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年鉴供稿工作刍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7&rec=110&run=13

程艳芳
随着年鉴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年鉴质量,成为年鉴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年鉴质量要从根本上得到提高,首先必须从源头上即供稿工作抓起。当前的基层供稿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既有年鉴编辑部门的责任,也有供稿单位和撰稿人的原因,只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年鉴质量提升问题。

一、基层年鉴供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综观目前基层单位所提交的稿件,年鉴供稿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年鉴体裁缺乏了解,不能对行业信息资料进行很好的筛选和归纳,所列条目往往不够精炼或无法涵盖所述主要内容,更有甚者把部门工作总结直接当作年鉴供稿,争相罗列一年的工作情况。二是行文不规范,有的在稿件语言上存在总结报告式、新闻报道式、专业术语过多等问题,有的则在名称、时间、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等的使用上不合年鉴基本的行文规范。三是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提高,如一些单位所提供数据存在虚报、瞒报的情况,有的供稿对照往年的数据竟然丝毫未变,资料的准确性是年鉴供稿最起码的要求,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背离了志鉴工作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四是供稿不及时,一些单位和撰稿人对年鉴供稿工作不重视,往往拖延交稿时间,需要年鉴编辑部门多方催促才能完成,这不仅增加了年鉴编辑部门的工作量,更直接影响了年鉴的出版工作,年鉴的时效性也被削弱。五是稿件内容缺乏创新性,不能把地方及部门发展实际同时代发展的热点、焦点、亮点问题相结合,限制了年鉴创新工作的推进,也制约了年鉴整体质量的提升。
年鉴供稿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供稿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影响了工作进度,撰稿人也难以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很多时候,都是在年鉴编辑人员的不断督促下,才能把撰写稿件工作提到工作日程上。二是基层年鉴供稿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难以保证供稿质量的连贯性,造成史志部门不好开展工作,经常是不了解年鉴的性质、功能和体例的新手来撰稿,结果要么是拿来一篇类似总结的文稿对付,要么就是形似而神不在。三是年鉴编辑部门监督指导不到位,编辑工作并不只是在办公室中等着一份份材料送过来,而是要走出去,加强与基层供稿单位的沟通交流,抓好培训工作、做好调查研究等,只有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基层供稿人员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完成供稿工作。当然年鉴质量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还与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参与不够有关,这也是年鉴工作难以得到重视的根源之一,所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对提高供稿质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如何做好年鉴供稿工作
首先,应该进一步提高供稿单位对年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10月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是四化的需要”。年鉴作为政府主办的大型信息资料工具书,是系统记述各个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是记载各地发展轨迹的编年史,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所以不能把年鉴的编纂工作简单地看成是编辑出版一本书,而应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年鉴作为地方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相关法规保护。所以,积极做好年鉴供稿工作是各级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供稿单位领导及撰稿人予以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提高各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是年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任务,认识到年鉴工作的重要,才会重视,才能确保供稿单位人员、条件及时到位。
其次,加强对部门撰稿人的培训指导。由于基层年鉴撰稿人多为兼职,流动性大,队伍不固定。因此,要把年鉴这项长期性的工作做好,编辑人员需做到与供稿单位的撰稿人保持定期的业务联系和培训指导。一是分期分批地对部门供稿人的业务进行培训。在培训中,使他们深入了解年鉴的性质、功能和体例,按照年鉴撰稿人的标准、要求和方法提供行业、事业情况,不断提高撰稿人的专业水平。二是编辑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与年鉴供稿者沟通,掌握基层供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帮助。三是通过考察、学习的方式,拓宽工作思路,提高撰稿人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水平。定期组织供稿单位主笔到外省市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同行办年鉴的先进经验,调动所有主笔的主观能动性,写出更多高质量的稿件。利用好方志馆,鼓励撰稿人员多深入馆中学习,了解其他省市的具体成稿情况。通过这些方式,可提高年鉴资料信息的采集及成稿水平,减少年鉴供稿的返工率,为缩短年鉴的出版周期,增强年鉴信息的时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充分调动供稿人员积极性。志鉴工作是一项相对弱势的工作,人们往往会忽视其重要性,领导不重视,社会上的认知度也低,势必会挫伤撰稿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年鉴编辑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提高人们对年鉴工作的重视外,更应该加强与单位撰稿人的情感交流。可以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表彰奖励先进等措施,充分调动单位撰稿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双方的感情交流。工作在各领域第一线的撰稿人,对部门工作最有发言权,只有充分调动各承编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持在年鉴中记载最基层的最能反映地方发展实际的年鉴资料,真正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基层的准确信息,才能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汇编。
第四,要提高年鉴供稿质量,创新工作是第一位的。要做好年鉴组稿供稿工作,年鉴编辑人员就要做好调研工作,对供稿单位的行业发展情况及地方发展实际做深入调查,除了核对一些年鉴资料的准确性外,还要与撰稿人员通力协作,在年鉴稿件的条目设计、内容的创新上找到突破口,搞好选题下达,为供稿单位提供详尽完整的编写提纲,共同搞好条目筛选工作。除此之外,拓宽供稿渠道,也是提高年鉴供稿质量的一个可行之策。单纯依靠部门供稿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拓宽年鉴供稿渠道势在必行。年鉴组稿可以采用各部门供稿、史志单位自采信息、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各界约稿及向有关机构、专家、学者约稿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将年鉴工作深入到社会各个层次和方面,最大限度地收集最具时代特色的各种信息资料。突破程式化,使供稿渠道走向多元化,相应增加贴近民生的社会信息,只有这样年鉴事业才能长盛不衰。
总之,利用当今社会信息渠道通畅、媒体网络发达的有利条件,不断开拓年鉴工作新局面,抓住年鉴供稿这个“牛鼻子”,不断提升年鉴供稿水平,是年鉴编辑部门提升年鉴质量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作者单位:胶南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