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林业发展考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7&rec=21&run=13

隋守廷


平度属暖温带东亚半湿润季风区,气候条件适宜林木生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平度的山川平
原上生成、孕育、沉淀着丰富的林木植被资源。以大泽山为主的东北山区则林木繁盛,原始树林覆盖
率达90%以上。据康熙五年(1666年)《平度州志》记载:大泽山“峰峦丛翠,杂木阴翳,乔松沟谷”。
明莱州知府龙文明在《大泽山游记》中记曰:“出城南行数里,即皆深林秀薄,白榆青槐,寿藤翠柳,
亭亭列盖,阴森前后。”又据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平度州志》中记曰:豹竹涧“层峦叠翠,
茂林幽谷,水丰草茂,松异石奇,古木参天,水甘泉冽,林壑优美”。茶山“茶榆柳成林,土人结茅
其上,种榆柳于绝涧中,异多产茶”。气候是形成境内林木植被及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但地形复杂
所引起的小气候、土壤、水文等变化对植物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据气象史记载:明朝之前是我国气
候的严寒期,平度东北山区分别生成的竹林和茶山,是长期生长积淀,在小区域内特殊气候条件和水
土之利所造就形成的少见的平北方林木佳景。然而这一特殊的生长环境,一旦被人为的破坏,是很难
得到恢复和再生的。同时由于平度南北距海较近,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较大,因而为境内植物生长繁
殖及分布,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并使若干南方热带植物得以沉淀下来。因天气寒冷,竹与茶本不
是境内平原、丘陵等地区能够生长的物种,成片的生长就更加困难了。平东姑河流域和平西胶莱河沿
岸,则以自然植被和人造用材林木为主。《重修平度州志》“楼溪记”中记曰:“绕堤杨柳舞东风,
万缕轻杨密如织”、“水所经流,水草茂密,禽鸟和鸣”。平南平原则以烟柳采村为代表的平原林区
则是: “平川芳村, 翠柳数里,春色天际,烟霭茫迷。万柳依依,霏烟可望”。明朝毛宗鲁诗曰:
“城南杨柳余千树,路荫迷却前村路”。
历史的长河,使平度大地孕育、蕴藏着大量的古树,到民国初期,平度境内的古树遍布城乡,仅
康熙年间栽培的树木就有300余棵。在古树中除国槐、松柏外,更多的是银杏,且有奇异名木树种数
种。古树象征着一个地区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相互切磋称颂的神韵。
其中州署内的唐槐和北台的蟠松最为有名。据记载,生长在州署园内的唐槐巨五六围,垂荫半亩。州
署有祭拜“槐神”的祀典,历任知府皆以署中的唐槐为“虚危之精”,故虔敬待之。清初诗人张谦宜
在《咏古槐》中曰“胶水堂前两乔木,空腔外裂筋骨健”。清道光平度知州保忠在《唐槐吟》诗中曰:
“礼神洽民皆政要,培植自关爱物心,老枝已秀横枝欹,离离垂荚覆墙隅”。由于长期的积淀和人为
的爱护,平度有:“古树博物馆”的美称。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全县人民积极开展绿化荒山、荒滩,在住宅、
村、路、水四旁有计划的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山区用材林木逐步开始由针叶纯林过度为带状或块状针
阔混合型林木, 乔木以散生树种零星分布于“四旁” 。20世纪50年代末山区已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
621平方公里,加强了对水库、河岸等水源区防护林、固沙林的建设。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县在
平原开展农田林网建设和田林、路、渠综合治理。70年代末在农村开展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农业产业
结构,大搞园林化建设和用材林基地建设,封山育林面积不断扩大,山区、平原的自然生态环境明显
改善。到80年代末,平度的平原地堰开发和条田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获得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
1991年大泽山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划为生态公益型林场。20世纪末,基本形成了以山区水土保持
和以平原农田林网为主构成的两大绿化体系和商业林基地。据统计21世纪初全市森林面积达49546公
顷, 森林覆盖率达20.78%。境内生成的林木有49科153种。


历史上平度经济林木栽培和植种主要以果树和桑树为主,栽培较多的树种有:苹果、葡萄、桃、
梨、杏、山楂、板栗、柿子、李子、樱桃、石榴、香椿、桑树等8科14属33种,近几年引进的品种有:
杜仲、金丝小枣、无花果等。据史料记载:平度栽培苹果、葡萄的历史悠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
从山西开始引进葡萄品种,在大泽山的三山头、谭家夼一带零星栽培,嘉庆年间开始栽培苹果。20世
纪初又从烟台等地引进苹果新品种,在大泽山的旋口、尹家等村零星栽培。据光绪三十四年(1903年)
《平度乡土志》记载:“葡萄出东山,为天然产,大宗每年贩出200余担”。在果树栽培技术落后的
清代末年,葡萄、苹果、石榴等水果,除供应本地食用外,已经成为北部山区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
源,有的品种还销往周边地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续平度县志》记载:“果之属,葡萄最多,
岁运出境,穷盲赖以度生。石榴家有之,民国三年,日军过,入人家,恣意摧残,冬又大寒,多枯死。”
在生产力落后的民国时期,由于果农种植规模小,管理技术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等原因,致
使生产的林果产量低、数量少。据《中国实业志》记载:“平度各种果品年产15.75万担,所产水果
销往烟台、青岛等地”。植桑养蚕也是平度经济林木栽培的项目之一。早在清朝初年,本州已将桑树
种植列为木属之一,民国县志记曰:清光绪季年,知州曹倜设农桑学堂,邑绅许崇、崔习禄提倡购南
种栽湖桑。建国初期,由于贯彻“上山下滩,不与粮田地的方针”,平度县首先组建了洪山园艺场,
研究发展以苹果、葡萄为主的果品生产。到1985年全县果树栽培面积13.75万亩,果树总产量1.13亿斤,
总收入达3千万元,被国家定为果品育苗基地。20世纪末,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苹果、葡萄等经济
林种的配套建设,全市果树的栽培面积达到24万亩,果品总产量达2.2亿斤,总收入达1.2亿元。 果品
种植成为部分乡镇农民的支柱产业, 大泽山葡萄被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据统计,本世纪初全
市经济林总面积达39.79公顷,其中水果林地面积32.67公顷,经济林年度总产量为10.57万吨。中药材
植物也是境内林木植被的主要内容,据统计,域内有各种中药材植物达160余种。
(作者单位:平度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