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志》(1986~2003)评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7&rec=73&run=13

王笃银
《东平县志》(以下简称县志)上限承接前志下限,为1986年,下限为2003年。为保持记事的连续性和
完整性,少数事件适当上溯,大事记和附录下延至2004年。
县志采用编、章、节、目结构体式,共设26编、138章,志首载地图、照片、序、凡例、概述、
大事记,志末有乡镇概况、人物、附录、后记。全志145万字。
整体看,县志框架结构科学,资料内容丰富,记述方法得体,是新一轮修志以来泰安市第一部全
彩印刷的县级志书,在篇目设计、结构层次和记述方法方面,有着独特而辉煌的亮点。
一、浓墨记载东平山水,突出了地情特色。
准确反映地情特色,突出志书个性,这是由志书的性质决定的,也是避免志书“千志一面”的客
观需要。 为此, 突出地情特色成为县志编纂人员谋篇布局的着力点。翻开志书随即映入眼帘的是将
“东平湖”、“腊山”各单列专编,并靠前排置,这是志书的一大亮点,具有浓厚的地域气息,给人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也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梁山泊唯一遗存水域。1985年被山
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小洞庭”之称。2003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
栏目制作并播放了以水浒文化为内涵的专题片《水泊遗风》,东平湖被誉为“活读”《水浒传》的胜
地, 驰名中外。 县志将东平湖作为第五编,下设“形成及流域”、“蓄洪与排灌”、“水生生物资
源”、“开发利用”、“旅游”、“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安置”、“东平湖管理”8章。在有关
章、节中,对东平湖在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实施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丰富的鱼
类和水生动植物资源,给予了详尽的记述。
腊山与东平湖山水相依,被誉为“小岱峰”、“小泰山”,是《水浒传》的背景地之一,《水浒
传》中描写的梁山英雄晁盖、吴用、阮氏三雄聚义举事,打出“替天行道”杏黄旗的首发地点就在腊
山景区。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山东省旅游局推出的“水浒”旅游热线上的核心景区。
对这样一座险峰峻峭、树林密布、名胜汇集、石碣众多的名山,由于历史上开发和宣传不够,曾不为
众人所知。前志也只在“自然地理”编中把腊山作为“低山丘陵”予以简略记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续修县志的编纂者根据腊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全面搜集和考证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敢为人
先的创新精神,将腊山在县志中单列一编,下设地理环境、名胜、石碣碑刻、保护开发、建设管理等
章,结构科学,内容丰满,资料翔实,特色鲜明,加上置于东平湖编之后,使人看后顿生一种东平县
是山湖俱全、风水宝地、旅游大县的感觉。这两篇无疑对宣传东平,促进旅游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二、全方位记述县域经济,凸显了改革气息。
东平县大部地势低平,常年积涝,俗有“东平州,十年九不收”之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猛,创造了东平发展史上的新成就、新飞跃。县志根据县域经济特点,
抓住改革开放这条主线,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记述县域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翻开志书,县域经济的改革开放春风扑面而来,工业改革、企业改制、招商
引资、民营经济、经济园区、市场贸易等新事物、新变化直接吸入眼球,字里行间反复印证着“发展
才是硬道理”的正确论断。记述县域经济最具特色的内容有四个方面。
其一,个体私营经济的内容。县志立足东平为欠发达县的实际,从企业改制、发展民营经济为突
破口,在多处篇章用较大篇幅记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如经济管理编工商行政管理
章下设个体私营企业登记注册节,尤其对“2001年,全县110多个乡镇村企业改制,县属企业全部进
行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全县登记私营企业1.1万家、从业人员5.1万人”的情况作了详细记述;
在商业贸易编设个体私营商业章,对包括饮食、百货、副食品、水产、旅游、理发、照相等在内的个
体私营商业逐项分记,并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记述方式,使资料内容呈现动态感和立体化。
