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县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279&run=13

乐陵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袁曰法 主编 陈宝树 任万善 常洪忠 史步魁副
主编
济南齐鲁书社 1991年 4000册 910千字 743页 彩图 14码 49.00元
ISBN7-5333-0207-6

乐陵修志始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由知县王登庸主修,此志已佚。清顺治十七
年(1660),知县郝献明与胡岳立主修续志。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王谦益主修
续志。清宣统元年(1909),知县徐寿彭主修《乐陵乡土志》。1936年,宋哲元将军撰
修续志,历时一年脱稿,因战事未付印,后散失。
新编《乐陵县志》 始修于1981年3月,共搜集资料约1000万字,先后两次拟订篇
目,四易志稿,历时十年,于1991年11月正式出版。本志上限原则上定于1840年,少
部分篇章适当上溯;下限原则上定于1985年,个别章节有下延。全书除序、凡例、概
述、附录、编后记以外,共设30篇,依次为:大事记、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农业、
林业、金丝小枣、水利、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经济管理、财税、金
融、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检·法、民政、劳动·人事、军事、文化、教育、科
技、卫生、体育、文物、风土、人物、杂记。
乐陵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东毗庆云,西邻宁津,南与商河隔德惠新河相望,北
与河北省盐山、南皮以漳卫新河相隔,东南与阳信相连,西南与临邑、陵县接壤。乐
陵县于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建置。1988年12月,撤县设市,称乐陵市。下辖5个镇、
20个乡、1089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172.2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成
高、坡、洼相间的微地貌类型。境内主要河流有马颊河、漳卫新河、德惠新河等,河
段总长104.85千米。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干旱
多风,盛夏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冷。人口63.4万人,主要是汉族,占总人口
的99.84%,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瑶族等20个少数民族985人。
至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1亿元,比1949年增长6.6倍,平均每年增长6%以
上。 全县粮食总产量2.4亿千克,比1949年增长3.16倍;棉花总产量2365万千克,是
1949年的8倍。 全县大牧畜达6.2万头、猪4.8万头、羊21.2万只,是德州渤海黑驴的
繁育基地,是省山羊皮出口基地。乐陵工业发展较快,至1985年,工业企业由新中国
成立初的6家增加到112家。乐陵是鲁北商品集散重要基地,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
额达1亿多元,采购销售范围遍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一个周围十多个县、
市的区域性辐射面和灵活可靠的信息网。 乐陵外贸商品主要是果品、油料等,198 5
年, 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额达530.75万元。1985年年人均口粮377千克,农民在银行
存款约4054万元,人均居住面积由1951年的13.1平方米增加到15.3平方米。职工年平
均工资873.24元,在银行存款1426万元。1985年人均购买力为350.11元,是1949年的
9.79倍。
乐陵人才辈出,汉有书法家朱登,东晋有文学家王欢,南宋有右丞吕颐浩,清有
经学家董养性、农民起义领袖郑、著名中医牛履祥。民国时期有著名抗日将领宋哲
元、著名武术家尚云祥。现当代有著名画家梁秉潜、摄影家吴云龙、书法家孙轶青、
作家肖凡等。
乐陵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志书中把“金丝小枣”单列一篇记
述。对小枣生产的有关机构、发展概况、各时期的政策和金丝小枣的品种、品质、性
状、成因、栽培管理以及采收、制干与加工均列章详述,突出枣乡特色。乐陵位于山
东最北侧,北与河北隔漳卫新河相望,风俗、方言等方面自成特色,在风土篇中,设
有风俗习惯及方言专章,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新编《乐陵县志》1994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常洪忠 高书岭 刘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