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史志系统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工作的若干思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8&rec=16&run=13

1999年,山东省史志办公室提出建设史志工作“三个中心”的战略构想,即力争
在2010年前后,把全省各级修志机构建成当地的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
研究和课题咨询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是指以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与社会、历
史与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志书、年鉴等地方文献为基础资料,运用历史学、地理学、
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目的在于从理论上构建区域的
具体状态及特点,探索这种状态在当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深化对区域情况的
认识,揭示区域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释区域文化内涵,总结汲
取区域内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题咨询等智力
支持和服务。结合地方志编修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的过程和成果
来分,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区域研究包括编修各级志书、
年鉴,编撰地方史,编写地情宣传材料、专题资料汇编等。因为志书、年鉴等编修过
程也包含区域研究成分;狭义的区域研究则专指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和专著、调研报告,
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有关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和专题咨询服务等。从取得的社
会效果和学术评价来看,山东省史志系统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工作成效显著,很多研
究成果进入决策领域,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史志工作在领导和
决策机关中的地位,提升了史志工作的学术含量,扩大了史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鼓
舞了史志工作者的士气。山东省政府领导对“三个中心”建设给予积极评价和肯定,
2005年8月, 省政府领导批示同意将史志地情资料工作和“三个中心”建设纳入“全
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山东省历史地图集》这一重大区域研究课题也受到省
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已获省政府批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有关知名专家积极参与,
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与方志编修紧密相联的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已成为山东省史
志工作的特点和亮点。
随着全国读志用志活动的开展和山东省史志系统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工作不断深
入发展,区域研究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为了使读志用志深入人心、规范化,
把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工作引向深入,客观上要求必须弄清楚涉及区域研究和课题咨
询的几个重大关系及其特点与方法,即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与读志用志的关系,区域
研究和课题咨询与志书编修的关系,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与方志资治功能发挥的关系,
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的自身特点和基本方法。只有对以上问题从理论层面作出阐释,
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工作的定位才能更准确、更高,读志用志和区域研究的思路才能
更明确,更能紧密联系史志工作的实际,方志界在修志与用志、进行区域研究的关系
上长期形成的模糊认识才能澄清,读志用志和区域研究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参与,
读志用志和区域研究的办法和措施才能更有效,读志用志和区域研究的路子才能越走
越宽。
一、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与读志用志的关系
读志用志客观上要求对方志资料进行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方志资源方式有多种,
但按照开发深度和利用效果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引用或提供志书、年鉴的某些资
料为社会各方面服务,可称为资料服务。提供的专门资料成为有关部门和读者解决某
个或某些具体问题的根据和基础,但这仅限于被动的、局部的服务,不是解决问题的
最终方式。另一种是形成研究成果。有些领域和问题不仅要求提供具体的志书、年鉴
资料,还要求对资料分析加工、形成有结论的完整研究成果来完整解决某一问题。这
是对方志资料的深度开发和二次利用,是较高层次的读志用志形式。读志用志需要有
个平台,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种要求,反映了读志用志的规律,
是对读志用志工作的深化,是读志用志的一种理论化、规范化的有效形式;它既是读
志用志的手段,又是读志用志的目的,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二、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与志书编修的关系
长期以来,方志界有一种传统认识,认为方志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编修志书,而
把用志工作当成是额外的、附加的工作。产生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科学、
全面地把握志书的本质属性和志书编修的客观规律,从而忽略了修志与区域研究两者
相辅相成的关系。方志界认为,资料性是方志的本质属性和主要特征,方志是述而不
论。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编修志书就是加工处理资料,和区域研究关系不大。对
此,我们不能机械、片面地理解。因为,志书的确是资料性著述,但并不是说志书是
简单的资料汇编。修志者需把征集到的各方面资料进行取舍、整理、归纳和提炼,加
以分析研究,经过创造性劳动把它们按照事物客观发展规律和志书编纂规律有机编排