其二,招商引资的内容。经济开发区是对外招商引资的基地,也是县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县志
民营经济编专列经济开发区章,对建区以来入驻的10家重点企业的兴建、投资、产品、销售收入、税
金等给予充分反映。另外,对5家合资、独资企业,也在经济管理编下设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节,
为其提供展示的位置和舞台。
其三,市场贸易的内容。集贸市场联着千家万户,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发展链。县志从市场繁荣看
经济振兴的角度,在商业贸易编中设集市贸易章,对全县53处市场的成交额、19处有形市场和16处物
资交流会的集期(时间)、摊位、上市人数、经营品种、成交额等一一介绍,使读者展卷先得其要,所
记综合情况和数据也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其四,村镇经济的内容。东平县共有14个乡(镇)、708个行政村,县志的编纂者深知,建设小康社
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是主体,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关键。根据东平县农村人均收入逐年增
加的实际,县志在农业编设生态农业建设章,记述生态农业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并在种植业章中采用文表结合的方法,详细记述了高效经济作物的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单产、总产
情况;在社会生活编设居民收入章,反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企业编,
其新意不在于设了这个同村镇经济联系直接的部类,而在于这编的章节架构非常好,设置了综述、企
业门类、企业改制、特色乡镇、特色专业村、民营业户等章,给村镇经济的记述留出了充足的空间。
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县志11章、28节,范围上广覆盖、结构上多层次,文字上大容量,既
有县域经济宏观的整体全貌,又有微观的实体介绍,鲜明地展示了东平县从农业县向工业县迈进、由
欠发达县向经济强县跨越的历史巨变。

三、加大入志人物份量,展现了以人为本。
东平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众多,向来为东平人所自豪。如才女钟离春,农民英雄索卢恢,
军事家程咬金,“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儿科医学家钱乙,农学家王祯,“小
汉卿”高文秀,文学家罗贯中,政治家王宪、杜三策,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等;近现代以来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东平县也涌现出许多为民造福、令人称道的典型人物。为发挥志书“教化”作用,强
化以人为本理念,县志秉承“志书半人物”的观点,对入志人物资料广泛收集,精心筛选,科学分类,
通过各种形式载入志书的有1500多人。
一是志末设人物专志。分为历史人物选粹、革命烈士传略、名人传略、人物简介、人物表5部分。
历史人物选粹收录夏侯胜、程咬金、司马光、罗贯中等43人;革命烈士传略收录为党为国捐躯的知名
英雄8人;名人传略收录当代中国重要文学流派“山药旦”主要作家李束为、清末民初流行于冀鲁豫
交界黄河两岸的“四弦戏”的代表性表演艺术家张秀兰等19人;人物简介收录断限内在世人物129人,
其中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中纪委副书记刘丽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山东省委
政法委书记柏继民等东平籍人物最为抢眼;人物表收录断限内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全国和省人大代
表、党代会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东平县籍在外副地(师)领导干部83人。对这些人物,标准范围界定明
确,资料取舍因人而宜,特别是对立传人物,作者抓住传主一生中最放光彩的事迹,突出人物个性,
写的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读后有给人震撼、赞叹、激励的作用。
二是分志中列人物介绍。由于受体裁和入志标准的限制,被收录进人物志的人毕竟是少数。为了
拓展志书的记载人物的范围和数量,县志在相关分志中尽可能多地介绍典型人物。 如精神文明建
设编附专记介绍1998~2003年各年度评选出的“十大文明标兵”、“十佳孝星”;群众团体编中记载
“十大杰出青年”、“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科学技术编列表介绍工程、农业、卫生、教育、
经济、审计、会计、法律等系列的650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编文明新风节中,
记载了见义勇为、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救灾捐助等四个方面13个典型人物,用活生生的真人真事来
