
的正相关。这就要求史志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因为业务知识
靠学习,提高工作水平靠创新。正是根据史志事业创新的需要,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机
关每周安排业务理论讲座,全体业务人员定期参加培训,聘请国内著名方志专家授课,
外出进修学习,以会代训,等等;业务理论研究实行“课题制”管理,年初布置课题
研究任务,责任到处到人,定期督促检查研究进度,年终纳入考核结果;按年度编辑
出版《地方志资政文集》,发表有关研究成果;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给予重奖,
推荐参加“八个一优秀”评选。这样,就在一系列制度设计上鼓励业务学习和理论研
究,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山东史志事业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基本经验
第一,山东史志事业的解放思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邓小平同志曾经典地阐释过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他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
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就是实事求是。”由此可见,解放思想要求做到两点,一要破除不适应形势任务要求
的传统思想观念和主观偏见束缚,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即主体正确认识客体,把握客
体的本质和规律。山东史志事业的解放思想正是沿着上述思路展开。
人的思想观念有两重性,即勇于创新进取的思想观念可推进事业的发展;反之,
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则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影响史志事业发展的传统思想观念
主要表现为:观念僵化,视野狭窄,知识储备陈旧,对新事物不敏感,抱残守缺。在
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为:对正在变化着的社会现实没有深刻认识,对这些变化带给史
志事业的各方面影响不甚了了;业务指导理论上存有模糊片面认识;工作中满足于一
般实践,缺乏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不能上升到规律的高度去指导工作;仅把史志当
成工作,没有上升到事业的高度去理解和实践;工作中形而上学,把史志事业简单化
为“编一本书”;消极应付、等待观望,看不到史志事业的出路,找不到正确的前进
方向等等。
第二,山东史志事业的解放思想遵循科学的路径
空谈不能解放思想,蛮干也不能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也不是不要继承传统,搞形
而上学。山东史志事业的解放思想就是从史志事业的特点出发,探索史志事业发展的
基本规律和各项具体工作的特殊规律,按这些客观规律办事,使史志事业的解放思想
沿着科学的路径前进。
任何一项文化事业的兴起和发展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社会需求,也有其自身发展
变化的基本规律。史志事业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文化事业也不例外。方志自身演进的
过程和山东史志事业发展的历程,特别是近十年来山东史志事业的最新实践经验表明,
史志事业发展有一条基本规律,即史志事业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志书、年鉴
编修要实现存史、资治和教育的功用。这条基本规律对整个史志事业的发展起主导作
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史志事业其他各项具体工作遵从这一规律。当然,
史志事业各项具体工作都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正是在探索和掌握史志事业发展规律
的基础上,我们把握事业前进的正确方向,见事早,行动快,为史志事业的实践创新
打下了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
从这个角度讲,探求史志事业发展规律是山东史志事业最大的解放思想,也是最
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
第三,以对史志事业发展规律的探索为重点,全面推进山东史志事业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科学的理论
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思想基础,是史志事业发展
的动力源泉。山东史志事业理论创新最大的成果当属对史志事业发展规律的探索。此
外,还有史志事业发展指导思想上的创新和修志理论的创新。
首先,实现山东史志事业发展指导思想上的创新。
一是确立史志是一项事业而非一项工作的全新理念。随着史志事业的发展,史志
部门的工作已从原先单一的修志扩展到开展方志理论研究,读志用志,整理旧志;编
辑地方年鉴和专业年鉴;收集整理地情资料,研究山东地方史,开展区域研究和课题
咨询;推进史志信息化建设等。据此,我们在2002年就提出史志是一项事业而非一项
工作的理念,并对两者异同做了科学区分:从体制上看,作为工作,是由上而下推动
前进的,它随领导者个人的兴趣、学识和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事业,它有其自
身发展规律和内在动因,滚动前进,长治久安。从机制上看,作为工作,是被动的、
阶段性的。上面设计多少,下面做多少;作为事业,能主动适应需求,自我发展,自
我完善,符合史志工作“背靠政府,面向市场”这个基本方针。从内容上看,作为工
作,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作为事业,内容是宽泛的、无限的。从服务方法(形式)
上看,作为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就行,成果形式单一,服务面不广;作为事业,
史志成果与时俱进,可以融入社会,走进千家万户。正是在此全新的科学理念基础上,
我们按照史志事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以大方志的思路来谋划史志事业的发展。
二是史志事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从又快又好转向又
好又快,特别是当前全省正在进行的第二轮修志工作,更是要好字当头,好中求多,
好中求快,好了再好;志书编修进度要绝对服从质量要求,着力提高第二轮修志质量。
三是强化史志事业的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强调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没有思路
就没有出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其次,推进修志业务的理论创新。
针对山东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们确定了“先行试点,以点带面,
稳步前进,质量第一”的整体思路,采取“统一部署,分批启动,个案处理”的做法;
特别是重点抓好典型引路和重点志书推荐。
第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着力推进实践创新
山东史志事业的理论创新推动了史志事业的实践创新,实践创新又巩固和深化了
理论创新。
近十年来,山东史志事业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史志事业在社会上的影
响越来越大,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断推动史志事业的实践创新,即体制、机制的
创新。以政府督查等体制创新来推动事业的发展,通过“制度有为”实现史志“事业
