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区民众教育馆的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7&rec=47&run=13

曲海波
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在青岛市的群众文化教育推广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积极
作用的促成,与民国时期民众教育思潮在中国的兴起有着密切联系。
据史料统计, 至1936年,全国有民众学校67803所,民众教育馆1509个,图书馆
1848所,公共体育场2865个,各种补习学校2342所,民众教育实验区212个, 民众阅
报处29374处, 通俗讲演所2576个,电化教育机关89个。1927~1933年,山东省共有
107个市、 县设立了民众教育馆, 每馆工作人员4~10人,年活动经费2000~5000元
(民国货币单位)左右。
20世纪30年代,青岛市设有3处民众文化教育机构。1930年,在朝城路7号建立青
岛市立民众教育馆。1935年,青岛市教育局又设立沧口、阴岛两处简易民众教育馆,
该两处教育馆规模较小。当时称市立民众教育馆为总部,并配备无线电收音机,可以
收听总部的各种报告。
青岛市立民众教育馆建筑是原德国人1909年在青岛开办的青岛特别高等学堂 (德
华大学)的两座教学实验楼。1929年4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后,改胶澳商埠
局为青岛特别市政府。1930年,雷法章任青岛特别市教育局局长,利用这片建筑和土
地建立了民众教育馆。青岛市当时在全国是建立民众教育馆比较早的城市。
青岛市立民众教育馆下设总务部、讲演部、康乐部、图书部、科学部,并设有礼
堂、乒乓球室、篮球场等。1930~1937年,青岛民众教育馆开展的活动很多,以市馆
为主场地, 遍及青岛城乡。青岛民众教育馆开展的露天讲演活动,一般每周讲演4次
(天),时间在下午3~7时举行,地点通常选在市内的四方路、栈桥、大窑沟、挪庄、
东镇等人气汇集的地方;讲演内容包括介绍中国东三省、国货展览会、华北运动会等,
每次讲演听众人数70~300余人不等。 在青岛市民众教育馆开展的面向青岛周边农村
地区讲演中,充分利用固定日期的集市,在李村、沧口、阴岛、薛家岛等地向农民讲
演,讲演内容包括农民在国家之地位、法律浅识、渔民团结与改善个人生活等。为了
使讲演丰富生动, 青岛市民众教育馆经常在本馆礼堂内,通过滑稽剧、 哑剧和魔术
等形式举办化装讲演, 主题内容有“不治之症“、“提倡国货“、“文盲觉悟“、
“老憨大闹中秋节“等,由于诙谐有趣、寓教于乐,每次吸引观众四五百人至上千人。
另外,青岛市立民众教育馆的康乐部还组织了系列体育比赛、国术训练班、国乐研究
班、书词训练班、京剧演出、游艺会(晚会)、国剧(京剧)社等众多文体活动。青岛市
立民众教育馆设立的科学仪器陈列室,陈列有生理卫生、生物、物理等方面的模型仪
器,每年都有近万人参观。
1933年6月,为向外界传播是年7月12~15日在青岛举行的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比
赛消息,青岛市政当局投资一万余元,在青岛市立民众教育馆内创办了青岛市第一家
官办无线广播电台--青岛市教育局民众教育馆广播电台。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结束后,
该广播电台的日常运转由市立民众教育馆负责监督管理,电台的讲演、戏剧、报告等
节目,由市立民众教育馆讲演部提供。电台每天主要播送当时国内及本市重要新闻、
通俗讲演、天气预报、音乐等节目,全天播音9小时。
1934年出版的《青岛市政府行政纪要》记载:“教育局为利用教育(科教)电影,
辅助学校教育之普及,及启发一般民众知识起见,特拟具推广民众教育电影计划。”
为此,青岛教育局分别从南京金陵大学和南京的“中国教育电影协会”订购了电影放
映机和租用了一批教育电影拷贝。青岛市立民众教育馆作为“推广民众教育电影计划”
的实施者制订了《教育电影巡回施教办法》,先后在青岛市立民众教育馆、市区内各
中小学校、各电影院、沧口民众教育馆等处轮流放映;当时上映的教育(科教)片主要
有《驱灭蚊蝇》、《养蚕》、《国术》、《陶器》、《酱油之速酿》、《黄河文化》
等等。教育(科教)片上映后,观众积极踊跃,争相感受教育电影所带来的让人耳目一
新的知识视野,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从而达到了通过放映科教电影在全市范围内
推广民众文化教育的目的。
20世纪30年代,沧口区域(时称四沧区)作为青岛市的北门户,工业发达,人烟稠