代替空洞的说教,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教化作用。将上述人物载入史册,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从另一个
侧面再现了县委、县政府建设富裕文明和谐东平的施政方略以及取得的显著成就。
三是记事时以事系人。地方志记述的是地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如果及事不及人,抽去具
体人的社会活动,方志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县志在记事过程中,注意了用“直系”方式,即直接联系
人物某一突出事迹,将其自然地融入记事中,以揭示这一事迹对某项事业有典型代表性,或对推动事
业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比如在民营经济编经济开发区章园区建设节中写道:“赵斌糟鱼有限公司总
投资260万元,占地5.7公顷,年产量1.6万吨,是一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元代有王恽写东平糟鱼的
诗。七代传人赵斌,运用现代科技,将它打造成一个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品牌。”该编民营业户章均采
用“点系”或“直系”的方式,记述了东平粥粉厂陈光银、旭光广告公司田景亮、佛山车辆销售公司
王成库、九鑫日用化工有限公司黄贵银、旧县乡二村地瓜加工专业户杨中华、州城镇塘子街个体经销
户徐长银等艰苦创业的事迹和荣誉。这种以事系人的方法,人随事出,资料鲜活,自然得体,可读性
和感染力都较强。

四、大量插排图表照片,拓展了记事深度。
历代编修地方志,大多运用图、表等形式,故有“无图不成志,有志必载表”之说。后来把照片
也归类于图之中。首届修志,对图表运用重视不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
会进入了“读图”时代。第二轮修志各地普遍要求志书“图文并茂”、“两翼齐飞”,但由于图片征
集难度大,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做到。近几年出版的志书中就有图片不够用“替代品”凑的现象。
比如一县志在大事记中随条目插排了两副省级领导人视察工作的图片,反映的场景一幅与主题相游离,
另一幅与季节不吻合,佐证成了“假证”,使志书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东平县志》坚持存真求实,
从增强志书的直观感、 真实感出发, 在搜集、编辑图表方面下了很大功力。一是数量多。全书共有
828幅照片,除14幅置于志首外,其余均插在正文中,平均每编30幅;有8幅地图;有351张表,其中事
表30张,用文字填写,分类排列,按时间或类别记载,另外321张统计表,按年度用数字填写,平均
每章3张。图、表的大量使用,增加了县情基础资料的厚度和深度。二是编排细。正文中的图、表与
内容结合紧密,图插文中,表随文排,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根据内容需要和人的视觉,表格相对集
中,图片适度分散,大小适中,错落有致,舒展自如,没有杂乱堆砌的感觉。三是信息量大。828幅
照片主题鲜明, 内涵清晰, 原始感强,幅幅即为历史的见证者,起到了文字记述难以起到的作用。
351张表格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同时节省了大量文字篇幅。另外,凡图片和表格的上部或其他适当位
置都标有图名、表名,图片说明简洁、朴实,可信度高,具有长期使用和永久保存价值。四是装帧精
美。志书全彩印刷,构图和谐,典雅大气,色彩搭配得当,把图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情趣紧紧地融合
于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东平县志》的亮点和成功之处很多,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志书未设经济综述编。改革
开放、发展经济是断限内这一时期的主线。志书必须从宏观上反映经济发展脉络,比较好的形式是设
经济综述编,一是有利于加强经济各门类各分志之间的联系,因为分志横分门类,自立门户,自成体
系,很难反映相互间的联系;二是有利于强化对经济部类记述的整体性,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其全局性、
整体性,各行业分志难以记述,设经济综述,能反映宏观经济面貌;三是有利于发挥志书“资治”功
能。领导可以从中了解宏观经济情况,探索一地经济发展的兴衰起伏及规律,从而为正确决策提供依
据。 这也是全国续修方志在体例上的创新。 县志仅在概述、经济管理编下序中用很简短的文字记了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情况及“七五”至“十五”四个五年计划的计划与实施,其他篇章均无经济
整体发展情况的记述。又如,部分随文图片未注明时间,资料性有所减弱。再如,县志未编制索引资
料,给读者查阅和检索带来不便。
(作者单位:泰安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