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环境保护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48&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张晓东 主编 彭振华 莫德顺 副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 4000册 510千字 845页 彩图 22码 72.00

ISBN7-209-02253-8

《山东省志·环境保护志》上限起自1972年,下限断于1995年,部分内容追溯至
事物的发端。 志书以篇章节划分层次,全书共分7篇32章。首篇环境状况,依次为:
生态环境保护篇、环境污染防治篇、行业与企业污染防治篇、环境监测与环境科研篇、
环境宣传教育篇、环境管理篇。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生活在齐鲁大地的祖先,就认识到自然环境对社会和人类的
重要影响。山东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也可以追溯到遥远
的过去。
1949年以前,由于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对部
分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工业生产发展相对比较快的城市,局部地区曾受到不同
程度的工业污染。
1949~1995年,环境保护事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大体经历了以
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2年,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没有明确的环境
保护目标和任务,只是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1953~1957年,主
要是在城市和乡村进行了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建设,如治理污染严重的污水坑、塘,
疏通下水道和各种沟渠,疏浚河道等。1958~1960年,盲目建设了一批无效项目,浪
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但环境污染的危害还没有明显暴露出来。1961~1965年,环
境面貌有所好转。1966年以后,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环境保护工作遭到厄运,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1972年,山东省开展工业“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情
况调查,初步了解了全省污染情况和污染原因,“三废”综合利用也摆上了议事日程。
第二个阶段,从1973年建立环保机构到1983年,山东省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得到较
快发展。1973年初,山东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内设立“三废”治理办公室,并颁布《关
于“三废”管理暂行办法》。同年8月,成立山东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
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全省环境保护会议。之后,济南、青岛、淄博等市地也相继成立环
境保护机构, 山东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起步。1979年6月,山东省革委会发出《关
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对环境保护的机构建设及工作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级环境监测站承担了全省环境质量的例行监测任务。同年11月,省环境保护领导小
组办公室改建为山东省环保局, 各市地、县市区也都逐步成立了机构。197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实施,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从1979至1983年,先后对重点河流、水库、海域的水质、底质及生物,进行了定点、
定期监测,城市大气监测、酸雨监测、农作物农药残留量抽样测定、饮用水井水质普
查也逐步展开。198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山东省排放有害污水收费规定(试行)》。
第三个阶段,1984到1995年底,山东省环保事业迅速发展。这期间的主要特点:
一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得到贯彻落实,二是逐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是不断强
化环境监督管理。 1984年1月,山东省政府召开第四次全省环境保护会议,提出全面
实施“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战略方针。从1984到1988年,山东省环境法制建
设得到加强,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山东省城市交通噪声管制暂行办法》《山东省征
收排污费实施办法》《山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小清河污染防
治工作的决议》《南四湖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一批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
性文件。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或环保执法现场办公会,
先后成立了南四湖、小清河环境管理委员会和罗山河招远市采矿废水治理领导小组,
开展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并取得初步成效。全省排污费的开征面和征收额也稳步增长。
全省环保宣传工作开始步入轨道, 全省人民的环境意识有了明显提高。1985~198 8
年间,山东省环保局会同其他单位对6464个县属以上企业进行全省工业污染源调查,
获得基础数据42万个; 对16个市地67421家乡镇工业企业,进行10个方面75项指标的
全面调查。1989年,省政府召开第五次全省环境保护会议,之后,环保工作多层次全
方位地深入开展。从1989至1995年,山东省以计划规划为指导,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制为龙头,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大力发展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使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取得了明显进展。
该志获2005年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