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274&run=13

莒南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李维庆 主编 李祥琨 李象山 徐田锋 夏昭
坤 副主编
济南齐鲁书社 1998年 5000册 1532千字 991页 彩图 36码 168.00元
ISBN7-5333-0679-1

莒南县是1941年1月1日析莒县南部而建的新县。《莒南县志》为建县后编修的第
一部县志, 1982年4月始修,搜集文字资料2000余万字,1997年底定稿。志书对有文
字记载的莒南境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尽量收录其中,下限为1993年,重点记述1941年
1月建县后的史实。 大事记下延至1995年。全书除卷首设序、凡例、概述、大事记,
后缀附录、编后记外;中设28编: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管理、农业、水利、
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商业、城乡建设、名优特产、财税·金融、政党·群
团、政权·政协、政法、民政、劳动·人事·信访·侨务、军事、教育、科学技术、
文化·体育、卫生、风俗、宗教·帮会、方言、人物、文献。
莒南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与江苏省赣榆县相邻,东面与黄海相距仅十余千米。
1941年前,县境大部属莒县(州) (西汉时属县和高乡县)。1993年,全县设6镇、19
乡, 935个行政村,总面积1752平方千米,总人口973035人,属17个民族,汉族人口
最多, 其余16个少数民族共1159人, 占全县总人口的0.12%。莒南县交通便利,兖
(州)石(臼)铁路横穿县境,岚(山)济(宁)公路和青(州)新(浦)公路在县城交会,乡乡
通柏油路, 村村通公路,全县公路里程已达451千米。1992年,实现国内、国际长途
电话直拨, 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9万门。电视入户率达到90%。县境地势北高南
低, 东北部多山地,中、东、南部为丘陵,西部为平原,平均海拔高度200米。境内
山脉属崂山--五莲山脉余脉,分为6条山脉,共有大小山头517座。县境属淮河流域,
共有大小河流323条, 总长度1708千米。全县有4座大中型水库,218座小型水库,总
储水量达5.63亿立方米。县境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总特征是:春季温
暖,干燥多风;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银、铅、锌、铁、铬、重晶石、沸石、明
矾石、金红石、蛇纹石、石墨、石英石、花岗岩等36种。其中重晶石和沸石储量居山
东省县级储量首位,石墨为山东省内稀有矿种。花岗石储量居山东省县级储量首位,
储量约7.66亿立方米,颜色有肉红色、翠绿色、黑色等,极具开采利用价值。动植物
资源十分丰富。珍奇动物有缺齿鼹、高山蛙等。栽培植物数百种,除粮食作物外,经
济作物以花生、烤烟、茶叶、桑、蔬菜等为主;果类品种齐全,苹果、板栗享誉省内
外。 坪上镇大铁牛庙村有一块重约4吨的大型石铁陨石,陨落时间距今已1200余年,
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石铁陨石。陨石北面建有一座抗倭民族英雄孙镗纪念堂。县城北
部的虎山卧佛是一自然大佛,卧佛前有唐代修建的卧佛寺。
全县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粮食每公顷产量由1977年的4425千克猛增到1983年的
8790千克,农民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1985年,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
商品经济,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199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5亿元,比1978年增长4
49%。农民人均纯收入1331元,是1978年的15倍。1984年,开始进行工业领域的改革,
使工业企业逐步由生产管理型过渡到生产经营型。 1993年, 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
6914家,基本形成以纺织、化工、机械、建材、食品工业为骨干,门类较齐全的工业
体系,工业总产值22.24亿元,是1978年的62.4倍。
1978年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发展,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莒南县
已被授予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
件得到根本改善,人口平均寿命由建县前的35岁增加到72岁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
提高, 大多数农民住上新瓦房。1993年,全民职工人均收入2987元,是1978年的6.2
倍;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亿元;银行存款余额7.51亿元。
1940年莒南全境解放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
东省战工会及滨海区党政军机关均长期驻莒南县。中共在山东的许多工作都首先在莒
南县试点, 然后在全省推广。1945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莒
南县一度成为山东省政治、 军事指挥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全县有1.3万
余人参加八路军, 近7万人参加抗日自卫队。解放战争期间,全县支前民工累计达30
余万人次。1955年至1957年,毛泽东亲笔批示表彰了莒南县高家柳沟村、王家坊前村、
厉家寨村三个先进单位。《莒南县志》收录毛泽东批示的原文和当年上报中共中央的
三个单位的材料,作了专题记述。在革命战争年代,莒南县有近3000名优秀儿女光荣
捐躯。
莒南县是全国商品粮大县、油料生产百强县、肉类生产百强县、果品生产百强县、
干果高产优质示范基地县、花生生产出口基地县、日本粮援项目县和山东省苹果、桑
蚕、茶叶生产重点县。1978年以后,莒南县的乡镇企业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
莒南县以蟾酥、花生、板栗、石雕、柳编为代表的地方名产、特产享誉海内外。
《莒南县志》对已为历史证明了的重大失误客观记述。如对1947年执行滨海区关
于“从反特入手进行土改复查”的指示,一度出现乱打、滥杀和侵犯中农利益的“左
倾”错误作了实事求是的记述。对1954年统购统销中向农民征购过头粮和1959年高估
产、高征购,再次向农民征购过头粮,致使农民缺粮挨饿的重大失误做了恰如其分的
记述。对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五风” (即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
瞎指挥风、干部特殊风) 在莒南盛行造成的重大失误的情况,都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记
述。同样,对“文化大革命”给莒南县政治、经济的破坏情况也作了实事求是的反映。

(夏昭坤 王武升)