有为”;以史志系统“三个中心”建设、史志事业法制建设和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
评选为重点,探索建立史志事业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同时,在体制、机制创新中,落
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史志事业发展规律,做到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统筹兼顾,配套
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整体合力,有效解决制约史志事业发展的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这是山东史志事业近十年来发展的显著特征,也标志着山东史志事
业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首先,推动史志事业的体制创新。
山东史志事业的体制创新起步较早,影响较大。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修志领导体制上的创新:“党委领导、政府主持”是史志系统坚持多年行之有效
的领导体制,但在政府不断进行自身改革的情况下,因为缺乏一个相对有效具体的制
度安排, “政府主持” 这样一个原则规定有时难以到位、完全落实。为此,山东从
2001年开始实施史志工作的政府督查制和人大专项执法调研。2001年10月,围绕贯彻
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启动第二轮修志的文件精神,省政府办公厅和省
地方史志办公室对全省第二轮修志启动进行了政府督查,市级政府对所属县、区进行
政府督查;2003年3月,对全省第二轮修志开展情况又进行了政府督查;2006年6月,
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督查通知,对各市、县(市、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
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促进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情况进行督查;2007年
10月,省人大又进行贯彻落实《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的执法调研。
上述政府督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政府主持”的内容,人大专项执法检查调研
大大强化了“政府主持”的力度,这是对地方志工作多年领导体制的完善和创新。这
一制度创新在全国提出地比较早,效果也比较好。山东是全国行政推动第二轮修志工
作开展力度较大的省份,全省市县两级史志机构得到全面健全,大大推动了史志事业
的发展。
读志用志体制上的创新:在全国方志系统,读志用志虽然开展多年,但总体进展
仍不尽如人意, 还是处于软任务的状态。 山东读志用志成果丰硕,走在全国前列;
2005年9月, 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了全国读志用志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了典
型发言。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山东在读志用志体制上的创新,即以“区域研究
和课题咨询中心”建设、“课题制”和“政府第二研究室”等有效的制度创新来深化
读志用志的开展。
史志队伍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在单位管理上,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特
别是史志执法工作的开展,经过不懈努力,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机关纳入参照公务员法
管理单位,这大大提高了史志事业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也鼓舞了史
志队伍的士气,强化了大家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人才管理使用上,落
实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以实施“课题制”和“八个一优秀”评选等体制、机
制创新为契机,对完成研究课题的人员实行重奖,对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修志
业务论文、调研报告)进行重奖,形成史志队伍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鼓
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带动了整个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
为山东史志事业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
其次,进行史志事业的机制创新。
近十年来,我们在推进史志事业机制创新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特
别是在史志事业制度化长效机制的探索上,更是成果丰硕,形成系列化的创新体系,
即史志系统“三个中心”建设的目标机制、史志法制建设的保障机制和史志系统“八
个一优秀”评选的激励机制。三个机制相互配合、层层递补,形成整体合力,成为新
时期推动山东史志事业发展的三架引擎。
“三个中心”建设的目标机制:进入新世纪,山东全省首轮修志大部完成,第二
轮修志尚未全面展开。地方志书每20年编修一次的规定使得修志工作存在一个周期性
的特点,即从出成果的角度看,修志工作就有一个明显的空档时期。史志事业仅靠修
志这一主业还难以完全做到长治久安,这就需要一个长效机制来不断推动史志事业的
发展;同时,新形势和新变化也要求史志事业加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力度。针对
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建设史志事业“三个中心”的目标,即到2010年,把全省各级
史志机构建设成为当地的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中心。
经过全省上下艰苦努力,“三个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方志馆建设推动“地方
文献中心”建设,以史志信息化建设推动“地情资料中心”建设,以“区域研究和课
题咨询中心”建设深化读志用志。这样,山东史志系统方志馆建设、史志信息化建设
和读志用志工作均走在全国前列。凭借“三个中心”建设这一目标机制,山东史志事
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从发展的角度看,“三个中心”建设的目标机制虽然
是在山东史志事业特定的发展历史阶段提出的,但仍然作为一个史志事业发展的目标
定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史志事业法制建设:长期以来,史志事业一直靠单一行政机制推动。随着由计划
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等日益
多元化,各级政府也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转变,政府主要
职能也有很大变化,原来仅仅依靠政策性文件和行政手段来组织史志工作,已难以适
应需要,甚至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不起作用;另外,全省各地、各单位修志工作随意性
大、主观性强,全省发展也不平衡。这就要求必须转变史志事业发展观念,从主要依
靠组织行政手段转向依靠行政、法制两种手段并用。近几年来,山东加快史志事业法
制建设的步伐,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于2005年颁布
实施,实现史志事业立法,从法律制度的角度为史志事业发展提供了长效机制保障;
