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出版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77&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洪友生 主编 李爱珍 姜智 韩颖千 副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年 3000册 360千字 606页 彩图 8码 37.50元
ISBN7-209-01510-8

《山东省志·出版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正式出版于1993年。全书以篇、
章、 节层次划分,共分为4篇。依次为书刊出版篇、书刊印刷篇、图书发行篇、出版
管理篇。上限定为清顺治年间,下限断至1987年。
山东最早的雕版印刷书籍出现于五代。宋朝,山东刊刻出版业已初具规模,金、
元、明时期继续发展,而到清代特别是晚清,则达到鼎盛时期。
清朝山东出版业的特点是:(一)所出图书以经书为主,总的政治倾向是为维护封
建统治服务;(二)翻刻翻印的书比重很大,自己组编刻印的新书较少;(三)编、印、
发尚未实行专业化分工,主要出版机构都是编、印、发的统一体;(四)印刷方面都是
采用雕版印刷技术。
1912年至1927年,山东图书出版处于刊刻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过渡的阶段,雕版
印刷和石印、铅印并存,以翻刻、翻印古代典籍为主的刻坊和以出版现代读物为主的
书店、 书局并存;编、印、发有了分工,专门经销图书的书店、书局发展很快,192
0年出现了推销进步书刊的书店--齐鲁书社; 期刊出版比较活跃,《励新》《工人周
刊》《山东劳动周刊》《铁路工人》等进步刊物,揭露社会黑暗,传播革命思想,影
响很大。
1928年至1937年,采用雕版印刷术,以翻刻、翻印古代典籍为主的刻坊已基本淘
汰,采用石印、铅印技术,以出版现代读物为主的书店、书局已占据统治地位,一批
在全省乃至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出版单位相继出现。专门经销图书的书店、书局发展很
快, 10年间达207家,图书发行已成为出版业中独立的部门。这一时期,期刊发展非
常迅速, 新创办的期刊达380家,这些刊物绝大部分在政治上倾向于国民党。中国共
产党各级组织办的刊物已查到的有18家,但发行范围小,存在时间短。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图书出版发行任务,1938年至1943年主要由中共中央山东分
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和各区党委机关报承担,1944年以后,主要由山东新华书店及
所属分店、支店承担。8年间出版的图书已查到的有597种,出版的期刊达144种。
解放战争时期, 作为出版业主力军的新华书店发展很快,至1949年8月,除华东
新华书店总店外,已有分店、支店130个,在整个解放区形成了出版发行网络。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新闻出版处,对全省出版、印
刷、 发行实行统一领导。1951年1月,新华书店山东总分店改组为山东人民出版社、
山东新华印刷厂和新华书店山东总分店。出版、印刷、发行实行专业化,分工合作,
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
但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山东的出版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其
中有四年时间停止本版图书的出版,期刊几乎全部停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各出版社认真贯彻执行“地方化、通俗化、群众化”
出版方针,正确处理出版通俗读物与出版学术著作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
系,开辟出书新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系列配套出书。在此期间,山东省出版局、
山东人民出版社着重进行了体制改革, 先后在各编辑室基础上,组建8个独立的专业
出版社,支持有关单位成立山东地图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壮大出版队伍。
1984年7月, 山东省出版总社成立,为改善出版经营机制,形成集团整体竞争优
势,省出版总社加快了改革步伐。到1987年,山东已形成配套成龙的完整的出版体系,
可以出版适应各部门、各学科、各阶层读者需要的书刊,成为山东省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全省出版社已有12家,并在14个地市设有出版分社或出版科。正
式期刊达170多种。 山东省出版总社是山东省出版业的主力军,已成为由30多个职能
处室和直属单位组成,集编、印、发、供、管、外贸及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出
版事业集团,是一个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1980年以后,各印刷厂不断更新设备,引
进新技术,原来的照像制版和手工制版已被电子分色取代,激光照排和胶印印刷比重
逐年扩大,印刷生产能力增长较快。书籍装帧工艺和印刷质量居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全省以新华书店为主的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的图书发行网基
本形成,较好地满足了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读者购书的需要。

(林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