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报业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76&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杨源恺 主编 韩春圃 刘衍琴 副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年 3000册 288千字 480页 彩图 8码 37.00元
ISBN7-209-01524-8

《山东省志·报业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5年,正式出版于1993年。全书以篇、
章、 节层次划分,共分为6篇。依次为报纸篇、报道篇、编辑篇、经营篇、管理篇、
社团篇。上限起自事业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
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在思想文化上也积极进行
渗透,办报纸就是他们推行殖民主义的重要手段之一。1894年后,德国、日本先后在
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出版了报纸。
为清朝封建统治服务而出版的第一份官报,是1903年由山东巡抚周馥创办的《济
南汇报》。之后,又有《简报》《济南日报》《山东官报》等相继创刊。晚清时期,
山东先后出版的报纸有20多家。
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国民党、共和党、诚社、民治社、安福系等各党派报纸
以及各种民营报纸先后创刊。日本、英国为扩大在山东的侵略势力,也在济南、烟台、
青岛等地出版了多家报纸。由于各报政治背景不同,办报宗旨各异,表现出的政治倾
向和社会影响也大不一样。
“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山东报业史新的一页,山东报纸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山东劳动周刊》的诞生,标志着山东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此后,一批由共产党人创办的无产阶级报刊先后在全省各地出版。据不完全
统计,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这类报刊就有40多家。这些报刊通过各种方式,传播
民主、爱国思想,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七七事变后,济南、青岛和津浦、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相继失守。原国民党当局控
制的报纸除少数内迁外,大部分停刊。在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一大批宣传
抗日救亡的报纸却应运而生。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的诞生,开创了山东现代报
业史的新纪元。到1948年,《大众日报》的发行量增加到8万余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报纸,从30年代到40年代,一直是山东现代
报业的中流砥柱,在全省广大地区形成了多层次和多类型的报纸宣传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大众日报》和《青岛日报》,
1950年,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全省报纸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经过调
整,全省共办各类报纸28家。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东报业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传统,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从宣传报道经济建设中学习经济
建设工作。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报纸的组织、鼓舞、激励、批
判、推动作用,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和有力助手。这一时期,山东报业
是大张旗鼓和集中突出地宣传报道全省各地区各行业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具有时代风貌
和普遍意义的先进单位、先进人物,满腔热情地讴歌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
力。
1957年至1966年,山东报纸在宣传贯彻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做了很
大努力,并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影响,在反右派斗争、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表了许多错误、虚假的报道,违背了新闻必须真实的基本原则。
1960年至1962年,经过检查、总结、整顿、学习,才基本上纠正了工作中的失误和偏
差,使全省报纸宣传工作又回到了正确轨道。1963年至1966年,随着国民经济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报纸的宣传工作日趋活跃。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全省只有《大众日报》和7家地、市报纸尚在出版。由
于领导权被夺,报纸一度成了派性斗争的工具。后来各级党委重新建立,才逐步改变
了这种极不正常的状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省报纸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同步发展。经
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大力推行改革,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报业出现了空前繁荣和迅速发展的局面。到1990年底,全省经过正式登记注册批准出
版的各类报纸已达119家。 其中1978年以后出版的82家。报纸的门类比较齐全,布局
合理,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省、地、市、县党委机关报为主体,大中城市报纸为中
心的多种类、多层次的报业新结构。报纸的发行量大增,1990年全省各类报纸期发行
量已达1000多万份(包括中央级报纸在山东发行数) ,有6家报纸对国外发行。与此同
时,山东报业从8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引进激光照排、卫星传版、胶印等先进技术,
结束了报纸印刷“铅与火”的历史。办公、通信、交通条件也大大改善。

(林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