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开创我省地方史志工作新局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7&rec=8&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刘秋增

一、开拓创新,服务大局,2007年全省史志工作成效显著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史志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务院《地方
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以“三个中心”建设为目标,志、鉴、库、馆、开发
利用五业并举、整体推进,各项工作亮点频现,取得可喜成绩。对此,中指组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尤
其是“山东省地方志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山东经验,开创了山东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的
评价,在全国方志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一)加强自身建设,重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积极
争取和不懈努力,去年7月份,省里正式批准省史志办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各市、县(市、区)史志
机构的参照管理工作也相继展开,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二是史志工作法制化建设扎实推进。以促进修
志保障条件落实、依法推进第二轮修志、全面提高工作水平为重点,采取检查调研、政府督查、人大
执法检查等措施, 进一步加大了对贯彻落实《条例》的监督检查力度。省里对全省17个市、35个县
(市、区)进行了检查调研,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黄胜副省长、周齐秘书长、司安民副秘书长分
别作出重要批示,并要求印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省人大组成执法调研组,对部分市、县和省直部
门贯彻落实《条例》情况进行了执法调研,并在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通报了执法调研情
况。三是首届“八个一优秀”评选活动圆满完成。评选活动在全省史志系统引起强烈反响,省史志办
受理申报材料104份,经过初审和终审,首届“八个一优秀”获奖成果和单位顺利产生,刚才进行了
隆重表彰。四是山东省史志博物馆建设启动。经省政府领导同意,正式启动了省史志博物馆的建设,
计划今年年底初具规模,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五是成功召开了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规模
最大的全省第二轮市县志编纂经验交流会。会议围绕贯彻两个《条例》、提高志书质量两个主题,总
结交流了第二轮修志以来的市县志编纂情况,分析了史志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了下步工作。
(二)突出抓好质量,第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按照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省志分志全面启动并及时转入业务编纂阶段;市县志按照《条例》规定达到续修年限的也全部启动。
已出版省志分志1部,市级志书1部,县级志书19部,工作进度位居全国前列。主要抓了四个环节。一
是质量体系建设。各级史志机构根据修志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青岛市的《续
修〈青岛市志〉分志稿送审标准》、淄博市的《市志供稿基本要求》等,志书编纂得到进一步规范。
二是业务培训和指导。省志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培训、协作组活动、上门指导等形式,提高
了整个省志编修群体的业务水平。市县志工作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认真参与市县志的评审,及时传
达省里对志书质量的要求,促进了市县志质量的提高。三是试点培植和典型引路。省志根据不同编修
阶段需要, 先后总结推介了省工商局、 省公安厅、济南铁路局等单位的经验。全程介入、靠上指导
《宁阳县志》的编纂出版,并向全省、全国大力推介,使志书质量标准要求具体化、形象化,极具可
操作性。济南、东营等市也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以先进带动后进。四是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省里
强调全省“一盘棋”思想,对全省修志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度,通报倒排工期情况,对不符合全省
修志工作计划的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各市也采取有力措施整体推进修志工作,青岛市采用修志工作
协作组形式调度工作,威海市连续两年将市志编修工作纳入市直部门业务工作目标考核,济宁市政府
专门发出加强修志工作的通知,枣庄市、日照市、德州市、聊城市、菏泽市实行了定期督查制度。
(三)完善工作机制,年鉴工作有新的起色。各级各类年鉴发展到130多种,成为全国年鉴编纂出版
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年鉴质量稳步提高,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年鉴品牌。东营市及所
属县区全部按年度编纂出版年鉴,实现了当年启动、当年出版的良好局面。威海市、淄博市、泰安市
着重提高年鉴质量,连续获得全国编校质量一等奖。加强对全省年鉴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不断完善地
方综合年鉴全部由史志部门编纂、专业年鉴全部由史志部门指导、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省
政府办公厅名义开展了第二次全省优秀年鉴评奖活动,参评年鉴种类大幅度提高。编印出版了《山东
便民手册》,在省“两会”期间发放给会议代表,受到广泛好评,扩大了史志工作的社会影响。
(四)坚持统筹发展,“三个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一是方志馆建设得到加强。全省市级方志馆已
建成7个,规划建设的3个,县级方志馆(室)已建成30个。省方志馆馆藏更加丰富,服务更加规范,服
务环境更加优化,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发挥了“地方文献中心”建设的龙头作用。泰安市在建成市
级方志馆后,提出“到2010年,实现县市区都有地方志馆的目标”;滨州市方志馆开发了方便快捷的
管理软件,服务效率极大提高;烟台市方志馆发挥区位优势,连续举办地情展览,扩大了社会影响。
二是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山东省情网进行第五次改版,栏目设置更加科学,信息量更加丰富,
技术管理更加先进,充分发挥了“地情资料中心”建设的骨干作用。全省三级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
全部建成,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成为全省信息量最大、最权威、受众面最广的地情网站群。
召开了全省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表彰会,着力推动全省史志
系统信息化建设由重点抓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转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重要阶段。三是《山
东省历史地图集》编纂工作取得突破。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目前《山东省历史地图集·
政区》征求意见稿已编绘完成,全书包括夏代至清末33幅政区图、附有各朝代政区沿革资料20多万字,
历代政区治所今地名对照表33个,涉及古今地名信息6000余个。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
了历史文化村镇资料的挖掘、整理、征集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拓展服务范围,读志用志工作得到加强。各级史志机构在抓紧修志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自
身优势,大力开展地情研究和读志用志工作,积极探索为现实服务的路子。潍坊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加
