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治黄史上的首次外包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7&rec=39&run=13

郭忠瑞
历史上,黄河为患,地处下游的山东尤甚,而黄河尾闾的利津县更是饱受其害。闻名
遐迩的铁门关、东津渡相继淤没,灶池盐场尽淹,海河相运,渔盐之利尽失,人民背
井离乡。清末民国年间,连年战乱,国库支绌,官府昏庸,民不聊生,一旦河决,无
力堵筑,往往任其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畜死亡,财产庄稼漂没,损失无计,人民
所受之苦难以言表。自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兰阳铜瓦厢(今河南省兰考县境)
决口,主流东行,穿运夺济,复由利津铁门关东北入海,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
民党军队炸开郑州花园口大堤,河水南行入淮83年间,利津县境内有33个年份河决,
共决口96处,其中民国十年(1921年) 宫家决口,淹及利津210村、沾化80村、滨县50
村, 灾民18.4万余人。人民除迁移他乡外,尚有无家可归,露宿大堤者6万余人,饥
饿哭号,风餐露宿,灾情之巨,史所罕见。
宫家坝决口以及堵复的经过,民国《利津县续志》有详细的记载,尤其堵口工程
由美国建业公司包办,系属创举,其采用中西结合之法治河,令人印象深刻。
黄河下游鸡心滩一段河道,系分南北两股,自民国八年(1919年)北股淤塞,大溜
全走南河,直冲宫家以下的河套李家,宫家已变成平工。等到水势过大,北河又复刷
开,两河交汇逼溜下移,宫家坝成为巨险。该处堤身低矮,水与堤平,又值昼夜风雨,
波浪上堤,人力难施,加之料物用尽,民国十年(1921年) 7月19日黎明,宫家南大坝
决口,水头高达4米,奔腾下泄。至第三日,口门刷宽至640米,夺全河流量十分之八
(其时全河流量约5220立方米每秒),溃水北趋,越徒骇河及久山新河,向西北入无棣
县境的套儿河后平漫入海。 泛区长150余华里,宽30~60华里,可谓百里之区,一片
汪洋。
初时,口门仅600余米,倘能兴工堵复,但辗转请款,延误时间,政府仅拨给5万
银元,犹杯水车薪,不敷应用。而口门向西扩展至南杨家村,宽达1786米,成全河夺
溜之势,筹堵更加困难,年内始终未兴工堵口。地方当局施救无力,利津灾民自发组
织起来,公推邑绅纪鹗元、任道远为代表,奔走于济南、天津、北京、保定等地,向
政府和慈善团体陈述灾情,吁请赈款,请求堵口。任道远,字子重,是利津县店子街
人,时任利津县劝学所所长。宫坝决口,黄水进城,校舍冲坏,灾民露宿街头,屈身
堤坝,饥饿疾病,死伤无算。任道远拍案而起,走平津、豫皖各省,面谒军政当局,
谋求拯济。后来,他又与纪鹗元携手,代表四县灾民,到省城乞求堵合。当时有成百
上千灾民号哭随从,其景令人动容。至山东督军署,门卫拦截,不予通秉,任道远厉
声呵斥,振臂一呼,蜂拥闯入。争吵声惊动督军兼省长田中玉,遂命众人大堂问话。
但见堂下蓬头垢面,声嘶而泣,任道远趋前施礼,力陈流离失所的惨苦和堵口的需要,
督军大为感动,立允其请,并亲临勘视,饬令省河务局长筹议堵合,但因工程巨大,
筹款艰难而一再拖延。
次年3月, 有人介绍美商亚洲建业公司包堵,商议数次,因工期紧迫,包价太高
(美公司要求95万元)未成。后又计划按包工办法,由督办处自行堵筑,以工代赈,但
无人敢于负责,遂罢。是年11月,熊炳琦奉命掌鲁,到任后即刻与美商接洽,并于11
月20日晚签订正式合同, 规定包价银币150万元。此外,迁民购地,下游御水工程以
及其他费用均由政府另拨。
12月堵口兴工,上河民工多时达9600余名。采用挑挖引河,疏浚老河,建设若干
子堤、套堤和截流坝等做法,多管齐下,成效卓然。引河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 5月
15日放水,10月中旬堵口竣工,次年春移交省河务局办理善后工程。宫坝堵工历时三
载,耗资200余万元,创黄河堵口外包制胜之一特例。美商公司有许多做法值得借鉴,
尤其建设截流坝做法可谓创新,《利津县续志》记载:截流坝工程“系揽截全河大溜,
使入引河建筑,引河上头稍北靠甲堤,西头为起点,逐渐而西。用三十马力打桩机,
二千二百磅铁锤将木桩打入河内,每桩四根为一排,如遇水深溜急,间用五根为一排,
距离皆以十尺为率,其桩圆,长短不一,视水浅深、溜缓急而定,如水深溜急之处,
皆用圆长之桩,无论方桩圆桩横径均在一尺以外,长自四十五尺至六七十尺不等。每
打成一排,纵横皆钉以相等料木,互相维系,不令摇动。水工计长七十丈,连河两岸,
共打桩八十五排,打齐后,上架木板,形如浮桥,再取长十数丈之铁丝网,将网之两
端各系船上,在桥空即排桩之间,自南而北铺沉河底,用石压定,不使移动。铁丝网
铺满之后,于桩桥上铺设铁轨,用人力轻便铁车装石抛于桩空铁丝网之上,俟石抛出
水面,再用麻袋土密排石上,层层加高,惟石隙透水,抢筑多日不能断流,遂复容纳
忠告,于坝前满厢秸埽,坝后用土浇戗,迨至秸埽厢竣,后戗筑齐,至七月八日始行
闭气,全河之溜尽归引河,而截坝之工于以告成矣。“
从文中记述可知,当时外方公司采用了全新的决口堵复办法,给国人以很大的启
迪,但是,整个兴工过程,中外治黄专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并以接受中方的建议而
终使决口堵复成功。在截流坝施工中,外方公司采用打桩上架,铁笼抛石等手段力拦
全河溃水,但石间缝隙透水问题不能解决,我方建议采用传统的坝前厢埽方法,外方
不从。抢堵多日仍不见效,遂采用了中方的建议,采用厢埽之法,立见效。时任宫坝
监修王露洪在《宫坝堵口驻工办事处报告书弁言》中说:“今天言治河者,约分两途,
一则泥守故习,不知变通,其失也拘;一则专骛新法,多乖情事,其失也偏。惟审乎
时,度乎势,权衡于二者之间,以相济为用,庶几折中而无弊。“又说:“察 (美商
亚洲建业公司) 其挑引河、浚老河、筑堤束水诸工,咸与吾国旧法相吻合,惟建截流
坝一工,而以机器打桩,架木为桥,诚所谓善事利器者。“对中西合璧,制服黄魔的
做法可谓感受颇深,可资镜鉴。
(作者单位:利津县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