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地震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9&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张孟昂 主编 徐学炎 陈锦泰 副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5年 1800册 210千字 366页 彩图 11码42.00元
ISBN7-209-01705-4

《山东省志·地震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4年,1995年正式出版。志书以篇、章、
节层次划分,全书共设5篇,内容依次为地震地质与地震区划、地震监测、地震预报、
地震科技、地震事业管理。志书上限始自公元前1831年,下限到1988年。
山东是多地震省份,属华北地震区。山东的历史文献记载着大量的地震事件,从
公元前1831年(夏帝发七年)的泰山震到1988年底,山东内陆共订出破坏性地震48次。
山东是全国使用现代仪器观测地震和研究地震最早的省份之一。1908年,德国在
青岛皇家观象台设立的地震台,与上海徐家汇、北京鹫峰和南京北极阁等地设立的地
震台,同为中国早期地震台。
新中国建立后,1967年到196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帮助山东建立泰安、
定陶、 苍山、莱阳4个地震台,组成山东最早的测震台网。1969年建立了山东省地震
工作中心站和山东省地震办公室,后又在二者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地震工作队,接收了
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等单位在山东设立的14处临时地震台站和一个地震野外工作队,
同时还组建起第一批群众业余地震测报点。到1976年,山东省建立健全了省地震局和
13个地市及40个重点县的地震办公室,同时新建了一批地震台站,地震群测群防工作
也有发展。 1983年11月菏泽发生5.9级地震后,又在鲁西南建立了山东第一个遥测地
震台网,全省地震监测和地震资料处理、分析工作的微机化、现代化也有较大进展。
至1988年底,山东省已有34个地震台站组成的常规地震台网,1个中心台和7个子台组
成的鲁西南地震遥测台网,22口深井组成的地下水动态观测网,流动地形变测量、流
动地磁测量和流动重力测量组成的流动观测网, 以及13个地市和6个重点县的地震办
公室及其管理的314个群众骨干地震测报点, 形成了一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震
地质、形变测量、无线电遥测、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多方法、专业队伍与群众业余
队伍相结合的地震监测和科研系统。
山东省的地震事业建立后,在地震预报、工程地震、地震科研、地震群测群防等
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 在地震预报方面,对包括1983年11月菏泽发生的5.9级地震
在内的多次地震作出了中期预报,对震后的形势作出现场预报,并针对多次临震戒备
状态作出成功的无震预报;在工程地震方面,为确保重点工程能够承受住了地震动的
冲击,减轻地震发生时的破坏损失,地震部门先后完成了济南遥墙国际飞机场、东明
黄河铁路大桥以及胜利油田的黄河大桥、 飞机场、油码头等22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
场区烈度和地震动参数的评估;在地震科研方面,山东地震部门先后组建了省地震地
质队、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省地震观测技术研究中心等监测预报科研单位,配备了
356名地震科研人员, 先后获国家部委级和省地震局各种成果奖73项,并通过举办地
震科学讨论会、加强国际地震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地震学科的发展;在地震群测
群防方面,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山东省已初步建立了地震群测群防体系,地震部门
经常性的向城乡居民普及地震知识,提高群众防震意识,建立群众地震测报点,并在
建立和发展中深井地下水观测和动物习性异常集中观测、试验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该志获2005年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