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307&run=13

菏泽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桑圣德等 编写
济南齐鲁书社 1993年 3000册 1000千字 761页 彩图 13码 55.00元
ISBN7-5333-0345-8

菏泽修志源远流长,但所编志书大多散失,只有清光绪六年(1880)编撰的《菏泽
县志》和《菏泽县乡土志》幸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63年着手编写新县
志,但没有成书,仅收集了部分资料。1983年,菏泽市成立了史志办公室,于1984年
开始全面征集资料,于1993年7月成书出版。志书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5年,
历史人物上限不限,大事记下限延至1990年。除序、概述、大事记、附录、编后记外,
全志共设23编,依次为: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
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军事、教育、文
化、科学技术、卫生·体育、民政·侨务·外事、劳动、人口、宗教·风俗、方言·
俗语、人物。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华北平原东南边沿,总面积1400平方千米,境内地势
西南高东北低。菏泽,水名,县以水得名。秦汉以来先后于本境置吕都、冤句、成阳、
离狐、 葭密、 句阳、济阴、乘氏、南华、宛亭、雷泽、曹州、安陵、临泽、郓巨等
(州) 县。1946年2月设菏泽市,11月撤市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0年复设
市,1963年又改为县,1983年县改市。菏泽市辖5个办事处、11个镇、21个乡,770个
行政村。黄河流经西北边境,境内长14.82千米, 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2
5条,总长431.2千米,均为东西流向。菏泽市气候属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温暖农业气候
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温差较大,无霜期长,雨量较充足,适于各种
作物生长。全市人口为100.1532万人,汉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99.06%,其次是回族,
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土家族、哈尼族等24个少数民族。水资源可利
用总量4.03亿立方米。矿产资源有石油,储量约为2亿吨,天然气储量120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中,有名特家禽鲁西南黄牛、曹州黑猪、青山羊、菏泽麻鸡、斗鸡等;植物
有柿、桑等树木,还有享有盛名的牡丹、芍药、木瓜、山楂、二红杏等以及野生植物
和药材。
1978年以后,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一改30年徘徊不前的
局面, 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势头。1982年获得突破性进展,粮食总产量达28402.5万千
克。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菏泽市工业仅有10家小烟厂和一些手工业作坊。194
9年也仅有国营工厂1个,私营工厂3个,年总产值156.4万元。1985年,全市企业发展
到269家,工业总产值达45998万元,为1949年29.4倍。全市财政收入1985年达4964.2
万元,为1952年的7.87倍。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有林地5564公顷,主要乔木有
杨、柳、榆、桐、槐、椿、桑、柏等;主要灌木有红柳、白蜡、紫穗槐、簸箕柳等;
主要果树有桃、杏、柿、苹果、梨、枣、山楂、木瓜、葡萄、花椒等。1990年,成为
全省最大的桐木生产和出口基地,林木良种化、四旁植树量、树木保存量、木材蓄积
量及人均占有量,均居全省平原地区第一,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农桐间作化、河道林
带化,被国务院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鲁西南大黄牛个头大,性情温和,肉质
细嫩,役肉兼优,是全国五大良种牛之一。小尾寒羊是由本地大绵羊和新疆细毛杂交
的新品种,生长快,个头大,皮肉兼优,已被列入全国保留品种之一。
菏泽市是闻名中外的“牡丹之乡”。每逢谷雨前后,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如潮如
涌前来观赏牡丹。年旅游创收收入4500万元。菏泽牡丹在技术上突破了牡丹只在春季
开花的时间限制,牡丹园内四季都有鲜花。近几年来,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政策的贯彻执行,曹州牡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十几个国家。
菏泽人才济济,著名的有:晋代的政治家卞壶、北魏的文学家温子、唐代的军
事家徐懋功,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和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郭子兴;明朝有尚书何应瑞、
郭允厚;清朝有镇压太平军起家的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马新贻和赴台湾平乱的福建陆
路提督马济胜;民国时期有国民党立法委员李汉三,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庞镜
塘;国民党绥靖区司令官司萧子楚,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等。菏泽自古以来为兵家
必争之地。生擒庞涓的“桂陵之战”;捻军斩僧格林沁的“曹州之役”;解放战争时
期的“大杨湖战役”、“沙土战役”都发生在这里。
新编《菏泽市志》2005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杨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