强读志用志工作的通知,对读志用志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临沂市的“望族文化研究”取得阶段性成
果,在当地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资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泰安市开展的历史文化遗迹调查和发掘,莱芜
市制作的反映特色地域文化的《莱芜史话》系列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即墨市、广饶县、寒亭区
积极探索地方志影视化的新路子,创新了地方志的表现形式,拓宽了读志用志领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少数地方的史志机构还
不够健全和完善,人员不足、经费短缺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比较突出;第二轮修志工作发展还不够
平衡,志书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专业修志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与当前的任务还不完全适
应,缺少在全国有地位的学科带头人和有分量的学术成果,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工作实践的矛盾比较
突出; 有些地方的史志机构依然存在“重修轻用”现象,读志用志工作相对薄弱。对此,我们一定
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克服解决。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认真做好2008年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全省史志工作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 总的要求是, 以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统揽全局,以贯彻实施两个
《条例》为总抓手,依法推进第二轮修志,加快“三个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志、鉴、库、馆、开
发利用协调发展,更好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
出贡献。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全省系统掀起大学习、大讨论的热潮,努力
做好结合文章,特别是要着重研究地方史志工作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中发挥作用的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撰写有价值、有份量的调研报告,争取进入领导决
策。省里已经成立了调研组,分解课题和任务,开始了调研报告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市、县(市、区)
史志机构也要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撰写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
(二) 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进一步推进依法修志。要克服学习贯彻《条例》“一阵风”的问
题,积极开展执法探索,积累执法经验,提高执法水平,建立起学习贯彻《条例》的长效机制。继续
对市、县进行检查调研,重点是修志工作保障条件落实情况、按照《条例》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情
况和开展十七大精神大学习、大讨论情况。年内召开学习贯彻《条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交流
体会,进一步推动《条例》的贯彻落实。
(三)开展“地方志书编纂质量年”活动,着力提高第二轮志书质量。针对第二轮修志总体处在志
稿编纂阶段、即将集中出书的实际,今年在全省开展“地方志书编纂质量年”活动,以志稿评议为手
段,全面查找和纠正问题,加强薄弱环节,切实提高志书质量。按照中指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
纂的若干意见》要求,制订和完善志书质量的规章制度,落实保障措施。年内分片召开省市县三级会,
专题研究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提高志书质量问题。搞好省志分志和市县级志书的样板培植,突出
抓好首批出版的省志分志质量,加大对今年重点推介的县级志书--《昌乐县志》的指导力度。年内组
织完成8~10部省志分志的评议、总纂、出版工作。加快《政权志》、《齐长城志》的编修进度,全
面启动《人物志》编纂工作。大力推介宣传《宁阳县志》,在全省推广宁阳的修志经验,促进全省市
县志编纂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搞好年鉴编纂和管理,不断提高年鉴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年鉴的编纂质量,积极
推动年鉴的开发利用。加大年鉴工作管理力度,下半年制定《山东省年鉴工作管理备案办法》,促进
全省年鉴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强年鉴学会建设,开展理论研讨和业务交流。年内召开全省年鉴
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开展年鉴工作20多年来的经验,研究做好年鉴工作的措施,提高全省年鉴工作水
平。
(五)加快“三个中心”建设步伐,广泛开展读志用志服务。一是各级方志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史
志地情资料报送制度,增加馆藏,建立正规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拓展服务空间。重点抓好省史志
博物馆的设计筹建工作,开展馆藏的征集,力争年底前形成框架,举行开馆仪式。搞好数字化方志馆
和网上方志馆建设,争取年内实现试运行。二是下大力气推进全省系统信息化建设,制定《全省史志
系统信息化管理办法》,搞好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的升级达标,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做好数
字化工作平台的开发和试运行工作,积极参与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国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
三是做好《山东省历史地图集·政区》的征求意见、修改提高、印刷出版等项工作,确保其他图组的
工作按照编纂方案稳步推进,年内完成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及古村镇等的电脑制作任务。
完成《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系列丛书17个分册的资料完善和编纂出版任务,做好《山东省资政论文
集》的征集和出版工作。四是编纂出版《山东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实》,全面记述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五是广泛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围绕党委政府的
中心工作和社会需求,找准切入点,积极探索为现实服务的新形式、新手段,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
发展搞好服务。
(六)加强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理论研究水平。一是搞好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
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内方志界知名专家授课,定期进行业务轮训,提高业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年内计划集中一周左右的时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业务培训。二是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志与鉴》的
稿费,争取更多的优秀稿源。对在《中国地方志》和《中国方志通讯》上发表文章的作者进行奖励。
适当增加“八个一优秀”奖励成果数量,鼓励业务人员积极参与优秀业务论文和调研报告的申报。
(本文为2008年2月26日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工作报告,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