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对外经济贸易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54&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阎兆万 主编 戚学勇 吴英喜 蔡玉祥 副主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 2000册 1240千字 2080页 彩图 25码
148.00元
ISBN7-209-03337-8

《山东省志·对外经济贸易志》 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共搜集资料420万字。20
02年3月完成初稿,6月评议,10月完成送审稿,2003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分上、下
两册。 本志上起1840年,下迄1990年,个别内容有上溯或下延。大事记写至2002年5
月底。本志除概述、附录和编后记外,设机构、出口贸易、进口贸易、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对外贸易、国外(地区)投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沿海经济
开发区和开放区、对外经贸交往、对外贸易口岸与运输、出口商品仓储与包装、外经
贸管理等11篇,篇下设章节,共计46章236节。
山东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历史悠久,从秦朝开始就有民间国际贸易往来。到了宋朝,
在密州板桥镇设市舶司,管理进出口贸易。板桥镇成为山东进出口货物集散地。清朝
初期,国外商品输入山东。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山东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倾销商品的主
要市场。
20世纪初,草制品、土产品和矿产品出口增长,煤、汽油等进口逐步增加。随着
日本对山东的掠夺和经济控制,山东进出口呈畸形发展。从北洋军阀到国民政府统治
时期,一些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使外国资本进入山东的速度减缓;国民党政府
采取措施,限制解放区的物资流通,影响了山东的进出口额。正由于旧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性质的对外贸易,山东从1864年到1949年,只有13年为贸易出超,其余年份均
为贸易入超。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出口额大幅度增长。尤其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
年计划,到1957年,外贸关系发展到55个国家和地区。从1957年始,山东对外贸易全
部由国营对外企业完成,一直持续到1978年。1950~1978年累计出口额仅58.7亿美元,
对外贸易总体上发展缓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外贸体制改革在下放经营权、改革贸易形式、利用
外资等方面逐步展开。从1984年起,山东进入了以开放促开发阶段。随着青岛、烟台
成为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逐步形成。1988年,山东确立了“东部
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方针,同时实行了政企分开,扩大对外贸
易自主权,改进外汇管理体制,实行工贸、技贸、进出口结合等措施,并制定完善了
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促进山东对外经济贸易发生巨大变化。进出口方面,1950年出
口商品收购值9557万元, 出口创汇值3497万元,进口值652万美元,1990年分别达到
114.5亿元、34.96亿美元、6.94亿美元,出口商品由建国初的几种发展到1500多种。
进出口商品结构上,建国初期出口产品以原料性产品和土特产品为主,到1990年形成
了以工矿产品、轻纺产品为主的结构;建国初期只进口原料性商品,80年代末以机械
设备、电子产品等为主。贸易市场上,建国初期主要与苏联、东欧国家和港澳地区有
贸易往来。 到1990年山东与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利用外资
上,从建国到1978年以前基本没有外资输入。1979~1990年各种形式的利用外资项目
遍布山东。 这期间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542个,实际利用外资11.23亿元。同时对
外经济合作也不断发展, 1982~1990年共签定对外承包合同260份,完成营业额7551
万美元。外经贸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山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该志获2005年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蒋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