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黄金工业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37&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李富治 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年 2000册 230千字 592页 彩图 14码 37.00

ISBN7-209-01466-7

《山东省志·黄金工业志》的编修工作始于1982年,1993年正式出版。全书以篇
章节划分层次, 共分7篇28章。首篇地质与勘查,依次为:黄金开采篇、选矿篇、黄
金冶炼与加工利用篇、科技与教育篇、黄金工业管理篇、生产矿山篇。本志上限原则
上为1840年,下限为1987年。
山东省金矿资源丰富,黄金生产历史久远。春秋战国时期对黄金的加工已达到较
高水平。秦汉时期,矿冶业得到较快发展,已把黄金定为上币在全国流通。隋唐时期,
黄金开发已具相当规模。唐代,黄金生产又有发展。宋代,山东的黄金生产达到历史
上的鼎盛时期。元代,采金以官办为主。明代初期,官府禁止采金,黄金生产受到影
响。清代初期,黄金开采日渐衰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支持开发金矿,但均无成效。
帝国主义列强对山东丰富的黄金资源觊觎已久。 据不完全统计,自1867年到194 5年
间,美、英、德、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从山东掠夺黄金约70吨(折合224万两)。
抗日战争爆发后, 山东黄金生产有较大发展。1938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成立采
金管理委员会,与日本侵略者开展反掠夺的斗争,支援抗战。同年,八路军山东纵队
在沂水建立鲁中金矿局,组织群众采金。这期间全省年产金约3万两。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黄金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黄金的货币作用不强,从事黄金生产十分困难。1953年,全省黄
金生产基本停顿。1954年秋,山东省公安厅在玲珑建立了生建玲珑金矿,是当时全省
唯一的国营黄金生产企业。
1957年8月, 山东省在济南召开黄金生产会议,之后,全省黄金生产有了转机。
到1960年,全省已恢复和新建了9座金矿,新增采选规模200吨/日。1962年7月,招远
县的建华、胜华金矿合并组建成国营招远金矿。1963年,对群众采金实行奖售办法。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黄金矿产公司被冲垮,规章制度遭破坏,开发计划
被中断,全国最大的招远金矿迟迟不能达产,山东的黄金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年产量
徘徊不前。
1975年后, 山东的黄金生产进入了高速、稳定发展的新时期。是年8月,烟台、
昌潍地区首先建立了黄金管理局(站) 。9月,省黄金公司成立,全省黄金生产管理网
络基本形成。全省形成了以国营金矿为骨干,带动地方群众集体办矿采金的新格局。
当年,全省黄金产量一跃突破10万两大关,创有史以来最好水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探矿奖励”、“超产补贴”政策。1979年
7月,山东省黄金公司等7个单位改为部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管理体制,1982年省黄
金公司由处级单位升为厅级单位, 对全省黄金行业的生产和建设实行统一管理。198
2年, 对黄金生产矿山和企业进行了调整和整顿。这时期,乡镇、联合体或个体所办
金矿发展迅速。
新中国成立38年来,山东的黄金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1987年底,全省黄金
系统有职工30326人,各类专业技术干部1312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4509万元,大型
设备12444台,机械化矿山(25吨/日以上) 51座,机械厂2个,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
全省已有4个地区13个县(市) 成立了黄金局(公司)。金矿地质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
已探明黄金储量占全国第一。全省已发现金矿(矿化点)376处,遍布7个地市32个县。
“焦家式金矿床”的发现是山东地质勘查史上的重大突破。黄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黄金产量连续15年名列全国第一。 到1987年,全省已建成投产的金矿日采选能力达6
300吨,是1975年的5.7倍,全省黄金产量每年以11.68%的速度递增,涌现出8个产金
超过万两的县。黄金生产技术迅猛发展。招远金矿成功地应用了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
焦家、新城金矿等应用了尾砂胶结充填法,三山岛金矿应用了点柱式机械化水平分层
尾砂胶结充填法。采矿设备逐渐更新换代。黄金冶炼已使用转炉以及湿法、电解法等
现代冶金方法。全省的黄金选矿技术水平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仅在国内同行业中领
先,有些指标已达到8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