史志系统依法行政、“依法修志”的观念正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了史志法制监督制
度,全省各级人大加强对《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落实的监督;史志法制宣传深
入开展。山东是全国第二个完成史志立法的省份,史志事业法制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评选激励机制:任何一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激励
机制的推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史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从建设史志
事业激励机制的高度出发,报经省政府批准,开展全省史志系统“八个一优秀”评选
活动,评选奖励内容涵盖史志事业的各方面工作。这样,“八个一优秀”评选在新阶
段为山东史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引擎。
三、启示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永无止境。山东史志事业发展的历程就是一部解放思想、勇
于创新的历程。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山东史志事业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和强大动力,
也是山东史志事业发展的根本经验。从最具普遍意义的角度,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方
面的启示。
启示一:遵循事业发展规律,解放思想要更上一层楼
一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因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本质要求。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
史志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山东经验”的核心
就在于面对经济社会的变化和方志编纂本身的不断进步适时适地地求新求变的创新思
维。
二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史志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要求深入
研究方志学科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志书编修的规律。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
出,就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史志
事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深化对史志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入研究史志事
业各项具体工作的特殊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推动史志事业各项工作的开展。
启示二: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是实现史志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
史志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是影响史志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史志
事业的理论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对史志队伍的业务学习与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史志事业各方面创新,特别是围绕提高第二轮志书质量,在组
织管理和业务编纂上的创新,都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型业务机关建设,加强业务理论
研究,培养一大批在全国方志界有影响的专家,带动提高全省史志队伍的整体水平。
启示三:根据史志事业的发展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山东史志事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表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史志事业发展的
先导,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思想基础。我们对史志事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运用,对史
志事业发展指导思想上的科学把握,全省上下对修志业务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创新,
都为山东史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路线图。从全国方志系统修志实践来看,修志理论滞
后于修志实践一直是个普遍问题。一方面,第二轮修志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得不到理论的及时指导;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理论的概括和提升,也使不少基层修志
实践创新缺乏前瞻性和发展后劲,这就造成了修志理论的缺位。目前,山东第二轮修
志也程度不等地存在上述问题。方志编修的历史经验表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提高
修志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杠杆。当前第二轮修志工作应更加重视方志理论的介入、引导
和指导,做到二手抓。一手抓工作推进,一手抓理论研究,即认真吸纳、消化全国方
志界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此指导修志实践,并根据修志实践得出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
业务理论创新,从而实现第二轮修志业务理论和编纂实践的不断突破和创新,提高第
二轮志书质量,使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
启示四:实践创新是推动史志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全国方志系统中,山东史志事业亮点纷呈,其中三大亮点是行政推动第二轮修
志工作、读志用志的深入开展和史志事业法制建设。这三大亮点的形成主要归因于我
们在修志领导体制、读志用志体制和史志事业法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体制、
机制的完善和创新,既能有效地解决制约工作深入开展的制度障碍,又是提高事业发
展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山东史志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事实说明,史志事业
的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山东史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
大的推动引擎。当前,要围绕第二轮修志和业务理论研究等重点工作加大体制、机制
创新的力度,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山东史志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