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县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280&run=13

禹城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张成道 主编 陈兰钦 杨丙亮 刘兆祝 李光德张
希英 戚振奎 梁玉升 程文谋 庞吉温 副主编
济南齐鲁书社 1995年 4000册 1030千字 658页 彩图 14码 70.00元
ISBN7-5333-0486-1

禹城修志始于清代,国内现存的志书有4部:清康熙《禹城县志》8卷,王表纂修;
清嘉庆《禹城县志》 12卷,董鹏翱修,牟芦坡纂;清光绪《禹城县乡土志》1册,王
汝汉修,张青莲纂;民国《禹城县志》8卷另有1卷补叙,知县盖景延、王九思督修,
孙似楼、 崔云程总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新编《禹城县志》,于198 2
年着手编写,共搜集各种资料1000多万字,先后调整修改了5次,于1995年10月出版。
本志上限一般起自清末,下限至1985年,有些篇、章适当上溯。全书设专志27篇,篇
下设123章、436节。主要篇目有:概述、大事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改
碱、水利、工业、交通·邮电、城建·环保、商业、地方名特产、财政·税务、金融、
经济管理、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公检司法、民政、劳动·人事、军事、科技、
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
禹城县位于鲁西北平原, 距省会济南市50千米,至北京430千米。京沪铁路与禹
范公路(禹城-范县) 、禹垦公路(禹城-垦利)路经县城。总面积990平方千米,南北最
长处64.4千米, 东西最宽处28.8千米。分设14个乡、5个镇,1076个自然村。人口43
万多,其中汉族占98.7%。
禹城历史悠久。西周属祝地,汉为祝阿,唐天宝元年(742)定名禹城。1942年夏,
同齐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合并为齐禹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9月,成立齐禹县民主政
府。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齐禹县撤销,该县的六至十一区共6个区划归禹城县。
至此, 形成今日禹城之县境。1958年12月并入聊城地区的高唐县。1961年7月始又恢
复禹城县建置。
禹城属黄河泛滥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微向东北倾斜。地居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
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生态适用范围较广。年平均降雨量616毫米,
最多年降雨量1144.4毫米,最少年降雨239毫米,降雨多集中在6月至8月份,呈春旱、
夏涝、晚秋亦旱的规律。但由于黄河水和井水补给水源,加上境内20多条河流纵横交
错,水资源比较丰富,水浇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95%和82%。由于
土地、水利资源优势,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为本县传统农产品。1982年禹城县
首批跨入全国47个农业翻番县的行列。当地著名的禹城杂交牛,存栏35万头;新杂猪
和羊已达13.2万头(只);星杂288鸡300多万只。鸭梨、乌枣、红麻、苜蓿闻名国内外,
做菜调味用的辣椒干,1953年首届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赢得外商“禹城椒”的美称。
野生药材能长年收购80多种,年收购量可达10万千克左右。矿产储量可观,现探明县
北部有石油,储藏量约170万吨,现有24眼油井,日产原油130吨左右。县南部有煤炭,
储藏量相当可观。
新中国成立后,禹城县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率领全县人民,全面恢复和发展生
产, 取得显著成就。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39312万元,比1949年增长15倍;
粮食总产量达2.1564亿千克,是1949年的2.3倍,人均占有粮食498千克;棉花总产量
达2071万千克,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170千克,成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出口基地
县。 工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现有纺织、化工、机械、电力等20多个行业,170余
种产品。 1985年,工业总产值17861万元,比1949年增长96倍。乡镇工业产值2358万
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3.2%。
禹城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和普及。1966年中国科学院、农业科学院、省科学技术委
员会等单位和县科研部门密切配合,建立禹城改碱实验区,经过近20年的实验,已经
取得丰硕成果,1983年粮食每公顷产量8595千克,皮棉每公顷产量1208千克,分别比
1976年增长2.38倍、11.9倍,人均收入由100元增加到537元。1981年、1985年两次通
过国家级鉴定,一致认为这一实验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为黄淮海同类地区开发治理提
供了经验和示范。《禹城县志》为突出地方特点,特设“改碱”专篇。
禹城具有丰富的名特产资源优势和发展名特产生产的巨大潜力,特设名特产篇。
此篇包罗了农产品、果品、畜产品、手工业品、工业品、风味名吃6章,从8个方面筛
选出优势产品加以详细记述:一是历史上在省内外名气较大的,如鸭梨、乌枣等;二
是经济价值高大宗出口的传统商品,如辣椒、草柳编工艺品;三是具有独特风格的禹
城扒鸡、周瓜、禹王亭特酿;四是产量较高、质量较好的工业原料,如红麻、山羊板
皮等;五是在全国领先的蛋白精料,被国家轻工业部列为农膜生产定点的优质特种塑
料产品;六是围绕黄淮海开发建设项目,如葡萄、葡萄酒;七是在国内外早有名气,
后骤减待恢复的,如紫色苜蓿、枸杞等;八是有广泛发展前途的大牛、白山羊等。设
立此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城乡商品经济和为地方工业服务,为调整农村产业结
构服务。

(庞吉温 林双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