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史志工作优势努力为建设和谐文化做贡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8&rec=20&run=13

中共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
议。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
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
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
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决定》精神,是
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史志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
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
的实践追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新时期的史志工作提出了
新的要求,也为史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建设和谐文化目标的提出,为史志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思想性和很强的针对性,有许多新观点、新
举措、新要求。特别是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这一目标,明确指出:建设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和谐文化,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有
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胡锦涛同
志在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
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
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和《决定》精神,指明了和谐社会与和
谐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指出了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明确了文化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责任。地方
志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和谐文化建设在
和谐社会建设中基础地位与保证作用的确立,使地方志工作的开展找到了更高的历史
定位,进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面临着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地方志事业会得到
越来越高的重视,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大有可为。全省各级史志部门和广大史志工作者
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精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
把握机遇,在第二轮志书的编修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
族优秀文化传统,记载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为建设和
谐文化,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扎实工作,贡献力量。
二、建设和谐文化目标的提出,要求史志工作发挥优势全面发展
《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
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
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
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地方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存史、资治、教化”三大社会功能,
它按照存真求实的要求,全面系统地记述一地的淳厚风尚、灿烂文化、英模事迹,在
培养良好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我们正在编纂的第二轮社
会主义新方志,记述了我省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果,有利于激励人
民群众坚信党和政府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在党的领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地方志的这些功能,与“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是相统一的。因
此,地方志应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
突出的作用。
山东省自1981年开展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以来,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
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修志人员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修志工作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首轮新方志编纂于2003年底全面完成,走在全国前列;新一轮修志健
康有序开展,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三个中心”建设步伐加快;读志用志工作成效
显著,修志工作在为现实服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山东
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在全国方志系统产生了强烈反响。但是我们也要清
醒地看到,修志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下一步,我们应按照和
谐文化建设的要求,重新审视和规划史志工作,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
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三个中心”建设,拓展史志工作的文化服务功能。按照把省内各
级地方史志机构基本建设成为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中
心的目标,加快各级方志馆、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形成覆盖全省的地情信息
网络;开展地情研究;加快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广大群众提
供多层次、广覆盖的文化服务网络和高质量、低成本的文化服务产品。二是继续推进
读志用志工作,提高史志成果的社会服务效能。建设和谐文化目标的提出,将使史志
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类史志成果将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史志工作必须尽
快适应建设和谐文化的新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
开拓社会用志途径,不断丰富服务手段,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完善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充分发挥
自身信息资源优势,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和服务领域,使史志工作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发
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继续推进依法修志,促进史志工作健康发展。随着《山东省地
方史志工作条例》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施行,地方志工作由此走上了
依法修志的良性运行轨道。各单位要从建设和谐文化的高度去认识修志工作,提高依
法修志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真正把修志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史志工作
应抓住这一良机,不断把依法修志工作推向深入。四是继续推进志书质量建设,提高
志书使用价值。志乃信史,质量是志书的价值所在。要按照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坚
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把精品意识贯穿到修志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严格
把好政治质量关、内容质量关和编纂质量关,真正把新一轮续修志书修成经世致用、
流传千古的名志佳作,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优秀的文化成果。
三、建设和谐文化目标的提出,要求史志机构必须加强自身的和谐建设
加强单位自身的和谐建设,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
保证。《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
氛围。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
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联系到史志工作,
就是要教育广大史志工作者坚定为党和人民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为历史负责的修
志情操,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把山东改革开放的历史
记述下来,把山东人民的探索史、进步史、发展史原原本本地留给后人,为改革发展
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决定》还要求,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推动形成
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具体到史志系统,就是要积极推进和谐办公室、和谐处馆建设,
教育大家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系统形成知荣辱、
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互帮互助、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省史志办
在制定2006年工作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和谐办公室、和谐处馆的工作目标,并专门下
发了实施意见和通知,得到了全办上下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各处馆按照办公室的要求,
开展了争做和谐处馆大讨论,针对工作实际制定了各自的措施。2006年3月20日和7月
7日, 办公室两次召开专题办公会,听取各处馆的活动方案和措施。办公室在活动开
展过程中,坚持把和谐建设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坚持与单位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
单位的凝聚力;真心实意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好、实现
好、维护好干部职工的根本利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办上下人际关系融洽,工
作干劲十足,大家想和谐、创和谐,高质量的史志成果不断涌现,服务社会、服务现
实的能力不断提高。今后,我们还要针对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单位和谐
文化建设,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为和谐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把思想和认识
统一到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决定》要求上来,从实际出发,奋发图强,
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刊载于《志与鉴》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