密,这里集中了民族企业青岛华新纱厂(国棉九厂) 和钟渊纱厂(今青纺联六棉有限公
司)、富士纱厂(国棉七厂)、同兴纱厂(今青纺联八棉有限公司)、太阳胶皮厂(今黄海
橡胶集团) 等日商企业。同时,在老青岛人称为下街的今沧台路,地处海岸地带,建
有海船靠泊码头,建在周边的沧口火车站,熙熙攘攘的来往客商和地域贸易,使沧口
地区呈现勃勃生机。在该区域主要商业街沧口大马路上,商铺店家鳞次栉比。正是鉴
于沧口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潜力,同时,也为了适应当时社会民众教育发展之需要,
1930年,青岛民众教育馆在朝城路建立后,1935年,青岛特别市在沧口下街 (今沧台
路) 设立青岛市立沧口民众教育馆及图书馆各一处,其中图书馆是将胶澳商埠时代在
沧口大马路上设立的“公立通俗图书馆“归并而来的。除图书馆外,当时,沧口民众
教育馆内设讲演、游艺两部。1936年,沧口民众教育馆与市立沧口小学合并组成设备
完善、颇具规模的社会教育中心区。
沧口民众教育馆建立后,以广大普通老百姓为文化教育服务对象,开展了一系列
的文化、知识、娱乐等教育推广活动。史料显示,沧口民众教育馆建立伊始,便成立
了以演出文艺节目为主的“民乐社”,经常组织、编排各种文艺节目到沧口周边为民
众巡回演出,极大地丰富了沧口一带市民的文化生活。1935年,在青岛特别市政府公
布的计划书中,明确要求青岛市立民众教育馆的“国剧社”和沧口民众教育馆的“民
乐社”,“按期至乡区村镇演唱各种忠孝仁义及有益社会风俗之戏剧,使民众一面增
进正当娱乐,一面耳濡目染养成淳正之习尚。”
1935年,沧口民众教育馆编辑、出版的《沧口民众》旬刊,作为全国定期民众教
育刊物中5种旬刊之一,每期四开四版(现在四川省图书馆“特藏部“仍藏有3~5期,
18~22期),在民众教育馆的广大受众中,颇有影响力。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 青岛市3处民众教育馆均停办。1946年10月,青
岛市立民众教育馆迁至泰山路原日本铁工厂旧址复馆(时称大港民众教育馆),由国立
社会教育学院毕业的宋绍曾任馆长。当时市立民众教育馆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游艺
室、民众学校、民众俱乐部、民众运动场等。
1946年1月25日,青岛市教育局在沧口大马路82~84号(今四流中路111号)因陋就
简,重建沧口民众教育馆。沧口民众教育馆原有房舍42间,日伪时期多被挪做商店商
铺使用。 经过初步重建后,沧口民众教育馆暂设7个办公室、教室、文体活动室。是
年8月24日, 青岛市教育局委任前沧口社会教育中心区推广部主任陈立先为沧口民众
教育馆代理馆长,主持日常工作。
1946~1949年6月, 沧口民众教育馆相继开展了许多工作。其中该馆举办的民众
识字班至1948年12月, 共毕业学生449名;民众识字班以扫除全区文盲为目的,规定
识字班内贫苦学生的学习用品由民众教育馆提供。沧口民众教育馆针对四沧区工厂集
中、工人多、文盲多的状况,在馆内特别设立了民众文字代笔处,为不识字的工人义
务代写书信等。当时,沧口民众教育馆为了使普通民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时事新
闻,除了在工厂门前设立民众阅报栏外,还在区内的繁华交通要道、集市上设立了多
处“壁报画报“,壁报内容多系摘抄青岛出版的各种报纸上的新闻报道。1948年7月,
沧口民众教育馆为了提高全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清洁、防疫等卫生意识,在馆内举
办了卫生展览,参观者甚多。为了丰富辖区内民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沧口民众教育馆
因势利导,在农历每逢五逢十的沧口大集上,派工作人员携带收音机,通过高音喇叭
放送收音机里播放的节目,目的是通过收音机“讲演“的形式,让赶集的民众适时了
解当时一些国内外时事新闻。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为了在沧口民众中提倡引导喜闻
乐见的娱乐方式,沧口民众教育馆分别举办棋类比赛,在广大民众中引起良好反响。
青岛解放后,原青岛市立民众教育馆改建为青岛第一人民教育馆;1958年更名为
青岛市北区文化馆。 1950年12月, 原沧口民众教育馆更名为青岛第二人民文化馆;
1958年4月改称沧口文化馆。
1930~1937年和1946~1949年6月, 青岛地区民众教育馆的历史发展延续,既是
中国现代民众教育思潮的一种体现,也反映了青岛城市的一种历史文化脉络。
(作者单位:李沧区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