起来。这其中就融入了修志者的思想和认识,而这个思想和认识就是通过区域研究形
成的。
方志界普遍认为志书的概述部分和各篇章的无题序难写,这是因为概述和无题序
要体现区域的大势大略,分析区域的优劣利弊,突出区域主要特点。这就要求修志者
对本区域或本行业总体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思考,彰明因果,总结出本区域或本行业
历史和现实情况特点,揭示出区域或行业发展变化的规律,探寻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路径。这实际上就是典型的宏观区域研究。
此外,历史上早期的方志编修也表明了一定程度的区域研究对于志书编修的重要
意义。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就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理论阐释
的特点,这可视为早期的区域研究。
编修志书都不同程度地要求进行相关的区域研究,区域研究性质的成分各志书都
有,只不过是不同志书和志书中不同部分有数量多寡、层次高低和明晦程度的差异。
搞好区域研究能够促进志书编修,也是提高第二轮修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
段。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应贯彻在修志过程中,与修志是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
在全国首轮修志中,山东省文登市史志办编修的《文登市志》,其水平、质量是很高
的,在全国地方志优秀志书第二次评奖中获一等奖,是山东省唯一获一等奖的县级志
书。文登市史志办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工作搞的同样很扎实,很有水平,其调研报告
《弘扬“文登学”传统,建设文登特色的两个文明》获得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市委书
记亲自给史志办写信,嘱其“多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提建议”。由此看来,从事一
定区域研究是修志者本职工作之需。
三、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与方志资治功能的关系
方志有三大功能,即资治、存史、教化。资治位列首位,可见其重要性。资治也
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传统
的志书、年鉴所包含的地情资料,大部分是各行业基础性的、浅层次的资料,并不能
满足社会资治需求。现实社会较为看重的多是关于某一方面的专题性、深层次的研究
成果和论著。建立在开发利用方志资源基础上的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是符合现实需要
的。它既可以解决全局性问题,如总结本区域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为社会提供理性的
历史启示和反思性的解答,揭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决策者得以从战略高度进
行把握,作出正确的宏观性决策;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咨询解决一些现实的具体问
题。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是方志资治功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
和有效形式,它成为方志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和媒介,实现方志资治由潜
在向现实、被动向主动、滞后向超前的转变,大大强化了方志对现实社会的资治功能。
四、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的特点和基本方法
山东省史志系统开展的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工作有三个明显特点:第一,区域研
究和课题咨询紧密联系史志工作实际,一方面志书、年鉴的编修为开展区域研究和课
题咨询提供丰富的资料;另一方面志书、年鉴的编修过程也是区域研究的过程,可以
为区域研究积累研究线索和课题。这样,区域研究就融入编修志书、年鉴的过程,成
为日常史志工作的一部分。第二,紧密结合地方文献中心和地情资料中心的建设,科
学规划,配套进行。地方文献中心和地情资料中心收集了大量区域内历史和现实的资
料,有些是专题性、深层次的资料,这些资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志书、年鉴等所记
资料的基础性、表面性和零散性的局限。这就为区域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资料基础。
第三,研究人员以修志人员为主,专兼职相结合。以现有修志人员为主的做法,是基
于志书编修和区域研究的关系之上;同时由于区域研究要涉及到历史学、地理学、经
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这就要求现有人员要根据研究方向和课题
的需要,相应补充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吸纳有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丰富完善知
识结构。任何学术研究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区域研究也不例外。在区域研究
的基本方法中,研究课题的选题至关重要。研究课题的选定要有以下两个步骤:第一,
要进行研究课题的来源分类。 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现实的需要,围绕党委、
政府的中心工作,把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作为课题来源。这就要求
史志工作者及时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党委、政府各时期的中心工作,研究政府发展规
划和社会发展问题, 在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的范围内选定研究课题。2.上级和社会
指定。如根据社会需要和省政协委员提案,山东省史志办承担了编制《山东省历史地
图集》 的课题。3.理论研究的需要。在编修志书、年鉴及收集分析地方文献资料和
地情资料过程中发现的研究线索和课题,这些课题有些和现实联系密切、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有些则对学术研究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第二,题目初步确定后,
要进行专门的课题论证,包括可行性论证和成果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的论证。这就需
要做一个文献综述,使研究人员阅读与该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以便对该领域有整体
把握和深刻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避免重复和照搬,在前人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深入和延伸。

(本文刊载于《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