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青年编辑成长的几点体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7&rec=123&run=13

孟明
编辑出版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年鉴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保持年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年鉴编辑特别是青年编辑的素质,搭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于2005年8月通过公务员考试加入年鉴编辑队伍,结合个人的实践和思考,现就青年编辑的学习成长谈几点切身体会。

一、调整好心态,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无论是对资政还是对历史研究而言,年鉴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年鉴事业逐步趋于成熟。年鉴在党政机关了解市情、实施科学决策,为社会各界及中外投资者提供资料、获取信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正在逐步被社会所了解。但不可否认,年鉴工作要想得到社会的更大关注,仍任重而道远。在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年鉴仍在“边缘部门”之列,清贫、清苦、清净仍是工作环境的主基调,工作比较单调、枯燥,每日需伏案修修改改,如此年复一年。在工作之初,青年编辑对年鉴工作的认识会各不相同。其中许多人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在当前就业难和考公务员热的社会氛围影响下挤过独木桥,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对实际工作情况和困难估计认识不足;或是已踏上工作岗位多年,通过改变工作来寻求更为适合自身的谋生手段,寻求自己事业成功的最佳途径;当然也不乏有志于年鉴工作的年轻人。当理想和现实产生差距时,年轻同志思想上便会出现较大波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沉不下心思研究问题,慢慢趋于平庸,或耐不住寂寞,另择高枝、卷铺走人,这非常不利于年鉴事业的长久发展。
笔者从事医疗工作八年,从高度紧张的医疗急救到现在的年鉴编辑,从原来的驾轻就熟到现在的“门外汉”,专业跨度较大,能否成功转型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能行吗?我该怎样去做?在困惑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寻求突破。我从二者相同之处找起:“忠于职守、从容面对、精益求精、敢于挑战”的作风是一致的;医生的幸福是看到病人康复,编辑的幸福是看到自己的劳动付梓成书,个人价值的实现都能找到立足点;医疗是对人们身心疾病的诊疗,编辑是对文字的锤炼和加工,最终目的都是要达到和保持最完美和谐的状态,只是工作对象不同而已。慢慢地我找到了熟悉的感觉,找到了前进的动力,进入了工作状态。对于每个年轻编辑来说,实际情况可能各有不同,但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是最起码的要求。

二、加强责任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现在,我们的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坚破难,继往开来,不仅需要开拓进取的勇气,还需要有善于总结经验的智慧。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把握好当前,筹划好未来。从事年鉴工作,虽然默默无闻,但却是责任重大。责任心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证。年鉴编辑必须要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升精品的标准,努力打造年鉴品牌。青年编辑更是要切实加强自己的责任感,严谨扎实的开展各项工作。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把确保质量贯穿于年鉴编纂的全过程。切不可存在依赖或侥幸思想,“拿自己不当干粮”,认为自己是年轻编辑,对自己就可以宽松一些,对编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求甚解,蜻蜓点水,马虎行事。这样做,对于整个年鉴工作和自己的成长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思想千万要不得。
在实际工作中,我十分注重自己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的培养,时刻关注时势地情,学着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琐碎的资料,在取材上严格把好政治关、保密关和史实关。在审稿过程中,对年鉴通讯员所供稿件中发现的问题决不开绿灯,通过上网搜索、向作者请教、与同事探讨等方式予以及时查询核实,决不想当然行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增强自信心,以“我就是主编”的意识对待编审工作,确保编辑加工后的稿件符合质量要求,力求按定稿的标准来完成初审。《淄博年鉴》(2006)是我的第一次编辑大考,我具体负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论”“农业”“外经外贸”“教育”“卫生体育”等11个部类的编辑,定稿后15万余字,初稿质量得到了副主编、主编的一致认可,其中责任心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编辑水平
年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内容广泛,包罗万象,这就要求责任编辑必须具备坚定的唯物史观、周延的逻辑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强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过硬的业务本领,仅凭良好的主观愿望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年鉴编辑。在年鉴编纂队伍新老交替之际,必须坚持学习和创新、继承和发展相结合,但对于青年编辑来说,首先要做到的是学习和继承,这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基础。如果抛弃了学习和继承,那么创新和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一切重新洗牌,一切需从零做起。青年编辑要做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向老同志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积极吸纳新知识,努力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充实、丰富、提高自己。注重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订阅相关杂志资料、参加讲座培训及实际工作等,使自己对年鉴基础理论知识,还有年鉴工作实际操作知识(包括策划、组稿、撰稿、编稿、校对、装帧、出版、发行等)、工作流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青年编辑精力充沛,生活琐事较少,要保持自己的进取心,要敢于承受重担,要善于学习,要善于总结经验。在苦学、苦干的同时,还要学会巧学、巧干。
就自身而言,《淄博年鉴》20年来多次在全国年鉴质量评比中获奖,其风格和体例已经非常成熟,需要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能否真正把这笔宝贵的财富继承下来,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地加以理解和体会。在我们的地情网站上有一个“志鉴理论”专栏,里面的文章都是本单位资深编辑的一些真知灼见,且均在《年鉴信息与研究》等国家正规刊物上发表,质量较高,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指导性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自己的工作,通过反复阅读,我从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可以说受益匪浅。进入第二年的编辑工作后,工作思路日渐清晰。在加强对常规的编辑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我也试着寻找一些编辑方法和技巧,以便使自己的工作更加灵活、更加得心应手。比如:收到稿件编辑要“看三遍”,最后在交稿前再进行“二次编辑”,及时发现“盲区”,确保无漏网之鱼;编辑之间要集体合作、加强沟通,及时发现不同部类之间的交叉内容,拾遗补缺,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耗时;根据编辑部分工,责任编辑每年编辑相对固定的部类,平时特别注意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在“博”的大基础上,力求做到“精、专”;年鉴部类相对固定,便可以参照上年内容进行编辑,做到有参考、有比较、有衔接、有新意,力求编出好稿。特别要提出的一点就是责任编辑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能,以更好地服务于编辑工作。
有幸能够成为新世纪的年鉴工作者,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的责任。作为青年编辑,要保持和弘扬年鉴人的朝气、锐气和正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力求使自己尽快达到适应新工作、熟悉新业务、创造新成绩的目标。笔者曾看到某大型企业的企业精神:“学习、超越、领先”,觉得同样适用于广大青年编辑,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以此共勉。
(作者单位:淄博市地方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