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志·第七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95&run=13

济南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张福山 主编 王之本 朱佩锋 寿逢午 副主编
北京中华书局 1997年 5000册 1108千字 769页 彩图 6码 138.00元
ISBN7-101-01791-6

《济南市志·第七册》在保持了整部志书编纂体例、行文、规范、时间断限协调
一致的基础上,着笔于济南市的民族、宗教、生活、英雄人物等方面。全书分为社会
卷和人物卷。其中人物卷之下又设有:人物传、人物表、人物名录。
济南市是历史上汉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他民族因历史上的军队驻防、经商贸
易、逃荒避难、就业工作等原因迁入,使济南逐渐成为汉族占绝大多数的多民族聚居
城市。1985年,全市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侗族等27个民族。汉族人
口为376888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8.39%;少数民族人口为6159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l.61%。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59008人、满族892人、苗族700人、侗族470人、蒙
古族144人,其余少数民族均在100人以下,最少的仅一二人。长期以来,各民族团结
一致,共同建设济南。
济南是山东省宗教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
督教5种宗教。 佛教传入济南已有1800多年;道教传入济南有1700多年;伊斯兰教于
元初传入济南, 也有700余年。清代,天主教、基督教亦相继传入济南。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贯彻执行。济南市恢复和建立了宗教机构和宗教
爱国组织,宗教团体房产大部分得到落实,并有计划地恢复开放了一批寺、观、教堂。
到1985年底,全市共恢复开放寺观教堂24处,有宗教职业者75人,其中佛教僧尼共12
人,道教道士1人、道姑5人,伊斯兰教阿訇和师娘27人,天主教主教1人、神甫6人,
基督教牧师和布道员23人。信教群众,佛教和道教的信徒已为数不多,伊斯兰教信教
群众近6万人, 天主教信众5000多人,基督教信众5500多人。全市宗教界先后有50多
人被选为全国、省、市、县(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济南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在城市,居民就业门路增加,
职工多次调升工资,增发粮食和副食品价格补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1985年,职工人均年收入731.69元,平
均每年增长11.7%; 农民人均纯收入492元,平均年增长29%,工农差别开始缩小,农
民和城市职工人均收入比由1980年的1∶3.38缩小到1985年的1∶1.49。随着收入的增
加,人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济南地区民间流传的地方戏曲种类很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吕剧和五音戏。吕剧
是在地方民间化妆扬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唱词具有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无华的
特点,主要剧目以生活小戏为主,取材于民间传说、市井生活,内容主要表现家庭伦
理、风土人情、恋爱婚姻等,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小姑贤》、《王汉喜借年》、《王
定保借当》、《蓝桥会》、《拾玉镯》等。五音戏,原称“肘鼓子”,又名“秧歌腔”
“五人班”“五人戏”等,因其多由五人搭班演出而得名。群众所熟悉和喜爱的剧目
有《王二姐思夫》、《王小赶脚》、《彩楼配》等。通过地方戏曲的形式,对于了解
济南的民俗、民情是有所裨益的。
济南古来地灵人杰, 且与八方才俊关联颇多。 著名诗人黄庭坚游历济南,曾以
“济南潇洒似江南”的句子赞美当地的湖光山色。曾巩曾任齐州(济南)知州,勤政之
余, 总赋诗撰文, 为济南地域文化锦上添花。南宋词人辛弃疾、李清照,并称词坛
“二安”,皆是济南籍贯。金元明清之际,杜仁杰、元好问、张起岩、武汉臣、康进
之、张养浩、赵孟、李攀龙、李开先、周永年、马国翰等才子,或是出身于济南,
或是因做官、游历与济南结缘,都进一步为古老的城市加深了人文积淀。

(杨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