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财政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56&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黄可华 主编 刘宗元 吕松年 副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年 4000册 427千字 712页 彩图 8码 33.00元
ISBN7-209-01362-8

《山东省志·财政志》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收集资料并编写完成90万字草稿。
由财政史志编纂办公室统编,形成47万余字的初步修改稿。然后组织审稿小组对志稿
全面审修,形成评议稿。1992年5月,正式报送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总纂。1993年6月正
式出版发行。本志记载了1840~1985年近一个半世纪中,山东财政的发展脉络和兴衰
起伏。为彰明个别事物的因果,适当上溯。全志除概述、编后记外,设财政收入、财
政支出、财政管理3篇,篇下设章节,计18章95节。
清代,地方的各项经费开支在清廷规定的税收项下坐支留用,按实奏销。1840年
后的10余年, 山东每年收税银保持在300万两左右。咸丰、同治年间,山东每年多不
能按定额完课。光绪末,各项新政迭出,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北洋军阀统治初期,保
留了清廷全部税捐。1925年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兼省长后,征收田赋附加超过正税
五六倍以上。
1931~1935年,山东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基本相符。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
政府流亡。 1938~1940年还有几十万至100余万元的法币收入,1941年省级财政并入
中央财政,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财政支出大部依靠中央补助。1946年7月起恢复中央、
省、 县三级财政,山东陆续开征各税,但征收甚微。1948年8月的国民党币制改革更
增加了山东经济的混乱。
山东革命根据地在抗战初期的财政收入无定制。随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财粮筹
集与供应由各级政权机关统一管理。 1940年8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
下设战时财政经济组, 领导全省财政经济工作。1945年8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
改为山东省政府, 下设财政厅,统一领导全省财政工作。1946年3月成立华东财政经
济办事处,领导山东财政经济工作。
山东解放后,山东省人民政府采取省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管理等措施,整顿收入,
使各项建设工作逐步开展起来。1949年全省各地基本上达到收支平衡。从1950年起,
山东财政收支均由中央统一调度。1953~1957年,山东财政由供给财政转变为建设财
政。5年间,山东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67898万元。1958~1960年,财政收入连续上升。
1961年,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纠正“共产风”的错误,财政收入从1963年起逐步回升。
“文化大革命”十年,财政工作处于有章不循、秩序紊乱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 经过1979年和1980年、 1982年至1985年的调整,财政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1985年起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
从1950年到1985年的36年间,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由1950年的4.43亿元增加到198
5年的67.53亿元,累计完成1072亿元。在财政收入中,国营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占主
要部分。全省地方财政支出由1950年的1.03亿元增加到1985年的51.3亿元,累计完成
589亿元。山东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了山东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为全国生产建设和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该志获1994年山东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蒋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