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年鉴可读性的几点思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7&rec=107&run=13

刘曙光

一、建立多元化组稿渠道,为年鉴的可读性提供扎实的资料基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有些部门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其职能弱化或边缘化,根本无法提供年鉴所需的有效社会经济信息,还有一些部门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因受框架设计和组稿渠道等条件的制约,其内容难以或无法在年鉴中得到反映,从而导致年鉴信息不能全面完整地记载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要想彻底改变传统供稿模式获取信息不足的现状,可采用政府部门供稿、社会力量供稿、编辑人员采稿多元化的组稿模式,以适应目前年鉴编纂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继续把行政发文、政府部门供稿模式作为组稿主渠道。众所周知,年鉴的编纂毕竟是政府主持下的一项公务活动,通过政府部门供稿,既可获得行业部门所掌握的大量信息,而且所提供的这些信息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具有权威性,比较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下,把年鉴完全推向市场,远离甚至脱离政府部门是不太现实的,这也是年鉴编辑工作者的一种共识。
二是建立合作机制发动社会力量供稿。应当把社会力量供稿作为年鉴供稿来源的重要补充。平时要注重加强与政府部门所不能涵盖的社会经济信息的行业、协会、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等的合作,同时,要发挥一些社会专家、学者、资深记者等的专业优势和学识,把向其约稿作为一种组稿新途径。工作中要与这些社会力量建立起合作机制,构建信息交流的新平台,以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还可以在重要信息点设立专门的信息联络员。通过发动社会力量供稿,既能丰富年鉴的内容,增加年鉴的看点,又可扩大年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也符合年鉴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是打破惯性思维、实现编辑人员自觉主动采稿。多年来,一些年鉴编辑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和自身身份等方面的原因,已形成“守株待兔”式的惯性工作思维,一般采取以静制动的工作策略,多是等稿来编、要稿来编,处于“等菜下锅”的被动状态,而很少能有编辑人员真正走出办公室,主动深入社会,去积极寻求年鉴的信息。这样以来,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在年鉴中就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年鉴的全面性、综合性也就打了折扣,在这种情况下,让部分年鉴编辑人员“走出去”也就成为一种现实。当然,另一方面,要让编辑人员经常到社会上自己采稿也有一定的难度,但关键是编辑人员应具备像记者捕捉好新闻那样的敏锐意识和独到眼光,站在年鉴编纂工作全局的高度,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平时多观察勤思考,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做有心之人,经过一天天的信息储备和积累,对做好年鉴编纂工作必会有很大的益处。

二、注重创新拓展年鉴内容,要做到既满足又能引导读者需求
年鉴的内容优劣是决定年鉴质量和可读性的的关键所在。读者阅读年鉴,多数是为了从中查找资料、获取知识,如果年鉴的内容不全且信息利用价值不高,就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更不用说能引导读者的需求了。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拓展年鉴的内容,才能使年鉴成为读者所需的资料书。
一是篇目设计要坚持稳中求变。对年鉴来说,篇目设计能从整体层面上更好地体现年鉴的办刊宗旨、编纂方针及风格特色。从宏观上讲,在保持年鉴总体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年度情况的变化,在地方特色、年度特色等方面多下功夫,对部分栏目进行适当调整,重新排列组合,甚至要单独设立几个新栏目,以鲜明地展示出自己的亮点。因此,在设计年鉴篇目时,要做好变与不变的结合文章,不变是为了保持事物发展记述的连续性,而变则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年鉴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用变与不变相结合理念所设计的年鉴篇目,将会给读者常读常新的感觉,也是编辑人员驾驭年鉴水平高低的一种体现。
二是年鉴条目标题要精练准确新颖。目前,我国年鉴编纂主要使用条目体。条目是年鉴内容的主题,条目的标题是条目的眼睛,好的条目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把读者吸引到年鉴的条目内容中去。条目标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年鉴的可读性。因此,在编纂年鉴时,应切实重视条目标题的锤炼工作,其文字首先要精练准确,而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更不能大而化之,如“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服务”等,使读者犹如雾里看花,弄不清楚所记述的是什么内容。在文字精练准确的基础上,条目标题还应力求新颖,讲究一定的文采,能准确、生动、传神地传递出条目所包含的信息,让读者有赏心悦目之感。
三是要进一步丰富年鉴记述的内涵。年鉴编纂,要站在一个新高度,用一种新视角,努力尝试拓展事物记述的深度,不单记述年度发展情况,也要把事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经验教训、发展前景等一并记述,还应注意增加与市内、省内甚至全国的相同事业发展情况横向比较的内容,这样的记述才能更为全面客观,也更有针对性。另外,年鉴还应当把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反映出来。目前许多读者对旅游文化比较关注,可适当增加人文部类的内容,如文化、文物、旅游景点、文学作品选录等的介绍,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也可提升年鉴的文化品位。同时,如加强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理案例及“反腐败”、重大刑事、民事案件案例的记述,可选择部分影响大的案例进行记载,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也是广大群众所关注的热点。还可设置年度负面问题的记述,如重大伤亡事故或责任事故情况、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等。这些负面问题能使人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也能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年鉴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让年鉴的“鉴”字能名至实归。

三、加大年鉴表现形式的创新力度,为提高年鉴可读性创造条件
一般来说,年鉴形式要服务和服从于年鉴内容,但好的内容必须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体现、来表达;而好的年鉴表现形式,会激发起读者阅读年鉴的兴趣, 能吸引住读者的目光, 从而成为提高年鉴可读性的一个很好的“助推器”。因此,在编纂年鉴时,要学会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记录和反映年鉴的内容。
一是注重文、表、图的综合运用。目前,文字作为年鉴记述的主要形式,仍被广泛使用。对于那些分类指标、统计数据都比较多的年鉴信息,如果采用表格进行记述,既简洁明了,又节省了文字量,压缩了年鉴篇幅,可谓一举多得。图片作为一种形象化的信息资料,它既可充实年鉴的内容,又具有文字所不能比拟的直观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弥补了用文字难以表述的缺憾,也应成为年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年鉴工作中,要积极倡导文、表、图并茂的编纂理念,加强文、表、图的综合运用,做到合理搭配、相得益彰,切实发挥出这三者的各自优势,形成年鉴表述内容的整体合力,为读者提供多方位、多视角的年鉴信息服务。
二是版式及封面设计要庄重典雅。年鉴的版式设计也是增强读者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积极学习借鉴各类优秀图书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年鉴的特点, 做到简洁明快大方, 给读者以舒服感。年鉴封面作为一本书的“门面”,给读者留下的是第一印象,其好坏可能会直接关系到读者是否读这本书,因此,对封面的设计要格外重视,多下功夫,力求端庄典雅,具有相当的内涵,体现一定的雅气和品位,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心生一睹为快之感。
三是出版形式要实现多样化。在坚持出版印刷纸质年鉴这种静态信息的同时,也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推出年鉴的电子光盘版和网络版,后两种形式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把年鉴大量的静态信息转换为灵活丰富、方便快捷的动态信息,还能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这三种出版形式的共同应用,既实现了年鉴信息的动静结合,又大大拓宽了年鉴的发行面,方便了更多的读者使用,将会大大增强年鉴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东营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